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出言有尺,嬉鬧有度,做事有餘,說話有德

恩格斯曾經說過一句話: 「判斷一個人當然不是看他的聲明, 而是看他的行動, 不是看他自稱如何如何, 而是看他做些什麼和實際上是怎樣一個人。 」 一個人的言行舉止, 折射出其教養與素質, 無論你的外表經過了怎樣的包裝, 但發自內心的東西, 依然會暴露于言行。

01

出言有尺 

古人雲, 良言一句三冬暖。 語言的表達, 也是一門藝術。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和驕傲, 不要拿自己的個性去挑戰別人的脾氣。 學會尊重, 讓別人舒服, 才是一個人最高級的素養。 「關係好」不等於「什麼都可以說」, 「生氣」不等於「開不起玩笑」,
「我不是故意的」不等於「你沒錯」, 「我沒有惡意」不等於「沒造成傷害」。 說話的時候, 多換位思考, 多設身處地。 有時候, 可能一句輕描淡寫的指責, 就會成為壓垮情緒的最後那根稻草, 一個看似玩笑的評論可能就是輕輕一推的多米諾骨牌。 你不瞭解別人經歷了什麼, 就不要妄評你看到了什麼。 說話有分寸是一個人的高級修養, 是一個人成熟的表現, 體現著做人的尺度, 也體現著一個人生活的層次。 時時刻刻把握說話的分寸, 注意說話的場合、身份、談話物件, 才能讓話說到最有尺度。 每個人都有難處, 凡表像皆有根源。 言語之間, 少些犀利, 多些餘地, 是對別人的仁慈, 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02

嬉笑有度 

開玩笑是日常生活中極為普通平常的事, 但玩笑的目的在於調節氣氛, 如果不懂得把握玩笑的尺度, 言語間就會有意無意的傷害到他人。  

馬歇爾·盧森堡說: 「也許我們並不認為, 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 但語言, 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 一個人對待玩笑的分寸感, 往往能夠看出他的人品。
不要拿別人的缺陷開玩笑, 不要拿別人的隱私開玩笑, 更不要拿別人的生命開玩笑。 真正的幽默, 不是亂開玩笑的嘩眾取寵, 而是在合適的時間地點, 用恰當的話語來愉悅氣氛。 懂得尊重對方, 才能讓玩笑的感覺恰到好處, 如沐春風。 只有對方覺得好笑的, 才叫玩笑。 對方覺得不好笑甚至生氣的, 那就是沒禮貌。

03

做事有餘 

常言道:「凡事留一線, 日後好相見。 」

人這一生, 起落浮沉, 難免得意, 難免低谷。 得意時善待他人, 失意時善待自己。 很多事情, 難以預料, 三十年河東, 三十年河西。 無論何時何地, 話別說太滿, 做事別太過。 今日你不留有餘地, 落下口舌, 來日峰迴路轉狹路相逢, 必然徒增尷尬與傷害。 水至清則無魚,
人至察則無徒。 給別人留有餘地, 亦是給自己留下退路。

04

說話有德 

古人言:「利刃割體痕易合, 惡語傷人恨難消。 」 

說話前最好能過一下大腦, 不要只圖自己口舌之快, 卻不顧及他人感受。 說出去的話, 形同潑出去的水。 不要妄想一句「別往心裡去」, 就能讓別人當作你什麼都沒說過。
事實上, 不管你怎麼提醒對方「別往心裡去」, 別人聽完之後, 依然會覺得你是暴露了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中國有句古話, 病從口入, 禍從口出。 說話的分寸感, 相當重要。 話多不如話少, 話少不如話好。 與人善言, 暖如布帛。 傷人之言, 痛如刀割。 最能暴露一個人內心的是語言, 最傷人心的是語言, 最深入人心的也是語言。 嘴下留德, 掌握方寸, 才能彰顯智慧, 展現人品, 便也成就未來。

凡事把握尺度, 是一個人最好的道德修養。

道德是用來律己的, 不是律人的, 法律才是律人的。 道德用來律己, 好過一切法律, 道德用來律人, 壞過一切私刑。 所以, 管好自己, 才是自己最好的修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