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一位被解剖的姑娘和她的故事

本文中有部分畫面可能會引起您的不適, 請謹慎閱讀!

一個胎兒正用它的小腳踢踹著母親的子宮, 而一段結腸則堆砌在一具被剖膛破腹的“少女屍體”旁, 如果看到這樣的展覽你的反應會是怎樣?一定會被嚇一跳吧?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蠟制人體解剖展啊~!如果你真這麼想的話, 那你可就真錯了。 “當初製作它們可並不是為了嚇唬你或令你陣陣作嘔的。 ”紐約病理解剖學博物館的聯合創辦人瓊安娜.埃本斯坦說。


美麗的“解剖學的維納斯”醫學解剖蠟像

她的新書《解剖學的維納斯》就講述了這樣一些曾經倍受歡迎而今卻令人恐怖的解剖學蠟像模型的故事。

下麵這具“解剖學的維納斯”之蠟像製造於1784至1788年的義大利佛羅倫斯, 製作“她”的是佛羅倫斯瞭望台博物館(即今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手工作坊。 現在“她”正靜靜地躺在奧地利維也納醫科大學約瑟芬醫藥學院裡由薔薇木和威尼斯玻璃做成的展櫃中。


埃本斯坦的著作《解剖學的維納斯》


維也納約瑟芬醫藥學院中保存的“解剖學的維納斯”複製品之一

然而這裡的“她”只是一具複製品, 由克萊門特•蘇西尼於1780至1782年創作的真品“解剖學的維納斯”至今仍保存在佛羅倫斯那間由利奧波德二世建立的瞭望台博物館, 即公共科學博物館中。 又以“美第奇維納斯”聞名於世的這具蠟制模型安裝有真人毛髮,

並可拆分成7個標準的解剖學層面, 自問世以來“她”就被大量複製(前面提到的那一具便是複製品之一)。 這些複製品則被世人稱為“被分割的美人”或“被解剖的女神”(名字有些嚇人), 現在“她們”正展出於各大醫學博物館中。


保存在“暸望塔”博物館的由蘇西尼製作的“解剖學的維納斯”原品


這些蠟制模型可以被拆分成若干層, 以便能更清楚地展示人體的構造。 在“她”的子宮中還有一個嬰兒

克萊門特•蘇西尼曾在佛羅倫斯藝術學院任職, 1773年他成為博物館蠟制模型工坊的助手, 1782年晉升為首席模型師, 正是在他任職的這段期間, 最具獨創性也是最具標誌性的“解剖學的維納斯”問世了。


蠟像製作大師克萊門特•蘇西尼

“仰臥於玻璃匣子中, ‘她們’或用溫柔的微笑或以迷傷的眼神向每一位觀眾致意, ”埃本斯坦在她的書中寫到。 “有些蠟像擁有金色的人類髮辮, 還有一些緊抓著展櫃中那華貴而款式老舊的絲緞襯墊展示著’她‘那毫無血色並可以剖開的軀體;還有的頭上戴著金色的頭飾, 更有甚者還有用絲帶將晃來晃去的內臟綁成蝴蝶結形的。 “

這是一個與杜莎夫人蠟像館截然不同的地方。 在這你可看不見那些笑吟吟地與蠟像瘋狂自拍的人, 因為這裡既沒有影視名人也沒有政治明星。 這裡的蠟像雖會令人不適但也的確會使人著迷, 因為“她們”就好像是剛從怪胎展和手術室拉過來的一樣。 埃本斯坦旨在還原“她們”所處的文化時期,

從而使人們得以瞭解“解剖學的維納斯”的發展史, 並找到其在21世紀存在的意義。

“自從‘她們’被創造出來後, 這些蠟制的女人們就令人癡迷不已, 並激起了人們無盡的好奇, 同時也被用來教導人們認識自我。 時至今日, ‘她們’依舊使人迷亂不已, 因為”她們“的存在介乎於醫學與神話、神屬與眾生、偶像與藝術品之間, ”《解剖學的維納斯》的開篇寫道。

這件與真人一般無二的”解剖學的維納斯“擁有40片標準的解剖層, ”她“來自于皮埃爾•斯碧澤19世紀的收藏。

當埃本斯坦第一次接觸到“解剖學的維納斯”時, 她也是驚恐不已。 “真的很令人困惑, 當你看到它時會感到有種巨大的力量, 以至於很難不被吸引。 直到現在它看上去還是那麼詭異。

有很多種材料都可以作為解剖學的教具, 它又怎麼會成為其中之一呢?“通過閱讀有關”維納斯“的資料並接觸各種不同類型的蠟制模型, 埃本斯坦已經克服了第一次看到它時的那種驚恐感。 ”我去了各種博物館和教堂, 嘗試著弄清創造它時的文化背景, 這使我開始從有別於醫學博物館領域的方位去思考, “她正考慮的是為什麼“解剖學的維納斯”在今天看來是那麼奇怪, 這到底蘊含了什麼資訊?在創造它們的那個時代, 人們的反應也會與我們一樣嗎?


佛羅倫斯自然歷史博物館(“暸望塔”博物館)的締造者 托斯卡納大公利奧波德二世

這就不得不提到利奧波德二世了, 他是一位來自哈布斯堡家族的統治者, 在思想上要比其父及前代托斯卡納的統治者們(美第奇家族)更先進。他要用自然法則中的實驗主義觀察法去教育弗洛倫薩人,並以此挑戰羅馬天主教會的非理性實踐活動。因此,1765年在利奧波德二世成為托斯卡納大公後便創建了“瞭望台”博物館,首任館長是他的朝廷御醫菲利斯•方塔納,正是他提出可以使用蠟像工藝製造永久不會腐敗變質而又能栩栩如生展現人體內在結構的蠟制解剖模型;這樣一來“他就能使大眾一睹曾經一直秘藏於美第奇屋和好奇屋中那些珍貴的文化製品了。”埃本斯坦說。在一個對自然界研究還不分科學、美學和玄學的時期,在一個將人體解剖看作是對世界的反映以及可以觸及神聖知識頂點的時代,一個通曉人類身體就是通曉神的心識的時代,‘美第奇的維納斯’絕對是那個時代啟蒙價值的完美化身。


維納麗娜(小維納斯)是瞭望台博物館的克萊門特•蘇西尼工坊在1782年為義大利博洛尼亞的慕西奧.迪.帕拉佐.寶璣所做的一個等身的解剖蠟模。

為了以一種更真實的方式來描畫人類,文藝復興時期的視覺藝術家們完成了由他們自己主導的解剖工作-這比同時期解剖醫學家做的要多得多。例如萊昂納多.達芬奇,“據說他就曾解剖過100多具屍體,著名的‘素描人體’便是經他親手解剖過的”。1543年的一本重要的解剖教材,De Humani Corporis Fabrica(即“在人體纖維上”)便是用木板畫描繪下來的,“人們都認為是由威尼斯提香畫室繪製而成的”。‘解剖學的維納斯’之所以令我們很難理解,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今日的學科分科的要比那時精細很多,而有些學科那時則還未被拆分開來,比如藝術與科學。


達·芬奇的人體解剖素描筆記

正像前面所提到的,“切割美女”的創造者旨在把解剖學知識帶出墓地。“大多的解剖學知識都源於死屍,而要接觸真正的死屍很多人都會望而卻步(各種血腥的場面,以及令人作嘔的氣味)”埃本斯坦說。“所以,如何能既創造一個源於墳墓和死屍的媒介,又能讓人們忘記這點並深深地為其吸引呢?她的那些‘美女們’就能做到這一點,要點就是使其成為流行的事物。”引用一位18世紀解剖學圖解作者Arnaud-éloi Gautier D’Agoty的話:“要達到教育的目的,首先就要讓人們被其中的美所吸引,但如何才能讓每個人都快樂地接受有關死亡的圖畫呢?”蠟像利用美學原理將人體知識(死亡的知識)傳達給更多觀眾。

“流行因素真的很重要,我認為‘解剖學的維納斯’真的很令大眾著迷,”埃本斯坦說。“他們最初認為‘維納斯’是為醫生做的,但其實並不是,它也不是專為女性賞鑒者做的藝術品(就像女權主義者所期待的那樣)。事實上它是為大眾,男人、女人和孩子們做的,這才是製作它的本意。”這幅創作於1746年的銅版畫,其上繪有一名戴有頭巾的被解剖的女人,被稱作L’Ange Anatomique(被剝皮的天使),它是由Arnaud-éloi Gautier D’Agoty的父親,Jacques-Fabien Gautier d’Agoty所作。

在暸望塔博物館中每一具蠟制模型都是建立在對真人遺體仔細研究的基礎上的,其屍源就來自于博物館附近桑塔.瑪利亞.諾娃醫院的捐贈。由於屍體容易腐爛(尤其在夏季),有時製作一件完整的模型需要超過200具屍體。模型師將進行模具製作、紋理勾畫、加熱、著色、冷卻等一些列工作。完成主體模型之後,再為頭髮塗上清漆,嵌入睫毛,並用絲綢或亞麻浸泡蠟汁製成血管與神經。最後,在外部安置玻璃,以防止灰塵與光線對模型的破壞。她們都保持了其生時的模樣。儘管200年過去了,“暸望塔”蠟像身上所展現出的那種精湛的人體還原準確度依然為人們所稱道。

這些蠟像在藝術上也堪稱精品。蠟藝雕塑家們是在創造一具具的蠟制藝術品而非僅僅是屍體替代物。就像埃本斯坦所說,“解剖學的維納斯”書就了“一段令人滿意的理想中的裸體繪畫和雕塑的歷史”。

有些人認為“解剖學的維納斯”臉上的那種表情,在今日是色情的一種象徵,但埃本斯坦並不這樣看,在“維納斯”被創造的那個年代人們對此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此外,她還給出了一些證據,證明“解剖學的維納斯”的創造者蘇西尼還給教堂製作過基督蠟像,而那些蠟像同樣美麗。她寫道:“(在‘解剖學的維納斯’臉上的)這種迷幻般的表情在當時不僅被理解為是世俗的、肉體上的一種體驗,更是作為一種神聖的表情和神秘的體驗。“


迷情般的表情在當時也被用在宗教題材的雕塑作品上

中世紀的歐洲,天主教的勢力還很強大,這對於醫學特別是解剖學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在天主教和醫學之間有很多奇怪的重疊的圈,儘管兩者都有欲望保存好屍體,但是出發點和目的卻不同。這是個非常複雜的層面,很難理解。而“解剖學的維納斯”正出現於這兩個領域開始分剝之時。“挑戰宗教的科學和醫學正嘗試告訴我們關於我們所處的這一宇宙及生命的奧秘,精神是什麼,身體又是什麼,要如何對待死亡和疾病。‘維納斯’正是這一時期的產物:科學的火炬正在人們當中傳遞。”

埃本斯坦認為“解剖學的維納斯”包含了一種我們今日亦能從中受益的科普管道:“它們體現了一種多學科結合教育的方式(或風格),用美學及文學的表達方式去表述一個科學領域中的事實,通過多學科緊密地協作以此去吸引觀眾並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因為,就像她所說,“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具身體,對於它們我們既深切關心又無比敬畏,更對它們激起無限的好奇!”

附列世界頂級的解剖學博物館,有膽量的可以去參觀下

佛羅倫斯自然歷史博物館

這座博物館就是“解剖學的維納斯”最早的誕生地。它是歐洲最古老的公共博物館之一。1789年,博物館添加了一座瞭望台,之後就常被稱為“La Specola”(即義大利語中“瞭望台”的意思)。館內藏品涵蓋領域很廣種類豐富,從動植物標本到礦物標本應有盡有,而最惹人注目的莫過於Fontana館長的當年授意製作的世界上規模最大、也是最著名的蠟制解剖模型集合了(包括“解剖學的維納斯”在內)。

地址:Via Romana, 17, 50125Firenze, Italy

聖塞維羅博物館

聖塞維羅博物館位於義大利那不勒斯,最初為聖塞維羅家族的禮拜堂,藏有《被掩蓋的耶穌》等知名雕塑。博物館的收藏多源自聖塞維羅王子Raimondo di Sangro,他是一個具有文藝復興精神的、對科學狂熱的人,發明了一輛可以在陸地與水上行駛的木馬車,一團因化學原理而不滅的火焰…… 但對普通老百姓而言,王子的舉動實在令人無法理解,甚至有謠言說他掌握了黑魔法,可以憑空製造血液。

王子無視這些猜測,並將興趣轉向收集一些有趣的、有科學性的物件,“解剖機器”便是其中之一。“解剖機器”(一男一女)以真實的人類骨骼為基礎,用蠟、鐵絲、絲綢製成動脈、靜脈、肌肉組織,較為清晰地展現了人類的內臟與循環系統。由於製作精良,又有謠言稱王子殺了兩名僕人,並挖空了他們的身體。

地址:Via Francesco De Sanctis,19/21, 80134 Napoli, Italy

約瑟芬醫藥學院

約瑟芬醫藥學院於1785年建成,是維也納最重要的新古典主義建築之一。當年,約瑟夫二世為改善、推行公共衛生機制,主持建造了這所醫療科學機構,並向其兄弟利奧波德二世訂購了1192件蠟制解剖模型(目的為訓練軍隊的外科醫生)。然而,由佛羅倫斯長途運來的模型卻被很多當地人視為昂貴的、無聊的玩具。幸運的是,這些出自Fontana的蠟制模型工坊的傑作被保存至今,是目前世界上規模第二大的蠟制解剖模型集合,以及規模最大的產科蠟制模型集合。

地址:Währinger Str. 25, 1090 Vienna, Austria

亨特利安博物館

約翰·亨特是18世紀英國最偉大的醫生、解剖學家,也是一位瘋狂的解剖學與病理學標本收藏家。舉個例子,被稱為“愛爾蘭巨人”的Charles Byrne身高約2.31米,去世前曾要求將自己葬入大海,但亨特設法賄賂了喪葬者,購買了Byrne的遺體,並在一個巨大的鍋裡煮出肉(據傳),得到了Byrne的骨骼。亨特去世後,政府購得其收藏,並安置於如今的皇家外科醫學院。

地址: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London WC2A 3PE, England

同時,今天還是世界博物館日,別忘了有空多逛逛博物館哦。

注:本篇內容和圖片多取材自bbc網站文化旅遊板塊及搜狐旅遊板塊。

在思想上要比其父及前代托斯卡納的統治者們(美第奇家族)更先進。他要用自然法則中的實驗主義觀察法去教育弗洛倫薩人,並以此挑戰羅馬天主教會的非理性實踐活動。因此,1765年在利奧波德二世成為托斯卡納大公後便創建了“瞭望台”博物館,首任館長是他的朝廷御醫菲利斯•方塔納,正是他提出可以使用蠟像工藝製造永久不會腐敗變質而又能栩栩如生展現人體內在結構的蠟制解剖模型;這樣一來“他就能使大眾一睹曾經一直秘藏於美第奇屋和好奇屋中那些珍貴的文化製品了。”埃本斯坦說。在一個對自然界研究還不分科學、美學和玄學的時期,在一個將人體解剖看作是對世界的反映以及可以觸及神聖知識頂點的時代,一個通曉人類身體就是通曉神的心識的時代,‘美第奇的維納斯’絕對是那個時代啟蒙價值的完美化身。


維納麗娜(小維納斯)是瞭望台博物館的克萊門特•蘇西尼工坊在1782年為義大利博洛尼亞的慕西奧.迪.帕拉佐.寶璣所做的一個等身的解剖蠟模。

為了以一種更真實的方式來描畫人類,文藝復興時期的視覺藝術家們完成了由他們自己主導的解剖工作-這比同時期解剖醫學家做的要多得多。例如萊昂納多.達芬奇,“據說他就曾解剖過100多具屍體,著名的‘素描人體’便是經他親手解剖過的”。1543年的一本重要的解剖教材,De Humani Corporis Fabrica(即“在人體纖維上”)便是用木板畫描繪下來的,“人們都認為是由威尼斯提香畫室繪製而成的”。‘解剖學的維納斯’之所以令我們很難理解,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今日的學科分科的要比那時精細很多,而有些學科那時則還未被拆分開來,比如藝術與科學。


達·芬奇的人體解剖素描筆記

正像前面所提到的,“切割美女”的創造者旨在把解剖學知識帶出墓地。“大多的解剖學知識都源於死屍,而要接觸真正的死屍很多人都會望而卻步(各種血腥的場面,以及令人作嘔的氣味)”埃本斯坦說。“所以,如何能既創造一個源於墳墓和死屍的媒介,又能讓人們忘記這點並深深地為其吸引呢?她的那些‘美女們’就能做到這一點,要點就是使其成為流行的事物。”引用一位18世紀解剖學圖解作者Arnaud-éloi Gautier D’Agoty的話:“要達到教育的目的,首先就要讓人們被其中的美所吸引,但如何才能讓每個人都快樂地接受有關死亡的圖畫呢?”蠟像利用美學原理將人體知識(死亡的知識)傳達給更多觀眾。

“流行因素真的很重要,我認為‘解剖學的維納斯’真的很令大眾著迷,”埃本斯坦說。“他們最初認為‘維納斯’是為醫生做的,但其實並不是,它也不是專為女性賞鑒者做的藝術品(就像女權主義者所期待的那樣)。事實上它是為大眾,男人、女人和孩子們做的,這才是製作它的本意。”這幅創作於1746年的銅版畫,其上繪有一名戴有頭巾的被解剖的女人,被稱作L’Ange Anatomique(被剝皮的天使),它是由Arnaud-éloi Gautier D’Agoty的父親,Jacques-Fabien Gautier d’Agoty所作。

在暸望塔博物館中每一具蠟制模型都是建立在對真人遺體仔細研究的基礎上的,其屍源就來自于博物館附近桑塔.瑪利亞.諾娃醫院的捐贈。由於屍體容易腐爛(尤其在夏季),有時製作一件完整的模型需要超過200具屍體。模型師將進行模具製作、紋理勾畫、加熱、著色、冷卻等一些列工作。完成主體模型之後,再為頭髮塗上清漆,嵌入睫毛,並用絲綢或亞麻浸泡蠟汁製成血管與神經。最後,在外部安置玻璃,以防止灰塵與光線對模型的破壞。她們都保持了其生時的模樣。儘管200年過去了,“暸望塔”蠟像身上所展現出的那種精湛的人體還原準確度依然為人們所稱道。

這些蠟像在藝術上也堪稱精品。蠟藝雕塑家們是在創造一具具的蠟制藝術品而非僅僅是屍體替代物。就像埃本斯坦所說,“解剖學的維納斯”書就了“一段令人滿意的理想中的裸體繪畫和雕塑的歷史”。

有些人認為“解剖學的維納斯”臉上的那種表情,在今日是色情的一種象徵,但埃本斯坦並不這樣看,在“維納斯”被創造的那個年代人們對此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此外,她還給出了一些證據,證明“解剖學的維納斯”的創造者蘇西尼還給教堂製作過基督蠟像,而那些蠟像同樣美麗。她寫道:“(在‘解剖學的維納斯’臉上的)這種迷幻般的表情在當時不僅被理解為是世俗的、肉體上的一種體驗,更是作為一種神聖的表情和神秘的體驗。“


迷情般的表情在當時也被用在宗教題材的雕塑作品上

中世紀的歐洲,天主教的勢力還很強大,這對於醫學特別是解剖學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在天主教和醫學之間有很多奇怪的重疊的圈,儘管兩者都有欲望保存好屍體,但是出發點和目的卻不同。這是個非常複雜的層面,很難理解。而“解剖學的維納斯”正出現於這兩個領域開始分剝之時。“挑戰宗教的科學和醫學正嘗試告訴我們關於我們所處的這一宇宙及生命的奧秘,精神是什麼,身體又是什麼,要如何對待死亡和疾病。‘維納斯’正是這一時期的產物:科學的火炬正在人們當中傳遞。”

埃本斯坦認為“解剖學的維納斯”包含了一種我們今日亦能從中受益的科普管道:“它們體現了一種多學科結合教育的方式(或風格),用美學及文學的表達方式去表述一個科學領域中的事實,通過多學科緊密地協作以此去吸引觀眾並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因為,就像她所說,“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具身體,對於它們我們既深切關心又無比敬畏,更對它們激起無限的好奇!”

附列世界頂級的解剖學博物館,有膽量的可以去參觀下

佛羅倫斯自然歷史博物館

這座博物館就是“解剖學的維納斯”最早的誕生地。它是歐洲最古老的公共博物館之一。1789年,博物館添加了一座瞭望台,之後就常被稱為“La Specola”(即義大利語中“瞭望台”的意思)。館內藏品涵蓋領域很廣種類豐富,從動植物標本到礦物標本應有盡有,而最惹人注目的莫過於Fontana館長的當年授意製作的世界上規模最大、也是最著名的蠟制解剖模型集合了(包括“解剖學的維納斯”在內)。

地址:Via Romana, 17, 50125Firenze, Italy

聖塞維羅博物館

聖塞維羅博物館位於義大利那不勒斯,最初為聖塞維羅家族的禮拜堂,藏有《被掩蓋的耶穌》等知名雕塑。博物館的收藏多源自聖塞維羅王子Raimondo di Sangro,他是一個具有文藝復興精神的、對科學狂熱的人,發明了一輛可以在陸地與水上行駛的木馬車,一團因化學原理而不滅的火焰…… 但對普通老百姓而言,王子的舉動實在令人無法理解,甚至有謠言說他掌握了黑魔法,可以憑空製造血液。

王子無視這些猜測,並將興趣轉向收集一些有趣的、有科學性的物件,“解剖機器”便是其中之一。“解剖機器”(一男一女)以真實的人類骨骼為基礎,用蠟、鐵絲、絲綢製成動脈、靜脈、肌肉組織,較為清晰地展現了人類的內臟與循環系統。由於製作精良,又有謠言稱王子殺了兩名僕人,並挖空了他們的身體。

地址:Via Francesco De Sanctis,19/21, 80134 Napoli, Italy

約瑟芬醫藥學院

約瑟芬醫藥學院於1785年建成,是維也納最重要的新古典主義建築之一。當年,約瑟夫二世為改善、推行公共衛生機制,主持建造了這所醫療科學機構,並向其兄弟利奧波德二世訂購了1192件蠟制解剖模型(目的為訓練軍隊的外科醫生)。然而,由佛羅倫斯長途運來的模型卻被很多當地人視為昂貴的、無聊的玩具。幸運的是,這些出自Fontana的蠟制模型工坊的傑作被保存至今,是目前世界上規模第二大的蠟制解剖模型集合,以及規模最大的產科蠟制模型集合。

地址:Währinger Str. 25, 1090 Vienna, Austria

亨特利安博物館

約翰·亨特是18世紀英國最偉大的醫生、解剖學家,也是一位瘋狂的解剖學與病理學標本收藏家。舉個例子,被稱為“愛爾蘭巨人”的Charles Byrne身高約2.31米,去世前曾要求將自己葬入大海,但亨特設法賄賂了喪葬者,購買了Byrne的遺體,並在一個巨大的鍋裡煮出肉(據傳),得到了Byrne的骨骼。亨特去世後,政府購得其收藏,並安置於如今的皇家外科醫學院。

地址: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London WC2A 3PE, England

同時,今天還是世界博物館日,別忘了有空多逛逛博物館哦。

注:本篇內容和圖片多取材自bbc網站文化旅遊板塊及搜狐旅遊板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