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地球上的兩個極端區域,一個400年沒下雨,另一個更神奇

由於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地勢的不同, 地球上很多地方的氣候都不盡相同。 有些地區的氣候常年乾旱少雨, 有些地區的氣候常年溫暖多雨, 不同氣候環境所孕育的生命增加了自然生物多樣性。 但地球上有些地區的氣候十分極端, 要麼極度乾旱, 要麼極度潮濕, 導致許多生物都無法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

南美國家智利境內就有一個地方被稱為「旱極」, 據說那裡是世界上最乾旱的地方, 比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還要乾旱。 而世界上雨水最氾濫的地方在印度北部, 因此該地區也被稱為「雨極」。 那麼旱極和雨極分別在哪裡?它們的氣候特點是如何形成的?

阿塔卡馬沙漠「旱極」的頭銜是如何獲得的?

被譽為「旱極」的地方就是位於智利境內的阿塔卡馬沙漠, 它就位於海岸山脈和安第斯山脈的中間位置。 觀看世界地圖, 我們會發現智利是世界上最「苗條」的國家,

這個國家面積並不大, 但是長度很長, 東西兩邊被兩座連綿山脈包圍了起來, 阿塔卡馬沙漠就在山脈的中心位置。 根據資料顯示, 阿塔卡馬沙漠南北全長約1000公里, 總面積大約為18.13萬平方千米。

阿塔卡馬沙漠之所以被稱為「旱極」,

是因為那裡常年未有降雨出現。 根據當地人的說法, 該地區從16世紀到20世紀都未出現過降雨。 如果真如當地人所說的那樣, 那麼長達400年沒有降雨的紀錄是任何地區都無法打破的。 還有一種更為可靠的說法稱, 從1845年開始該地區就停止降雨了, 一直到1936年才再次出現降雨。

雖然第二種說法的降雨記錄高於第一種說法, 但除了南北極之外, 也還沒有一個地區連續91年未出現過降雨, 因此阿塔卡馬沙漠是當之無愧的世界「旱極」。 即使近幾十年來該地區每年都會出現降雨, 但根據智利氣象部門的探測, 阿塔卡馬沙漠長期以來都保持著年平均降水量低於0.1毫米的水準。

為什麼阿塔卡馬沙漠靠近海邊, 卻如此乾旱?

地球上很多沙漠都出現在內陸地區,

例如我國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和非洲的撒哈拉沙漠, 導致這些沙漠形成的一部分原因是它們距離海洋比較遠, 海洋水汽無法送達, 從而造成長期的乾旱氣候。 再加上人類活動的影響, 例如過度放牧、過度開發水源、肆意開發樹林資源, 內陸沙漠很容易就形成了。 然而再來看看阿塔卡馬沙漠, 你會發現這個沙漠並不在內陸地區, 而是靠近太平洋。

那麼問題來了, 這樣一個靠近太平洋的地區, 為什麼也會形成沙漠呢?國內外許多地理學家關注到這個現象後, 從多個方面研究背後的原因。 首先是阿塔卡馬沙漠所處的地理位置比較獨特, 它被左右兩座山脈給包圍了起來。 左邊的海岸山脈海拔超過一千米, 直接將來自太平洋的水汽給阻隔了。

而右邊的安蒂山脈海拔達到6962米, 把原本可以送到智利中心區域的亞馬遜上雨林水汽給阻擋在外, 導致阿塔卡馬地區無法獲得足夠的水汽。 其次是受到秘魯寒流的影響, 據研究, 秘魯寒流經過智利海岸線時會將空氣中大量水分帶走, 使得原本水汽就不足的阿塔卡馬地「雪上加霜」。

再者就是阿塔卡馬地區的緯度位置,使它處於副熱帶高氣壓的籠罩之下。學過中學地理的朋友應該聽過「副熱帶高氣壓」這一名詞,它的出現會導致一個地區出現降雨驟降的情況。綜合氣候帶、緯度位置以及地理位置,阿塔卡馬沙漠即使靠近太平洋和亞馬遜雨林,也出現降雨量極少的情況。

原來旱極也並非一無是處很多人會認為,既然阿塔卡馬沙漠是世界旱極,這種地方的存在有什麼意義呢?實際上旱極存在的意義超出我們的想象,該地區不僅存在一定的礦產資源和生物資源,還是進行科學實驗的重要場地。據瞭解,人們在阿塔卡馬沙漠地區已經發現的礦產資源就有銅礦和鈉硝酸鹽,後者是製作炸藥和肥料的重要原料。

至於生物資源方面,別以為旱極十分乾旱就沒有生物存在。根據考察,阿塔卡馬沙漠中存在大約200種花是獨一無二的品種,這些花盛開後會招來昆蟲、鳥類等生物,讓原本死氣沉沉的場景變成了生機勃勃。瞭解智利旅遊資源的朋友應該聽說過阿塔卡馬沙漠中有一個叫「月亮穀」的地方,在那裡遊客們可以欣賞到美麗的日落以及天然形成的雕塑。

由於氣候情況獨特,阿塔卡馬沙漠被認為是地球上最接近火星環境的地方,美國宇航局從上世紀開始就在那裡進行一系列的模擬實驗。根據NASA科學家的介紹,他們通常會選擇阿塔卡馬沙漠作為火星車的試驗地點。因為那裡空氣十分乾燥,地表幾乎寸草不生,土壤的酸性度很高,幾乎沒有微生物能夠生存,和火星的情況很接近。

如果火星車能夠在這種環境中發現一些生命或生命痕跡,至少說明它具有承擔探索火星生命任務的能力。

世界「雨極」又在哪裡?

介紹完「世界旱極」,再來瞭解一下世界「雨極」,它就是位於印度東北部梅加拉亞邦的乞拉朋齊。這個地方的常住人口在一萬人左右,其中男性人口數量比女性人口數量稍微少一些,一定程度上是因為當地社會處於母系社會的狀態。據說乞拉朋齊的男性結婚後要搬到妻子的家裡住,之後生育的孩子也要跟隨母親的姓氏。

從地理位置來看,乞拉朋齊位於喜馬拉雅山脈的南麓。雖然乞拉朋齊位於海拔高達1313米的山坳中,但它的地勢比周圍地區的地勢低窪,因此每當雨季出現後,乞拉朋齊許多地方都會變成一片湖澤。根據資料記載,乞拉朋齊在1861年的年降雨量達到了20447毫米,是旱極阿塔卡馬沙漠的20多萬倍,它也因此獲得了世界「雨極」的頭銜。

世界上降雨量大的地區不僅僅只有乞拉朋齊,但沒有一個地區的降雨量能與乞拉朋齊相媲美。該地區在1861年創下的紀錄持續了99年之久,到了1960年時,這一紀錄終於被打破了,但還是被它自己的降雨量打破了,新紀錄的成績是26461.2毫米,乞拉朋齊毫無疑問地蟬聯世界「雨極」這一稱號。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乞拉朋齊的年降雨量如此大呢?首先是因為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在每年的6~9月會給印度東北部帶去豐富的雨水。其次,乞拉朋齊擁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它的周圍都被高山環繞,例如東邊和緬甸接壤的阿拉幹山和那加山,北部的凱西丘陵海拔約為1500米,而南部向海洋敞開。

這就導致乞拉朋齊就像一個寬廣的「勺子」,當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形成後,它就像一個勺子一樣兜住季風所攜帶的水汽,讓水汽大部分都降落在乞拉朋齊地區。

為什麼極端天氣會越來越多?

由以上的內容可知,世界旱極和世界雨極都是大自然的諸多因素綜合形成的,並非人類因素所能左右的,因此如果能夠適應這兩種極端的天氣,那麼就能像乞拉朋齊人那樣擁有廣闊的生存空間。但人類因素也能左右其他地區的氣候情況,尤其是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不少地區出現極端天氣的現象越來越明顯,頻率越來越高。

在地球氣候上,有一類名為「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的反常氣候偶爾會出現,兩者都會導致一個地區的氣候異常,原本是濕潤多雨的氣候,受到影響後變成了乾旱少雨。世界氣象組織統計了近20年來地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的資料,發現這兩種異常氣候現象在地球上出現的頻率比以往歷史都要高。

極端氣候頻繁出現的背後,是溫室效應作用的效果。溫室效應是大氣溫室氣體含量達到一定水準後出現的現象,而溫室氣體的含量超出穩定水準後會導致大氣層不穩定,導致不少地區出現暴雨、颱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這些極端天氣一方面會對人民群眾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一方面會加大人類對天氣預報的難度。

也正是在溫室效應的影響下,據說2015年的時候世界旱極阿塔卡馬沙漠下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雨。這場大雨過後沙漠裡出現了一片片花海,吸引了許多遊客前去參觀。然而大多數人都被自然景象所迷惑,並不知道這些景象背後的原因。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形勢,我們應該看清楚實際情況,謀求在應對氣候問題上達成共識的機會。如若不能,人類未來將一片黑暗。

使得原本水汽就不足的阿塔卡馬地「雪上加霜」。

再者就是阿塔卡馬地區的緯度位置,使它處於副熱帶高氣壓的籠罩之下。學過中學地理的朋友應該聽過「副熱帶高氣壓」這一名詞,它的出現會導致一個地區出現降雨驟降的情況。綜合氣候帶、緯度位置以及地理位置,阿塔卡馬沙漠即使靠近太平洋和亞馬遜雨林,也出現降雨量極少的情況。

原來旱極也並非一無是處很多人會認為,既然阿塔卡馬沙漠是世界旱極,這種地方的存在有什麼意義呢?實際上旱極存在的意義超出我們的想象,該地區不僅存在一定的礦產資源和生物資源,還是進行科學實驗的重要場地。據瞭解,人們在阿塔卡馬沙漠地區已經發現的礦產資源就有銅礦和鈉硝酸鹽,後者是製作炸藥和肥料的重要原料。

至於生物資源方面,別以為旱極十分乾旱就沒有生物存在。根據考察,阿塔卡馬沙漠中存在大約200種花是獨一無二的品種,這些花盛開後會招來昆蟲、鳥類等生物,讓原本死氣沉沉的場景變成了生機勃勃。瞭解智利旅遊資源的朋友應該聽說過阿塔卡馬沙漠中有一個叫「月亮穀」的地方,在那裡遊客們可以欣賞到美麗的日落以及天然形成的雕塑。

由於氣候情況獨特,阿塔卡馬沙漠被認為是地球上最接近火星環境的地方,美國宇航局從上世紀開始就在那裡進行一系列的模擬實驗。根據NASA科學家的介紹,他們通常會選擇阿塔卡馬沙漠作為火星車的試驗地點。因為那裡空氣十分乾燥,地表幾乎寸草不生,土壤的酸性度很高,幾乎沒有微生物能夠生存,和火星的情況很接近。

如果火星車能夠在這種環境中發現一些生命或生命痕跡,至少說明它具有承擔探索火星生命任務的能力。

世界「雨極」又在哪裡?

介紹完「世界旱極」,再來瞭解一下世界「雨極」,它就是位於印度東北部梅加拉亞邦的乞拉朋齊。這個地方的常住人口在一萬人左右,其中男性人口數量比女性人口數量稍微少一些,一定程度上是因為當地社會處於母系社會的狀態。據說乞拉朋齊的男性結婚後要搬到妻子的家裡住,之後生育的孩子也要跟隨母親的姓氏。

從地理位置來看,乞拉朋齊位於喜馬拉雅山脈的南麓。雖然乞拉朋齊位於海拔高達1313米的山坳中,但它的地勢比周圍地區的地勢低窪,因此每當雨季出現後,乞拉朋齊許多地方都會變成一片湖澤。根據資料記載,乞拉朋齊在1861年的年降雨量達到了20447毫米,是旱極阿塔卡馬沙漠的20多萬倍,它也因此獲得了世界「雨極」的頭銜。

世界上降雨量大的地區不僅僅只有乞拉朋齊,但沒有一個地區的降雨量能與乞拉朋齊相媲美。該地區在1861年創下的紀錄持續了99年之久,到了1960年時,這一紀錄終於被打破了,但還是被它自己的降雨量打破了,新紀錄的成績是26461.2毫米,乞拉朋齊毫無疑問地蟬聯世界「雨極」這一稱號。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乞拉朋齊的年降雨量如此大呢?首先是因為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在每年的6~9月會給印度東北部帶去豐富的雨水。其次,乞拉朋齊擁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它的周圍都被高山環繞,例如東邊和緬甸接壤的阿拉幹山和那加山,北部的凱西丘陵海拔約為1500米,而南部向海洋敞開。

這就導致乞拉朋齊就像一個寬廣的「勺子」,當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形成後,它就像一個勺子一樣兜住季風所攜帶的水汽,讓水汽大部分都降落在乞拉朋齊地區。

為什麼極端天氣會越來越多?

由以上的內容可知,世界旱極和世界雨極都是大自然的諸多因素綜合形成的,並非人類因素所能左右的,因此如果能夠適應這兩種極端的天氣,那麼就能像乞拉朋齊人那樣擁有廣闊的生存空間。但人類因素也能左右其他地區的氣候情況,尤其是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不少地區出現極端天氣的現象越來越明顯,頻率越來越高。

在地球氣候上,有一類名為「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的反常氣候偶爾會出現,兩者都會導致一個地區的氣候異常,原本是濕潤多雨的氣候,受到影響後變成了乾旱少雨。世界氣象組織統計了近20年來地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的資料,發現這兩種異常氣候現象在地球上出現的頻率比以往歷史都要高。

極端氣候頻繁出現的背後,是溫室效應作用的效果。溫室效應是大氣溫室氣體含量達到一定水準後出現的現象,而溫室氣體的含量超出穩定水準後會導致大氣層不穩定,導致不少地區出現暴雨、颱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這些極端天氣一方面會對人民群眾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一方面會加大人類對天氣預報的難度。

也正是在溫室效應的影響下,據說2015年的時候世界旱極阿塔卡馬沙漠下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雨。這場大雨過後沙漠裡出現了一片片花海,吸引了許多遊客前去參觀。然而大多數人都被自然景象所迷惑,並不知道這些景象背後的原因。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形勢,我們應該看清楚實際情況,謀求在應對氣候問題上達成共識的機會。如若不能,人類未來將一片黑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