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西安92歲小腳老太四代同堂 腳比手掌還小想活100歲

西安古城牆北馬道城牆下有家很不起眼的小旅館, 旅館裡經常坐著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太太, 格外引人注目, 原來老人是個三寸金蓮(小腳老人)。 如今老人每天仍保持裹腳習俗, 遇到天氣晴好, 老人就會拄著拐杖漫步在城牆下, 為古老的城牆增添了歷史的厚重。

92歲的譚西珍是陝西武功縣普集鎮三聯村人, 1944年, 20歲的譚西珍嫁給了本村一個普通農民, 婚後夫婦倆生了五個孩子。 譚西珍兩三歲的時候, 母親就開始給她裹腳了, 在老人的記憶裡, 女人裹腳非常痛苦, 剛開始雙腳紅腫起泡, 晚上睡覺都不能解開。

母親說女人都要裹腳, 不然長大後嫁不出去。

當年, 村裡的女人都是小腳, 不裹腳會遭到別人指點, 稱這個女娃長大後沒出息, 誰敢娶這樣的女人?譚西珍老人說, 在那個年代, 她們這一代女人裹腳很常見, 直到快解放了, 政府要求女人移風易俗, 轉變封建思想觀念, 解脫女人裹腳痛苦。 從此, 村裡再沒有女人裹腳了, 和普通人一樣, 如果不解除裹腳繃帶, 自己的這雙腳會更小。 如今的小腳老人大都去世了, 她們村裡還有三個小腳老人健在, 她是村裡小腳老人中“最年輕”的。

2013年, 譚西珍的老伴患病去世, 平時只有譚西珍一個人在家, 兒子多次勸母親進到城裡來好照顧, 但譚西珍總覺得自己還能生活自理, 直到今年夏天,

兒子在西安順城巷開了一家小旅館, 他說母親在老家生活基本能自理, 但做兒女的心裡總是不踏實, 平時又很難抽出時間回家看望老人, 乾脆就把母親接過來一起生活, 畢竟城裡的醫療條件比鄉下要好得多。

譚西珍從小生活在農村, 年輕時身體非常好, 雖然是個小腳女人, 平時走個十裡地不成問題, 什麼農活都能幹。 如今老人來到城裡和兒子一起生活, 剛開始還不習慣, 覺得城裡太吵了, 沒鄉下安靜, 生活了一段時間, 也適應了城裡的生活, 老人平時吃飯、洗衣、上廁所都能自理, 實在閑著沒事就做點針線活。

兒子的小旅館就開在城牆邊, 他說母親每天要到對面城牆根下散步, 因為門前車流量太大, 母親腿腳又不利索,

過馬路非常操心, 每次都需要他攙扶過去。

譚西珍老人在鄉下生活了一輩子, 是個閒不住的人, 每天圍著自家院子轉過來轉過去, 總得給自己找點活幹, 現在來到城裡, 老人還是閑不下來, 一有空就想到對面城牆根下轉悠, 時間久了, 街坊鄰居都認識這位元小腳老人, 鄰居都說, 老奶奶能活一百歲。

母親在外散步, 兒子心裡總是很擔心。 老人耳朵聽力不好, 加之小腳, 生怕不小心摔倒, 沒過多久, 兒子就會跑過來看母親, 叮囑母親走路慢點, 小心地滑。

很多人覺得譚西珍老人走路不穩, 其實老人心裡有數, 老人說, 這是從小鍛煉出來的, 雖然是小腳, 但能掌握好穩定性, 年輕時和正常人差不多。 如今只是上年紀了, 腿部關節不利索,

每天可以在城牆根走走, 活動一下筋骨, 呼吸新鮮空氣, 累了就坐在石凳子上小憩一會。

譚西珍老人是個地道的鄉村農民, 過去家裡條件差, 老人這輩子沒去什麼地方。 這次來西安, 兒子帶著母親去了鐘樓、大雁塔、兵馬俑等著名景點, 母親玩得可高興了。

譚西珍老人來到西安後, 平時生活都是兒子照理, 老人一日三餐主要以麵食為主, 不習慣吃米飯。 兒子說, 母親的飯量還好, 只是牙掉光了, 吃硬的食物咬不動, 他每天都是給母親做家鄉臊子面。

兒子給母親騰出一間小客房, 屋裡有張單人床。 譚西珍老人特別愛乾淨, 每天起床後, 她都會説明兒子打掃過道衛生, 每次出門都要換上乾淨的衣服出門。

譚西珍老人的腳比手掌還小,

雙腳已經嚴重變形, 中國女人裹腳習俗伴隨著她的一生。 隨著時代的變遷, 中國的三寸金蓮女人已為數不多, 逐漸成為這個時代的記憶。

如今, 譚西珍老人已是四代同堂, 兒女們都已成家, 他們都過著自己的幸福生活, 每到節假日, 兒孫們都會過來看望老人。 看到自己兒孫滿堂, 譚西珍老人心裡特別高興, 她說就等著抱重孫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