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謀大事,首重格局:一個人痛苦的根源,格局太小

聽過這樣一段話:

「我站在一樓, 有人罵我, 我很生氣;

我站在十樓, 有人罵我, 我聽不清, 以為他在和我打招呼;

我站在一百樓, 有人罵我,

我聽不清, 眼裡只有萬里山河。 」

一個人之所以痛苦, 是因為高度不夠, 格局太小。

作家栩先生說:「所謂格局, 其實就是你眼界的廣度, 思維的深度, 追求目標的高度, 以及你身上所體現的從容大度。 」

提高自己這四個「度」, 放大人生的格局, 你才能自在從容, 有所成就。

01

廣度:目光的界限, 決定了人生的上限。

看過一個齊白石的故事。

有一天, 齊白石在畫室作畫, 外邊有人在吆喝著賣大白菜。

他心想古代王羲之曾用書法《黃庭經》換了一隻白鵝傳為佳話, 自己怎麼就不能用畫去換白菜呢?

於是他畫了一幅畫, 出門尋賣白菜的小販。

小販見到齊白石, 趕忙招呼他。

齊白石從懷裡摸出一卷紙說:「我拿這畫的白菜, 換你一車白菜, 怎麼樣?」

小販一聽勃然大怒:「拿一張畫的假白菜,

要換我一車真白菜, 想得美!要不是看你年紀大, 我非打你一頓。 」

齊白石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後來這個小販才知道, 這老人就是齊白石, 這幅畫, 大概可以買下幾十萬車的白菜。

他的腸子都悔青了, 可是這樣的機會卻再也沒有了。

眼界的廣度, 決定著一個人的命運。

那些眼界太窄的人, 就算是把餡餅送到嘴邊, 也無濟於事。

之前有個人在自家老宅找到一個瓶子, 瓶裡裝著一些銅錢。

這個人為了取出其中的銅錢, 把瓶子砸了。

後來他才知道這個瓶子是南宋的, 價值超過兩千萬, 而其中的銅錢價值不過幾百元。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幾次改變命運的轉捩點。

那些有見識的人, 能發現並把握機會, 從此一飛沖天。

而懵懂無知的人, 卻只能事後諸葛, 空餘嗟歎。

人生最大的痛苦, 不是我不行, 而是我本可以。

不是沒機會, 而是機會在我面前, 我卻讓它白白溜走了。

眼界寬闊一點, 不要總是把自己局限在小天地裡。

平時多讀書, 多旅行, 多瞭解, 放大自己的眼界和格局。

只有這樣, 一個人才能在必要的時候抓住機會, 不留遺憾。

02

深度:思維有多遠, 你就可以走多遠。

人生若是沒有深度, 就很容易流於淺薄。

你的見識只能讓人抓住機會, 而深邃的思維, 才能讓你將機會變為事業。

夏朝大臣儀狄發明了釀酒之法, 他把美酒呈獻給大禹。

大禹和其他大臣喝完之後, 都覺得甘甜美味, 讓人沉醉。

別的大臣都為此高興, 大禹卻憂心忡忡地說:「後世必有因此亡國者。 」

並下令禁酒。

後人覺得大禹小題大做, 重新開始釀酒。

結果後來的商紂王造酒池肉林, 夜夜飲宴, 最終身死國滅, 自焚於摘星臺。

直到現在, 因為喝酒誤事的人依然數不勝數。

真正的智者, 看問題從不流於表面。

穿透表層, 他們更能看清事物的本相,

明白其中的兇險和機會。

相比于常人, 他們更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明末皇太極野心勃勃, 想要入主中原。

在一次戰役中俘虜了明朝重臣洪承疇。

他希望洪承疇成為自己的「引路人」, 成為清軍入關的「開路先鋒」。

所以派同為漢人的范文程勸降。

當時願意投降的漢人少之又少, 加上洪承疇是清軍主帥, 大家都覺得希望不大。

明朝甚至已經停朝三日, 為洪承疇舉行了喪禮。

范文程去了之後, 洪承疇表示寧死不降, 絕食明志。

談話間, 房梁上有些灰塵掉到衣服上, 洪承疇急忙擦拭。

回去之後, 范文程報告皇太極:「洪承疇不想死。 連一件衣服都如此愛惜, 何況命呢?」

於是皇太極親自下場招降洪承疇。

洪承疇深受感動, 最終投降大清, 為清軍入關立下了汗馬功勞。

而洞悉這一切的范文程,後來成為開國宰輔,位列清代文臣之首。

古人雲:「見微知著,睹始知終。」

見到一點細節,就能知道它的實質,看到開始就知道結局。

這樣的人就像拿著劇本行走人生,對人生的機遇和禍患瞭若指掌。

就像是開卷答題,縱然不能得滿分,也斷不會不及格。

03

高度: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有一個廣為人知的故事。

工地上,三個工人在砌牆,路人問他們在幹什麼?

第一個人說:我在砌牆。

第二個人說:我在蓋一座大樓。

第三個人說:我在建設這個城市。

十年後,第一個人依然在砌牆,第二個人做了工程師,第三個人成為這個城市很多工地的建築商。

格局決定結局,一個人的目標的高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個人的未來。

作家何權峰說:

一個人想到的是當下「我能做什麼」,這樣的人只能做范圍之內的事。

有的人想到的則是未來「我要做什麼」,他們往往可以突破當下的局限。

目標不同,格局不同,成功的可能性也就不同。

秦朝末年,劉邦和項羽起義滅秦。

劉邦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滅掉秦國,自己做皇帝。

而項羽的目標是復仇,滅秦是為了複楚,自己做楚霸王。

所以劉邦攻入咸陽之後,不取美女財貨,反而把倉庫封存,向關中百姓約法三章,贏得天下百姓的信任。

項羽推翻秦朝後,在咸陽火燒阿房宮,搶奪金銀財寶,然後遷都彭城,衣錦還鄉。

劉邦心裡裝的是天下百姓,項羽心裡裝的是富貴恩仇。

格局上的差異,使兩個人做出了不同的選擇,也有了不同的結局。

項羽當時的實力是劉邦的數倍,但是最終在垓下兵敗,烏江自刎。

劉邦卻建立漢朝,傳四百年天下。

曾國藩說:「謀大事,首重格局。」

一個人能不能成事,能成多大的事,要看他的格局。

花盆裡長不出參天樹,餡餅也不會大過烙鍋。

目標在什麼高度,人生才能達到什麼樣的高度。

04

大度:唯有寬容他人,才能成全自己。

一個人站在樓下,看到的是滿地垃圾;站在樓上,看到的是山河美景。

格局不一樣,眼界不一樣,看到的東西也不一樣。

格局是認知,也是修養。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內心豁然大度,懂得寬仁之道。

宋朝郭進擔任山西巡檢時,有一個手下軍官誣陷他不守法度。

朝廷將軍官交給郭進,任由處置。

當時正趕上並州賊寇入侵,郭進就對這個軍官說:

「你敢誣告我,說明膽量不小。現在我不殺你,如果你能消滅敵寇,我就向朝廷推薦你。」

後來,這個軍官拼死作戰,在戰場上大獲全勝。

郭進也果真推薦他升了官。

饒恕對方的過失,不僅是給別人一次機會,也是給自己一次機會。

那些動輒睚眥必報的人,只會把仇怨越積越深。

時間久了,只會是處處樹敵,寸步難行。

懂得寬恕別人,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高明的處世之道。

西漢丞相丙吉,有一次外出赴宴。

車夫不小心喝多了,酒醉後嘔吐在他的車上。

管家想要把他趕出去,丙吉不忍,沒有怪罪他。

後來邊關發生叛亂,邊軍出身的車夫冒險探聽到消息,稟告了丙吉。

丙吉得以提前應對,從此更受皇帝的賞識,最終得以位極人臣,福澤子孫。

《菜根譚》有言:「以寬容之心待人,心中容得萬物,方能恩澤良久。」

懂得寬容別人的過錯,容納那些傷害自己的人,這樣的人才能福澤綿長。

大智者必謙和,大善者必寬容。

寬容不是懦弱,而是善良,寬容別人,也是寬容自己。

人生在世,把心放寬,把事看淡,才能平悠悠之煩,容萬事之苦,助人生順遂。

一粒鹽放進一杯水裡,水馬上變得又苦又鹹,放進湖泊裡,水質卻沒有任何影響。

如果說人生的痛苦是鹽,那麼它的滋味取決於盛他的容器。

格局越大,胸懷越廣,內心才能越從容。

於丹說:「在今天這個知識不斷更新的世界裡,我們都在不斷刷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但是有一點最重要,就是儘量醞釀一種大格局。」

一個人格局大了,人生的路才能寬廣,順暢。

為清軍入關立下了汗馬功勞。

而洞悉這一切的范文程,後來成為開國宰輔,位列清代文臣之首。

古人雲:「見微知著,睹始知終。」

見到一點細節,就能知道它的實質,看到開始就知道結局。

這樣的人就像拿著劇本行走人生,對人生的機遇和禍患瞭若指掌。

就像是開卷答題,縱然不能得滿分,也斷不會不及格。

03

高度: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有一個廣為人知的故事。

工地上,三個工人在砌牆,路人問他們在幹什麼?

第一個人說:我在砌牆。

第二個人說:我在蓋一座大樓。

第三個人說:我在建設這個城市。

十年後,第一個人依然在砌牆,第二個人做了工程師,第三個人成為這個城市很多工地的建築商。

格局決定結局,一個人的目標的高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個人的未來。

作家何權峰說:

一個人想到的是當下「我能做什麼」,這樣的人只能做范圍之內的事。

有的人想到的則是未來「我要做什麼」,他們往往可以突破當下的局限。

目標不同,格局不同,成功的可能性也就不同。

秦朝末年,劉邦和項羽起義滅秦。

劉邦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滅掉秦國,自己做皇帝。

而項羽的目標是復仇,滅秦是為了複楚,自己做楚霸王。

所以劉邦攻入咸陽之後,不取美女財貨,反而把倉庫封存,向關中百姓約法三章,贏得天下百姓的信任。

項羽推翻秦朝後,在咸陽火燒阿房宮,搶奪金銀財寶,然後遷都彭城,衣錦還鄉。

劉邦心裡裝的是天下百姓,項羽心裡裝的是富貴恩仇。

格局上的差異,使兩個人做出了不同的選擇,也有了不同的結局。

項羽當時的實力是劉邦的數倍,但是最終在垓下兵敗,烏江自刎。

劉邦卻建立漢朝,傳四百年天下。

曾國藩說:「謀大事,首重格局。」

一個人能不能成事,能成多大的事,要看他的格局。

花盆裡長不出參天樹,餡餅也不會大過烙鍋。

目標在什麼高度,人生才能達到什麼樣的高度。

04

大度:唯有寬容他人,才能成全自己。

一個人站在樓下,看到的是滿地垃圾;站在樓上,看到的是山河美景。

格局不一樣,眼界不一樣,看到的東西也不一樣。

格局是認知,也是修養。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內心豁然大度,懂得寬仁之道。

宋朝郭進擔任山西巡檢時,有一個手下軍官誣陷他不守法度。

朝廷將軍官交給郭進,任由處置。

當時正趕上並州賊寇入侵,郭進就對這個軍官說:

「你敢誣告我,說明膽量不小。現在我不殺你,如果你能消滅敵寇,我就向朝廷推薦你。」

後來,這個軍官拼死作戰,在戰場上大獲全勝。

郭進也果真推薦他升了官。

饒恕對方的過失,不僅是給別人一次機會,也是給自己一次機會。

那些動輒睚眥必報的人,只會把仇怨越積越深。

時間久了,只會是處處樹敵,寸步難行。

懂得寬恕別人,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高明的處世之道。

西漢丞相丙吉,有一次外出赴宴。

車夫不小心喝多了,酒醉後嘔吐在他的車上。

管家想要把他趕出去,丙吉不忍,沒有怪罪他。

後來邊關發生叛亂,邊軍出身的車夫冒險探聽到消息,稟告了丙吉。

丙吉得以提前應對,從此更受皇帝的賞識,最終得以位極人臣,福澤子孫。

《菜根譚》有言:「以寬容之心待人,心中容得萬物,方能恩澤良久。」

懂得寬容別人的過錯,容納那些傷害自己的人,這樣的人才能福澤綿長。

大智者必謙和,大善者必寬容。

寬容不是懦弱,而是善良,寬容別人,也是寬容自己。

人生在世,把心放寬,把事看淡,才能平悠悠之煩,容萬事之苦,助人生順遂。

一粒鹽放進一杯水裡,水馬上變得又苦又鹹,放進湖泊裡,水質卻沒有任何影響。

如果說人生的痛苦是鹽,那麼它的滋味取決於盛他的容器。

格局越大,胸懷越廣,內心才能越從容。

於丹說:「在今天這個知識不斷更新的世界裡,我們都在不斷刷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但是有一點最重要,就是儘量醞釀一種大格局。」

一個人格局大了,人生的路才能寬廣,順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