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媽媽,同學家買了大房子,我們家為什麼沒有?」父母的回答,改變孩子的一生

看到網路上有人提問:

「家長該不該把自己家財政真正情況告訴孩子?」

高贊回答來自網友@有夢想的小鹹魚。

她說, 從小學開始, 媽媽每月發了工資, 都「賬務公開」, 存多少錢、用多少錢, 母女共同計畫開支。

媽媽說:「養你不成問題, 供你讀書也不成問題, 你只管使勁讀, 不過糟踐錢的事情是做不起的, 咱沒那個錢。 」

她清楚自家情況, 知道媽媽工作辛苦, 從不提無理要求。

繼「我是從哪兒來的?」後, 「我們家很富(窮)嗎?」、「同學家有好多房, 我們家為什麼沒有大房子?」成了又一個難倒家長的問題。

此時, 家長大都內心戲豐富:孩子為什麼會這麼問?發生了什麼?我該怎麼說?說窮會不會讓孩子自卑?說富孩子會不會亂花錢?

多數家長一方面有意無意地隱瞞家裡的經濟狀況, 另一方面又希望孩子能從小培養正確的金錢觀念和理財能力。

那麼, 到底要不要告訴孩子家裡的真實情況,

怎麼做才更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呢?

家, 可以窮, 但不可以沒有力量

閨蜜說過她兒子小時候的趣事。

小學入學時, 老師讓孩子回家告訴父母交校服錢。 閨蜜把這事給忘了。

交款期限最後一天, 在送兒子上學的路上, 兒子提醒了她。

閨蜜跟兒子開起了玩笑:「是哦, 校服錢還沒交, 家裡沒錢了呢。 」

兒子頓時一臉驚恐:「我們家沒錢了?那怎麼辦?」

閨蜜佯裝苦惱:「我去你舅舅家借錢吧。 」

孩子憂心忡忡, 臨進校門回頭交待一句:「媽媽, 你別忘了去舅舅家借錢。 」

放學的時候, 得知校服錢已交, 兒子如釋重負地舒展了一個笑容, 懂事地說:「以後我不喝牛奶了, 省下錢來還舅舅。 」

閨蜜說, 她當時既忍俊不禁又有些心酸。 心想, 要是真窮成那樣,

孩子該多可憐。

在窮養還是富養的問題上, 「再窮不能窮教育, 再富不能富孩子」這個觀點受到大部分家長肯定。

但是, 如果一味隱瞞家庭經濟狀況, 試圖通過哭窮來激勵孩子發奮圖強, 卻往往會發生另一極端問題:

孩子自卑、不自信, 做事畏首畏尾, 甚至出現心理問題。

網友@spspxl分享了他的成長經歷。

父母一直隱瞞家裡的經濟狀況, 他從小就以為家裡很窮。

上大學的時候, 他的衣服、鞋子, 全是穿親戚家用剩下的。

生活費更是按最低的需求給, 涉及到要花錢的活動他就不敢參加。

大四考研, 沒考上公費學校, 他放棄了自費研究生學習。

直到他工作後, 才知道家裡不但不是他以為的那麼窮, 甚至略顯富足。

他感到很難過, 對父母很失望。

而金錢觀念已紮根在他心裡, 雖然月薪過萬, 仍不捨得花, 一件衣服超過200元就覺得自己不配有。

哭窮會讓孩子承受強烈的精神壓力, 讓他沒有安全感, 感覺自己不配得到贊許。

美國兒童財經教育專家威裡爾德•斯塔華斯基指出:

「即使你家產豐厚, 你也不必讓孩子以為他們可以想要什麼有什麼, 或者到左鄰右舍去吹噓。 如果你家錢緊, 你也不能讓孩子擔心頭頂沒瓦、碗裡沒食。 」

從小就不能得到來自家庭的支撐, 又怎麼有力量去開創自己的天地?

給什麼也不能給孩子「虛榮」

相反, 也有許多父母小時候飽受家庭貧寒的苦, 有了一定的經濟能力後,就絕不讓自己的孩子去「吃苦」。

甚至有些家庭並不富裕,也是自己緊衣縮食,盡力滿足孩子的需求。

朋友小林夫婦是普通工薪族,小林平時很節儉,對兒子卻是有求必應。

從小兒子要什麼就有什麼,「再苦不能苦孩子」是她的口頭禪。

「我真後悔,不該這樣寵著他。」

最近,小林兒子提的要求越來越分,名牌衣服、鞋子,蘋果手機、電腦,小林力不從心,兒子卻不依不饒。

小林兒子有過分的要求不只是因為小林夫婦從小的溺愛,還有大人之間攀比心理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去年暑假時,一個同事帶孩子來單位,孩子腳上的耐克鞋被另一個同事認出來:這雙鞋要3000多呢,還是限量版!

引得同事們紛紛圍觀,並誇讚:貴的就是貴的,穿上就是不一樣。

孩子從媽媽眼裡看出了神氣,從阿姨們眼裡看出了羨慕,虛榮、攀比心理便在心裡發了芽。

如果遇到比自己家條件更好的,孩子就會主動去比較,並向父母提要求,滿足他的虛榮心。

金星說過:

「孩子是單純的,只知道天氣冷了我要加衣服,如果大人不去說,孩子根本沒有名牌意識,孩子穿名牌只不過是滿足父母的虛榮心。」

所以,孩子的虛榮心、攀比心都是大人培養出來的。

真正的「富」是精神財富

前兩天,我加班回到家,見女兒拉著臉坐在沙發上。

「爸爸說家裡一切都不是我的,我知道了,我根本就不是這個家裡的人……」女兒向我哭訴。

原來,女兒看上了同學的新鞋子,而那款鞋子價格不菲。

遭到拒絕後,女兒有些氣惱:「我們家很窮嗎?」

孩子爸很認真地告訴她:家裡的錢是我和你媽媽的,怎麼花我們說了算。

這下女兒受不了了,感覺自己就是個外人,家裡的所有花錢買的東西都不屬於她,她就是只會花爸媽錢的寄生蟲。

孩子爸的回答雖然簡單粗暴,但也是句在理的話,我必須支持。

「家裡的錢是爸爸媽媽辛苦工作賺來的,家裡的消費當然是爸爸媽媽說了算。

你的生活和學習也是我們應該支付的開銷,你長大也能賺到屬於自己的錢,那時候你的消費就能自己作主了。」

經我這麼一解釋,女兒的情緒才緩和了些。

一項關於「個人理財方面的知識水準」的調查顯示:41%的被調查者表示自己的「金錢觀」都是從父母那裡學來的。

某公司總經理在對待兒子金錢觀的培養上深有體會。

孩子小的時候,他就講述自己的艱苦創業歷程,講述大富翁洛克菲勒要求子女「富而有志」的家規。

孩子對父親充滿敬佩,知道家裡雖然有錢,但都是辛苦錢,從不亂花錢。

以至於家裡給他買腳踏車,相中一輛需要380元,他覺得超出了預算,堅持自己出200元,而這錢是從自己的生活費中節省下來的。

不僅如此,這位父親還推出「家庭財經教育計畫」,有目的地培養孩子健康的理財和消費意識。

讓孩子制訂出自己每週的消費支出預算,並幫助他進行修改。每當孩子順利完成和執行,就對他進行獎勵。

現在,孩子學習勤奮、生活勤儉,完全沒有富家子弟的不良習氣,甚至是家裡的「大管家」。

日本人有句教育孩子的名言:

「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賦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

讓孩子懂得付出才會有收穫,對人生有更多期許,而不是坐享其成,成為金錢的奴隸。

無論貧窮還是富有,傳給孩子的不能僅僅是物質財富。 更重要的,是受益一生的精神財富! 有了一定的經濟能力後,就絕不讓自己的孩子去「吃苦」。

甚至有些家庭並不富裕,也是自己緊衣縮食,盡力滿足孩子的需求。

朋友小林夫婦是普通工薪族,小林平時很節儉,對兒子卻是有求必應。

從小兒子要什麼就有什麼,「再苦不能苦孩子」是她的口頭禪。

「我真後悔,不該這樣寵著他。」

最近,小林兒子提的要求越來越分,名牌衣服、鞋子,蘋果手機、電腦,小林力不從心,兒子卻不依不饒。

小林兒子有過分的要求不只是因為小林夫婦從小的溺愛,還有大人之間攀比心理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去年暑假時,一個同事帶孩子來單位,孩子腳上的耐克鞋被另一個同事認出來:這雙鞋要3000多呢,還是限量版!

引得同事們紛紛圍觀,並誇讚:貴的就是貴的,穿上就是不一樣。

孩子從媽媽眼裡看出了神氣,從阿姨們眼裡看出了羨慕,虛榮、攀比心理便在心裡發了芽。

如果遇到比自己家條件更好的,孩子就會主動去比較,並向父母提要求,滿足他的虛榮心。

金星說過:

「孩子是單純的,只知道天氣冷了我要加衣服,如果大人不去說,孩子根本沒有名牌意識,孩子穿名牌只不過是滿足父母的虛榮心。」

所以,孩子的虛榮心、攀比心都是大人培養出來的。

真正的「富」是精神財富

前兩天,我加班回到家,見女兒拉著臉坐在沙發上。

「爸爸說家裡一切都不是我的,我知道了,我根本就不是這個家裡的人……」女兒向我哭訴。

原來,女兒看上了同學的新鞋子,而那款鞋子價格不菲。

遭到拒絕後,女兒有些氣惱:「我們家很窮嗎?」

孩子爸很認真地告訴她:家裡的錢是我和你媽媽的,怎麼花我們說了算。

這下女兒受不了了,感覺自己就是個外人,家裡的所有花錢買的東西都不屬於她,她就是只會花爸媽錢的寄生蟲。

孩子爸的回答雖然簡單粗暴,但也是句在理的話,我必須支持。

「家裡的錢是爸爸媽媽辛苦工作賺來的,家裡的消費當然是爸爸媽媽說了算。

你的生活和學習也是我們應該支付的開銷,你長大也能賺到屬於自己的錢,那時候你的消費就能自己作主了。」

經我這麼一解釋,女兒的情緒才緩和了些。

一項關於「個人理財方面的知識水準」的調查顯示:41%的被調查者表示自己的「金錢觀」都是從父母那裡學來的。

某公司總經理在對待兒子金錢觀的培養上深有體會。

孩子小的時候,他就講述自己的艱苦創業歷程,講述大富翁洛克菲勒要求子女「富而有志」的家規。

孩子對父親充滿敬佩,知道家裡雖然有錢,但都是辛苦錢,從不亂花錢。

以至於家裡給他買腳踏車,相中一輛需要380元,他覺得超出了預算,堅持自己出200元,而這錢是從自己的生活費中節省下來的。

不僅如此,這位父親還推出「家庭財經教育計畫」,有目的地培養孩子健康的理財和消費意識。

讓孩子制訂出自己每週的消費支出預算,並幫助他進行修改。每當孩子順利完成和執行,就對他進行獎勵。

現在,孩子學習勤奮、生活勤儉,完全沒有富家子弟的不良習氣,甚至是家裡的「大管家」。

日本人有句教育孩子的名言:

「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賦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

讓孩子懂得付出才會有收穫,對人生有更多期許,而不是坐享其成,成為金錢的奴隸。

無論貧窮還是富有,傳給孩子的不能僅僅是物質財富。 更重要的,是受益一生的精神財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