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被寵壞的5個信號,出現一個父母要警惕,趕緊引導改正

現如今做父母的, 大都寵愛孩子。

因為工作上的繁忙, 沒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成長, 所以在某些方面上就格外的寵愛。

把孩子當成手心裡的寶, 捨不得罵, 下不了手打。

作為父母, 寵愛孩子的心當然可以理解。

但家長卻不知道, 過度的寵愛會給孩子造成多大的影響。

過度寵愛孩子, 只會給孩子的未來帶來種種不足以及危害。

等到發現孩子已經養成了壞性格, 才後知後覺地想糾正, 這時候可能已經晚了。

因此, 當孩子一出現以下這5大徵兆, 家長就要警惕起來, 一定要及時糾正。

1、不分場合亂發脾氣

在日常生活中,

經常會聽到有些父母這樣說:

「就我家那個脾氣暴躁, 動不動就摔東西的孩子, 真是令人頭疼。 」

甚至有些孩子, 因為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就不顧場合大哭大鬧滿地打滾兒。

有時候甚至是大發脾氣, 跟父母頂嘴。

其實孩子有這種問題, 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因為父母過於寵愛他。

現在的家庭一般都是家裡只有一個孩子, 一家人就圍繞著一個孩子轉。

所以孩子就成了家裡的小公主或者是小皇帝, 什麼事情都依著他, 以至於孩子養成了這種壞習慣。

如果家長這時候沒有及時糾正孩子, 可能會使孩子長大以後變得暴躁自私。

因此父母不要事事滿足孩子, 有時候也要適當懲罰教育孩子。

2、用你的東西和你談判

很多聰明的孩子會用自己的勞動換取好處,

比如「我洗碗就帶我去動物園」之類, 這是很平等且明智的做法。 可是如果他用不屬於他的東西, 比如「帶我去動物園就還你手機」, 就屬於變相搶劫, 千萬別讓孩子得逞, 不然會樹立強盜邏輯觀。

3、孩子不知道分享

孩子作為家裡最小的成員, 所以每個比他大的家庭成員都會特別愛護他, 會把所有的好東西都讓給孩子, 有的孩子就把家長的這些行為當成應該的了, 於是就把家裡所有的好東西都給霸佔了, 不允許其他人去享用。

到了學校或者其他公共場合, 孩子看見喜歡的東西, 就認為是他自己的, 如果別人去觸碰, 就會和別人大發脾氣。 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會是個大問題, 所以各位家長,

如果發現孩子有這樣的行為, 就必須督促孩子及時的改正。

4、控制父母

如何區分「撒嬌」和「控制」?

很簡單, 如果孩子說「我想……」, 就是普通的撒嬌。

如果孩子說「你不要……」, 就是控制了。

比如「你不要看書了。 」「你別看電視了」之類, 如果你不依他, 他輕則賭氣, 重則破壞。

就其原因, 還是「試圖證明自己的地位」, 因為他自出生起就是家庭中心, 試圖用控制來證明自己的位置。 長此以往, 步入社會不再是世界中心以後, 容易落差過大而走向極端。

5、對家裡老人不禮貌

孩子出生後, 全家都很高興。

這樣自然而然地, 孩子便成了全家的中心, 是全家捧在手心中的寶貝, 特別是家裡老人對孩子更是寵愛。

孩子要什麼, 老人就給什麼。

對孩子百依百順, 不讓孩子做家務, 恨不得事事代勞。

被過度寵愛的孩子, 根本不知道為人著想, 不會將心比心。

時間長了, 就養成了很多孩子對老人沒大沒小、經常呵斥老人的壞行為。

孩子對著家裡老人經常呼來喝去, 毫無尊重可言。

這樣養成的孩子, 性格極其驕橫目中無人,

行為乖張專橫, 對孩子將來的發展極其不利。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一個不尊老的孩子能受人喜歡嗎?

因此, 家長要從小就教育孩子要尊敬老人, 不可以對老人沒禮貌。

當家裡老人過度寵愛孩子的時候, 家長看見了一定要制止。

如果發現孩子沖家裡老人發脾氣, 甚至是做出一些無禮的舉動, 要嚴厲批評孩子。

父母過分寵溺孩子, 會造成哪些問題?

1.不利於孩子自製力的養成, 影響身心健康

很多父母在寵溺孩子的時候, 經常任由孩子想吃什麼吃什麼, 在飲食上不加節制, 要麼暴飲暴食, 要麼過度挑食。 還有的孩子習慣一邊吃飯一邊玩手機, 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都一團糟, 絲毫沒有自製力, 長期下去不利於身心健康。

2.使孩子缺乏獨立自理能力,變得懶惰懦弱

一些父母十分心疼孩子,捨不得孩子受一點罪,就連做家務也不行,總擔心他們會受傷。父母的一味包辦不僅使自己很累,而且對孩子的成長一點好處也沒有,使孩子成為一個好吃懶做、缺乏自我管理、遇事缺乏主見、懦弱無能的人。

3.使孩子性格變得驕縱自私,不利於人際交往

父母在家中一味縱容孩子,事事謙讓孩子,這就容易讓孩子養成自私、蠻橫、霸道的性格,與朋友們相處也不懂得讓步,不會為他人著想,這樣又怎麼能獲得友誼,怎麼與人交往呢?

其實,愛一個人很簡單,一味地付出就可以了!但是,真正的愛是要講究方式方法的,「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只有讓孩子擁有獨立自理的能力,將來才能在社會上紮根立足!

Wendy媽有話說:

如果你家的孩子有以上這5種表現,說明他已經被寵壞了。

再不糾正的話,孩子不僅性格會出現缺陷,還有可能成為問題孩子。

因此,家長一定不要過度寵愛孩子,要把握好分寸,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明天。

2.使孩子缺乏獨立自理能力,變得懶惰懦弱

一些父母十分心疼孩子,捨不得孩子受一點罪,就連做家務也不行,總擔心他們會受傷。父母的一味包辦不僅使自己很累,而且對孩子的成長一點好處也沒有,使孩子成為一個好吃懶做、缺乏自我管理、遇事缺乏主見、懦弱無能的人。

3.使孩子性格變得驕縱自私,不利於人際交往

父母在家中一味縱容孩子,事事謙讓孩子,這就容易讓孩子養成自私、蠻橫、霸道的性格,與朋友們相處也不懂得讓步,不會為他人著想,這樣又怎麼能獲得友誼,怎麼與人交往呢?

其實,愛一個人很簡單,一味地付出就可以了!但是,真正的愛是要講究方式方法的,「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只有讓孩子擁有獨立自理的能力,將來才能在社會上紮根立足!

Wendy媽有話說:

如果你家的孩子有以上這5種表現,說明他已經被寵壞了。

再不糾正的話,孩子不僅性格會出現缺陷,還有可能成為問題孩子。

因此,家長一定不要過度寵愛孩子,要把握好分寸,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明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