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孩子:「我希望媽媽不會說話」,媽媽的情緒,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你是什麼樣, 你的孩子就是什麼樣。 媽媽的好脾氣, 才是孩子的好福氣。

前不久, 朋友的心理諮詢室, 接診了一位52歲單身女性。 她有嚴重的情緒病, 長期失眠、頭痛。

在交流過程中, 她談到自己孩童時期的經歷。

父母都是小學教師, 從小接受良好啟蒙教育, 常被親戚誇獎聰明, 平時也愛笑, 是個活潑開朗的孩子。 但在5歲那年, 只因一件小事, 讓她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她尿床了。 這樣的年紀尿床, 有可能是遺尿癥導致的, 本來也不是大病, 到醫院適當治療調理就能好。

可她的母親卻非常生氣, 大喊:「你都5歲了, 怎麼還會尿床, 丟不丟人啊!你在幼稚園也是這樣子嗎?」

這一罵, 讓她非常自責。 可第二天醒來, 她又一次尿床了。 這下子, 母親更生氣了, 大吼:「你怎麼回事啊, 昨天尿了床, 今天怎麼又尿了, 是不是故意的啊?」母親一邊拿起濕被褥, 還一邊念叨:「這麼大的女孩子,

天天尿床, 說出去我都不好意思。 」

可第三天晚上, 她還是尿床了。 媽媽劈頭蓋腦又是一頓臭駡, 每一句話都像針紮一樣, 刺痛著她幼小的心靈。

「我真希望她不會說話!」回想起這一幕, 女士忍不住激動地吼道。

終於, 在第四天, 她沒尿床了。 可母親生氣的面孔和嘲諷的辱駡聲, 一直在她腦海中揮之不去。 每天晚上, 她都帶著羞愧和恐懼入睡, 總害怕自己會尿床。

直到成年, 這個毛病也沒有任何改善。 只因母親幾句話, 她陷入了大半生的陰影。

媽媽的情緒, 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在絕大多數家庭中, 母親總呈現出一個黑臉、訓斥的形象。

她們常以愛之名向孩子打罵, 卻不知每一句紮心話, 每一個動作, 都在一點點侵蝕著孩子內心的溫度。

被譽為偶像劇女王的陳喬恩, 在娛樂圈風光多年, 可外表樂觀開朗的她, 卻自爆私底下性格孤僻, 不善與人溝通, 甚至有些自閉。

距陳喬恩回憶, 媽媽的「棍棒教育」給她造成了童年陰影。

從小被母親嚴格管教的陳喬恩, 經常被媽媽打罵。

在她眼裡,

媽媽的形象都是負面的, 20歲之前, 都沒有拉過媽媽的手。 陳喬恩坦言, 「從小就沒有安全感, 總是活在恐懼中, 不知道怎麼跟媽媽講話, 怕她會罵我。 」

她把媽媽的聲音形容為「魔鬼的聲音」, 在說這句話的時候, 陳喬恩整個人都處於應激狀態, 顯得高度緊張。 的自卑感總會不時冒出來, 傷害到她。

顯然, 母親的不良情緒, 從小植入了陳喬恩的心裡, 即使成年後的她十分優秀, 但這種埋在心底的自卑會時不時冒出來, 傷害到她。

有研究表明, 母親長期情緒焦慮, 對孩子責備批評, 會在情感上強行中斷和孩子的連接。

甚至會讓孩子出現情感障礙, 不再自信, 甚至有自卑和自閉傾向, 卡森麥卡說過, 兒童幼小的心靈是非常細嫩的器官, 冷酷的開端會把他們的心靈扭曲成奇形怪狀。

一顆受傷害的兒童的心, 一輩子都會萎縮成像桃核一樣堅硬, 佈滿深溝。

媽媽應該怎麼做呢? 1.控制負面情緒, 別讓孩子成為「垃圾桶」

母親這個角色, 既要工作, 也要兼顧家庭, 難免心煩意亂, 情緒波動比較大。

可能會一時衝動, 因一些小事,就對孩子大聲責駡。

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把孩子當「垃圾桶」的行為,會給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

曼徹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愛德華·特羅尼克曾做過一個「靜止臉實驗」,很能說明,孩子面對母親無端不良情緒時的心理變化。

實驗剛開始,他讓母親與孩子正常互動,孩子很開心。接著,開始靜止臉實驗,母親面突然無表情。孩子發現不對勁,於是想辦法引起母親注意。但是母親仍然面無表情。十幾秒後,孩子崩潰哭泣。

根據實驗資料,在母親毫無反應的這段時間,孩子心跳加速,體內壓力激素增加,如果持續下去,大腦關鍵部位的細胞有可能消失。

由此可見,母親無端的不良情緒,對孩子的影響。一個人在生命早期和母親的關係怎樣,長大後,他和這個世界的關係就是什麼樣。

所以,不要把無關情緒發洩給孩子,你的喜怒無常,不僅讓孩子無法判斷一件事的錯與對,也會因為此一時彼一時的不同態度,從而動搖對父母的信任。

在批評孩子之前,一定要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只有冷靜,才能對孩子的行為有客觀公正的評判,才能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2.情緒溫和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有教育學家指出,孩子的問題,都是情緒的問題。也就是說,孩子情緒理順了,教育就容易了。

盡可能給予他們更多的寬容,以平和的姿態去接納。

大部分時候,只要母親用良好的情緒去孕育和保護,孩子內心就會有強大的成長動力。

(1)不盲目責駡,給孩子解釋的機會

遇到孩子犯錯,不少母親的第一反應,就是責駡。

但犯錯的原因有很多,有主觀方面的失誤,也有不以孩子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原因造成的,比如開頭提到的尿床事件。

還有一種,是孩子根本沒有犯錯,只是一場誤會,這就需要好好與孩子溝通,瞭解事情前因後果,不然很容易造成錯誤判斷,不要讓指責成為第一習慣。

當孩子犯錯後,先問清緣由,給他一個解釋的機會。

這樣家長才會對孩子所犯錯誤有更全面、更清楚的認識,對孩子的批評會更有針對性,也讓孩子心悅誠服地接受自己的批評。

(2)批評教育,要明確指出錯誤點

之前曾經發生過一起兒子報警抓媽媽事件。

一名7歲男孩當著員警的面不停控訴:「我沒有犯錯,她老是打我!」「快把我媽抓走!」

剛開始,員警還以為是媽媽虐待孩子,當瞭解事情原委後,才發現源於母親教育的一個小失誤。

原來,男孩看見被子有個窟窿,覺得好玩,就用手把被單劃開了。

母親覺得要給他一個改過的機會,就沒有出聲。

過了一會兒,男孩看見羽絨服的毛露了出來,又把毛一點一點地扯出來,這下子,母親終於忍不住,打了他一頓。

真相大白,媽媽也無比委屈。可是,這樣的教育方式是沒有效果的。

孩子根本沒弄明白自己所犯的錯誤,除了破壞母子關係,增加孩子對你的仇恨,又能獲得什麼呢?

當他劃開被單的時候,就應該嚴厲制止,明確告訴他,破壞財物的行為是不對的!

而不是自己憋著悶氣,讓孩子去反思,自覺改正。

教育之所以有必要,就是因為孩子三觀未成熟,分不清什麼是錯,什麼是對。

不明確指出孩子錯誤點,一味懲罰,不僅起不到教育意義,還會在孩子心裡埋下怨恨的禍根。

(3)事後道歉,與孩子建立平等關係

看到這裡,可能不少媽媽要反駁說:道理我都明白,但有時候情緒上來了,我也忍不住自己啊。

確實,對於家務纏身、工作忙碌的媽媽們來說,要想長期保持情緒穩定,春風化雨實在太難了,偶爾免不了會有情緒失控。

孫燕姿剛懷上二胎的時候,有天大兒子患上重感冒。本來情緒就不太穩定的她,每天盡力照顧孩子,還要處理一些繁瑣的事物。

可孩子非常不聽話,不按時吃飯,還纏著說要吃零食。

孫燕姿不準,母子倆為此爭論起來。慢慢地,孫燕姿情緒有些失控,開始大吼大叫,兒子也不再多說什麼,是默默在紙上寫道「我恨媽媽」。看到這句話,孫燕姿徹底崩潰。

憤怒地在紙上回道:「是嗎?如果你跑掉我也不會在意的。」

可當她寫完這句話後,立馬就後悔了,這種傷人的話,也同樣也傷害到了自己。

冷靜下來後,孫燕姿主動向兒子道歉,心平氣和聊了很多道理。最終,孩子接受了她的教育。

在我們的生活中,像孫燕姿這種情況很常見。吵鬧的孩子,哄不好的脾氣,會讓媽媽心力交瘁,甚至口不擇言說出一些傷人的話。

有些媽媽覺得孩子還小,說完就忘了。其實,這會對孩子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孩子個性的形成,就在媽媽的耳濡目染之間。

孩子的每一次犯錯都是一次成長,你處理的方式關係著孩子的未來。

你愛孩子,孩子也是愛你的。你尊重他,他會尊重你;你願意傾聽,他才願意跟你溝通。

對於母親來說,真正的力量,不是扯著嗓門歲孩子叫喊,更不是嚴厲打罵,而在於對孩子情緒的引導。

一位柔和的母親,能迅速和孩子產生心理共鳴,媽媽溫柔、細膩的特質,可以給孩子營造出一種暖意融融的氣氛。

母親的情緒決定著一個家庭的溫度,保持情緒平和,才是對孩子最偉大的教育。

因一些小事,就對孩子大聲責駡。

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把孩子當「垃圾桶」的行為,會給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

曼徹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愛德華·特羅尼克曾做過一個「靜止臉實驗」,很能說明,孩子面對母親無端不良情緒時的心理變化。

實驗剛開始,他讓母親與孩子正常互動,孩子很開心。接著,開始靜止臉實驗,母親面突然無表情。孩子發現不對勁,於是想辦法引起母親注意。但是母親仍然面無表情。十幾秒後,孩子崩潰哭泣。

根據實驗資料,在母親毫無反應的這段時間,孩子心跳加速,體內壓力激素增加,如果持續下去,大腦關鍵部位的細胞有可能消失。

由此可見,母親無端的不良情緒,對孩子的影響。一個人在生命早期和母親的關係怎樣,長大後,他和這個世界的關係就是什麼樣。

所以,不要把無關情緒發洩給孩子,你的喜怒無常,不僅讓孩子無法判斷一件事的錯與對,也會因為此一時彼一時的不同態度,從而動搖對父母的信任。

在批評孩子之前,一定要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只有冷靜,才能對孩子的行為有客觀公正的評判,才能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2.情緒溫和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有教育學家指出,孩子的問題,都是情緒的問題。也就是說,孩子情緒理順了,教育就容易了。

盡可能給予他們更多的寬容,以平和的姿態去接納。

大部分時候,只要母親用良好的情緒去孕育和保護,孩子內心就會有強大的成長動力。

(1)不盲目責駡,給孩子解釋的機會

遇到孩子犯錯,不少母親的第一反應,就是責駡。

但犯錯的原因有很多,有主觀方面的失誤,也有不以孩子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原因造成的,比如開頭提到的尿床事件。

還有一種,是孩子根本沒有犯錯,只是一場誤會,這就需要好好與孩子溝通,瞭解事情前因後果,不然很容易造成錯誤判斷,不要讓指責成為第一習慣。

當孩子犯錯後,先問清緣由,給他一個解釋的機會。

這樣家長才會對孩子所犯錯誤有更全面、更清楚的認識,對孩子的批評會更有針對性,也讓孩子心悅誠服地接受自己的批評。

(2)批評教育,要明確指出錯誤點

之前曾經發生過一起兒子報警抓媽媽事件。

一名7歲男孩當著員警的面不停控訴:「我沒有犯錯,她老是打我!」「快把我媽抓走!」

剛開始,員警還以為是媽媽虐待孩子,當瞭解事情原委後,才發現源於母親教育的一個小失誤。

原來,男孩看見被子有個窟窿,覺得好玩,就用手把被單劃開了。

母親覺得要給他一個改過的機會,就沒有出聲。

過了一會兒,男孩看見羽絨服的毛露了出來,又把毛一點一點地扯出來,這下子,母親終於忍不住,打了他一頓。

真相大白,媽媽也無比委屈。可是,這樣的教育方式是沒有效果的。

孩子根本沒弄明白自己所犯的錯誤,除了破壞母子關係,增加孩子對你的仇恨,又能獲得什麼呢?

當他劃開被單的時候,就應該嚴厲制止,明確告訴他,破壞財物的行為是不對的!

而不是自己憋著悶氣,讓孩子去反思,自覺改正。

教育之所以有必要,就是因為孩子三觀未成熟,分不清什麼是錯,什麼是對。

不明確指出孩子錯誤點,一味懲罰,不僅起不到教育意義,還會在孩子心裡埋下怨恨的禍根。

(3)事後道歉,與孩子建立平等關係

看到這裡,可能不少媽媽要反駁說:道理我都明白,但有時候情緒上來了,我也忍不住自己啊。

確實,對於家務纏身、工作忙碌的媽媽們來說,要想長期保持情緒穩定,春風化雨實在太難了,偶爾免不了會有情緒失控。

孫燕姿剛懷上二胎的時候,有天大兒子患上重感冒。本來情緒就不太穩定的她,每天盡力照顧孩子,還要處理一些繁瑣的事物。

可孩子非常不聽話,不按時吃飯,還纏著說要吃零食。

孫燕姿不準,母子倆為此爭論起來。慢慢地,孫燕姿情緒有些失控,開始大吼大叫,兒子也不再多說什麼,是默默在紙上寫道「我恨媽媽」。看到這句話,孫燕姿徹底崩潰。

憤怒地在紙上回道:「是嗎?如果你跑掉我也不會在意的。」

可當她寫完這句話後,立馬就後悔了,這種傷人的話,也同樣也傷害到了自己。

冷靜下來後,孫燕姿主動向兒子道歉,心平氣和聊了很多道理。最終,孩子接受了她的教育。

在我們的生活中,像孫燕姿這種情況很常見。吵鬧的孩子,哄不好的脾氣,會讓媽媽心力交瘁,甚至口不擇言說出一些傷人的話。

有些媽媽覺得孩子還小,說完就忘了。其實,這會對孩子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孩子個性的形成,就在媽媽的耳濡目染之間。

孩子的每一次犯錯都是一次成長,你處理的方式關係著孩子的未來。

你愛孩子,孩子也是愛你的。你尊重他,他會尊重你;你願意傾聽,他才願意跟你溝通。

對於母親來說,真正的力量,不是扯著嗓門歲孩子叫喊,更不是嚴厲打罵,而在於對孩子情緒的引導。

一位柔和的母親,能迅速和孩子產生心理共鳴,媽媽溫柔、細膩的特質,可以給孩子營造出一種暖意融融的氣氛。

母親的情緒決定著一個家庭的溫度,保持情緒平和,才是對孩子最偉大的教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