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旬度經濟觀察

說明:通過公眾平臺推送的報告存在一定時滯, 請留意研報落款時間。 即時報告可通過對口銷售經理索取。

旬度經濟觀察

——經濟動能維持韌性, 市場風險偏好提升

高善文姚學康

2018年1月19日

內容提要

儘管有供改和環保限產影響, 以及房地產基建邊際走弱的拖累, 2017年中國GDP增速仍錄得6.9%, 較上年反彈0.2個百分點。 中國出口增速的顯著回升, 在其中發揮了最為關鍵的作用。

往後看, 即便製造業投資的連續加速暫難出現, 在出口、消費和房地產樂觀走勢的支持下, 經濟週期性的恢復仍有望延續。 中短期, 關注PPP規範和地方債務整頓,

以及取暖季限產結束後供應回應的影響。

12月M2同比8.2%, 創歷史新低。 貨幣信貸裂口進一步走擴, 顯示在資管整頓、非標回表等系列政策出臺的衝擊下, 廣譜資產市場上資金流出的壓力仍然十分嚴峻。

全球市場風險偏好繼續提升。 美國三大股指創新高;十年美債收益率站上2.6%, 為2014年年中以來的收益率最高水準。 A股市場年初以來持續上漲, 恒指新高, 債券市場情緒看起來也因此而變得更加脆弱。

風險提示:PPP和地方融資整頓 地緣政治事件影響風險偏好

一、經濟動能維持韌性

儘管有供改和環保限產影響, 也有房地產基建邊際走弱拖累, 2017年中國GDP增速仍錄得6.9%, 較上年反彈0.2個百分點。 中國出口增速的顯著回升, 在其中發揮了最為關鍵的作用。

往後看, 全球經濟維持較好的同步恢復勢頭, 國內居民人均收入增速企穩提振消費, 房地產市場中長期趨勢持續改善。 在此背景下, 即便製造業投資的連續加速暫難出現, 經濟週期性恢復的趨勢仍有望延續。

中短期, PPP規範和地方債務整頓, 構成一定的風險;供應回應如果較為顯著, 可能階段性帶來價格環比和企業毛利高位快速回落, 這也需要留意。

1、經濟動能維持韌性

2017年第四季度, GDP實際同比6.8%, 持平前值;名義同比11%, 小幅回落0.2。

全年GDP實際同比6.9%, 較2016年回升0.2, 這是2011年以來首次年度級別的反彈, 也超出了2017年年初的多數預期;名義同比大幅回升3.3至11.2%, 是2011年以來的最好水準。

2、全球同步恢復及其對中國出口的提振

出口的回升, 為過去幾個季度中國的經濟動能提供了重要的支援。 第四季度, 情況依然如此。

例如, 從中國貨物出口增速來看, 2016年上半年名義同比-9.6%, 隨後逐步回升, 過去六個季度增速分別為-7.0%、-5.3%、7.6%、8.7%、6.6%、10.1%。 2017年第四季度的出口名義增速更是創下2014年第下半年以來新高。 剔除價格以後, 走勢更弱一些, 但較2016年出現平臺上升是沒有疑問的。

出口回升在GDP增長貢獻率資料層面表現得也很明顯。 2016年, 貨物與服務淨出口對GDP貢獻率為-6.8%, 較當年上半年回升了3.6個百分點;到了2017年, 貢獻率繼續大幅攀升至9.1%。

更進一步看, 中國出口的回升, 很大程度上得益於2016年下半年以來此輪全球經濟的同步恢復, 期間全球製造業PMI、工業生產、原油和銅價層面均有較為突出的體現。

此外, 人民幣此前對一攬子匯率的調整似乎也促進了中國貿易競爭力的提升。

歷史上, 全球經濟恢復進程的中斷, 往往來源於就業市場緊張、通貨膨脹高企, 或者金融市場上泡沫風險的累積和爆發, 這些問題目前似乎還不是很顯著。 從主要經濟體高頻資料以及一些領先指標來看, 當前全球經濟仍然保持較好恢復勢頭, 這有望在一段時間內繼續為中國經濟動能提供支持。

3、限產繼續壓制產量表現

在年度策略報告《走進新時代》中, 我們估算了2016年下半年以來, 持續的供給側改革和環保限產對工業增速的抑制作用。

事實上, 在2017年上半年, 限產行業曾經階段性地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供應回應, 這帶來了連續兩個季度內,

工業增速較快回升, 同時PPI環比明顯回落, 個別月份PPI環比還回落至0以下。

但2017年下半年, 受供改深化和環保督查影響, 供應收縮重新主導工業品量價表現。 例如2017年第3、4季度, 工業同比分別為6.3%、6.2%, 較上半年下滑0.6個百分點;PPI環比再度向上, 3、4季度月均0.7%, 較2季度回升超過1個百分點。

限產壓制作用在12月資料中也能夠觀察到。 當月工業增速6.2%, 小幅回升0.1, 但這主要與寒流影響電力消費有關, 製造業增加值同比6.5%回落了0.3;當月PPI環比0.8%, 較11月反彈了0.3個百分點。

預計在2018年3月中旬之前, 取暖季期間的嚴格限產, 將繼續對工業增速形成抑制。 但邊際上, 需要留意的是, 當前限產行業的高毛利, 對企業生產積極性無疑起到了巨大的刺激。 這有可能在一段時間內, 特別是限產結束之後,形成類似2017年上半年的供應回應。

這樣,對供應回應期間的工業增速與GDP增速,理應看得更為積極一些,具體幅度取決於毛利的高度與政策的力度;相應地,期間 PPI環比和週期行業毛利率,有可能階段性回落,最終回顧到長期歷史趨勢水準,並圍繞該水準隨機波動。屆時,企業資產周轉率的進一步上升成為盈利繼續改善的關鍵力量。

4、三四線房地產繼續快速去化,基建投資增速下滑較大

2017年,外需和消費發揮關鍵作用,國內投資需求對經濟動能的支撐並不強。這在固定資產投資和水泥產量資料上,實際貿易盈餘占GDP比重等層面均有所體現。

往後看,房地產市場上,由於存貨的快速去化,即便銷售有所降溫,對開發投資的拖累作用也是有限的,這已經成為市場的共識。過去一兩個季度拿地和新開工資料的積極表現也表明,如果沒有後續意外的融資衝擊,開發投資下滑深度很可能有限。

高頻資料顯示,近期三四線房地產價格環比有所走高,銷售仍然活躍,繼續保持了較高的庫存去化速度,這最終是否可能使得房地產投資表現進一步好於預期,也是需要留意的。

12月基建投資降幅較大,拖累4季度同比下滑至9.1%,這是2012年2季度以來的最低水準。部分省市資料虛報和修正,以及12月信貸投放的下滑,對此可能有影響。但近期地方部分PPP專案的清理整頓、地方違規舉債的監管趨嚴等是否與此相關,也需要進一步跟蹤,這構成2018年國內投資需求層面的一個不確定性。

製造業投資12月反彈較大,推升第四季度同比至6.4%;第四季度民間投資也有改善。受盈利回升和預期改觀驅動,製造業投資2016年下半年以來有所回暖,但考慮到資產周轉率絕對水準仍有一定提升空間,短期之內製造業投資想要出現連續的加速過程,可能仍然存在困難,經濟的恢復仍然主要依賴出口、房地產市場以及消費活動的改善。

5、收入增速改善,有望支持居民消費企穩回升

經濟形勢的好轉,提振了居民收入。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同比9%提升0.6,實際同比7.3%提升1,均是2011年經濟下滑以來的首次反彈。

具體到2017年第四季度,名義和實際同比均較3季度有所下滑,但仍然維持在比較高的水準上。

需要留意的是,儘管收入增速在回升,但目前從社會消費品零售、人均消費支出等資料來看,似乎居民消費活動仍然存在較大的下行壓力。

例如,社會消費品零售2017年名義同比10.2%,較上年小幅回落0.2個百分點;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名義同比5.4%,較上年顯著下滑1.4個百分點。

但這是否來源於住戶房地產市場加杠杆導致的擠壓,仍存有疑問。

理論上,更確切反映居民消費的指標是支出法下居民消費資料。該指標名義增速在2016年已經出現了溫和的回升,實際增速大體平穩,這與社會消費品零售以及人均消費支出調查資料都有一些背離,顯示資料口徑的影響不可小視。

過去的歷史資料顯示,在趨勢上,消費與收入之間大體吻合。因此,我們傾向於認為,隨著居民收入增速的企穩,再加上過去幾年悲觀預期的緩解,未來居民消費也有望表現得更加積極。

二、貨幣信貸增速裂口繼續擴大

1、12月進口與信貸滑落,保持跟蹤

最近的進度資料中,進口大幅下滑、基建投資下行、信貸投放有所回落,引起一定的關注和討論。

例如進口方面,歷史上拋開1、2、3月春節錯位的擾動,單月如此大幅的下滑是不多見的,特別是在進口品價格持續走高的背景下。

例如信貸方面,1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5844億,為2014年以來同期最低水準,也弱於此前市場預期;受此拖累,當月新增社融1.14萬億,餘額同比12%,回落0.5個百分點。

基建投資的表現在前文有介紹。

進口、基建與信貸的走弱,存在兩種可能的因素,這需要進一步的跟蹤。

第一,PPP整頓和融資規範可能正導致地方基建的降溫。是否具有持續性取決於決策層面整頓的力度。

第二,年底銀行面臨大考,這影響了放貸,進而影響了進口和基建。持續性不高,接下來留意非標回表的情況。

2、貨幣增速創新低

2017年年初制定的當年M2同比目標為12%;最終結果是8.2%。

基於存款性公司概覽,可以測算細項對M2的貢獻率或拉動率。

例如,比較清楚的是,2017年,對非金融部門債權專案,也就是銀行體系為實體部門提供的資金支援,大體保持了平穩;而對其他金融部門債權項目增速劇烈下滑超過40個百分點,形成了最主要的拖累。這也符合決策層面“強實抑虛”的政策導向。

貨幣信貸增速的裂口,反映了虛擬經濟資金流出的壓力。

自2016年年底以來,這一裂口趨勢上持續擴大,這構成了廣譜資產市場,特別是債券市場流動性收緊的最關鍵的背景。

2018年,這一裂口完全彌合看起來存在困難,這意味著流動性緊張的局面仍然難以系統性緩解。操作上,關注裂口從走擴走向收窄的可能。

1月中旬,銀行間資金利率走高,總體維持偏緊的格局。銀行間債券市場情緒脆弱,10年國債收益率逼近4%,10年期國開破5.1%,國開與國債利差接近歷史最高水準。

信用債市場壓力也比較明顯,收益率普遍突破了2017年5月高點。

三、全球風險偏好提升

最新的美國進度經濟資料中,12月的就業、新屋開工、非製造業PMI等弱於預期,12月的工業生產指數、CPI同比等表現強於預期,總體上好壞參半。對於資料趨勢,市場機構以及決策部門多數持積極看法。

金融市場上,風險偏好繼續提升。三大股指持續創新高;債券市場承壓,中旬10年美債上行7BP至2.6%上方,為2014年年中以來的收益率最高水準。但美元指數持續走弱,與此前一些分析相悖,這可能更多地與歐日經濟動能的強勢以及未來寬鬆退出的預期有關。

A股市場上,年初以來行情幅度猛烈,類似2017年10月的大小票蹺蹺板現象再度出現。恒生指數突破2007年高點。權益市場的樂觀情緒,應該也像2017年10月一樣,加劇了債券市場的脆弱。

特別是限產結束之後,形成類似2017年上半年的供應回應。

這樣,對供應回應期間的工業增速與GDP增速,理應看得更為積極一些,具體幅度取決於毛利的高度與政策的力度;相應地,期間 PPI環比和週期行業毛利率,有可能階段性回落,最終回顧到長期歷史趨勢水準,並圍繞該水準隨機波動。屆時,企業資產周轉率的進一步上升成為盈利繼續改善的關鍵力量。

4、三四線房地產繼續快速去化,基建投資增速下滑較大

2017年,外需和消費發揮關鍵作用,國內投資需求對經濟動能的支撐並不強。這在固定資產投資和水泥產量資料上,實際貿易盈餘占GDP比重等層面均有所體現。

往後看,房地產市場上,由於存貨的快速去化,即便銷售有所降溫,對開發投資的拖累作用也是有限的,這已經成為市場的共識。過去一兩個季度拿地和新開工資料的積極表現也表明,如果沒有後續意外的融資衝擊,開發投資下滑深度很可能有限。

高頻資料顯示,近期三四線房地產價格環比有所走高,銷售仍然活躍,繼續保持了較高的庫存去化速度,這最終是否可能使得房地產投資表現進一步好於預期,也是需要留意的。

12月基建投資降幅較大,拖累4季度同比下滑至9.1%,這是2012年2季度以來的最低水準。部分省市資料虛報和修正,以及12月信貸投放的下滑,對此可能有影響。但近期地方部分PPP專案的清理整頓、地方違規舉債的監管趨嚴等是否與此相關,也需要進一步跟蹤,這構成2018年國內投資需求層面的一個不確定性。

製造業投資12月反彈較大,推升第四季度同比至6.4%;第四季度民間投資也有改善。受盈利回升和預期改觀驅動,製造業投資2016年下半年以來有所回暖,但考慮到資產周轉率絕對水準仍有一定提升空間,短期之內製造業投資想要出現連續的加速過程,可能仍然存在困難,經濟的恢復仍然主要依賴出口、房地產市場以及消費活動的改善。

5、收入增速改善,有望支持居民消費企穩回升

經濟形勢的好轉,提振了居民收入。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同比9%提升0.6,實際同比7.3%提升1,均是2011年經濟下滑以來的首次反彈。

具體到2017年第四季度,名義和實際同比均較3季度有所下滑,但仍然維持在比較高的水準上。

需要留意的是,儘管收入增速在回升,但目前從社會消費品零售、人均消費支出等資料來看,似乎居民消費活動仍然存在較大的下行壓力。

例如,社會消費品零售2017年名義同比10.2%,較上年小幅回落0.2個百分點;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名義同比5.4%,較上年顯著下滑1.4個百分點。

但這是否來源於住戶房地產市場加杠杆導致的擠壓,仍存有疑問。

理論上,更確切反映居民消費的指標是支出法下居民消費資料。該指標名義增速在2016年已經出現了溫和的回升,實際增速大體平穩,這與社會消費品零售以及人均消費支出調查資料都有一些背離,顯示資料口徑的影響不可小視。

過去的歷史資料顯示,在趨勢上,消費與收入之間大體吻合。因此,我們傾向於認為,隨著居民收入增速的企穩,再加上過去幾年悲觀預期的緩解,未來居民消費也有望表現得更加積極。

二、貨幣信貸增速裂口繼續擴大

1、12月進口與信貸滑落,保持跟蹤

最近的進度資料中,進口大幅下滑、基建投資下行、信貸投放有所回落,引起一定的關注和討論。

例如進口方面,歷史上拋開1、2、3月春節錯位的擾動,單月如此大幅的下滑是不多見的,特別是在進口品價格持續走高的背景下。

例如信貸方面,1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5844億,為2014年以來同期最低水準,也弱於此前市場預期;受此拖累,當月新增社融1.14萬億,餘額同比12%,回落0.5個百分點。

基建投資的表現在前文有介紹。

進口、基建與信貸的走弱,存在兩種可能的因素,這需要進一步的跟蹤。

第一,PPP整頓和融資規範可能正導致地方基建的降溫。是否具有持續性取決於決策層面整頓的力度。

第二,年底銀行面臨大考,這影響了放貸,進而影響了進口和基建。持續性不高,接下來留意非標回表的情況。

2、貨幣增速創新低

2017年年初制定的當年M2同比目標為12%;最終結果是8.2%。

基於存款性公司概覽,可以測算細項對M2的貢獻率或拉動率。

例如,比較清楚的是,2017年,對非金融部門債權專案,也就是銀行體系為實體部門提供的資金支援,大體保持了平穩;而對其他金融部門債權項目增速劇烈下滑超過40個百分點,形成了最主要的拖累。這也符合決策層面“強實抑虛”的政策導向。

貨幣信貸增速的裂口,反映了虛擬經濟資金流出的壓力。

自2016年年底以來,這一裂口趨勢上持續擴大,這構成了廣譜資產市場,特別是債券市場流動性收緊的最關鍵的背景。

2018年,這一裂口完全彌合看起來存在困難,這意味著流動性緊張的局面仍然難以系統性緩解。操作上,關注裂口從走擴走向收窄的可能。

1月中旬,銀行間資金利率走高,總體維持偏緊的格局。銀行間債券市場情緒脆弱,10年國債收益率逼近4%,10年期國開破5.1%,國開與國債利差接近歷史最高水準。

信用債市場壓力也比較明顯,收益率普遍突破了2017年5月高點。

三、全球風險偏好提升

最新的美國進度經濟資料中,12月的就業、新屋開工、非製造業PMI等弱於預期,12月的工業生產指數、CPI同比等表現強於預期,總體上好壞參半。對於資料趨勢,市場機構以及決策部門多數持積極看法。

金融市場上,風險偏好繼續提升。三大股指持續創新高;債券市場承壓,中旬10年美債上行7BP至2.6%上方,為2014年年中以來的收益率最高水準。但美元指數持續走弱,與此前一些分析相悖,這可能更多地與歐日經濟動能的強勢以及未來寬鬆退出的預期有關。

A股市場上,年初以來行情幅度猛烈,類似2017年10月的大小票蹺蹺板現象再度出現。恒生指數突破2007年高點。權益市場的樂觀情緒,應該也像2017年10月一樣,加劇了債券市場的脆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