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讀書的確苦,卻是最好走的路

01

讀書雖苦, 遠不及謀生之苦

有人說, 讀書如登山, 走的過程非常痛苦, 總想著放棄, 你以為上不去了, 可成功就在於你能否再堅持一下。

一道幾何題, 算了5遍依然解析不到正確答案, 的確令人崩潰;

每一天的清晨, 當大多數人依然在睡夢中時, 你卻要獨自坐在窗前讀背英語單詞, 這樣的場景仿若昨日;

同類型的物理選擇題, 你一錯再錯, 只能罰自己冒著37、38度的高溫在外跑上兩圈, 這種感覺猶如人間煉獄。

於是你想到了放棄:既然學習這麼辛苦, 不如做網紅好了, 不僅輕鬆自在, 而且錢也來得快。

可惜你只看到了他們的人前風光,

卻看不到他們的背後淒涼。

李佳琦一年365天, 他直播了389場, 每晚8點15開始直播到12點結束, 然後再複盤產品、吃夜宵, 直到淩晨4點才睡覺, 平均每天只睡4、5個小時。

長時間的勞累, 讓他患上了支氣管炎, 可即便如此, 他依然在帶藥堅持, 而且直播過程中還要不停在嘴唇上塗試口紅,

導致他一吃東西就疼。

讀書的確苦, 卻是最好走的路, 千萬別在該奮鬥的年紀選擇安逸, 別在該學習的時候放棄讀書, 否則換來的是一生的底層和卑微。

02

我們先拋開讀書可以讓孩子變得更有氣質、更具內涵、更富思想等等這些說法。 單憑一個理由其實就夠了, 那就是——平臺。

也許你家的孩子會覺得自己的成績在學校很牛了。

但是請告訴孩子:

當你邁過小學與中學的坎, 走向大學的時候會發現, 原來你身邊的人都不比你差。 這就是通過讀書、受教育、考試選拔, 最終的物以類聚。

請告訴孩子:

平臺意味著更多的機會, 你現在的平臺是父母給你的, 而大學這個平臺確是需要你自己去爭取的。

大學也分三六九等, 不排除一些三流學校也出過不少精英與棟樑, 但當更多優秀的人聚集在一起時, 你會發現優勢一定會更大。

有些人, 一出生就在羅馬, 享受非同尋常的富裕生活, 可偏偏, 他們比普通人過得更為努力。

清朝時期, 宮廷十分重視皇子的教育, 規定皇子六歲開始讀書。 早早就得起床洗漱, 淩晨三點開始早讀, 一直到下午三點, 除去吃飯時間, 一天差不多十個小時。

皇子的學習內容非常多, 包括滿、漢、蒙等多種語言, 《四書》《五經》等經典書目是必讀的, 還得時常應對皇帝的查問, 答不對的就要課外安排時間自行學習。

學習文化課, 還得學習騎射功夫, 畢竟, 清朝是馬背天下。

一天下來, 排得滿滿當當的。 而且, 一年到頭,

只有元旦、端午、中秋、萬壽(皇帝的生日)、自壽(自己的生日)這幾天放假, 一共五天, 除夕也不放假。

康熙皇帝回憶, 他五歲開始讀書, 從不間斷, 累得咳血, 仍然堅持。 也正是康熙皇帝的勤奮好學, 才成就了千古一帝。

而新時代的皇室, 更為重視教育。

媒體曾公開過英國喬治小王子的課表,

年僅五歲的小王子, 除了常規的數學、語言、地理、歷史, 科學, 還要學習法語、宗教、電腦、戲劇課, 藝術課、陶藝、芭蕾等等。

每天晚上需要有10分鐘的閱讀時間, 還要完成家庭作業。

小小年紀, 課程壓力比我們的大學聯考生還繁重。

王子都這麼努力了, 還好意思說自己家孩子太辛苦了嗎?

什麼是人生的起跑線, 拼到最後, 起跑線就是教育。

拼財富, 普通家庭拼不過中產家庭, 中產家庭拼不過上等家庭, 其實, 越有錢的精英家庭, 越想將子女培養成精英。

讀書無用, 不過是自欺欺人。

03

曾經看過一段父子之間的經典對話, 告訴了我們努力讀書與不讀書的大不同:

兒子剛上學不久就問當農民的父親, 人為什麼要讀書。 父親說,一顆小樹長1年的話,只能用來做籬笆,或當柴燒;10年的樹可以做檁條;20年的樹用處就大了,可以做粱,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傢俱。一個小孩子如果不上學,他7歲就可以放羊,長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幹不了別的。

如果小學畢業,在農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術種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築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當個小商小販,小學的知識夠用了;如果國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一些機械的操作了;如果高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很多機械的修理了;如果大學畢業,他就可以設計高樓大廈,鐵路橋梁了;如果他碩士博士畢業,他就可能發明創造出一些我們原來沒有的東西。

請告訴孩子:

當農民、做保安並不可恥,因為不偷不搶憑勞動賺錢就值得尊重,但是一定要知道的是,讀的書越多,對社會的貢獻往往就會越大,接觸到的社交圈會更廣,生活視角也會越多元,反之就不然。

Wendy媽有話說:

如果你家的孩子起點低,不要放棄,因為還有讀書這條路,相對而言它是當下最為公平的。如果你家的孩子起點高,也不要過分優越,因為人外有人,讀書可以讓他變得更加優秀,讓他遇見更多優秀的人。

請告訴孩子:

你現在讀過的書,吃過的苦都將在未來以最美的姿態回饋給你。

請記住,無論時代怎樣變遷、讀書改變命運這句話都不會過時。

當孩子真正明白了讀書的用處後,你不用催他學習,他也會自覺地去努力。

父親說,一顆小樹長1年的話,只能用來做籬笆,或當柴燒;10年的樹可以做檁條;20年的樹用處就大了,可以做粱,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傢俱。一個小孩子如果不上學,他7歲就可以放羊,長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幹不了別的。

如果小學畢業,在農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術種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築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當個小商小販,小學的知識夠用了;如果國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一些機械的操作了;如果高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很多機械的修理了;如果大學畢業,他就可以設計高樓大廈,鐵路橋梁了;如果他碩士博士畢業,他就可能發明創造出一些我們原來沒有的東西。

請告訴孩子:

當農民、做保安並不可恥,因為不偷不搶憑勞動賺錢就值得尊重,但是一定要知道的是,讀的書越多,對社會的貢獻往往就會越大,接觸到的社交圈會更廣,生活視角也會越多元,反之就不然。

Wendy媽有話說:

如果你家的孩子起點低,不要放棄,因為還有讀書這條路,相對而言它是當下最為公平的。如果你家的孩子起點高,也不要過分優越,因為人外有人,讀書可以讓他變得更加優秀,讓他遇見更多優秀的人。

請告訴孩子:

你現在讀過的書,吃過的苦都將在未來以最美的姿態回饋給你。

請記住,無論時代怎樣變遷、讀書改變命運這句話都不會過時。

當孩子真正明白了讀書的用處後,你不用催他學習,他也會自覺地去努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