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男子戒酒三天后,身體竟出現這種異樣!原來,酒真的不能胡亂戒斷!

酒精對身體的危害很大, 但很多人不知道「一刀切」的戒酒也會給身體帶來不小的損害。

不當戒酒, 反進醫院

近日, 漳州薌城區的吳先生, 就因為戒酒進了醫院。

據瞭解, 吳先生飲酒史長達30多年, 每天都要來一斤才過癮, 雖然他喝的主要是自釀米酒, 但度數接近普通白酒。

這兩年, 吳先生明顯感覺身體大不如前。 於是, 他決定戒酒。

最開始時, 一連三天吳先生都做到了「滴酒不沾」, 本來以為這是一個好現象, 但隨後發生的事卻讓吳先生有些後怕。

原來, 就在這戒酒的三天裡, 吳先生先後出現了不自主地手腳顫抖、焦慮不安等癥狀,

不僅如此, 吳先生的話也變多了起來, 偶爾語言邏輯還有點混亂。

對此, 吳家人都以為是正常現象, 畢竟喝了這麼多年, 戒了短時間內肯定會不適應。

誰知, 三天后吳先生的癥狀進一步加重, 甚至出現了攻擊[性.行.為]。

家人裡頓時覺得情況不妙, 連夜將他送醫。

結合查體和詢問病史, 最終吳先生被診斷為「酒精戒斷綜合癥」。

通過十多天的規范治療, 終於在近日康復回家。

原來, 酒精戒斷綜合征是一種依賴癥, 道理與[毒·品]上癮一樣, 常出現於有長期飲酒史的患者上。

癥狀有雙手粗大震顫、自主神經功能紊亂, 如失眠、焦慮、恐慌、脈搏和呼吸加快, 加重後會導致幻聽或過激行為。

尤其是對於長期酗酒者而言,

切忌突然一次性斷酒, 正確的做法是緩慢地降低酒量或減少飲酒次數。

比如每天飲酒三四次減少到一兩次, 高度白酒改為低度白酒或葡萄酒等, 以幫助平穩地度過急性階段。

人生三期, 滴酒別沾

2020年, 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BMJ)上的一項研究顯示, 在生命中的三個時期, 大腦對酒精的神經毒性作用特別敏感, 酒精帶來的危害或是最大化的。

妊娠期

在懷孕期間飲酒, 母親血液中的酒精可通過臍帶傳給嬰兒, 從而導致孩子出現中樞神經系統損傷、行為障礙和智力發育障礙。

受此影響的兒童會出現智力殘障或低智商、身高比平均水準矮、頭小、情緒問題(易怒)、記憶力差、學習困難(尤其是數學方面)和語言障礙等表現。  

因此, 對於備孕期及孕期女性,

沒有已知的安全酒精量, 也沒有飲酒的安全時間。 所有類型的酒精都同樣有害, 包括啤酒和紅酒。

青春期

15~19歲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期。

在此期間, 大腦中的神經元的特點是突觸修剪和增加了軸突髓鞘化, 所以在這個時期, 大腦對酒精的神經毒性作用也特別敏感。

在這個階段飲酒, 會減少大腦中新皮質的體積、減弱神經元之間的功能連接、減弱白質的發展及減弱一定的認知功能。

老年期

當人到了老年期時, 大腦會出現腦萎縮, 這主要是由於大腦中神經元數目、樹突棘和突觸的數目變少和神經元變小導致的。

在這個時期, 尤其是65歲之後, 大腦對酒精毒性作用很敏感, 酒精會加速大腦的萎縮, 使老年人易發生阿爾茲海默癥。

 

早在2017年, 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BMJ)上的一項研究顯示, 喝酒可使大腦萎縮。 喝酒越多, 大腦萎縮的越嚴重。

必須飲酒, 該怎麼辦

雖然在中醫裡, 酒本身就是一味藥, 還有「百藥之長」的說法, 但大家都知道, 藥不能亂吃!那麼酒, 自然也不宜多喝。

李時珍曾強調:少飲則利血行氣, 壯神禦寒, 消然遣興, 痛飲時傷神耗血, 損胃亡精, 生疾動火。

孫思邈也認為:飲酒不欲使多, 多則速吐之為佳, 勿令至, 即終生百病不除。 久飲酒者, 腐爛腸胃, 漬髓蒸筋, 傷神損壽。

不過, 成年人的世界總是有些許無奈, 對於不得不飲酒的人群, 學會「解酒」, 十分必要。

中醫學認為, 慢性酒精中毒者多裡蘊濕熱, 嗜酒過度則酒食助濕生熱, 而釀成痰濁。

對於因飲酒而出現的頭痛、頭暈、無力、腹脹、噁心及嘔吐等不適,

可用涼藥解酒熱。

其中, 葛花就是不錯的選擇。

其味甘, 性涼, 入藥具有解酒醒脾、止血的功效, 主治傷酒煩熱口渴、頭痛頭暈、脘腹脹滿、嘔逆吐酸、不思飲食、吐血、腸風下血等。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 葛花具有抗乙醇中毒, 減輕肝細胞損傷, 改善肝功能, 抗肝纖維化等作用。

葛花的用法也很簡單, 那就是泡水喝:

取10克葛花, 溫水浸泡後, 再加入適量蜂蜜, 喝酒前和酒醉後, 都可以適量飲用。

此外, 吃生白蘿蔔、細嚼鴨梨或喝梨罐頭湯等方法也有助於緩解酒後不適。

在此需要提醒大家的是, 無論選擇什麼解酒方法, 解除的都只是不適癥狀, 而不能減輕酒精帶給身體的傷害。

所以說, 最直截了當, 把傷害降到最低的方法是還是不喝酒。

把傷害降到最低的方法是還是不喝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