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奶奶的百年老宅面臨倒塌不舍重建,兒孫支持下進行改建,三個月完工後成果引人讚歎

如果有一天, 您的祖宅淪落到「危房」的地步, 內部框架腐朽破敗, 整棟房子面臨倒塌的命運, 你會選擇改造?還是選擇重新建造呢?

這位住在百年老宅的89歲奶奶, 在兒孫的支持之下, 選擇改造這座已經風雨飄搖了百年的川西民居。

屋主是89歲的王奶奶。 從1952年, 就搬到這座老宅之中, 這一住就是69年。

69年的風雨漂泊, 既流淌在這棟老宅裡, 也在她的臉龐上畫下了皺紋, 不管是奶奶還是兒孫, 對這座老宅都懷有深深的感情。 因此相比于推倒重建, 他們更傾向于重新改造和修繕這座百年老宅。

即便這是一套已經老舊斑駁的老房子, 但是對於老一輩的人來說, 這樣的房子不僅是「房子」那麼簡單, 還藏著舊時的回憶。

因此在改造之中, 外觀改造這個區域, 以修舊如舊的形式為主, 並且在內部改造之中, 重塑了原有的榫卯結構, 讓這座百年老宅, 依舊能夠傳承下去。

這是建造於清末民初的老宅, 結構是典型的川西穿鬥式民居, 裡面的庭院老舊, 並且堆滿了雜物。

因為年久失修, 在院落之中顯得雜亂, 不過雖然是兩廂房、一下房和正房的「四合頭」房, 但院內擁有通風天井, 還利用廊柱進行連通, 因此依稀可以看到老宅原始的風華面貌。

從老宅的天井之中, 依稀可以看到老宅原始的面貌, 青磚黛瓦, 以及經典的石雕元素, 如果拆掉的話, 著實可惜。

老宅內部空間的裝修, 就顯得簡單, 並且因為太久沒有修繕, 原本的白牆都泛黃, 甚至部分天花板還出現了開裂的現象。

屋子裡還藏著王奶奶以前的嫁妝箱子,雖然破舊,但這些都是屬於王奶奶的老回憶,因此她都捨不得丟掉。

雖然這一座百年老宅不至於倒塌,但是設計師在考察之後,發現了許多問題,並且納入了改造視線之中。

▼問題1:房屋過於老舊

因為年久失修,再加上經歷過幾次地震,因此這座建造於清末民初的老宅,已經不符合如今的建築安全標準。

部分木質結構已經腐敗酥爛,無法起到支撐建築本身的作用。同時通往二層的簡易樓梯也顯得岌岌可危。

▼問題2:供水問題

因為房屋老舊,並沒有進行供水系統優化,全屋僅僅只靠門口的一根細水管進行供水,所有日常用水,比如做飯倒水都需要來回人力搬運。

▼問題3:缺乏便利性

建築本身還沒有專用的廚房,並且建造年份太久,戶型也顯得怪異。當然最讓人頭疼的問題,就是排汙設施上的缺乏。全家人上廁所甚至都得去公廁,來回都得花費20分鐘的時間,著實缺乏生活便利性。

而且老宅之內並沒有天然氣和水管,採光條件也特別差,尤其是廚房空間,每次都要面臨狹窄昏暗的空間。如何將日漸腐敗的老宅,以修舊如舊的手法, 進行改造,讓老宅成為王奶奶能夠安享晚年的住宅,成為了設計師需要頭疼的問題。

▼居住安全上的考量

為了讓這棟百年老宅,擁有更為安全的居住環境。設計師犧牲了10公分的空間,重新築上了一道新牆,與原本的牆面連接,保證房屋的安全性。

▼榫卯結構的重組

因為這是一套傳統的榫卯結構老宅,在改造之中,設計師以純木頭結構為主,對原有的木質屋頂進行替換。為了修舊如舊,設計師設計師採用了傳統手工方式進行屋頂的改造和搭建工作,真的費時費工費力。

屋頂榫卯結構修繕示意圖

同時原有的木質結構,在耐用的基礎之下,也被重新利用。在屋頂房梁的榫卯結構上,並沒有進行大篇幅的改造,還原了原有的結構。

▼二層建築化身三層建築

同時設計師利用了東西廂房的頂部空間,在高度不變的情況下,增加了兩個隔層,讓原本的一二層建築,變身成為二三層建築,更方便日常居住需求。

接下來隨我一起來,看看在設計師的改造之中,改造後的老宅到底變成了什麼樣。

▼改造後的中廳

原本的中廳空間,作為老宅的中心點。被設計師改造成了一個餐廳空間,用餐氛圍古典又雅致,甚至能夠感受到一派禪意之景。老舊的木質結構被修繕之後,讓空間更具有一派古樸大方的空間之感。再搭配純手工牆繪的畫作,寓意著開枝散葉,也為空間帶來了詩意之感。

原有斑駁又古舊的房梁結構,重新粉刷的白牆,以及現代燈飾的修飾之下,這樣的老宅居住氛圍,真的好了幾個檔次。

▼改造後的客廳

而客廳的改造之中,為了滿足採光,加入了射燈元素。白牆+淺色地磚,讓客廳更顯露一派素雅大氣的氛圍。

而手工製作的木質屋頂,也成為了客廳裡的一個亮點,既有現代居住空間的宜居氛圍,也能感受到老宅本身所具有的魅力。

原本老舊的箱子,也被重新利用,打造成為了客廳裡的茶幾空間,搭配牆上的老舊照片,這樣的客廳空間,真的叫人豔羨不已。

因為王奶奶一家人都特別喜歡打麻將,因此還利用了角落的空間為主,打造了一個小小的棋牌室,小小八仙桌和桌椅,都自帶一派古舊之美。

一旁老舊的儲物櫃,是王奶奶的嫁妝,如今也被修繕後,作為棋牌室裡的點綴。

▼改造後的主臥

主臥空間是王奶奶原本的臥室,改造之後,以素色和原木地板為主,更為經久耐看。同時房間裡還加入了一組獨用衛生間,方便王奶奶的日常起居生活。

靠窗位置,還設置了一個背景牆,搭配一組落地燈和單人沙發,這裡成為王奶奶最喜歡的空間。

她喜歡坐在這個位置,喝喝茶看看書,享受愜意的晚年生活。

▼改造後的次臥

而二層空間之中,總共設置了4個房間,均為次臥。分別是為孫子一家、孫女一家以及大兒子和兒子準備的房間。在次臥改造之中,基本沿襲了主臥空間的淺淡素雅之風,簡簡單單,卻也讓生活更為美滿。

考慮到收納需求,在次臥空間改造之中,床頭背景牆上還加入了吊櫃設計,方便日常地衣物收納。

其中兩間次臥空間,還設置了獨立衛生間,方便一家人的使用。當然在衛生間改造設計之中,也沿襲了現代之風,更方便日常使用。

▼改造後的樓梯空間

原本的樓梯空間被拆除,同時新建的樓梯位置,被改到了背面。這個操作,讓原本的直跑樓梯,變成了兩段式樓梯,即便是家裡的老人也能輕鬆步入二層空間。

▼改造後的二層回廊

二層回廊區域,則被改造成了一個公共的書房區域,南北兩側均設置了櫃體,能夠作為書櫃使用,可以坐在電腦桌看書辦公,也可以席地而坐,滿足一家人的看書需求。

飄窗坐臺式的書櫃設計,讓這個小小的公共區域,顯得特別有格調,搭配射燈的渲染,還有天窗的修飾,顯得氛圍感十足。

同時為了滿足空間的採光需求,不僅僅利用屋瓦打造了天窗,二三層空間的護欄設計上,也採用了玻璃元素,整個家顯得特別通透。

▼改造後的三層空間

而新增的三層空間,則被打造成了臥室區域,作為孫子孫女的居住空間,以榻榻米式的床墊為主,搭配獨衛設計,顯得溫馨感十足。

▼改造後的露臺

同時三層空間,還打造了一個小巧的露臺區域,周圍是茂密的大樹,枝葉繁茂,讓老宅真的脫胎換骨。

不得不佩服設計師的強大,也感歎王奶奶一家人對老宅的留戀。或許正是因為這一份留戀,才讓這座老宅以全新的居住姿態展現在我們眼前。

那麼,如果是您的話,您會選擇改造修繕老宅,還是選擇推掉重建呢?歡迎評論,留言討論。

屋子裡還藏著王奶奶以前的嫁妝箱子,雖然破舊,但這些都是屬於王奶奶的老回憶,因此她都捨不得丟掉。

雖然這一座百年老宅不至於倒塌,但是設計師在考察之後,發現了許多問題,並且納入了改造視線之中。

▼問題1:房屋過於老舊

因為年久失修,再加上經歷過幾次地震,因此這座建造於清末民初的老宅,已經不符合如今的建築安全標準。

部分木質結構已經腐敗酥爛,無法起到支撐建築本身的作用。同時通往二層的簡易樓梯也顯得岌岌可危。

▼問題2:供水問題

因為房屋老舊,並沒有進行供水系統優化,全屋僅僅只靠門口的一根細水管進行供水,所有日常用水,比如做飯倒水都需要來回人力搬運。

▼問題3:缺乏便利性

建築本身還沒有專用的廚房,並且建造年份太久,戶型也顯得怪異。當然最讓人頭疼的問題,就是排汙設施上的缺乏。全家人上廁所甚至都得去公廁,來回都得花費20分鐘的時間,著實缺乏生活便利性。

而且老宅之內並沒有天然氣和水管,採光條件也特別差,尤其是廚房空間,每次都要面臨狹窄昏暗的空間。如何將日漸腐敗的老宅,以修舊如舊的手法, 進行改造,讓老宅成為王奶奶能夠安享晚年的住宅,成為了設計師需要頭疼的問題。

▼居住安全上的考量

為了讓這棟百年老宅,擁有更為安全的居住環境。設計師犧牲了10公分的空間,重新築上了一道新牆,與原本的牆面連接,保證房屋的安全性。

▼榫卯結構的重組

因為這是一套傳統的榫卯結構老宅,在改造之中,設計師以純木頭結構為主,對原有的木質屋頂進行替換。為了修舊如舊,設計師設計師採用了傳統手工方式進行屋頂的改造和搭建工作,真的費時費工費力。

屋頂榫卯結構修繕示意圖

同時原有的木質結構,在耐用的基礎之下,也被重新利用。在屋頂房梁的榫卯結構上,並沒有進行大篇幅的改造,還原了原有的結構。

▼二層建築化身三層建築

同時設計師利用了東西廂房的頂部空間,在高度不變的情況下,增加了兩個隔層,讓原本的一二層建築,變身成為二三層建築,更方便日常居住需求。

接下來隨我一起來,看看在設計師的改造之中,改造後的老宅到底變成了什麼樣。

▼改造後的中廳

原本的中廳空間,作為老宅的中心點。被設計師改造成了一個餐廳空間,用餐氛圍古典又雅致,甚至能夠感受到一派禪意之景。老舊的木質結構被修繕之後,讓空間更具有一派古樸大方的空間之感。再搭配純手工牆繪的畫作,寓意著開枝散葉,也為空間帶來了詩意之感。

原有斑駁又古舊的房梁結構,重新粉刷的白牆,以及現代燈飾的修飾之下,這樣的老宅居住氛圍,真的好了幾個檔次。

▼改造後的客廳

而客廳的改造之中,為了滿足採光,加入了射燈元素。白牆+淺色地磚,讓客廳更顯露一派素雅大氣的氛圍。

而手工製作的木質屋頂,也成為了客廳裡的一個亮點,既有現代居住空間的宜居氛圍,也能感受到老宅本身所具有的魅力。

原本老舊的箱子,也被重新利用,打造成為了客廳裡的茶幾空間,搭配牆上的老舊照片,這樣的客廳空間,真的叫人豔羨不已。

因為王奶奶一家人都特別喜歡打麻將,因此還利用了角落的空間為主,打造了一個小小的棋牌室,小小八仙桌和桌椅,都自帶一派古舊之美。

一旁老舊的儲物櫃,是王奶奶的嫁妝,如今也被修繕後,作為棋牌室裡的點綴。

▼改造後的主臥

主臥空間是王奶奶原本的臥室,改造之後,以素色和原木地板為主,更為經久耐看。同時房間裡還加入了一組獨用衛生間,方便王奶奶的日常起居生活。

靠窗位置,還設置了一個背景牆,搭配一組落地燈和單人沙發,這裡成為王奶奶最喜歡的空間。

她喜歡坐在這個位置,喝喝茶看看書,享受愜意的晚年生活。

▼改造後的次臥

而二層空間之中,總共設置了4個房間,均為次臥。分別是為孫子一家、孫女一家以及大兒子和兒子準備的房間。在次臥改造之中,基本沿襲了主臥空間的淺淡素雅之風,簡簡單單,卻也讓生活更為美滿。

考慮到收納需求,在次臥空間改造之中,床頭背景牆上還加入了吊櫃設計,方便日常地衣物收納。

其中兩間次臥空間,還設置了獨立衛生間,方便一家人的使用。當然在衛生間改造設計之中,也沿襲了現代之風,更方便日常使用。

▼改造後的樓梯空間

原本的樓梯空間被拆除,同時新建的樓梯位置,被改到了背面。這個操作,讓原本的直跑樓梯,變成了兩段式樓梯,即便是家裡的老人也能輕鬆步入二層空間。

▼改造後的二層回廊

二層回廊區域,則被改造成了一個公共的書房區域,南北兩側均設置了櫃體,能夠作為書櫃使用,可以坐在電腦桌看書辦公,也可以席地而坐,滿足一家人的看書需求。

飄窗坐臺式的書櫃設計,讓這個小小的公共區域,顯得特別有格調,搭配射燈的渲染,還有天窗的修飾,顯得氛圍感十足。

同時為了滿足空間的採光需求,不僅僅利用屋瓦打造了天窗,二三層空間的護欄設計上,也採用了玻璃元素,整個家顯得特別通透。

▼改造後的三層空間

而新增的三層空間,則被打造成了臥室區域,作為孫子孫女的居住空間,以榻榻米式的床墊為主,搭配獨衛設計,顯得溫馨感十足。

▼改造後的露臺

同時三層空間,還打造了一個小巧的露臺區域,周圍是茂密的大樹,枝葉繁茂,讓老宅真的脫胎換骨。

不得不佩服設計師的強大,也感歎王奶奶一家人對老宅的留戀。或許正是因為這一份留戀,才讓這座老宅以全新的居住姿態展現在我們眼前。

那麼,如果是您的話,您會選擇改造修繕老宅,還是選擇推掉重建呢?歡迎評論,留言討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