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抗日戰爭南京和武漢的淪陷,為何是戰爭轉折的歷史契機

一九三八年的酷夏, 當日軍逼近武漢之時, 中國人的心理還是備受煎熬。

就政治軍事而言, 武漢顯然不可輕易放棄, 因此, 蔣介石不惜損失百分之六十的兵力防禦固守。

可就中國軍隊的作戰實力而言, 死守型的防禦戰究竟能夠打多久, 是否會重演南京保衛戰的慘痛往事?如果真的損失兵力達一半以上, 中國有沒有能力迅速恢復?

一旦武漢失守, 國民政府將如何在西南一隅撐持其政權並保證指導戰爭的權威?中國富饒的東部和中部丟失後, 國家支撐戰爭的政治、經濟和資源能力從何而來?

更為重要的是:有多少中國人能夠理解並相信,

南京和武漢的相繼丟失, 並不意味著國家的滅頂之災, 而是戰爭實現轉折的另一種歷史契機?

自日軍發動對武漢的攻勢以來, 中國軍隊已經苦戰了兩個月, 官兵傷亡數字驚人, 補充供給杯水車薪。 國民政府有限的財政幾乎全部用在了購置軍火上, 以至於前線的作戰部隊衣糧短缺、傷患難以轉運。

長江沿岸天氣酷熱難捱, 患病和中暑者日益劇增, 特別是來自中國北方的官兵, 一旦病倒就不得不撤離陣地。

打仗是要靠士兵來實施的, 那些在陣地上苦熬的官兵, 他們是否有足夠的體力和耐力切實履行作戰職責?他們是否還有足以支撐一場會戰的犧牲精神?

六月七日,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擬訂了《保衛武漢作戰計畫》。

其方針是:“以聚殲敵軍於武漢附近之目的, 應努力保持現在態勢, 消耗敵軍兵力, 最後須確保大別山、黃麻間主陣地, 及德安、箬溪、辛潭鋪、通山、汀泗橋各要地, 先摧破敵包圍之企圖, 爾後以集結之有力部隊由南北兩方沿江夾擊突進之敵。 ”

其指導要領是:“第五戰區應以現在態勢確保大別山主陣地, 積極擊破沿江及豫南進犯之敵。 ”

“第九戰區應極力維持現在態勢, 並須確保德安、箬溪、辛潭鋪、通山、汀泗橋之要線, 以維持全軍後方, 使爾後作戰容易;尤須先擊破經瑞武路(瑞昌至武穴)及木石港西進之敵。 ”

“武漢衛戍部隊準備改守沿江要點及核心陣地, 應以現有兵力之一部(十三師)準備推進使用於五戰區,

三師、五十五師使用於九戰區與敵決戰。 最後應固守核心陣地, 使兩戰區野戰部隊得重新部署, 向敵夾擊。 ”

“第一、二、三戰區仍以現在部署積極向敵襲擊, 以牽制敵向武漢轉用兵力。 第三戰區沿江要塞炮兵更應排除萬難, 妥為部署, 俾發揮威力, 截斷敵艦長江聯絡線。 ”

親愛的朋友, 如您喜歡本文, 請關注大鵬微信公眾號“大鵬說書(帳號dapengshuoshu)。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