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特種部隊是萬能的?現實中並非電影、小說描述的那沒誇張

在不少影視作品和小說中, 神秘而強悍的特種部隊都是絕對的主角。

之所以說特種部隊神秘, 是因為在這些文藝作品中, 自始至終都會給特種部隊加上神秘的濾鏡;而之所以說強悍, 則更不必說, 有些文藝作品中特種部隊簡直成了「萬金油」式的萬能部隊。

這種文藝作品實際上是拔高了特種部隊的作用, 而且使得一些朋友對真實的特種部隊也產生了類似的理解, 有時候就會出現一些很有意思的現象。

比如在影視作品和小說中, 特種部隊大都是身高馬大而且在人群中一眼就能看得出的大帥哥,

有的觀眾也認為特種部隊就是這樣。

但真實的特種部隊中, 其實大都是放在人群中很不起眼的普通人, 甚至一些老牌的特種部隊, 有些人你都看不太出是軍人。

如果一個兵, 放在人群中帥出了天際線, 那麼很不好意思, 這樣的人是不適合進入特種部隊的。

因為後者很多時候是在敵後作戰, 最不引起人們注意反倒是最好的。

還有在影視作品和小說中, 特種部隊的武器裝備和作戰服裝往往也特別炫酷, 這個其實也不一定非得如此。

有國家的普通部隊, 單兵裝備都可能很炫酷;但有國家的特種部隊, 可能跟普通步兵的裝備也差不了太多, 不一定特種部隊就必須要有超級炫酷的武器。

談了顏值, 再談行頭, 為什麼我們先說這兩點呢?因為好多人喜歡特種部隊其實這兩點是前提, 說到底就是喜歡那種帥酷范兒。

而在這種范兒之下, 小說和影視作品中又將特種部隊打造成了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神兵」。

你看人家長得帥, 穿得酷, 還能打, 引起大眾的喜歡也就能理解了。 其實這幾種要素放到哪一個行當裡面, 都會引起人們喜歡。

用現在的話說, 很多文藝作品營造的就是一個「人設」, 大眾喜歡的是特種部隊被塑造下的「人設」, 其實並非真的是喜歡特種部隊本身。

以部隊性質來說, 特種部隊只是一個兵種而已, 通常執行敵後破襲、偵察引導、斬首破點、營救人質等非常規任務, 它並不是主戰兵種, 不能代替裝甲兵、炮兵, 甚至是步兵的作用。

有的影視作品中, 為了突出特種部隊的「特殊」, 好像別的兵種都是「廢物」, 這個其實就有些過了。

實際上, 特種部隊並不比其他兵種高人一等,

它們之間並非對立關係, 反倒是相互合作, 在體系內共同發揮作用的協作關係。

打個比方, 在不少文藝作品中, 特種兵都被打造成了能開飛機、坦克、艦艇的「三棲精兵」。

「三棲精兵」有沒有這個說法呢?有, 現代化特種部隊對其戰鬥員的基本要求就是「三棲」。 但是請注意,這個「三棲」指的並非是在天上開飛機、地上跑坦克,海裡駕軍艦,而是指滲透方式。

地面的就不必說了,海上特指水上或水下滲透、空中指的傘降滲透,而不是直接幹別的兵種的活兒。特種部隊中有沒有會開飛機、坦克的?

有,但是極少,而且通常僅限於會開,而非熟練使用。

我們以最現代化的美軍特種部隊來說,誰聽說過美軍的特種兵還有開F15戰鬥機訓練的?其實別說戰鬥機,美軍特種部隊通常使用直升機滲透,都不會讓隨便一個大頭兵去開直升機,而是單列了一個160特種航空團來執行飛行任務。至於操作現代化的軍艦就更別說了,美軍特種部隊倒是有特別舟艇中隊,但也只是小型艇而已。

具體到作戰中,以單兵能力而論,特種部隊要高於普通步兵,這個是沒有問題的。畢竟特種部隊的兵員選擇餘地更大,而且相對更專注于單兵技能的提升,同等裝備同等情況下,特種部隊的戰力更強些沒有問題。

在實戰中,特種部隊常在敵後執行任務,必須具備短時間內抗衡強敵的能力。

但我們也要明白,特種部隊但凡執行任務,其實是力避與敵軍主力正面衝突的。一旦突襲打成了明襲,那麼再強悍的特種部隊也要吃癟。

比如1993年摩加迪休之戰,因影片《黑鷹墜落》的緣故,不少人對美軍戰鬥力大加讚賞。

實際上,這是一次徹頭徹底的失敗戰例。美軍特種部隊在巷戰中的傷亡有近100人之多,對方不過是遊擊隊而已,而且實際上後者的死傷也並沒有一些網路文章中宣傳的那麼大。

美軍自開戰起就很被動,後來還是被援軍接走的。如果對方不是烏合之眾,而是有點訓練基礎的正規軍,美軍就不只是損失這些人那麼簡單了。

而在2017年,美軍特種部隊與尼日爾軍隊組成的聯合巡邏隊遇襲,對方兵力與美尼巡邏隊相當。但最終是尼日爾軍隊跑路,美軍主力也跑了,留下的4名美軍也沒有展現出以一敵十的戰力,反倒全部陣亡。

實際上當特種作戰一旦陷入到正面對打階段,那麼特種部隊是很無力的。因為自己本身不可能攜帶多少重武器,而輕武器的彈藥也不可能帶太多,對方要是有重武力的話,則更加麻煩。

當然,我們說這些不是去否定特種部隊的作用,而是說不應該去無限拔高和神話特種部隊。

特種部隊是一把尖刀,它要在體系的運作下發揮作用。由偵察體系提供作戰情報,由友軍提供投送工具,由決策層下令實施攻擊,而攻擊的效果又要在體系之下發揮更大的作用。

他們不是神,只是一個兵種,他們執行特種任務,但他們本身並不特殊。只有客觀看待特種部隊,才能更好地理解特種部隊。

但是請注意,這個「三棲」指的並非是在天上開飛機、地上跑坦克,海裡駕軍艦,而是指滲透方式。

地面的就不必說了,海上特指水上或水下滲透、空中指的傘降滲透,而不是直接幹別的兵種的活兒。特種部隊中有沒有會開飛機、坦克的?

有,但是極少,而且通常僅限於會開,而非熟練使用。

我們以最現代化的美軍特種部隊來說,誰聽說過美軍的特種兵還有開F15戰鬥機訓練的?其實別說戰鬥機,美軍特種部隊通常使用直升機滲透,都不會讓隨便一個大頭兵去開直升機,而是單列了一個160特種航空團來執行飛行任務。至於操作現代化的軍艦就更別說了,美軍特種部隊倒是有特別舟艇中隊,但也只是小型艇而已。

具體到作戰中,以單兵能力而論,特種部隊要高於普通步兵,這個是沒有問題的。畢竟特種部隊的兵員選擇餘地更大,而且相對更專注于單兵技能的提升,同等裝備同等情況下,特種部隊的戰力更強些沒有問題。

在實戰中,特種部隊常在敵後執行任務,必須具備短時間內抗衡強敵的能力。

但我們也要明白,特種部隊但凡執行任務,其實是力避與敵軍主力正面衝突的。一旦突襲打成了明襲,那麼再強悍的特種部隊也要吃癟。

比如1993年摩加迪休之戰,因影片《黑鷹墜落》的緣故,不少人對美軍戰鬥力大加讚賞。

實際上,這是一次徹頭徹底的失敗戰例。美軍特種部隊在巷戰中的傷亡有近100人之多,對方不過是遊擊隊而已,而且實際上後者的死傷也並沒有一些網路文章中宣傳的那麼大。

美軍自開戰起就很被動,後來還是被援軍接走的。如果對方不是烏合之眾,而是有點訓練基礎的正規軍,美軍就不只是損失這些人那麼簡單了。

而在2017年,美軍特種部隊與尼日爾軍隊組成的聯合巡邏隊遇襲,對方兵力與美尼巡邏隊相當。但最終是尼日爾軍隊跑路,美軍主力也跑了,留下的4名美軍也沒有展現出以一敵十的戰力,反倒全部陣亡。

實際上當特種作戰一旦陷入到正面對打階段,那麼特種部隊是很無力的。因為自己本身不可能攜帶多少重武器,而輕武器的彈藥也不可能帶太多,對方要是有重武力的話,則更加麻煩。

當然,我們說這些不是去否定特種部隊的作用,而是說不應該去無限拔高和神話特種部隊。

特種部隊是一把尖刀,它要在體系的運作下發揮作用。由偵察體系提供作戰情報,由友軍提供投送工具,由決策層下令實施攻擊,而攻擊的效果又要在體系之下發揮更大的作用。

他們不是神,只是一個兵種,他們執行特種任務,但他們本身並不特殊。只有客觀看待特種部隊,才能更好地理解特種部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