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甄嬛傳》中,一手好牌的富察,如何一步步的走向衰落,只因這三點

在《甄嬛傳》裡, 有一位小主兒, 和甄嬛一同進宮。 進宮以後的位份就是貴人, 而且在她小產後, 皇帝的親生母親孝恭仁太后, 親自去探望她, 這個人就是富察貴人。

眾所周知, 富察貴人是滿軍旗代表。 家世顯赫, 太后器重, 擅古箏, 貌又美, 入宮即有孕。 按理說占盡了天時, 地利, 人和, 哪怕以後不太受寵, 也能平安度日, 到老善終。

可就是這樣一個天之驕女, 卻硬生生玩爛了一手好牌, 發瘋被貶冷宮, 究其原因, 竟是「禍從口出」。

1、失子

富察剛有身孕, 就以為成了後宮最威風之人。 仗著懷有龍嗣, 口無遮攔。 別人給她道喜, 她得意洋洋稱:「這就是天賜的福氣, 說不定是位阿哥呢。 」

她還相當不屑, 瞥了瞥其他嬪妃道:「我可不是那種為了爭寵不擇手段之人!有就是有, 無就是無。 」

她的寥寥數語, 就把宮裡所有嬪妃都得罪了, 還大肆嘲諷了所有沒懷子嗣的嬪妃。 頓時皇后等人臉上都現出不滿之色。

華妃讓頌芝送去甜品, 藉以拉攏。 可她不但不謝恩, 反而不以為然, 表現得極為不屑。

宮裡處處耳目, 華妃怎會不知, 怎會不恨。 前面可有夏冬春出口藐視華妃的賀禮, 被找機會賞一丈紅的先例。

後宮波雲詭譎, 看似一團和氣, 實則處處激流暗湧, 充斥著算計和暗害。 不管是出身顯赫的眉莊, 還是出生卑微的安氏都懂言多必失, 處處謹慎, 以免招惹不必要的禍端。

可富察卻反其道而行之, 高調囂張, 成功引人覬覦;藐視權威, 招來記恨, 成為眾矢之的, 將自身置於危險境地還不自知。

皇后是名副其實的面慈心狠, 本就不願後宮嬪妃生子, 在她看來, 富察不過小小貴人, 剛有孕便如此輕狂, 要是來日誕下龍子, 豈不更加囂張。

目空一切的富察, 引起皇后除之而後快之心, 從而和安氏上演了一場「貓撲人」的意外, 致其流產。

除了皇后的心狠手辣,

何嘗沒有富察禍從口出, 招惹嫉恨所致?否則, 以她顯貴的身份加上太后的庇護, 只需低調謹慎, 定可平安誕下子嗣。

言多必失, 因一點小成績而沾沾自喜, 四處鼓吹, 招搖, 輕視他人, 定會招來麻煩, 被人算計。

2、失寵

宮中家宴, 皇上和甄嬛做了桂花酒待客, 華妃吃醋表示菜肴簡陋。

甄嬛回應:「西北戰事剛平,太后和皇上都節儉用度,後宮也應與皇上太后共進退。」

本已相安無事了,可富察偏偏來了一句:「可聽聞貴人有一雙蜀錦繡成的玉鞋,奢華無比,不知道姐姐我是否有幸可以一觀呢?」

頓時把甄嬛推到了風口浪尖,無比尷尬。

不僅如此,也牽扯了皇上,因為蜀錦可是皇帝賞賜的。

皇親貴胄會認為皇上說一套做一套,厚此薄彼:招待他們用廉價桂花酒,對寵妃卻送蜀錦玉鞋。

富察這話,面上奚落甄嬛,實則是把皇上往昏君人設上擺,致他於不仁不義之地。

皇上當時不說什麼,只抿了抿嘴,無語地斜了眼富察。但是這個怨恨的種子算是埋下了,直至後期皇上一直不太搭理她。

妃嬪都知錦蜀之事,但都審時度勢,不去多管閒事;何況還涉及到皇家顏面。

富察言行不分場合,口不擇言,失了聖心,少了隆寵,真可謂得不償失。

平日裡,做好自己的本分,不該說的話,不去說;不該管的事,別去管。守護好自己的方寸之地,謹言慎行,不要因不當的言行留下隱患。

3、樹敵

後宮中,天威難測,恩寵不定,上演著無數你方唱罷,我登場。如憑一時優越,隨意輕賤侮辱他人,那真是自斷後路,愚蠢至極。

在蒼術事件中,富察作為延禧宮主位以權謀私,傾吞了所有的防疫物資。害得常三災兩病的安氏,沒有防身之物。找其理論,她卻道:「安常在身體強健,不需要這些。」

而且富察貴人見安陵容出身不好,不僅經常為難她,甚至還取笑安陵容。有一次因為皇上翻了安陵容的牌子,富察貴人不服就很大聲音地在外面說:「明明懷著龍裔的人是我,又不是安常在,怎麼皇上只說要安常在侍寢,怕是有人趁著我有孕就想狐媚皇上吧。」

自卑敏感的安氏,瑕疵必報。此刻富察的嘲笑已在她心裡深埋了仇恨的種子。

小產加失寵讓甄嬛備受傷害,很是可憐,且大家看得出皇帝情義猶在,不去特別為難,只有富察,趁人之危,冷嘲熱諷。

富察貴人進宮以後,很快和齊妃成為了朋友。或許她心裡覺著齊妃家室還成,最重要的是有兒子,並且是大清皇上雍正的長子,是能夠成為未來皇上的人。和她站在一隊,準保沒錯兒。

一次甄嬛無意撞到齊妃,道歉後,齊妃並不介意。

察貴卻幸災樂禍道:「寵妃都是橫著走呀,莞嬪娘娘一直是宮裡最懂規矩的,見了齊妃還不行跪拜大禮?」

不僅如此,還竭力攔著幾番要離開的齊妃不放,非要齊給甄嬛點顏色看看,不停教唆要服眾立威。

結果齊二哈就如紅樓夢中的趙姨娘,聽她這麼一吹一捧,頓時威風起來,在長街上當著太監宮女的面又是給了甄嬛耳光一又是罰跪。

本來富察和甄嬛只是日常互懟,沒傷根本。這樣一來,徹底地讓對方站到了自己的對立面,成為勁敵。

結果這一跪,讓甄嬛跪出了鬥志,恐怕富察貴人怎麼都想不到,甄嬛還會有複寵的那一天。甄嬛複寵以後,富察貴人開始害怕,不敢面對甄嬛。直到她和曹貴人被甄嬛邀請賞雪,甄嬛用人彘的故事嚇傻了富察貴人。

從那以後,富察貴人就領了便當。退出了大家的視線。

這真是她咎由自取,如果不是她從中挑唆,甄嬛如何能受此奇恥大辱,從而招來報復。

富察貴人的家世不錯,還有了龍裔。雖說她不幸失去了龍裔,但依舊可以在後宮裡生活,她完全可以憑藉這件事情,獲得雍正的同情。但好了傷疤的富察貴人,顯然忘記了疼痛。

或者可以說,富察貴人一開始根本就沒有看好漢軍旗出身的甄嬛,站在了齊妃那邊。可真是站錯了隊伍。站錯了隊伍也沒有關係,她是該給自己留一條後路的,不該羞辱甄嬛。但她沒有。

正所謂得手下留情,口中留德。對於不如自己者或落魄之人,能幫就幫,不幫也不要踩一腳。做不到雪中送炭,就不要雪上加霜。世事無常,人算不如天算。

在劇中,富察氏論心機深沉不如皇后,跋扈囂張不如華妃,甚至心狠手辣都不如安氏。

可並非大奸大惡之人的富察,下場卻如此淒涼。說到底,不過是其說話不看形勢,不分場合,沒有分寸,招人厭棄,傷人害己。

本來擁有很好牌的富察貴人,終於把一手好牌玩爛了,實在有些可惜。

故古人一直主張處世,勿多言,言多必失;勿多言,多言多敗。一句無心的話也許會引起糾紛,一句戲虐的話可能會招來禍端。

反之,一句溫暖的話卻會消融誤解,一句知心的話也會溫暖人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盡可能做到「擇可言而後言」。直話拐個彎說;冰冷的話,加熱了說;苛責的話,想一想再說。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顧及他人的自尊,學會讚美他人;少一點負面消極,多一些正面美好。多說有意義的話,讓自己語言更有分量,從而得到別人的信任和尊重。

管好嘴巴,一生平安。

華妃吃醋表示菜肴簡陋。

甄嬛回應:「西北戰事剛平,太后和皇上都節儉用度,後宮也應與皇上太后共進退。」

本已相安無事了,可富察偏偏來了一句:「可聽聞貴人有一雙蜀錦繡成的玉鞋,奢華無比,不知道姐姐我是否有幸可以一觀呢?」

頓時把甄嬛推到了風口浪尖,無比尷尬。

不僅如此,也牽扯了皇上,因為蜀錦可是皇帝賞賜的。

皇親貴胄會認為皇上說一套做一套,厚此薄彼:招待他們用廉價桂花酒,對寵妃卻送蜀錦玉鞋。

富察這話,面上奚落甄嬛,實則是把皇上往昏君人設上擺,致他於不仁不義之地。

皇上當時不說什麼,只抿了抿嘴,無語地斜了眼富察。但是這個怨恨的種子算是埋下了,直至後期皇上一直不太搭理她。

妃嬪都知錦蜀之事,但都審時度勢,不去多管閒事;何況還涉及到皇家顏面。

富察言行不分場合,口不擇言,失了聖心,少了隆寵,真可謂得不償失。

平日裡,做好自己的本分,不該說的話,不去說;不該管的事,別去管。守護好自己的方寸之地,謹言慎行,不要因不當的言行留下隱患。

3、樹敵

後宮中,天威難測,恩寵不定,上演著無數你方唱罷,我登場。如憑一時優越,隨意輕賤侮辱他人,那真是自斷後路,愚蠢至極。

在蒼術事件中,富察作為延禧宮主位以權謀私,傾吞了所有的防疫物資。害得常三災兩病的安氏,沒有防身之物。找其理論,她卻道:「安常在身體強健,不需要這些。」

而且富察貴人見安陵容出身不好,不僅經常為難她,甚至還取笑安陵容。有一次因為皇上翻了安陵容的牌子,富察貴人不服就很大聲音地在外面說:「明明懷著龍裔的人是我,又不是安常在,怎麼皇上只說要安常在侍寢,怕是有人趁著我有孕就想狐媚皇上吧。」

自卑敏感的安氏,瑕疵必報。此刻富察的嘲笑已在她心裡深埋了仇恨的種子。

小產加失寵讓甄嬛備受傷害,很是可憐,且大家看得出皇帝情義猶在,不去特別為難,只有富察,趁人之危,冷嘲熱諷。

富察貴人進宮以後,很快和齊妃成為了朋友。或許她心裡覺著齊妃家室還成,最重要的是有兒子,並且是大清皇上雍正的長子,是能夠成為未來皇上的人。和她站在一隊,準保沒錯兒。

一次甄嬛無意撞到齊妃,道歉後,齊妃並不介意。

察貴卻幸災樂禍道:「寵妃都是橫著走呀,莞嬪娘娘一直是宮裡最懂規矩的,見了齊妃還不行跪拜大禮?」

不僅如此,還竭力攔著幾番要離開的齊妃不放,非要齊給甄嬛點顏色看看,不停教唆要服眾立威。

結果齊二哈就如紅樓夢中的趙姨娘,聽她這麼一吹一捧,頓時威風起來,在長街上當著太監宮女的面又是給了甄嬛耳光一又是罰跪。

本來富察和甄嬛只是日常互懟,沒傷根本。這樣一來,徹底地讓對方站到了自己的對立面,成為勁敵。

結果這一跪,讓甄嬛跪出了鬥志,恐怕富察貴人怎麼都想不到,甄嬛還會有複寵的那一天。甄嬛複寵以後,富察貴人開始害怕,不敢面對甄嬛。直到她和曹貴人被甄嬛邀請賞雪,甄嬛用人彘的故事嚇傻了富察貴人。

從那以後,富察貴人就領了便當。退出了大家的視線。

這真是她咎由自取,如果不是她從中挑唆,甄嬛如何能受此奇恥大辱,從而招來報復。

富察貴人的家世不錯,還有了龍裔。雖說她不幸失去了龍裔,但依舊可以在後宮裡生活,她完全可以憑藉這件事情,獲得雍正的同情。但好了傷疤的富察貴人,顯然忘記了疼痛。

或者可以說,富察貴人一開始根本就沒有看好漢軍旗出身的甄嬛,站在了齊妃那邊。可真是站錯了隊伍。站錯了隊伍也沒有關係,她是該給自己留一條後路的,不該羞辱甄嬛。但她沒有。

正所謂得手下留情,口中留德。對於不如自己者或落魄之人,能幫就幫,不幫也不要踩一腳。做不到雪中送炭,就不要雪上加霜。世事無常,人算不如天算。

在劇中,富察氏論心機深沉不如皇后,跋扈囂張不如華妃,甚至心狠手辣都不如安氏。

可並非大奸大惡之人的富察,下場卻如此淒涼。說到底,不過是其說話不看形勢,不分場合,沒有分寸,招人厭棄,傷人害己。

本來擁有很好牌的富察貴人,終於把一手好牌玩爛了,實在有些可惜。

故古人一直主張處世,勿多言,言多必失;勿多言,多言多敗。一句無心的話也許會引起糾紛,一句戲虐的話可能會招來禍端。

反之,一句溫暖的話卻會消融誤解,一句知心的話也會溫暖人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盡可能做到「擇可言而後言」。直話拐個彎說;冰冷的話,加熱了說;苛責的話,想一想再說。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顧及他人的自尊,學會讚美他人;少一點負面消極,多一些正面美好。多說有意義的話,讓自己語言更有分量,從而得到別人的信任和尊重。

管好嘴巴,一生平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