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自卑不自信的孩子大多數來自以下四種家庭,您的孩子成長在什麼家庭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從小就缺乏自信的孩子是什麼感受?」

高贊回答寫道

走路很慢, 低頭, 遇人就縮在路邊;

說話聲音很小, 不敢看人的臉;

害怕別人看到自己的優秀, 更害怕別人看到自己出醜;

沒有勇氣拒絕別人...

缺乏自信的孩子, 像被束住了手腳, 內心總有一種很強的自卑感。

更殘忍的是, 當他長大時, 這種心理也很難好轉。

兒童心理學家金韻蓉老師說

「如果孩子覺得自己不夠好, 等他長大了, 就會被消極思維主導, 成為程式化, 主導他的每一天。 」

這種時刻處於自我否定的孩子, 也註定很難擁有一個舒展、幸福的人生。

沒有哪一個孩子會天生自卑, 孩子自卑的根源, 往往來自成長環境中的消極體驗。

以下這3種家庭, 最容易養出自卑的孩子。

01過於節儉的家庭

我的高中室友蕓蕓, 今年32歲, 從來沒有談過男朋友, 家裡快急瘋了。

其實蕓蕓相了不少親, 但每次都以失敗告終, 主要原因就在於她的自卑。

蕓蕓的媽媽是個非常節儉的女人, 蕓蕓小時候從來沒有穿過新衣服, 她的衣服不是哥哥姐姐穿小的, 就是媽媽從親戚家淘來的舊衣服。

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 蕓蕓被老師選中, 要在「六一兒童節」代表全班表演節目, 老師還特別叮囑蕓蕓, 到那天一定要穿得漂漂亮亮的。

蕓蕓回到家將這件事告訴了媽媽, 媽媽說, 「就在臺上站兩分鐘,

花這錢幹啥, 穿你姐的裙子就行了!」

雖然姐姐的那件裙子款式老舊, 領子上還有幾處洗不掉的黃斑, 但蕓蕓還是硬著頭皮穿去了。

蕓蕓說, 她永遠也忘不了當時老師看她的眼神, 還有同學們的嘲笑。

雖然, 蕓蕓現在工作賺了錢, 可以去買自己喜歡的衣服。 可是, 她還是很自卑, 每次去相親, 她總覺得對方在嘲笑她土。 有好感的, 也不敢向前邁出一步, 因為覺得自己配不上對方......

有人說, 「窮養孩子」是讓他在童年多吃苦, 培養堅強的毅力和不屈的性格。 可是, 從小沒有對金錢的支配權, 不但容易造成自卑的性格, 還有可能因為對金錢的過度渴望, 走向一條錯誤的道路。

02愛孩子有條件的家庭

自卑, 跟一個人優秀不優秀沒有多大的關係, 很多優秀的人, 卻依然有著很深的自卑情結。

反而, 小時候有沒有被無條件愛過, 才是影響一個人自信的關鍵。

有個學生在班上當班幹部, 成績特別好, 平時待人接物表現得可圈可點。 在老師同學眼裡, 他是一個很優秀的人。

但他的內心卻異常自卑,

這一切都源于媽媽對他過於嚴格。

小時候, 如果哪次成績考得不好, 媽媽不打他, 不罵他, 只是板著臉, 不和他說話, 他特別害怕這樣的媽媽。

在他看來, 只有自己足夠優秀, 媽媽才能喜歡自己。 媽媽對他的認可, 從來不是因為他的存在本身, 而是因為他表現額外優秀, 換句話說, 如果不變優秀, 他是不值得被愛的。

他覺得媽媽從來沒有真正地接納過自己, 這也影響了他對自己的接納, 不管多優秀, 還是覺得自己不夠好。

成長的路上, 他不敢放鬆警惕。

「我媽關心的不是我, 而是我考了多少分。 」

03愛嘲諷的家庭

前幾天看到一則視訊, 有個7歲的小男孩在節目裡說出自己心裡話。

因為學習成績差經常被媽媽訓斥, 媽媽總是會沖著他冷嘲熱諷:

「你不行!」

「你沒戲!」

「你就是個二百五!」

7歲的孩子早已經把媽媽這些傷人的話記在了心裡, 說到傷心處, 忍不住淚流滿面:

「我會努力的, 媽媽不要再叫我二百五了!」

孩子的自卑, 就是在父母幾句無心的差評中形成的。

父母長期反復地用負面語言刺激孩子, 孩子在潛意識裡就會深受影響,認同父母所說的:「原來我真的不行。」

在這樣的教育下,孩子怎麼可能自信得起來?

孩子從小得到的愛,越是苛刻,越是有條件,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往往就越低。

每個孩子都有不完美的一面,父母要試著去接受,更多地去發現孩子好的地方、進步的表現。

如果總是和孩子的不完美較勁,孩子也會只看到自己缺點,感受不到你對他的愛和鼓勵,他的信心就一點一滴下降,慢慢低到塵埃裡。

04父母缺席孩子教育的家庭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給與自己最好的教育,除了父母恩愛之外,還有高品質的陪伴。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這句話不僅適用于愛人,同樣適用於親子。

很多父母完全把孩子交給學校交給老師,認為這樣就可以了。其實父母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陪跑人。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喜怒哀樂沒人分享,遇到困難,需要鼓勵時,身邊都沒有一個可以訴說的人,這會讓他們失去安全感。

從而處理事情會變得畏首畏尾,性格變得膽小,久而久之,就會自暴自棄或變得自卑。

父母們總覺得孩子還小,還有很多時間可以教育他,哪知道孩子的成長黃金時間就那麼幾年,當孩子的性格基本成型,父母再去教育則很難改正孩子的某些陋習,填補孩子的多年的心裡空缺。

李開複曾經這樣呼籲:「中國的家長,多陪陪孩子,無論多麼忙,都要和孩子一起玩,平等地談心。不要以為孩子送到學校了,一切都是老師的事情,然後回家了就督促做作業。孩子們需要的不僅僅是這些。」

錯過了陪伴孩子成長的最佳時期,才是你最大的遺憾!

春和媽媽有話說:

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夠影響孩子三五年,但家長的影響力卻是一輩子。

學校教育無論有多成功,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補充。

要讓孩子告別自卑,父母就要做到夫妻恩愛,對孩子少一分苛責,多一些鼓勵,不要錯過孩子的成長,給與孩子高品質的陪伴。

孩子在潛意識裡就會深受影響,認同父母所說的:「原來我真的不行。」

在這樣的教育下,孩子怎麼可能自信得起來?

孩子從小得到的愛,越是苛刻,越是有條件,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往往就越低。

每個孩子都有不完美的一面,父母要試著去接受,更多地去發現孩子好的地方、進步的表現。

如果總是和孩子的不完美較勁,孩子也會只看到自己缺點,感受不到你對他的愛和鼓勵,他的信心就一點一滴下降,慢慢低到塵埃裡。

04父母缺席孩子教育的家庭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給與自己最好的教育,除了父母恩愛之外,還有高品質的陪伴。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這句話不僅適用于愛人,同樣適用於親子。

很多父母完全把孩子交給學校交給老師,認為這樣就可以了。其實父母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陪跑人。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喜怒哀樂沒人分享,遇到困難,需要鼓勵時,身邊都沒有一個可以訴說的人,這會讓他們失去安全感。

從而處理事情會變得畏首畏尾,性格變得膽小,久而久之,就會自暴自棄或變得自卑。

父母們總覺得孩子還小,還有很多時間可以教育他,哪知道孩子的成長黃金時間就那麼幾年,當孩子的性格基本成型,父母再去教育則很難改正孩子的某些陋習,填補孩子的多年的心裡空缺。

李開複曾經這樣呼籲:「中國的家長,多陪陪孩子,無論多麼忙,都要和孩子一起玩,平等地談心。不要以為孩子送到學校了,一切都是老師的事情,然後回家了就督促做作業。孩子們需要的不僅僅是這些。」

錯過了陪伴孩子成長的最佳時期,才是你最大的遺憾!

春和媽媽有話說:

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夠影響孩子三五年,但家長的影響力卻是一輩子。

學校教育無論有多成功,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補充。

要讓孩子告別自卑,父母就要做到夫妻恩愛,對孩子少一分苛責,多一些鼓勵,不要錯過孩子的成長,給與孩子高品質的陪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