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70後的你「老了嗎」,風雨半生剎那芳華,人生下半場,你準備好了嗎?來聽聽6句「心裡話」

時光竟已走得這麼匆忙

怎麼剛剛學會懂事就老了

怎麼剛剛學會包容就老了

怎麼剛剛懂得路該往哪走

怎麼還沒走到就老了

怎麼剛剛開始成熟就老了

怎麼剛剛開始明白就老了

導語:

70後, 上世紀出生在【1970——1979】年的人, 最大的51歲過了知天命這年, 最小的42歲, 已過40不惑。

如果人生按活到80歲來算, 那麼70後出生的人, 全部人到中年。

但是又說人生70古來稀, 那麼而且知天命之年的人, 都爬到了從中年到老年的分水嶺上。

不管怎麼說, 70後出生的我們, 都已經不再年輕。

一、剎那老了

不知道何時鬢角已染霜, 不知道何時顏容已滄桑, 我們哼唱著秋褲阿貝的歌, 一下就唱到了人到中年。

每天早出晚歸, 忙忙碌碌, 人到中年事事難, 每天上班工作,

回家給孩子準備三餐, 晚上洗洗涮涮, 輔導孩子, 家裡外頭瞎忙活, 老人孩子忙得團團轉。

工作雖然不再是安身立命的基礎, 卻是自己賴以生存的產物, 人到中年越發離不開工作了, 因為離了工作, 將無法維繫正常的生活。

所以說人到中年, 人更知道心疼錢了, 因為生活處處用錢的地方太多太多。

每天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 全是雞毛蒜皮的小事, 就給自己整得頭大, 煩躁不堪, 生活依然千頭萬緒, 容不得我們有半點的馬虎。

風雨半生, 日子依然擰巴, 人依然擰巴。 生活不富不貴, 日子不好不壞, 就這麼清水流深一直滾滾向前。

二、忽然懷念從前那些逞強, 和懵懂無知的年少輕狂

忙碌過後, 忽然發現我們開始懷舊, 忽然好懷念那些從前, 那些青澀與幼稚那些年少與輕狂。

縱然是不堪世事, 無憂無慮的光陰也好啊, 可是如今, 光陰都乘時光去, 大把大把的歲月都交付給了昨天, 成了歷史 。

生命裡總會有些閃光的東西永遠長駐。 比如, 70的我們的童年、少年時代、青春時代。

我們都在父母的呵護下有一個快樂的無炭的童年,

雖然日子清貧, 但童心愉悅, 童心滿足。

那個時代沒有多少玩具, 最多滾個彈珠, 丟個沙包, 跳個皮筋, 放風箏、夏天捉知了, 下河捕螞蚱、捉青蛙、摘榆錢、溜土坡、冬天河上溜冰……我們卻快樂成小麻雀了。

吃著姥爺做小買賣買來的糖豆和花生, 吃著黑棗子, 童年和少年嗖一下就過去了。

那時讀書, 沒有壓力, 整個小學生快樂得像傻子。

國中時學, 太貪玩, 玩瘋了玩傻了, 玩得學習一落千丈了, 又開始了頻繁的轉學……回頭一想, 是不是, 我們很多人都曾是問題少年。

三、我心裡藏著一個小秘密,我不會讓大聲告訴你

青春時代的我們,已經情竇初開,80年代末,90年代初,70後的我們很多人開始談戀愛。準確地說是情竇初開,男孩女孩眉目傳情,彼此互遞小紙條。

我們開始用這樣的方式在詮釋青春期的愛情。

在我心裡藏著一個小秘密,我不會讓大聲告訴你,我把你寫在粉紅色的日記裡。

那時候,沒有手機沒有資訊的,喜歡一個男孩,會藏在心裡,表白時,就是寫詩寫日記 。

如果一個女孩把自己寫的詩和日記拿給一個男孩,八成她是喜歡他。

70後的青澀愛情,在90年代的天空萌芽抽蕊開花。

那時候,喜歡和愛一個人,是單純的喜歡和愛,不懂得啥是世俗,也不懂得啥是家庭條件。

傻傻地喜歡傻傻地愛,也會背著父母偷偷出去約會,週末徜徉在小河邊,鐵道邊,追逐在曠野中,采采不知名的野花,放放坡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被父母逮住時,硬著嘴皮撒謊,挨打都不承認是出去約會了,美其名曰出去學習了。

也有調皮的男孩子,體育課偷著捉老百姓的雞,被人家告發。

就那麼吵著鬧著愛著笑著,青春一剎而過。

多年後,我們再見面,曾經的初戀都老了,眉目之間依稀有少年時的模樣。

談笑間,恍惚回到當年,執手淚眼,無語凝噎。

生活和軌跡和環境都變了,我們各自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不同的人生。

在人生的這個時間節點上,驟然又相見,見了就散了吧,就此別過,各自天涯,各自安好。

四,進過工廠、下過崗、進過體制內

70後的人,90年代參加工作時,還大多不體制內鐵飯碗。

學習成績好些地讀了中專的都進入了很好的單位,都捧上了鐵飯碗。學習差的孩子也上了技校或職專,畢業後也進了工廠。

我們才開始工作時,也很青澀,不懂職場,不懂規則,不堪人事,不懂世態人情。

但那時候人都特純,單位的老人都對年輕人好,什麼事都是手把手來教。

你不會,沒關係,扶上馬再送一程,早晚把你給培養出來,能獨當一面了,能從容應對了。

曾經輕狂無知,曾經以為自己了不起,曾經以為父母給安排的路不好,曾經任性。

猶記得我國中畢業時,自己偷偷問母親要了2000塊錢,和同學交到到了棉紡廠。

我父親下班一看氣炸了,一小女孩去廠子能幹嘛。車間裡又髒又亂,機器轟鳴,年紀小早下廠,啥也不懂。

我又被父親揪回來了,讀了技校。後來輾轉去了商業,站了櫃檯,三年站櫃臺,從不敢嫌棄累。比工廠乾淨多了,工作也輕鬆多了,後來結婚生子,又遭遇商業倒閉下崗。

70後的人,開始順境的,後來也不順,90年代初上班了,沒三四年下崗了。那時還不到30歲。

年輕時以為結婚了,就完事了,不知道要孩子,不知道要房子,沒有房也不愁天天住娘家。

五、還沒騰出雙手擁抱自己,時光竟已走得這麼匆忙

又混著混著,懵懂著,轉眼就步入了中年。

人到中年,曾經的我們慢慢成熟了,父母也漸漸老了,他們開始退休了,我們成長了。

看到老去的父母,日漸長大的孩子,我們忽然有了緊迫感。我們又開始和青春期的孩子鬥智鬥勇了,每天和他們吵得熱火朝天了。

後來,發現我們開始去殯儀館的腳步頻繁了,開始陸續或零星去送別同學、朋友、同學、同事、朋友的父母了、後來,又去送自己的父母了。

人到中年的我們中間很多人,已經成了沒有父親或沒有母親,或父母雙亡的孩子。

記得同事父母三年內相繼離世時下班在路上,我說我在回家看看,他和我說:他早已沒有家了。

如今,父親去世,我還有母親,如果有一天,母親也不在了,我也就沒有家了。

看一小視訊,一男的父親去世了,他和兒子說:兒子,我沒有爸爸,你沒有爺爺了。

是啊,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父母是我們與死亡相隔的最後一道屏障,如果有一天父母都不在了,我們就開始直面死亡。

有一天我們的父母都不在了,我們就都成了沒家的孩子,沒有爹媽疼的孩子,孤獨行走在這個人世間,直到有一天,自己也孤獨而去。

人到中年的我們,已經開啟了人生下半場,我們依然 忙碌著,奔行著,焦慮著也開心著。

什麼名啊利啊,都是過眼雲煙。什麼財富啊榮華啊,都是身外之物。

人這一生,有太多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風雨半生,經歷諸多,慢慢地也開始看淡了,看破了。

人到中年第三道考驗,等身心穩定 總有人厭倦,中途下車 你又能說哪個更可憐,步入晚年,好像終等來,情比金堅,白頭偕老其實是謊言……

六、人到中年第三道考驗,等身心穩定,總有人厭倦

人到中年的婚姻,也在風月的侵染與斑駁中,變得一片昏黃。

那對中年的人婚姻不是那襲漂亮的袍子,但爬滿了蝨子。

曾經的愛情早已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瑣碎和柴米油鹽的侵染下,被消耗得蕩然無存或者面目全非。

中年婚姻疲憊疲軟正在衝擊著每一對圍城內的人,現在社會這麼浮躁喧囂,各種誘惑充斥著。

人性這東西,在激動的洪流中,被一次次詮釋和論證。

面對鋪蓋蓋地的網路各種社交軟體,誰敢保證自己的心沒有蠢蠢欲動過。誰的靈魂不曾掙扎過。

什麼是忠誠,什麼又是背叛?有人說了,男人無所謂忠誠,忠誠是因為背叛的籌碼太低;女人無所謂正派,正派是因為受到的引誘還不夠。

中年人的婚姻,哪個不是千瘡百孔,哪個不是天天逢破堵漏,為了生活為了孩子,為了家庭,委屈自己咽下苦水,繼續掙扎著活著。

人到中年,一睜身,身邊全是依靠自己的人,自己死,死不起 ,離,離不起,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湊合著活著。

只要不再較真,不再洞如觀火,一些東西可以當作沒有。

結語:

別再折騰,別再計較,就這麼愛著恨著哭著笑著打著鬧著,轉眼就老了。走過雨,走過風,患難之中,經歷變故,慢慢地將心靠攏。

這一生一生,凡俗的我們,凡俗的70後,我們都是善良的人,都在認認真真詮釋是做一個好人的使命。 歲月裡永遠善良,圍城裡永遠認真。

與君共勉。

我是橘子,一個用文字溫暖你人生的路人。

不愛講道理,只會說故事。

本文到這裡就結束啦,歡迎留下你想說的話,我與你同行。

三、我心裡藏著一個小秘密,我不會讓大聲告訴你

青春時代的我們,已經情竇初開,80年代末,90年代初,70後的我們很多人開始談戀愛。準確地說是情竇初開,男孩女孩眉目傳情,彼此互遞小紙條。

我們開始用這樣的方式在詮釋青春期的愛情。

在我心裡藏著一個小秘密,我不會讓大聲告訴你,我把你寫在粉紅色的日記裡。

那時候,沒有手機沒有資訊的,喜歡一個男孩,會藏在心裡,表白時,就是寫詩寫日記 。

如果一個女孩把自己寫的詩和日記拿給一個男孩,八成她是喜歡他。

70後的青澀愛情,在90年代的天空萌芽抽蕊開花。

那時候,喜歡和愛一個人,是單純的喜歡和愛,不懂得啥是世俗,也不懂得啥是家庭條件。

傻傻地喜歡傻傻地愛,也會背著父母偷偷出去約會,週末徜徉在小河邊,鐵道邊,追逐在曠野中,采采不知名的野花,放放坡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被父母逮住時,硬著嘴皮撒謊,挨打都不承認是出去約會了,美其名曰出去學習了。

也有調皮的男孩子,體育課偷著捉老百姓的雞,被人家告發。

就那麼吵著鬧著愛著笑著,青春一剎而過。

多年後,我們再見面,曾經的初戀都老了,眉目之間依稀有少年時的模樣。

談笑間,恍惚回到當年,執手淚眼,無語凝噎。

生活和軌跡和環境都變了,我們各自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不同的人生。

在人生的這個時間節點上,驟然又相見,見了就散了吧,就此別過,各自天涯,各自安好。

四,進過工廠、下過崗、進過體制內

70後的人,90年代參加工作時,還大多不體制內鐵飯碗。

學習成績好些地讀了中專的都進入了很好的單位,都捧上了鐵飯碗。學習差的孩子也上了技校或職專,畢業後也進了工廠。

我們才開始工作時,也很青澀,不懂職場,不懂規則,不堪人事,不懂世態人情。

但那時候人都特純,單位的老人都對年輕人好,什麼事都是手把手來教。

你不會,沒關係,扶上馬再送一程,早晚把你給培養出來,能獨當一面了,能從容應對了。

曾經輕狂無知,曾經以為自己了不起,曾經以為父母給安排的路不好,曾經任性。

猶記得我國中畢業時,自己偷偷問母親要了2000塊錢,和同學交到到了棉紡廠。

我父親下班一看氣炸了,一小女孩去廠子能幹嘛。車間裡又髒又亂,機器轟鳴,年紀小早下廠,啥也不懂。

我又被父親揪回來了,讀了技校。後來輾轉去了商業,站了櫃檯,三年站櫃臺,從不敢嫌棄累。比工廠乾淨多了,工作也輕鬆多了,後來結婚生子,又遭遇商業倒閉下崗。

70後的人,開始順境的,後來也不順,90年代初上班了,沒三四年下崗了。那時還不到30歲。

年輕時以為結婚了,就完事了,不知道要孩子,不知道要房子,沒有房也不愁天天住娘家。

五、還沒騰出雙手擁抱自己,時光竟已走得這麼匆忙

又混著混著,懵懂著,轉眼就步入了中年。

人到中年,曾經的我們慢慢成熟了,父母也漸漸老了,他們開始退休了,我們成長了。

看到老去的父母,日漸長大的孩子,我們忽然有了緊迫感。我們又開始和青春期的孩子鬥智鬥勇了,每天和他們吵得熱火朝天了。

後來,發現我們開始去殯儀館的腳步頻繁了,開始陸續或零星去送別同學、朋友、同學、同事、朋友的父母了、後來,又去送自己的父母了。

人到中年的我們中間很多人,已經成了沒有父親或沒有母親,或父母雙亡的孩子。

記得同事父母三年內相繼離世時下班在路上,我說我在回家看看,他和我說:他早已沒有家了。

如今,父親去世,我還有母親,如果有一天,母親也不在了,我也就沒有家了。

看一小視訊,一男的父親去世了,他和兒子說:兒子,我沒有爸爸,你沒有爺爺了。

是啊,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父母是我們與死亡相隔的最後一道屏障,如果有一天父母都不在了,我們就開始直面死亡。

有一天我們的父母都不在了,我們就都成了沒家的孩子,沒有爹媽疼的孩子,孤獨行走在這個人世間,直到有一天,自己也孤獨而去。

人到中年的我們,已經開啟了人生下半場,我們依然 忙碌著,奔行著,焦慮著也開心著。

什麼名啊利啊,都是過眼雲煙。什麼財富啊榮華啊,都是身外之物。

人這一生,有太多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風雨半生,經歷諸多,慢慢地也開始看淡了,看破了。

人到中年第三道考驗,等身心穩定 總有人厭倦,中途下車 你又能說哪個更可憐,步入晚年,好像終等來,情比金堅,白頭偕老其實是謊言……

六、人到中年第三道考驗,等身心穩定,總有人厭倦

人到中年的婚姻,也在風月的侵染與斑駁中,變得一片昏黃。

那對中年的人婚姻不是那襲漂亮的袍子,但爬滿了蝨子。

曾經的愛情早已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瑣碎和柴米油鹽的侵染下,被消耗得蕩然無存或者面目全非。

中年婚姻疲憊疲軟正在衝擊著每一對圍城內的人,現在社會這麼浮躁喧囂,各種誘惑充斥著。

人性這東西,在激動的洪流中,被一次次詮釋和論證。

面對鋪蓋蓋地的網路各種社交軟體,誰敢保證自己的心沒有蠢蠢欲動過。誰的靈魂不曾掙扎過。

什麼是忠誠,什麼又是背叛?有人說了,男人無所謂忠誠,忠誠是因為背叛的籌碼太低;女人無所謂正派,正派是因為受到的引誘還不夠。

中年人的婚姻,哪個不是千瘡百孔,哪個不是天天逢破堵漏,為了生活為了孩子,為了家庭,委屈自己咽下苦水,繼續掙扎著活著。

人到中年,一睜身,身邊全是依靠自己的人,自己死,死不起 ,離,離不起,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湊合著活著。

只要不再較真,不再洞如觀火,一些東西可以當作沒有。

結語:

別再折騰,別再計較,就這麼愛著恨著哭著笑著打著鬧著,轉眼就老了。走過雨,走過風,患難之中,經歷變故,慢慢地將心靠攏。

這一生一生,凡俗的我們,凡俗的70後,我們都是善良的人,都在認認真真詮釋是做一個好人的使命。 歲月裡永遠善良,圍城裡永遠認真。

與君共勉。

我是橘子,一個用文字溫暖你人生的路人。

不愛講道理,只會說故事。

本文到這裡就結束啦,歡迎留下你想說的話,我與你同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