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句話,送給自己】最好的婆媳關係,是對彼此不再期待

錯把婆婆當親媽, 只會為難自己

網路有個問題:在婆媳關係中, 婆婆真的能把兒媳婦當自己女兒一樣嗎?

有一個回答讓我印象深刻:

你從小跟你媽吵架過無數次, 但是大部分時間你都不會記得是為什麼, 並且不會那麼容易有隔閡。

但是跟婆婆, 每一次吵架的原因, 經過, 你們都會記得清清楚楚, 並且只要吵過一次, 就再也回不到從前。

確實是這樣。

我有個朋友, 前端時間和我吐槽她的婆婆:

前陣子, 公司臨時有事耽誤了下班時間, 朋友回到家是晚上八點半, 本來以為能吃上一口熱乎飯, 沒想到看到的是空無一物的冰冷餐桌。

朋友問了一句:你們都吃完了嗎?

婆婆漫不經心回答:吃完了啊, 以為你不回來吃飯, 所以沒給留飯。

朋友心裡有氣, 卻也不敢當場發飆, 強顏歡笑地說:「噢, 那就好, 我也吃過了。 」

接著, 我藉口說下樓買點東西, 實則是去填肚子了。

朋友和我倒苦水, 吐槽婆婆的自私和冷漠。

人與人之間不應該是這種狀態, 更何況我是她兒媳婦?

可是, 婆婆又不是親媽, 對她有太高的期望, 恐怕會很失望。

是啊。 我們往往錯把婆婆當親媽, 才會有巨大的落差感。

不再期待, 才是最好的相處方式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假性親密關係。 這是對婆媳關係最好的詮釋。

我們和父母有天然血緣關係。 相處時, 哪怕有衝突, 會本能做出退步, 給彼此一個緩衝期。

但和婆婆的關係, 沒有感情基礎, 全靠維護和經營。

臺灣資深心理諮詢師、作家賴佩霞在《我要心動一輩子:親密關係的10道練習題》書中, 有一段關於婆媳關係的通透箴言:

當一個貼心的媳婦認清自己真實的身分, 剛開始也許會引發短暫的落寞,

但這般務實的洞見反而能讓自己從幻象中解脫, 容易輕鬆以對, 不再爭寵。

她與兒媳隋棠的相處之道, 頗讓人豔羨, 用她的話來說就是:

「我從來沒有用媳婦角度看她(棠棠), 看她像個朋友, 這緣分就很美。 」

賴佩霞曾在一次公開演講大會上被一個五十多歲的男性問到:

「我太太心裡一直有心結, 覺得她做得再多, 我媽還是比較疼女兒, 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說。 」

於是, 她反問現場的所有人:

「你們覺得一位母親會比較疼女兒, 還是媳婦。 」

大家異口同聲說, 當然比較疼自己的女兒呀!

這話雖然聽著有些傷人, 但卻是婆媳關係的真相。

沒有天然血緣作為支撐, 沒有朝夕相處的感情作鋪墊, 婆婆更愛小姑子, 無可厚非。

作為兒媳婦,

期盼太高, 會因對方無法滿足預期而心生不滿。

有的時候, 看得開, 才能放得下。

孟非主持《新相親大會》時曾說過一段發人深省的話:

處理好婆媳關係要保持兩點:第一點是做長輩的要懂得保持距離, 第二點是做晚輩的始終要保持禮貌。

深以為然。

自打結婚, 身邊的長輩教導我們要把婆婆當親媽對待, 我們銘記心中。

如今才發現, 這不過是我們的一廂情願罷了, 只有不再期待, 才能處得歡。

拎得清婆媳關係, 才會減少家庭矛盾

昆淩和婆婆的關係在圈內是出了名的和諧, 但即便是這樣, 昆淩也曾表示:

無法對婆婆撒嬌,只有對親媽才敢有親昵舉動。

誰說不是呢?我們可以一下班,推開門就捧著親媽的臉,吧唧親一口,但是對於婆婆,很彆扭!

過年,在娘家,我們可以坐在沙發上一邊看電視,一邊等著菜上桌,在婆家就可能要在廚房裡幫忙了。

抖音上有一個很火的視訊,是說兒媳婦在婆家過年。

她看著婆家親戚其樂融融場面,自己卻孤單坐在沙發上玩手機。

下麵的評論讓人紮心:

忽然就明白,那是一個我們怎麼努力,都無法融入的家庭氛圍,我們只是彼此口頭上的親人。

曾有同事和我說過一句話:婆婆是不是親媽,生個孩子就知道了。

以前覺得偏激,如今覺得這是真理。

懷孕了,親媽會說好好照顧自己;婆婆卻說,我過來照顧我孫子和你。

生孩子時,婆婆會先問是男孩女孩,而親媽會問「我女兒怎樣了。」

坐月子,親媽說多喝點湯,補身子;婆婆說多喝點湯,奶水好,娃才長得好。

事事為我們著想的是親媽,事事以孩子為大的是婆婆。

請記住,親疏關係,要拎得清。

只有放下對婆婆親人般的期許,才不會為難了彼此。

成為婆媳是機緣巧合,其他隨緣

老梁曾在《老梁觀世界》中說:

你要是拿婆婆當媽,婆婆拿你當閨女,那肯定「天下大亂」!

為什麼呢?你們想想,20多年不認識,沒有血緣關係的兩個人,突然成了親人了,你說沒有差別,那是不可能的!

看得清清楚楚,才能活得明明白白。

和媽吵架,能多大聲就多大聲,不用過多久又可以笑嘻嘻地一起吃飯。

但是和婆婆呢?

別說吵架了,哪怕是大聲說話,都是要被念叨一輩子,要被扣上不孝的帽子,往後的種種恩怨都繞不開這次爭吵。

在自個家裡,能四仰八叉躺著,絕不會坐著。

可是如果在婆婆那兒呢,正襟危坐都還覺得禮數不到。

我們和婆婆之間,隔著幾十年的情感交融,隔著血脈帶,是陌生人之上,親人未滿的關係。

這輩子,能成為婆媳是機緣巧合,要求當母女相處,實屬強人所難。

放下對彼此的期待吧,不要奢求婆婆能給我們親媽般的溫暖。

大家相處將心比心,不親不疏,不遠不近,就挺好。

無法對婆婆撒嬌,只有對親媽才敢有親昵舉動。

誰說不是呢?我們可以一下班,推開門就捧著親媽的臉,吧唧親一口,但是對於婆婆,很彆扭!

過年,在娘家,我們可以坐在沙發上一邊看電視,一邊等著菜上桌,在婆家就可能要在廚房裡幫忙了。

抖音上有一個很火的視訊,是說兒媳婦在婆家過年。

她看著婆家親戚其樂融融場面,自己卻孤單坐在沙發上玩手機。

下麵的評論讓人紮心:

忽然就明白,那是一個我們怎麼努力,都無法融入的家庭氛圍,我們只是彼此口頭上的親人。

曾有同事和我說過一句話:婆婆是不是親媽,生個孩子就知道了。

以前覺得偏激,如今覺得這是真理。

懷孕了,親媽會說好好照顧自己;婆婆卻說,我過來照顧我孫子和你。

生孩子時,婆婆會先問是男孩女孩,而親媽會問「我女兒怎樣了。」

坐月子,親媽說多喝點湯,補身子;婆婆說多喝點湯,奶水好,娃才長得好。

事事為我們著想的是親媽,事事以孩子為大的是婆婆。

請記住,親疏關係,要拎得清。

只有放下對婆婆親人般的期許,才不會為難了彼此。

成為婆媳是機緣巧合,其他隨緣

老梁曾在《老梁觀世界》中說:

你要是拿婆婆當媽,婆婆拿你當閨女,那肯定「天下大亂」!

為什麼呢?你們想想,20多年不認識,沒有血緣關係的兩個人,突然成了親人了,你說沒有差別,那是不可能的!

看得清清楚楚,才能活得明明白白。

和媽吵架,能多大聲就多大聲,不用過多久又可以笑嘻嘻地一起吃飯。

但是和婆婆呢?

別說吵架了,哪怕是大聲說話,都是要被念叨一輩子,要被扣上不孝的帽子,往後的種種恩怨都繞不開這次爭吵。

在自個家裡,能四仰八叉躺著,絕不會坐著。

可是如果在婆婆那兒呢,正襟危坐都還覺得禮數不到。

我們和婆婆之間,隔著幾十年的情感交融,隔著血脈帶,是陌生人之上,親人未滿的關係。

這輩子,能成為婆媳是機緣巧合,要求當母女相處,實屬強人所難。

放下對彼此的期待吧,不要奢求婆婆能給我們親媽般的溫暖。

大家相處將心比心,不親不疏,不遠不近,就挺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