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逛千年古鎮,吃10元一個的燒餅,還找到拉絲鵝肉!

作為萬里茶道第一鎮的鉛山, 可謂是河口茶市通天下, 河紅茶幫遍中國, 鉛山縣的河紅茶, 曾有近400年的興盛歷史, 在CCTV-10央視科教頻道拍攝的紀錄片《茶葉之路》中特別提到了從武夷山上運下的紅茶, 在河口鎮經過深加工, 便醞釀出了當年聞名遐邇的河紅茶。 而讓河紅與眾不同的就是連四紙。 如今主要用於文物修復的連四紙, 其實在當時是因茶葉而產生。 雖然經過近十年的推廣, 但是在滿街都知道正山小種, 都在追金駿梅的時候, 有多少人知道河紅的何況是連四紙, 以及以生產製造連四紙而興盛的石塘?

距河口鎮約40公里的石塘, 也是一座千年古鎮, 甚至素有「武夷山下小蘇州」之稱。

古鎮有多座祠堂, 其中東祝宗祠, 建于清雍正二十年(1734), 至今已有287年了。 祠堂裡正在忙碌的準備壽宴。

整個小鎮南北走向, 石塘街全長1200多米, 雖然路面正在修整, 但是沿街店鋪大多前店後鋪, 曾經的繁茂不在, 但是磚牆、靠石、走廊、商號、埠頭, 對, 有埠頭是因為小鎮人工修建了水渠, 小鎮的人依水而築, 傍水而居, 跨水而臥, 潺潺流水和街弄遠山營造出了深遠的意境, 在洗盡鉛華後還能勾勒出閩浙皖贛的建築風格融為一體的小鎮風情。

認真介紹一下石塘,作為我國古代造紙業中心,被稱為「江南紙都」,是中國資本主義萌芽最早的地區之一。國中歷史教科書都明確記載:「明朝的造紙業和印刷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僅江西鉛山的石塘鎮,就有紙工五六萬人。」石塘造紙業在元代興起,到明代已發展成為鄰近諸鎮手工造紙的中心,當時就遠銷日本、南洋等地,而石塘連四紙,原料就是毛竹的嫩竹竿。古鎮現在還有許多青石庫大門,青石門額的題刻,石雕和磚雕造型各異,這是當年古鎮上林立的紙業行號的遺存,著名的有天和號、舒記行、王家號、松泰紙行、潘中和紙行、昭武會館、東祝宗祠、祝家上下花朝門等。

門戶院落的華麗是當年紙商們生意興旺、產業豐厚的標誌。

而現在穿梭在縱橫交錯的「三縱十橫」裡,遙想當年這裡的富裕和繁榮!

然後我們要去打卡鉛山河口戴家弄的燒餅,比臉還大的燒餅!為了吃戴家弄的燒餅,來了三次,終於在下午2點半等到了爐火燒旺,餅胚攤在桌面上。

其實由於歷史上,外來人口的大量湧入,多種飲食文化互相影響,導致鉛山味道融合南北風味。比如油條包麻糍,比如大燒餅,很像鄱陽燒餅+縉雲燒餅的模樣。

撕下一塊麵團揉開,包入一大勺肉餡,對,一大勺,簡直比小編拳頭還要大的肉餡兒,然後粘上辣椒粉和香蔥,這一點南昌的紅歌燒餅就很類似啊。然後「砰」的一聲拍在面板上,搟成餅狀,再啪的一聲甩在面板上,撒上芝麻。

餅在火爐裡,慢慢鼓起來,然後被火鉗夾著烤一下外沿兒,出爐!還沒有吃到嘴裡,就已經感受到了焦香和肉香撲鼻的燒餅。

現在燒餅已經漲到10元一個,但是還是顧客盈門,厚實的肉餡兒,焦脆和喧軟交融的面餅,半個就要吃飽了!老闆你真的不準備面向小肚量的人做一些小燒餅嗎?

聽說燒餅店平時他只賣兩大盆肉餡的燒餅,大概60斤。早上到10點半,下午兩點到賣完為止。店裡也有清湯可以配,但是大家還是更愛直接買燒餅。

到了晚上,拿出來吃,雖然涼了,但是餅竟然還是脆的,太神奇了!

在飄著雨的春天街頭,小編站在爐子旁拍餅膨脹的延時,在溫暖的白煙裡,肉香味、面香味、辣椒味、炭火氣……在氤氳繚繞中彌漫開來,你以為這就是結束了?

當然不,還要推薦一道鉛山吃到的拉絲鵝肉,店在獅江大橋旁,古街入口處,在鱗次櫛比的食肆裡,當地的一個老阿姨推薦了這家看著遊客和本地人一樣多的小店。

粉蒸肉、炒水芹菜、小竹筍、燈盞果,都不及這一份拉絲鵝肉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深刻。

鵝肉已經燉煮至酥爛,真的是連鵝頸肉都可以拉絲的程度,湯汁裡的味道全部吸附在鵝肉上,連帶墊底的粉皮都很入味,好了,下次去鉛山可以試試哦!

認真介紹一下石塘,作為我國古代造紙業中心,被稱為「江南紙都」,是中國資本主義萌芽最早的地區之一。國中歷史教科書都明確記載:「明朝的造紙業和印刷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僅江西鉛山的石塘鎮,就有紙工五六萬人。」石塘造紙業在元代興起,到明代已發展成為鄰近諸鎮手工造紙的中心,當時就遠銷日本、南洋等地,而石塘連四紙,原料就是毛竹的嫩竹竿。古鎮現在還有許多青石庫大門,青石門額的題刻,石雕和磚雕造型各異,這是當年古鎮上林立的紙業行號的遺存,著名的有天和號、舒記行、王家號、松泰紙行、潘中和紙行、昭武會館、東祝宗祠、祝家上下花朝門等。

門戶院落的華麗是當年紙商們生意興旺、產業豐厚的標誌。

而現在穿梭在縱橫交錯的「三縱十橫」裡,遙想當年這裡的富裕和繁榮!

然後我們要去打卡鉛山河口戴家弄的燒餅,比臉還大的燒餅!為了吃戴家弄的燒餅,來了三次,終於在下午2點半等到了爐火燒旺,餅胚攤在桌面上。

其實由於歷史上,外來人口的大量湧入,多種飲食文化互相影響,導致鉛山味道融合南北風味。比如油條包麻糍,比如大燒餅,很像鄱陽燒餅+縉雲燒餅的模樣。

撕下一塊麵團揉開,包入一大勺肉餡,對,一大勺,簡直比小編拳頭還要大的肉餡兒,然後粘上辣椒粉和香蔥,這一點南昌的紅歌燒餅就很類似啊。然後「砰」的一聲拍在面板上,搟成餅狀,再啪的一聲甩在面板上,撒上芝麻。

餅在火爐裡,慢慢鼓起來,然後被火鉗夾著烤一下外沿兒,出爐!還沒有吃到嘴裡,就已經感受到了焦香和肉香撲鼻的燒餅。

現在燒餅已經漲到10元一個,但是還是顧客盈門,厚實的肉餡兒,焦脆和喧軟交融的面餅,半個就要吃飽了!老闆你真的不準備面向小肚量的人做一些小燒餅嗎?

聽說燒餅店平時他只賣兩大盆肉餡的燒餅,大概60斤。早上到10點半,下午兩點到賣完為止。店裡也有清湯可以配,但是大家還是更愛直接買燒餅。

到了晚上,拿出來吃,雖然涼了,但是餅竟然還是脆的,太神奇了!

在飄著雨的春天街頭,小編站在爐子旁拍餅膨脹的延時,在溫暖的白煙裡,肉香味、面香味、辣椒味、炭火氣……在氤氳繚繞中彌漫開來,你以為這就是結束了?

當然不,還要推薦一道鉛山吃到的拉絲鵝肉,店在獅江大橋旁,古街入口處,在鱗次櫛比的食肆裡,當地的一個老阿姨推薦了這家看著遊客和本地人一樣多的小店。

粉蒸肉、炒水芹菜、小竹筍、燈盞果,都不及這一份拉絲鵝肉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深刻。

鵝肉已經燉煮至酥爛,真的是連鵝頸肉都可以拉絲的程度,湯汁裡的味道全部吸附在鵝肉上,連帶墊底的粉皮都很入味,好了,下次去鉛山可以試試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