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醫生一天做16個腸鏡,竟查出2個癌9個瘤!腸癌4個早期信號,上個廁所就能發現

在這個世界上, 要說有啥能讓人人聞之色變, 那肯定是——癌。

前段時間,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佈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癥負擔資料。

其中, 最讓人觸目驚心的資料是:中國新發癌癥人數和癌癥死亡人數均位居全球第一!

此外, 這次調查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變化:結直腸癌取代胃癌, 成為我國發病率第二大癌。

也許對很多人而言, 腸癌相對「陌生」, 但無法否認的是, 越來越多人被腸癌盯上了。

就在去年, 一位三甲醫院醫生在一天中做了16個腸鏡, 結果——

三甲醫院醫生一天做16個腸鏡

查出2個癌、9個瘤!

去年夏天,

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肛腸外科主任沈忠發佈了一個朋友圈, 表示自己在非門診日收住了病人13位, 還做了16個腸鏡。

其中, 16個腸鏡中就有2個腸癌、9個腺瘤!

這概率, 連醫生都直呼嚇人!

而近幾年, 也頻頻曝出腸癌的新聞, 其中還不乏青壯年, 實在令人痛心——

據@杭州市衛生健康委, 前段時間, 浙江的15歲小雪被查出患有直腸癌。

據@浙江省人民醫院, 在去年, 浙江的一對父女同一天去做腸鏡, 結果父親查出腸癌, 女兒查出癌前病變。

去年8月, 電影《黑豹》男演員查德維克·博斯曼罹患結腸癌過世, 年僅43歲。

在全國首部規培醫生紀實節目《我的白大褂》中, 一位剛剛結婚的27歲小夥, 不幸查出患有腸癌。

……

看到這, 估計誰也沒法再說「腸癌離我們很遠」、「腸癌是有點個陌生的癌」諸如此類的話了。

眾所周知, 癌越早治療, 存活率越高。 面對來勢洶洶的腸癌, 我們怎麼才能早點把它「揪」出來呢?

上廁所4個表現, 當心腸癌來敲門!

在平時生活中, 最容易觀察且與腸癌密切相關, 非便便莫屬。

也就是說, 便便的一些「風吹草動」,

很可能是腸癌來臨的信號——

1.排便習慣改變

這是腸癌最常見的表現。

怎麼才算排便習慣改變呢?

例如, 之前排便很規律, 但最近很長一段時間裡, 拉肚子或便秘的情況十分頻繁;或是之前一天只排便一次, 如今卻要一天三五次地跑廁所。

2.血便

當便便通過已有癌癥的腸道時, 會摩擦病灶表面, 就可能出現血便。

然而, 不少人遇到血便, 會認為是痔瘡, 也就沒當回事, 結果耽誤了治療時間。

所以, 如果出現比較長時間的血便, 儘快去醫院檢查。

3.一會便秘一會腹瀉

腸癌還有一個常見的表現: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通常是因為靠近肛門的位置發生癌癥, 腸道變窄, 便便難以通過, 就容易出現便秘。

同時, 為了克服腸道變窄的困難, 大腸只得更賣力地促進排便, 腸道運動變得活躍, 腹瀉也就出現了。

4.便便突然變細

如果發現平時挺粗的便便, 突然變得像鉛筆一樣細, 也要當心腸癌的可能。

因為腫瘤變大「占道」, 便便不得不另闢蹊徑, 把自己變得「苗條」, 以便能順利排出。

想要儘早發現腸癌, 除了留心觀察, 更可靠的辦法是做腸鏡。

腸鏡檢查:發現早期腸癌最直接的手段

腸鏡檢查是發現早期大腸癌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此外, 如果能在早期發現大腸癌的癌前病變, 還可能可以直接在腸鏡下進行切除, 治療效果更佳。

這也是腸鏡健康檢查的另一意義, 即能發現並內鏡微創處理腸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等癌前病變。

哪些人需要去做腸鏡?

根據《中國早期結直腸癌篩查及內鏡診治指南》,以及國家衛生計劃生育委員會公佈的《結直腸癌早診早治技術方案》,可分為——

一般人群:推薦50歲開始接受大腸癌的篩查,一般每5~10年進行一次檢查,檢查的方法主要包括大便隱血和腸鏡。

高危人群:提前到40~45歲左右開始接受大腸癌的篩查,平均每3~5年接受一次檢查。

而符合以下任何一項或以上者,即為高危人群——

①一級親屬有結直腸癌史;

②本人有癌癥史(任何惡性腫瘤病史);

③本人有腸道息肉史;

④同時具有以下兩項及兩項以上者:慢性便秘、慢性腹瀉、黏液血便、不良生活事件史、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慢性膽道疾病史或膽囊切除史。

腸癌是種「富貴病」,一些不好的飲食習慣會增加得癌風險——

4個「吃」出腸癌的壞習慣

勸你一個都別沾

1.吃得過葷

長期大魚大肉,會增加得腸癌的風險——

攝入的肉類過多→肉類中的蛋白質、脂肪腐敗→產生有害物質→腸黏膜細胞被有害物質反復薰染→發生惡變。

2.吃得過油

經常吃油膩的食物,會刺激膽汁分泌,增加大腸中膽汁酸的濃度,使腸中厭氧菌數量增加。

而厭氧菌中含有一種能促使致癌物質啟動的酶,容易導致癌癥的發生。

3吃得過精

「精」指的是精米白麵,這類食物含糖高,會影響血糖血脂水準。

如果長期吃得過精,會通過胰島素胰島素等多種激素,間接作用于大腸上皮細胞,誘發癌變。

4.飲酒過量

長期喝酒,乙醇會使消化道黏膜表面的蛋白質變性,從而增加發生消化道腫瘤的風險。

即能發現並內鏡微創處理腸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等癌前病變。

哪些人需要去做腸鏡?

根據《中國早期結直腸癌篩查及內鏡診治指南》,以及國家衛生計劃生育委員會公佈的《結直腸癌早診早治技術方案》,可分為——

一般人群:推薦50歲開始接受大腸癌的篩查,一般每5~10年進行一次檢查,檢查的方法主要包括大便隱血和腸鏡。

高危人群:提前到40~45歲左右開始接受大腸癌的篩查,平均每3~5年接受一次檢查。

而符合以下任何一項或以上者,即為高危人群——

①一級親屬有結直腸癌史;

②本人有癌癥史(任何惡性腫瘤病史);

③本人有腸道息肉史;

④同時具有以下兩項及兩項以上者:慢性便秘、慢性腹瀉、黏液血便、不良生活事件史、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慢性膽道疾病史或膽囊切除史。

腸癌是種「富貴病」,一些不好的飲食習慣會增加得癌風險——

4個「吃」出腸癌的壞習慣

勸你一個都別沾

1.吃得過葷

長期大魚大肉,會增加得腸癌的風險——

攝入的肉類過多→肉類中的蛋白質、脂肪腐敗→產生有害物質→腸黏膜細胞被有害物質反復薰染→發生惡變。

2.吃得過油

經常吃油膩的食物,會刺激膽汁分泌,增加大腸中膽汁酸的濃度,使腸中厭氧菌數量增加。

而厭氧菌中含有一種能促使致癌物質啟動的酶,容易導致癌癥的發生。

3吃得過精

「精」指的是精米白麵,這類食物含糖高,會影響血糖血脂水準。

如果長期吃得過精,會通過胰島素胰島素等多種激素,間接作用于大腸上皮細胞,誘發癌變。

4.飲酒過量

長期喝酒,乙醇會使消化道黏膜表面的蛋白質變性,從而增加發生消化道腫瘤的風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