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青島海水稻實驗田今年首次插秧 昔日鹽鹼地如今變糧倉

2018年5月20日上午, 山東省青島市李滄區的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白泥地實驗基地, 一派繁忙景象, 這裡的科研人員正在緊鑼密鼓地將耐鹽鹼雜交水稻材料插播到1號試驗田裡。 據悉, 這是2018年白泥地海水稻實驗田的首次插秧, 同時標誌著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今年的田間選育工作正式啟動。

海水稻是耐鹽鹼水稻的俗稱, 它可以長在灘塗和鹽鹼地等較高含鹽量的土地上。 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通過雜交育種技術和常規育種方法, 結合分子標記輔助選育, 對耐鹽、耐鹼、抗病、優質、高產等多種基因進行聚合,

選育出新型耐鹽鹼水稻, 這些耐鹽鹼水稻可以廣泛地種植於沿海灘塗、內陸鹽鹼地和鹹水湖周邊, 緩解了耕地壓力的同時, 增加了糧食產量。

“由於這些材料來自全國範圍和東南亞地區, 各材料的生長表現會隨著種植氣候的變化有差異, 所以需要考察各個材料在青島的表現, 以方便後面的品種選育和推廣。 ”5月20日, 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育種工程師鄒丹丹介紹說。 據瞭解, 今年8月份, 研發中心的科研人員將對此次插秧的水稻材料進行評估, 根據水稻的生長狀況, 確定新一批測產物件。

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于2016年10月簽約青島國際院士港, 與青島市政府、李滄區政府、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建成立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

致力於通過雜交育種技術培育高產耐鹽鹼水稻品種。 2017年9月, 中心誕生重大技術成果, 6‰鹽鹼度種植條件下的耐鹽鹼水稻畝產突破620.95公斤, 為鹽鹼地高產栽培奠定了基礎。

“海水稻如果擴大種植到1億畝, 按最低產量畝產300公斤計算, 每年可增產300億公斤, 可以多養活8000萬人口, 相當於一個湖南省的年糧食總產量。 ”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說。

去年9月, 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在白泥地實驗基地內, 對300多個小面積試種、並採用千分之六鹽度半海水全生育週期灌溉的耐鹽鹼雜交水稻材料進行評測, 其中編號為YC0045的材料畝產達620.95千克, 同時測產的另外3個材料品種畝產也均在400千克以上。

經過前期調研,

我國15億畝鹽鹼地當中, 大約有2到3億畝有改良成農田的潛力, 這些土地大致分佈在五大類型鹽鹼地, 其中包括新疆的乾旱半乾旱地區、東北的蘇打凍土鹽鹼地、環渤海鹽鹼地、濱海小流域鹽鹼地類型和東南沿海新生鹽鹼地等類型。

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成立於2016年10月, 總部位於李滄區青島國際院士港16號樓, 由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與青島市政府、李滄區政府、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同簽約成立, 是致力於通過雜交育種技術培育高產耐鹽鹼水稻品種為主的研發機構。 目前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已經建成了青島、東營、三亞、浙江溫州、新疆、黑龍江等多個研發、示範基地及遍佈全國的二十多個區試點,

研發架構和試驗示範網路已經基本建成。

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白泥地實驗基地於2017年5月建成並投入使用。 該基地是按照國家重點實驗室標準建設的現代化耐鹽鹼水稻試驗基地, 設有智慧光溫室, 顯微鏡室, 稻米品質研究室, 基因工程與分子標記室, 細胞工程與生化室, 鹽鹼地評價室, 無菌操作室, 種質資源室等7個功能實驗平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