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尚»正文

她才是大唐第一寵後,7個兒女享盡聖寵,一句臨終遺言改寫歷史

大唐的女人很出名, 豔若楊玉環, 悍當武則天。 武則天登基靠的是老公李治的寵愛, 唐高宗的信任讓她嘗到了權力的甜頭, 褫奪李唐江山自立武周;歷來被視為“紅顏禍水”的楊貴妃, 因寵冠後宮, 被大詩人白居易寫進《長恨歌》裡:“後宮粉黛三千人, 三千寵愛系一身”。 這兩位是大唐最有名的女人, 憑藉皇帝的寵愛上位, 但是她們受寵的程度, 遠遠不如一個早已去世的女人。 她就說唐太宗李世民的髮妻、大唐名義上的第二任皇后其實是開國第一位皇后——長孫皇后。 因為她臨終前的一句話, 改變了大唐皇帝的葬制,

日後所有的皇帝走向生命終結時, 都是因山為陵。

史書給了長孫皇后“曠古賢後”的名分, 記載下她勸誡太宗親賢臣、寬納諫的事蹟。 比如當唐太宗因為魏征某次直諫, 怒氣衝衝地回後宮, 咬牙切齒地恨道:“好一個田舍翁, 我早晚要了他的腦袋。 ”長孫皇后趕緊換上朝服按品大妝, 很隆重地向丈夫叩了三個頭。 “臣妾聞君明臣賢, 魏征之所以敢直言進諫, 正是因為您是一位虛心納諫的好皇帝。 ”這又是馬屁又是勸誡, 輕飄飄地弄得李世民心裡很舒坦, 火氣一下子全消了。 立刻醒悟到是自己氣量狹窄, 對長孫皇后委婉的勸諭也很是讚賞。

長孫皇后是識大體、明事理的女人, 這樣的事情在她的傳記中比比皆是。 太宗的長公主也是長孫皇后的長女要出嫁,

因為李世民心疼嫡長女, 賜給的嫁妝特別豐厚。 魏征見了, 難免為勸誡一番。 長孫皇后知道這事情之後, 一點不生氣, 不怨魏征阻攔丈夫對女兒的偏愛。 她派人褒獎魏征, “我和殿下是至親夫妻, 想要勸他什麼事情想要拐彎抹角, 察言觀色才敢說。 作為臣子, 你一點不擔心天威難測, 敢於盡忠直言, 實在難得。 ” 鼓勵的話帶到, 她還賜給魏征絹四百匹、錢四百緡。

長孫皇后生活尚儉薄, 衣物僅取足用而已。 東宮的人奏請增加太子李承乾的度用, 長孫皇后雖然疼愛兒子, 但是不想嬌寵兒子, 尤其是李承乾早早被立為儲君。 史載, 她是這麼教訓東宮的人:““身為儲君, 所患者德不立而名不揚, 何患器物之短缺與用度之不足啊!”

種種賢後的事蹟, 其實掩蓋了長孫皇后另外一個身份——大唐第一寵後。 很多人可能奇怪, 怎麼可能?李世民沒有像李隆基寵楊玉環一樣, 因為她荒廢朝政;也沒有像兒子李治扶武則天上位一樣, 給長孫皇后很大的權力。 其實, 唐玄宗哪裡是楊貴妃不上朝, 是因為他本來就辛苦了半輩子, 自己想要放鬆;李治扶武則天上位, 是因為他一來身體不好, 把權力交給大臣他不放心, 他相對比較信任皇后;二來武則天不是門閥士族出身, 背後沒有那麼多舊勢力, 李治覺得放權給她安全。

講真的, 李世民對長孫皇后才是真愛。 一般看一個男人是不是愛女人, 看兩點就夠了:第一, 死後男人是否追念;第二, 男人怎麼對待女人生下的孩子。

李世民當年封號是“天策上將”, 打遍天下克平薛舉父子、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等當世豪傑, 血洗玄武門殺掉李建成、李元吉, 避退李淵才登上帝位。 這麼一個雙手沾滿鮮血的帝王, 對髮妻長孫皇后卻有著可不思議的依戀。

長孫皇后身體一直有宿疾, 早年她生病的時候, 李世民曾親自到石壁寺禮謁禪師, 並解眾寶名珍, 為妻子供養啟願。 貞觀十年四月, 長孫皇后病重, 李世民再次求助於佛祖, 下詔修復天下名勝古寺392座為皇后祈福。 只可惜, 這一次並沒有給長孫皇后帶來好運, 幾個月後她崩逝於麗正殿, 終年36歲。

髮妻驟然去世, 李世民悲痛欲絕, 曾經當著臣子們面前流眼淚。 長孫皇后出殯之時, 他親自撰寫碑文,

還命人在皇后的陵寢外的棧道上修建宅舍, 令宮人居住其中, 如侍奉活人一般侍奉皇后。

因為太過於思念妻子了, 李世民還命人在宮中建起層觀, 方便他登高望遠眺望長孫的陵寢。 他一邊看一邊抹眼淚, 還拖著魏征陪他一起傷心。 他指著昭陵的方向, 問魏征看清楚沒。 魏征故意說沒看清, 李世民有點著急, “怎麼會沒有看清, 昭陵就在那裡!”魏征的回答是:“我以為殿下眺望的是獻陵, 沒想到是昭陵啊!”

獻陵是李淵的陵墓, 望妻陵不望父陵, 帝王作為孝治天下的表率, 這麼違背傳統禮教的做法是很不應該的。 李世民畢竟是要做明君的人, 哭著下令拆毀層觀, 可是對長孫的思念在他的心中並減少分毫。

有人或許會覺得奇怪, 李世民看上去並不像是癡情種,更沒有專寵過長孫皇后。他納了弟媳楊妃,還寵倖貴妃韋珪,他雖然不專情,但是對長孫的厚愛卻是獨一份的。為什麼這麼說呢?看看他對待長孫留下的幾個孩子就明白了。長孫一共生了四女三子,這七個孩子在李世民幾十個孩子之中,是最幸運的,得到父愛最多的。

先看兒子,李世民的太子廢了再立,都是在長孫所出的幾個嫡子之間打轉。本來立的是李承乾,但是李承乾太叛逆了,長孫皇后死後沒人管束,他犯了謀反的大罪。太子謀反,在哪個朝代都是大逆不道的死罪。英武如漢武帝劉徹,因為江充誣陷劉據謀反,毫不手軟地滅了衛太子劉據一房上上下下幾千人,劉據的兒孫都不放過。李承乾犯了死罪,但是沒有哪個大臣敢上書要治他死罪。

反而是李世民在朝堂上淚眼汪汪地看著諸位大臣,“出了個這個不孝子,朕該怎麼辦?”滿朝文武都明白李承乾在他心中的份量,都不敢出聲。有一個大臣夠聰明大膽,建議李世民對廢太子貶黜就好了,萬萬不能動了殺念。李世民順著這個臺階下,遠遠把李承乾貶出京,保住長孫皇后嫡長子的一條命。

李世民最欣賞的兒子是魏王李泰,是長孫的第二個兒子。太子人選本來也考慮過他的,只不過李泰不是什麼慈悲之人,為了爭寵跟父皇表白若他即位就殺掉兒子,傳位給李治。李世民也不傻,大臣們一點就明白了,李泰立不得。李泰本來就跟李承乾有奪嫡之恨,李治年幼仁善柔弱,若是李泰當了皇帝,估計長孫皇后留下的另外兩個寶貝兒子都不保了。他是為了保全三個兒子,幾經權衡之下,才立了李治為太子。為了三個嫡子都能好好活著,在立太子這件事情,向來殺伐決斷的天可汗,罕見地優柔寡斷。

後來李承乾和李泰相繼去世,李治就是他的心頭肉。他親征遼東的時候,為了經常得到兒子的消息,還創立了飛表奏事制度。又一次李治沒有及時回信,李世民還寫了一封肉麻兮兮的《兩度貼》表達對兒子的想念:“兩度得大內書,不見奴表,耶耶忌欲恒死!“哪裡像跟兒子通信,乍一看還是寫給戀人的情書。

對長孫皇后所出的四個女兒,李世民也是愛若明珠。長女李麗質出嫁的時候,他昭告天下,因為這是皇后長女,朕特愛之。所以賜給了長女很多嫁妝,李麗質的嫁妝幾乎是姑姑永嘉公主的兩倍,引得魏征進諫了一番。後來長樂公主李麗質先父皇而去,李世民悲痛不已,命人在她寢陵的地宮加了三道門,按規矩公主的寢陵只能有一道門。最小的女兒晉陽公主李明達,長孫皇后去世時只有5歲,李世民不放心交給宮妃教養,竟然親自撫養她和李治。因憐惜他們年幼喪母,李世民特別疼愛幼子和幼女。晉陽公主常常在李世民發怒時為大臣們求情,她還臨摹了一手好飛白,字跡跟父皇的幾乎一模一樣。晉陽公主也是個命薄的孩子,還未嫁就去世了,李世民悲傷過度,一個月不能正常進食。貞觀23年,李世民自覺大限已到,那時候長孫皇后的第三個女兒新城公主還未出嫁。李世民怕自己的喪事會耽誤女兒的婚事,病中還安排女兒出嫁事宜,這等拳拳父愛,可是在其他妃嬪孩子身上沒有過的。

李世民對長孫皇后的摯愛,有一件事最能證明。李淵的獻陵是參照漢朝皇帝的葬式,堆土建陵。長孫皇后臨終前留下一句話,要求薄葬,希望不起墳塋,以山為陵。李世民當然馬上答應,還專門下將其作為祖制,以傳後世。他命人在九驄山修建昭陵,作為自己萬年之後跟長孫皇后長眠的寢宮,開了唐朝以山為陵的先河。因此,唐朝後來的皇帝都是沿襲這一葬式,最出名的就是長孫皇后兒子李治和兒媳武則天合葬的乾陵了。

需要說明的是,因山為陵不是唐朝首創,南北朝時期就有出現。但是在唐朝之前,皇家的寢陵都傾向于因襲漢朝的模式,堆土起塚。正是因為長孫皇后的臨終遺言,改變了唐代帝王陵的制式。

李世民看上去並不像是癡情種,更沒有專寵過長孫皇后。他納了弟媳楊妃,還寵倖貴妃韋珪,他雖然不專情,但是對長孫的厚愛卻是獨一份的。為什麼這麼說呢?看看他對待長孫留下的幾個孩子就明白了。長孫一共生了四女三子,這七個孩子在李世民幾十個孩子之中,是最幸運的,得到父愛最多的。

先看兒子,李世民的太子廢了再立,都是在長孫所出的幾個嫡子之間打轉。本來立的是李承乾,但是李承乾太叛逆了,長孫皇后死後沒人管束,他犯了謀反的大罪。太子謀反,在哪個朝代都是大逆不道的死罪。英武如漢武帝劉徹,因為江充誣陷劉據謀反,毫不手軟地滅了衛太子劉據一房上上下下幾千人,劉據的兒孫都不放過。李承乾犯了死罪,但是沒有哪個大臣敢上書要治他死罪。

反而是李世民在朝堂上淚眼汪汪地看著諸位大臣,“出了個這個不孝子,朕該怎麼辦?”滿朝文武都明白李承乾在他心中的份量,都不敢出聲。有一個大臣夠聰明大膽,建議李世民對廢太子貶黜就好了,萬萬不能動了殺念。李世民順著這個臺階下,遠遠把李承乾貶出京,保住長孫皇后嫡長子的一條命。

李世民最欣賞的兒子是魏王李泰,是長孫的第二個兒子。太子人選本來也考慮過他的,只不過李泰不是什麼慈悲之人,為了爭寵跟父皇表白若他即位就殺掉兒子,傳位給李治。李世民也不傻,大臣們一點就明白了,李泰立不得。李泰本來就跟李承乾有奪嫡之恨,李治年幼仁善柔弱,若是李泰當了皇帝,估計長孫皇后留下的另外兩個寶貝兒子都不保了。他是為了保全三個兒子,幾經權衡之下,才立了李治為太子。為了三個嫡子都能好好活著,在立太子這件事情,向來殺伐決斷的天可汗,罕見地優柔寡斷。

後來李承乾和李泰相繼去世,李治就是他的心頭肉。他親征遼東的時候,為了經常得到兒子的消息,還創立了飛表奏事制度。又一次李治沒有及時回信,李世民還寫了一封肉麻兮兮的《兩度貼》表達對兒子的想念:“兩度得大內書,不見奴表,耶耶忌欲恒死!“哪裡像跟兒子通信,乍一看還是寫給戀人的情書。

對長孫皇后所出的四個女兒,李世民也是愛若明珠。長女李麗質出嫁的時候,他昭告天下,因為這是皇后長女,朕特愛之。所以賜給了長女很多嫁妝,李麗質的嫁妝幾乎是姑姑永嘉公主的兩倍,引得魏征進諫了一番。後來長樂公主李麗質先父皇而去,李世民悲痛不已,命人在她寢陵的地宮加了三道門,按規矩公主的寢陵只能有一道門。最小的女兒晉陽公主李明達,長孫皇后去世時只有5歲,李世民不放心交給宮妃教養,竟然親自撫養她和李治。因憐惜他們年幼喪母,李世民特別疼愛幼子和幼女。晉陽公主常常在李世民發怒時為大臣們求情,她還臨摹了一手好飛白,字跡跟父皇的幾乎一模一樣。晉陽公主也是個命薄的孩子,還未嫁就去世了,李世民悲傷過度,一個月不能正常進食。貞觀23年,李世民自覺大限已到,那時候長孫皇后的第三個女兒新城公主還未出嫁。李世民怕自己的喪事會耽誤女兒的婚事,病中還安排女兒出嫁事宜,這等拳拳父愛,可是在其他妃嬪孩子身上沒有過的。

李世民對長孫皇后的摯愛,有一件事最能證明。李淵的獻陵是參照漢朝皇帝的葬式,堆土建陵。長孫皇后臨終前留下一句話,要求薄葬,希望不起墳塋,以山為陵。李世民當然馬上答應,還專門下將其作為祖制,以傳後世。他命人在九驄山修建昭陵,作為自己萬年之後跟長孫皇后長眠的寢宮,開了唐朝以山為陵的先河。因此,唐朝後來的皇帝都是沿襲這一葬式,最出名的就是長孫皇后兒子李治和兒媳武則天合葬的乾陵了。

需要說明的是,因山為陵不是唐朝首創,南北朝時期就有出現。但是在唐朝之前,皇家的寢陵都傾向于因襲漢朝的模式,堆土起塚。正是因為長孫皇后的臨終遺言,改變了唐代帝王陵的制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