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重慶有一座“地標建筑”,背后的金主是一家新加坡企業,而且“來頭不小”?

“重慶來福士廣場”入選第十屆“中國十大丑陋建筑”, 是真丑還是真香?

僅僅是從外表來看, 對比其他入選建筑的體態怪異、惡俗說, 說來福士廣場丑, 或許不太公平。 而它入選的實際理由是“野蠻踐踏重慶歷史文脈, 粗暴破壞山城環境尺度”。

“沒有一個熱愛重慶的人, 會喜歡來福士”、“霸占城市之眼, 屬嚴重文化事變。 重慶來福士是對朝天門的破壞”、“在重慶黃金地段建來福士擋住了重慶風水, 在龍頭上建幾根彎立柱像幾座墳墓一樣。 ”幾年前, 面對來福士的拔地而起, 重慶人紛紛表達著自己的擔憂。

隨著時間的推移, 重慶來福士廣場已經開業1年半了, 那些批評之聲早已被滾滾長江水裹挾著向東流去, 消失了蹤跡。 此前頗有微詞的重慶當地人也逐漸適應著一切。

來福士廣場儼然已經成了這座山城的新地標。

01、投資超240億, 當選“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標”

公開資料顯示,

重慶來福士廣場位于嘉陵江與長江匯流的渝中半島朝天門, 由世界知名建筑大師摩西·薩夫迪設計, 新加坡凱德集團投資, 投資總額超過240億元, 總建筑面積超過112萬平方米。

該項目由8座塔樓和一個5層商業群樓組成, 是一個集住宅、辦公樓、商場、服務公寓、酒店、餐飲會所為一體的城市綜合體。

塔樓設計源于重慶積淀千年的航運文化, 分別以350米及250米的高度化形為江面上強勁的風帆。 橫跨在4棟塔樓頂上并且連接6棟塔樓的水晶連廊長達300米, 在250米的高空中集合了觀景臺、俱樂部、休閑餐飲區等空間, 在夜晚猶如一條璀璨的琉璃錦帶立于朝天水域。

來福士廣場項目寓意“揚帆遠航”的重慶精神, 詮釋了“古渝雄關”的壯美氣勢。 2019年9月6日, 重慶來福士廣場項目正式開放購物中心部分。 2020年11月, 來福士廣場當選“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標”。

02、“勢力”遍布全國各地, 來福士、凱德MALL都是它的資產

打造重慶來福士廣場的凱德集團來頭不小, 是一家新加坡企業, 投資組合涉及購物中心、辦公、住宅和酒店等多種房地產類別。

凱德集團在中國的“掘金史”開始于1994年。 它先是在上海建造了一個集購物與辦公于一體的來福士廣場。 此后, 它又進入服務公寓領域, 在上海創立了雅詩閣品牌。

2003年, 凱德集團正式進入中國零售市場。 此后依靠“輕資產”模式(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和商業信托),

通過借助外部資金, 在20多年間先后在我國多個一二線城市核心商業區建成了自己的“根據地”。

2018年, 凱德集團還斥巨資收購了上海第一高雙子塔(星港國際中心), 欲將其打造成上海第三座、全球第10座來福士。

2019年, 凱德集團與星橋騰飛(新加坡另一知名地產商)整合, 成為亞洲最大的多元化房地產集團之一。

如今, 全國各地的來福士廣場/中心、凱德MALL都是凱德集團旗下的購物中心, 許多帶有“騰飛”二字的科技園、產業園, 帶有“凱德”字樣的寫字樓、居民小區都是凱德集團旗下辦公空間與住宅+旅宿兩大板塊的資產。

截至目前, 凱德集團在中國的總開發規模約2300萬平方米, 管理總資產約2600億元, 在中國40多座城市擁有或管理200多個項目。

整個集團層面,截至去年底,其管理資產約1325億新元(約合6494億元人民幣),其以新加坡和中國為核心市場,業務遍及全球30多個國家。

令人感到驚訝的是,在強大的凱德集團背后還隱藏著另一家更龐大的國家集團。

03、新加坡最大國企淡馬錫控股

今年3月22日,凱德集團對外宣布,將與凱騰控股一起進行業務重組,一方面將旗下的投資管理平臺和旅宿業務整合為“凱德投資管理(CLIM)”,并計劃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市;另一方面,將旗下的房地產開發業務進行私有化,并由凱騰控股所持有。

凱騰控股擁有凱德集團52%股份,同時還是新加坡最大國企淡馬錫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這也意味著,淡馬錫集團擁有凱德集團52%的股權,是凱德集團的第一大股東。

既然提到淡馬錫,就不得不說說這家“最牛國企”在新加坡的地位。僅從“淡馬錫”是新加坡的土語舊稱的音譯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它的地位不凡。

它的出現還要從新加坡獲得獨立開始說起。1959年,新加坡從英國人手中取得自治權,6年后,又從馬來西亞獨立出來,國家主權及經濟發展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和中國一樣,建國初期,新加坡經濟基礎薄弱,失業率居高不下。為此,新加坡采取了以政府為主導,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的經濟方針。當時新加坡的一些基礎產業,如交通運輸、造船業,都是由政府出面興辦的國有企業。

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國有企業越來越多,如何加強對這些企業的管理與監管,使它們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而不是處處依賴政府的保護和幫助,成為擺在當時新加坡政府面前一個十分迫切而又艱巨的課題。

1974年,由新加坡財政部負責監管、以私人名義注冊的淡馬錫應運而生,在誕生之初,淡馬錫就是一個龐然大物,它接管了由35家企業組成、總值3.54億新元的多元投資組合。

淡馬錫近日發布的2020年年報顯示,截至3月31日,公司投資組合凈值(資產凈值)為3060億新元(約合1.52萬億人民幣);實現集團總利潤90億新元(約合447億元人民幣)

僅去年一年淡馬錫對外投資約320億新元(約合1589億人民幣)。其中,中國以29%的投資組合敞口占比成為淡馬錫投資最多的國家,這一數據比其大本營新加坡還高出5個百分點。它的投資行業主要集中于金融服務(23%);電信、媒體與科技(21%);消費與房地產(17%)等。

(作者 | 市界 王帥國,編輯 | 老貓 )

整個集團層面,截至去年底,其管理資產約1325億新元(約合6494億元人民幣),其以新加坡和中國為核心市場,業務遍及全球30多個國家。

令人感到驚訝的是,在強大的凱德集團背后還隱藏著另一家更龐大的國家集團。

03、新加坡最大國企淡馬錫控股

今年3月22日,凱德集團對外宣布,將與凱騰控股一起進行業務重組,一方面將旗下的投資管理平臺和旅宿業務整合為“凱德投資管理(CLIM)”,并計劃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市;另一方面,將旗下的房地產開發業務進行私有化,并由凱騰控股所持有。

凱騰控股擁有凱德集團52%股份,同時還是新加坡最大國企淡馬錫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這也意味著,淡馬錫集團擁有凱德集團52%的股權,是凱德集團的第一大股東。

既然提到淡馬錫,就不得不說說這家“最牛國企”在新加坡的地位。僅從“淡馬錫”是新加坡的土語舊稱的音譯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它的地位不凡。

它的出現還要從新加坡獲得獨立開始說起。1959年,新加坡從英國人手中取得自治權,6年后,又從馬來西亞獨立出來,國家主權及經濟發展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和中國一樣,建國初期,新加坡經濟基礎薄弱,失業率居高不下。為此,新加坡采取了以政府為主導,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的經濟方針。當時新加坡的一些基礎產業,如交通運輸、造船業,都是由政府出面興辦的國有企業。

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國有企業越來越多,如何加強對這些企業的管理與監管,使它們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而不是處處依賴政府的保護和幫助,成為擺在當時新加坡政府面前一個十分迫切而又艱巨的課題。

1974年,由新加坡財政部負責監管、以私人名義注冊的淡馬錫應運而生,在誕生之初,淡馬錫就是一個龐然大物,它接管了由35家企業組成、總值3.54億新元的多元投資組合。

淡馬錫近日發布的2020年年報顯示,截至3月31日,公司投資組合凈值(資產凈值)為3060億新元(約合1.52萬億人民幣);實現集團總利潤90億新元(約合447億元人民幣)

僅去年一年淡馬錫對外投資約320億新元(約合1589億人民幣)。其中,中國以29%的投資組合敞口占比成為淡馬錫投資最多的國家,這一數據比其大本營新加坡還高出5個百分點。它的投資行業主要集中于金融服務(23%);電信、媒體與科技(21%);消費與房地產(17%)等。

(作者 | 市界 王帥國,編輯 | 老貓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