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只是換個方式看世界,19歲少年「遺愛器捐救5家庭」親妹堅強伴母,臨別前妹妹不舍喊話:哥,下輩子我們再一起上學

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提問:「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學會珍惜的?」有個回答讓人印象尤深。 他說, 一朝知無常, 才知斯人如常的時光是何等難得。 曾經, 許多年輕的你我想必都習慣於肆無忌憚地揮霍健康, 直到年歲漸長, 才開始越來越惜時惜命, 再不敢任性而為。 因為生活總會以各種方式提醒我們平安健康的可貴。

隨著觀念的開放, 器官捐贈已成為許多不幸遭遇意外的人, 視為是延續生命的大愛形式。 日前一名於花蓮騎車意外自撞的19歲許姓男同學, 因傷勢過於嚴重, 加上生前因曾向家人表達放棄急救的意願,

最終家屬決定替孩子以「無心跳器捐」的方式幫助更多需要的人!其中最讓人佩服的是, 遭逢痛苦卻依然堅強做出這個決定的許媽媽及一旁的許妹妹, 母女倆那忍著淚送別至親時的深情喊話, 感動現場無數醫護人員。

示意圖, 來源:中時新聞網

據報導, 許媽媽在送別兒子的最後一刻都仍不捨地看著兒子, 但就是堅強地安慰自己與身邊的親友, 「兒子只是換個方式看世界, 不僅人生不再有遺憾, 也能重新體驗新的人生...」說著說著還忍不住想起孩子生前的點滴, 又是心疼又是欣慰地表示:「更何況兒子生前就是一個熱心又雞婆的個性!」在幫孩子捐出了肝臟、腎臟、眼角膜後, 成功幫助了5位等待捐贈的患者, 以及背後不知多少含著淚苦盼奇蹟的家屬們。

圖片來源:ETtoday, 下同

被問到幫兒子決定器捐的心情, 許媽媽說:「當有一天自己需要的時候, 一定也會很希望有人能夠伸出援手, 這就是將心比心」, 所以對為母的她來說, 器捐雖然是家人們共同的決定, 但也讓她看到了其他家庭再度燃起生活希望的感動, 「彷彿就是兒子送給家人最後也是最美好的一份禮物!」

當天, 許同學的妹妹也十分勇敢, 就是一直陪伴在媽媽的身邊送哥哥離開, 到了臨別的時刻, 更深深地對眼前大自己一歲的哥哥說出道別的心裡話:「我們只差1歲, 小時候總被哥哥捉弄, 所以曾經很討厭哥哥, 但長大後, 哥哥反而成了她最可靠的肩膀, 不管發生甚麼事, 哥哥總是挺身而出...」只是遺憾, 今年本已休學的兄妹倆還約好了要一起復學讀書, 但現在這個約定卻無法達成了, 讓許妹妹最後不忘對兄長喊話:「哥,

我們下輩子再一起上學去!」這份深厚的兄妹情誼令人動容。

世事總是波瀾起伏, 如果想要事事順遂, 往往難以得償所願, 反而還會讓各種煩惱應運而生。 既然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那就順勢而為, 好的壞的, 想要的不想要的, 都把它當成經歷,坦然、勇敢地去面對。

事實上,當你這樣去想就會發現,那些令你頭疼的事可能也沒那麼討厭,那些你平時不待見的人可能也各有苦衷。你的內心會越來越有包容性,越來越不會因為一些小事而動怒。

惟有放下衝動與執念,讓自己的心靜下來,人生才能真正回歸安寧,才能在任何處境中葆有篤定、擁有從容不迫的姿態。

最長久的幸福,從來不是來自於浮華與喧囂,而是能於平淡的生活中窺見美好。最偉大的成就,從來不是來自於浮躁與自滿,而是能於不斷的努力中收穫成長。請記得,多運動、少熬夜、不透支健康、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就是給自己、給家人最好的禮物。

都把它當成經歷,坦然、勇敢地去面對。

事實上,當你這樣去想就會發現,那些令你頭疼的事可能也沒那麼討厭,那些你平時不待見的人可能也各有苦衷。你的內心會越來越有包容性,越來越不會因為一些小事而動怒。

惟有放下衝動與執念,讓自己的心靜下來,人生才能真正回歸安寧,才能在任何處境中葆有篤定、擁有從容不迫的姿態。

最長久的幸福,從來不是來自於浮華與喧囂,而是能於平淡的生活中窺見美好。最偉大的成就,從來不是來自於浮躁與自滿,而是能於不斷的努力中收穫成長。請記得,多運動、少熬夜、不透支健康、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就是給自己、給家人最好的禮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