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日月潭水位暴降,178年前的墓碑重見天日,居民愣見外觀:恐未遷葬

日月潭位於阿里山以北、能高山之南的南投縣魚池鄉水社村, 是臺灣外來種生物最多的淡水湖泊之一。 它以光華島為界, 北半湖形狀如圓日, 南半湖形狀如彎月。 然而由於持續乾旱, 日月潭水位下降13米, 沉入水底的建築、遺跡重見天日。 23日又有民眾在伊達邵燈塔附近潭底發現一塊墓碑, 為清朝道光23年設立, 距今已有178年時間, 發現者相當驚訝。

中部水庫蓄水量幾乎呈現「紅色警報」, 其中日月潭水庫還勉強維持在28.8%水位量。 粉專「日月潭一等高」指出, 最近遊湖時, 驚見有一塊道光二十三年的墓碑, 當地居民透露,

其實該墓碑在清明節就浮出了, 從外觀保存完整來看, 推測後代子孫未幫祖先撿骨遷葬。

▲須搭船才可抵達岸邊。 (圖/日月潭一等高提供)

粉專「日月潭一等高」又發現百年墓碑浮出水面, 版主指出23日開船遊湖時, 意外在日月潭河岸邊找到一塊清朝墓碑,

「這是一個178年前的概念。 」

照片可見, 墓碑上刻著道光二十三年, 如今重見天日, 《日月潭一等高》解釋, 長年埋在日月潭水底, 估計要退水10米才能呼之欲出, 意味著離上次浮出水面大概在30-40年。

▲當地人認為, 底下可能還有。 (圖/日月潭一等高提供)

底下網友紛紛驚呼, 「這下面不知道還有沒有...」「這要等很久才能掃墓欸」、「清朝的墓, 後代子孫應該也找不到了吧」、「能請家屬盡快遷葬, 不然雨水一來不知道又要淹幾十年?對後代也不好」、「有墓碑, 但是找不到棺材也沒用吧」、「終於看到太陽了」、「墓碑光亮, 應該是子孫滿堂,

後代幸福美滿」。

據報導, 在地居民透露, 該墓碑早在清明節就出現, 但一般人徒步無法到達, 因此沒引起關注, 不過因為墓碑外觀保存完好, 完全沒被敲破, 研判後代子孫並未撿骨, 不排除地下有骨骸, 但至今已過百年之久, 也可能早已風化腐朽。

事實上, 先前這個粉專就曾貼出同樣在日月潭所發現的骨董, 是塊乾隆時期, 距今275年前的墓碑, 起初還不確定這塊石碑是什麼, 直到看到中間寫著「蔡公諱天牌佳城」, 實際查詢後發現「佳城」兩字就是墓地的意思, 原句出自於《西京雜記》, 是漢朝的著作, 也因此可以確定這塊的確是墓碑。

臺灣民俗專家廖大乙則認為, 「修」字代表墓碑修整過, 碑的材質、刻法都是民國近代風格, 只是延續了舊碑刻法,

所以應該是在民國近代修整的, 並非網友所說的「古跡」, 所以很可能是被洪水或泥石流沖到這裡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