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幾歲分床最合適?不是3歲也不是5歲,而是看4個信號

嬰幼兒時期, 出於對孩子的保護, 家長會選擇陪孩子一起睡覺, 當寶寶長到一定年齡, 出於種種考慮, 就不能繼續如此, 必須分床睡。

然而, 過來人都知道, 讓寶寶習慣分床睡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 如果處理不好, 會給他們留下嚴重心理創傷。

孩子到了多大就應該和父母分房睡了?

其實在關於這個問題上, 很多家長都不是很清楚的, 大部分也都是憑著自己的感覺來判斷。

有些人認為「等到孩子三四歲大的時候就不用同房睡覺了, 就算孩子晚上哭了、害怕了, 只要去看一眼, 安慰下就好了。 」

也有些人說:「孩子剛上學的時候是分房睡的最佳階段,

因為這時的孩子已經接受到學校的系統學習, 而這時也是培養孩子自立能力的好時候。 」

還有的人比較理性些, 他們不會因為孩子的到了哪個年齡階段, 而採取「一刀切」的方式, 直接分房睡。 他們會使用逐步漸進的方式, 先是同房不同床, 等到孩子慢慢適應後, 再分房睡覺。

曾有心理學家專門對此做過研究, 結論認為:分房睡覺的時間過早或過晚都是不行的, 都會對孩子產生些負面影響。 而年齡通常是以「三歲」和「五歲」作為分水嶺, 三歲時可以先和孩子分床睡, 到五歲時, 經過前面一階段的順利過渡後, 再分房睡。

1、分房睡的時間較晚

分床睡是必然趨勢, 超時分床危害大

「過去不重視分床, 不也沒什麼問題嗎?」老一輩人無法理解新生代教育理念, 總覺得是在小題大做, 略顯矯情。

然而, 沒見過不代表不存在, 過去資訊傳播管道少, 老人接觸到的永遠只有身邊案例, 樣本總量少, 自然容易得出錯誤結論。

超時分床甚至不分床, 不僅會造成性別意識模糊、對家長過度依賴等問題,

還會讓孩子無法獨立, 不論大事還是小事, 他們第一反應就是指望別人解決, 而不是自己想辦法處理。

這樣的處事意識, 注定他們未來不會有所成就, 成功絕對不會垂青毫無責任擔當的人。

2、分房睡的時間過早

會使得孩子對父母的認識較為模糊, 並且缺少對父母應有的依戀關係。 由此還會導致孩子的心理較為脆弱, 社交能力差等等成長方面的負面影響。

其實, 這些也只是給家長一個參考, 關於具體分房睡的時間並沒有準確的界限, 主要是看孩子的心理狀態和需求得到的回應程度是怎樣, 父母起的是引導作用。

就算孩子的年齡還沒到前文提到的五歲, 但是如果孩子已經可以得到足夠的回應,

即使提前分房也是沒關係的;相反角度來看, 如果孩子的年齡比較大些了, 但是家長卻沒有給到在相關環節上的足夠的回應, 也是不適合分房的。

當孩子出現如下4種表現時, 說明該「分房睡」了

因為小孩心理成熟的程度不同, 所以分房和分床要結合實際情況來看, 比如當孩子出現如下三種情況時, 出於孩子身心健康方面的考慮, 就儘快和孩子分房睡吧。

1、當孩子產生獨立意識和空間意識後

如果日常生活中的某一天, 當孩子突然問起為什麼別的小夥伴都有自己的屋子了, 自己卻沒有時。 這也意味著孩子已經產生了獨立的空間意識, 並且有了擁有獨立空間的意願。

這種情況下的孩子在內心中已經做好了和父母分房睡覺的準備,

父母也可直接做好安排, 開始讓孩子嘗試單獨睡覺。

2、

孩子可以自己獨立睡覺

孩子小的時候比較怕黑, 而且很容易缺乏安全感, 睡覺的時候總是很不安穩, 踢被子, 滾床都有, 媽媽擔心寶寶受涼感冒, 或者不小心從床上掉下去, 所以爸媽就和孩子睡在一起, 給孩子保駕護航。

但是當孩子睡覺的時候不害怕, 而且也不怎麼黏著爸媽, 睡覺很安穩, 不怎麼踢被子, 也不再出現亂滾的現象, 這個時候媽媽可以考慮讓孩子單獨睡覺了, 該給孩子分床了。

3、睡醒後可以獨立起床和穿衣

小孩子的獨立性大都比較差, 他們對爸爸和媽媽有極大的依賴性, 而睡前和起床後的這段時間, 更會特別渴望父母。 但是如果孩子的行為正好相反的話,就說明孩子自身有很強的安全感,這時讓孩子獨睡,也不會受到太大的抵抗因素。

4.膽小怯懦

弗蘭克曾經說過,如果你是一個懦弱的人,那麼你自己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如果你是一個勇敢的人,那麼你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有許多媽媽都在和說自己的孩子膽子比較小,不敢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耍,不敢獨自去做一些事情,其實這很有可能是父母對孩子保護太好導致的。

在這種情況下就應該要考慮和寶寶分床睡覺,讓寶寶體驗獨自睡眠的感覺,但是在睡覺之前應該和寶寶要有足夠的溝通工作,通過這樣的方法來提升寶寶的自信心。

福澤渝吉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獨立精神的人,就一定會對其他的人產生比較強烈的依賴性;如果一個非常依賴別人的人,就一定害怕與陌生人進行接觸,而害怕陌生人的人,就一定會出現阿諛諂媚的情況,也就很容易成為這樣的一個人。

其實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擁有獨立和善於溝通的能力,能夠快速的融入與社會團體活動中,能夠與其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所以當孩子出現膽小和怯懦的情況,就應該要考慮和孩子分床睡覺,不要讓孩子再與你建立起更多的依賴性,這對孩子的未來成長並沒有多大的幫助。

家長與孩子分房睡時,需要注意哪些?

注意房間陳設

每個孩子的生活習慣都不一樣,家長們孩子安排的房間,他們可能會不喜歡,這樣在休息睡覺的時候就會不安穩。

因此家長需要讓孩子自己挑選一些玩具和玩偶,將這些放在房間裡,這樣孩子會更有安全感。

孩子發現自己受到了家長的重視,內心會很開心,他們知道自己有了做主的權利,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可以在自己的房間裡,孩子的獨立意識會慢慢增強。

不要哄騙孩子

孩子從出生到現在都一直與家長睡在一起,突然讓孩子自己去房間裡睡,孩子會感覺不適應,因此出現抗拒的心理。

於是有些家長就會用哄騙的方式,讓孩子去自己房間睡覺,孩子的內心是很敏感的,家長欺騙他們,很容易被識破,這樣就會降低孩子對家長的信任感。

家長就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孩子,試著讓孩子去理解,同時也要循序漸進,等到孩子睡著後,家長再離開。

Wendy媽有話說: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渴望在父母的懷抱中得到愛,每一個寶寶都希望在父母的陪伴下進入夢鄉,但不一定需要長期陪著寶寶在同一張床上睡覺,父母可以考慮在適當的時候與孩子分床睡。

在睡覺之前可以給孩子講故事,也可以陪著孩子一起入睡,等到孩子自己睡著之後再回到自己的床上。不要盲目的讓孩子分房睡,也不要一下就分房睡,給孩子一個適應的過程,多點耐心,分房睡就沒那麼難了。

但是如果孩子的行為正好相反的話,就說明孩子自身有很強的安全感,這時讓孩子獨睡,也不會受到太大的抵抗因素。

4.膽小怯懦

弗蘭克曾經說過,如果你是一個懦弱的人,那麼你自己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如果你是一個勇敢的人,那麼你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有許多媽媽都在和說自己的孩子膽子比較小,不敢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耍,不敢獨自去做一些事情,其實這很有可能是父母對孩子保護太好導致的。

在這種情況下就應該要考慮和寶寶分床睡覺,讓寶寶體驗獨自睡眠的感覺,但是在睡覺之前應該和寶寶要有足夠的溝通工作,通過這樣的方法來提升寶寶的自信心。

福澤渝吉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獨立精神的人,就一定會對其他的人產生比較強烈的依賴性;如果一個非常依賴別人的人,就一定害怕與陌生人進行接觸,而害怕陌生人的人,就一定會出現阿諛諂媚的情況,也就很容易成為這樣的一個人。

其實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擁有獨立和善於溝通的能力,能夠快速的融入與社會團體活動中,能夠與其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所以當孩子出現膽小和怯懦的情況,就應該要考慮和孩子分床睡覺,不要讓孩子再與你建立起更多的依賴性,這對孩子的未來成長並沒有多大的幫助。

家長與孩子分房睡時,需要注意哪些?

注意房間陳設

每個孩子的生活習慣都不一樣,家長們孩子安排的房間,他們可能會不喜歡,這樣在休息睡覺的時候就會不安穩。

因此家長需要讓孩子自己挑選一些玩具和玩偶,將這些放在房間裡,這樣孩子會更有安全感。

孩子發現自己受到了家長的重視,內心會很開心,他們知道自己有了做主的權利,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可以在自己的房間裡,孩子的獨立意識會慢慢增強。

不要哄騙孩子

孩子從出生到現在都一直與家長睡在一起,突然讓孩子自己去房間裡睡,孩子會感覺不適應,因此出現抗拒的心理。

於是有些家長就會用哄騙的方式,讓孩子去自己房間睡覺,孩子的內心是很敏感的,家長欺騙他們,很容易被識破,這樣就會降低孩子對家長的信任感。

家長就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孩子,試著讓孩子去理解,同時也要循序漸進,等到孩子睡著後,家長再離開。

Wendy媽有話說: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渴望在父母的懷抱中得到愛,每一個寶寶都希望在父母的陪伴下進入夢鄉,但不一定需要長期陪著寶寶在同一張床上睡覺,父母可以考慮在適當的時候與孩子分床睡。

在睡覺之前可以給孩子講故事,也可以陪著孩子一起入睡,等到孩子自己睡著之後再回到自己的床上。不要盲目的讓孩子分房睡,也不要一下就分房睡,給孩子一個適應的過程,多點耐心,分房睡就沒那麼難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