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科技»正文

IBM:從技術變革到引領商業突破

「與科技同行, 和變革結盟。 」

——胖頭陀

對我來說, IBM Forum真的是一項非常特殊的大型活動。

印象裡, 最早一次參加IBM Forum至少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 它幾乎貫穿了我的整個職業歷程。

從最早的電子商務, 到其後的智慧地球……每一次IBM均會帶來對科技、人文及商業的準確預判和深刻洞察——儘管我們總是在事後多年才能真正驗證。

不過今年的IBM Forum仍是非常特殊, 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參加了全球的IBM Forum之後, 得以在國內再次感觸它的內涵及外延。

以智慧助力行業變革者

4月11日, 主題為“思無極、行有方、達天下”的IBM Think論壇(中國)在北京正式舉行。

面對台下諸多的企業高管、CIO、行業精英、分析師和媒體, IBM大中華區董事長陳黎明親自解讀了這一主題的涵義。

陳黎明表示, 思無極是對“Think”的呼應, 意味著思想與創新的無界;行有方意味著企業的轉型應該有切實的方法論和行動實踐;達天下則意味著, 快速的成長以及適應外部的環境變化。

具體到IBM自身, 目前已經度過了轉型時期, 應該是加速的階段了。 今年1月發佈的2017年財報顯示, IBM結束了連續22個季度的收入下滑, 營收同比增長4%, 而且後市可期。

陳黎明承認, 從2013年至今的這一次轉型, 可能是IBM有史以來遭遇到的最艱難的抉擇之一。 不同于郭士納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主導的那次被動轉型, 此時的IBM業務發展仍被各方廣泛看好, 但是IBM卻堅定地開啟了轉型之旅。

而今, 這波以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移動、安全等為戰略方向的主動變革, 終於顯現出效力。 僅以雲計算為例, IBM上一年度的營收就達到了170億美元, 與全球排名前兩位的微軟和亞馬遜相比, 可以說相差無幾。

數位化轉型現在已經成為業界的主旋律。 一方面, 傳統行業紛紛開啟了業務的雲化、數位化;另一方面, 阿裡、騰訊、京東們卻開始努力向線下滲透。 兩種力量的交織與競爭, 共同構成了當今數位化轉型的新常態。

陳黎明認為, 儘管包括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在內的各種技術應用最早發源於互聯網企業, 但是未來真正引領這股數位化科技創新浪潮的, 仍將是傳統企業, 尤其是那些實力雄厚、銳意進取的公司。

傳統企業擁有比互聯網企業更為豐富的應用場景, 這就意味著他們能夠對技術進行更多的驗證和反覆運算, 一旦他們被數位化武裝到牙齒, 基於他們既往的深厚積澱, 將很難被撼動和超越。

陳黎明相信, IBM成功轉型的經驗適用於不同類型的企業。

與通常意義上的科技公司不同, IBM更是一家植根于傳統行業近百年的企業, 擁有無與倫比的行業知識儲備, 深刻瞭解用戶需求, 因此在推動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乃至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的企業應用方面, 有著其他協力廠商難以比擬的巨大優勢。

最近半個多世紀以來, 差不多每25年, 科技行業都會迎來一次指數級的變革, 前兩次分別是半導體時代的Moore定律和網路時代的Metcalfe定律,

而現在則輪到資料智慧時代的Watson定律出場了。

IBM相信, 資料和人工智慧的充分融合, 能夠給那些“當前的行業變革者”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 而它必將引領科技世界邁入第三個指數級的增長時代。

陳黎明表示, 善於運用數位化智慧技術, 擁有指數級學習能力的智慧型企業將在這個時代占儘先機, IBM願意助他們一臂之力。

新技術加持的自動化

關於自動化的淵源, 我們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早在我國漢朝, 指南車就作為自動化的儀器被真實應用, 更不消說傳說中的諸葛武侯那鬼斧神工的木牛流馬了。

公認的自動化技術起源, 被認為始自1788年——蒸汽機的出現, 直接推動人類發展邁入工業時代……那麼,

IBM在今年Think Forum大會上的自動化議題又是所指為何呢?

正如陳黎明指出的那樣, 資料是當今企業最強大的資產, 但是惟有對這些資料進行充分的挖掘, 企業方能夠得到最新的商業洞察, 把握住稍縱即逝的機遇。

IBM認為, 智慧自動化才是“四海一家的解決之道”(注:引號裡是編者所加, 對這句slogan有感觸的朋友們都暴露年齡啦), 即基於資料、以人工智慧為主導、由機器自主學習的自動化過程。

在這種場景下, 自動化不再是生產製造領域的專屬, 還包括了工作方式、業務流程、管理運營等在內的工作場景的自動化。

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部中國區業務流程自動化負責人王言認為, 在原有自動化解決人的體力勞動之外, 新的自動化將更大程度上在腦力上幫助人類更加高效的工作, 譬如準確地進行決策,對業務流程做出改變,並影響到運營模式乃至整個經濟等層面。

與機器同行,已經被上一個時代深深地烙印在人類的文明發展史中。而在未來,人類將和機器成為同事,IBM全球資訊科技服務部大中華區首席技術官蘇卓表示。

他認為,在人工智慧、大資料等技術的支援下,作為整個業務流程的全程“參與者”,機器會自主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它能夠自動產生預警,甚至自動執行,這就使得企業的設計流程、運營模式、資料管理等方面都會出現巨大的變化。

蘇卓列舉了一個頗具說服力的例子。某家香港的銀行在沒有任何運維人員參與的情況下,讓機器對所有資料進行了6個月的學習後發現,機器所做的決策中80%與人類一致,其中有5%-10%比人類更加“英明”。

IBM全球企業服務諮詢部中國區認知決策服務總經理朱翊認為,IBM智慧自動化的最大優勢在於全面的能力,包括諮詢、顧問和交付服務,以及來自IBM Watson、雲服務和解決方案等方面的全面加持,關乎客戶所有業務環節的品質都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他表示,不同的企業基礎不同,“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針對不同的企業,IBM會根據他們的特點——包括資訊化基礎、人力基礎、組織架構等進行全面的分析,幫助他們找尋自動化的最佳突破口,並逐漸覆蓋全域。

“指數級增長”的重要推力

在IBM的藍圖構想中,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將是實現“指數級增長”的重要一極。為此,早在2014年IBM便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等資源,佈局區塊鏈。

據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部合夥人兼中國區銀行與金融市場行業總經理范斌介紹,作為區塊鏈領域的“頭號玩家”,IBM從來關注的不是現在外界熱炒的“幣圈”,而是“鏈圈”,致力於通過企業級的區塊鏈助力產業和推動經濟發展。

目前在全球,IBM已經至少擁有超過400家與區塊鏈相關的客戶,通過公共雲“區塊鏈即服務”提供250餘個不同的企業級應用,這在整個業界都是非常罕見的。

從食品的溯源,到金融業務的保障,乃至健康醫療等領域,IBM區塊鏈技術均進行了覆蓋,更多的行業應用仍在不斷的探索中。IBM中國研究院副院長、IBM傑出工程師董進相信,區塊鏈技術對於可信交易的價值,就像互聯網對通訊一樣重要,它必然是未來的趨勢。

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部區塊鏈中國區業務總監馬世韜則認為,區塊鏈的一個重要特性是可以保證產業間的協作,從而更好地做到降本增效,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出發點。

其次,區塊鏈首先應該是業務性的問題,而不是技術型的問題。尤其是企業級的區塊鏈,最重要的是將它放到最合適的業務場景中。

最後,區塊鏈的產業模式應該是互惠、平等、對等和共贏的,就像它的技術本質那樣,因此產業界應該形成合力,而不是各自為戰,並且將更多的技術和機制融入進來。

馬世韜表示,以上也是IBM在推進企業級區塊鏈技術應用中的體悟。

IDC的最新資料顯示,2018年全球在區塊鏈服務和技術方面的支出將達到21億美元,較2017年的9.45億美元增長一倍有餘。而到2021年,這一數字預計將會飆升至97億美元。

范斌認為,金融行業將會是區塊鏈技術的最早受益者,這得益于它更加端正的態度以及更大力度的投入,更早採用區塊鏈使得他們可以更好地預測尚未發生的顛覆,並領先於各種類型的競爭對手。

譬如在征信領域,目前區塊鏈已經成為各方公認的核心支撐技術之一。董進表示,作為一種可信的資訊分享機制,區塊鏈可以更加高效和如實地做到資料分享,這種分享無論對工廠製造生產、商店進銷存,乃至包括征信在內的各種場景,都非常重要,甚至將會成為未來社會發展的基石。

IBM希望以自身的努力,消除區塊鏈的複雜性,使它更容易讓人使用和更加開放。與此同時,通過IBM對各種開源專案的貢獻,以及IBM Bluemix上的區塊鏈服務,開發者也能夠有機會開發應用,並進行安全性、可用性和性能等方面的測試。

一直以來,IBM就是這樣用智慧探索邊際,思無止境;用科技鋪就前路,讓輝煌不止於眼前;讓創造擲地有聲,以智慧加持萬物。

百年名企,砥礪前行。

譬如準確地進行決策,對業務流程做出改變,並影響到運營模式乃至整個經濟等層面。

與機器同行,已經被上一個時代深深地烙印在人類的文明發展史中。而在未來,人類將和機器成為同事,IBM全球資訊科技服務部大中華區首席技術官蘇卓表示。

他認為,在人工智慧、大資料等技術的支援下,作為整個業務流程的全程“參與者”,機器會自主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它能夠自動產生預警,甚至自動執行,這就使得企業的設計流程、運營模式、資料管理等方面都會出現巨大的變化。

蘇卓列舉了一個頗具說服力的例子。某家香港的銀行在沒有任何運維人員參與的情況下,讓機器對所有資料進行了6個月的學習後發現,機器所做的決策中80%與人類一致,其中有5%-10%比人類更加“英明”。

IBM全球企業服務諮詢部中國區認知決策服務總經理朱翊認為,IBM智慧自動化的最大優勢在於全面的能力,包括諮詢、顧問和交付服務,以及來自IBM Watson、雲服務和解決方案等方面的全面加持,關乎客戶所有業務環節的品質都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他表示,不同的企業基礎不同,“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針對不同的企業,IBM會根據他們的特點——包括資訊化基礎、人力基礎、組織架構等進行全面的分析,幫助他們找尋自動化的最佳突破口,並逐漸覆蓋全域。

“指數級增長”的重要推力

在IBM的藍圖構想中,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將是實現“指數級增長”的重要一極。為此,早在2014年IBM便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等資源,佈局區塊鏈。

據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部合夥人兼中國區銀行與金融市場行業總經理范斌介紹,作為區塊鏈領域的“頭號玩家”,IBM從來關注的不是現在外界熱炒的“幣圈”,而是“鏈圈”,致力於通過企業級的區塊鏈助力產業和推動經濟發展。

目前在全球,IBM已經至少擁有超過400家與區塊鏈相關的客戶,通過公共雲“區塊鏈即服務”提供250餘個不同的企業級應用,這在整個業界都是非常罕見的。

從食品的溯源,到金融業務的保障,乃至健康醫療等領域,IBM區塊鏈技術均進行了覆蓋,更多的行業應用仍在不斷的探索中。IBM中國研究院副院長、IBM傑出工程師董進相信,區塊鏈技術對於可信交易的價值,就像互聯網對通訊一樣重要,它必然是未來的趨勢。

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部區塊鏈中國區業務總監馬世韜則認為,區塊鏈的一個重要特性是可以保證產業間的協作,從而更好地做到降本增效,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出發點。

其次,區塊鏈首先應該是業務性的問題,而不是技術型的問題。尤其是企業級的區塊鏈,最重要的是將它放到最合適的業務場景中。

最後,區塊鏈的產業模式應該是互惠、平等、對等和共贏的,就像它的技術本質那樣,因此產業界應該形成合力,而不是各自為戰,並且將更多的技術和機制融入進來。

馬世韜表示,以上也是IBM在推進企業級區塊鏈技術應用中的體悟。

IDC的最新資料顯示,2018年全球在區塊鏈服務和技術方面的支出將達到21億美元,較2017年的9.45億美元增長一倍有餘。而到2021年,這一數字預計將會飆升至97億美元。

范斌認為,金融行業將會是區塊鏈技術的最早受益者,這得益于它更加端正的態度以及更大力度的投入,更早採用區塊鏈使得他們可以更好地預測尚未發生的顛覆,並領先於各種類型的競爭對手。

譬如在征信領域,目前區塊鏈已經成為各方公認的核心支撐技術之一。董進表示,作為一種可信的資訊分享機制,區塊鏈可以更加高效和如實地做到資料分享,這種分享無論對工廠製造生產、商店進銷存,乃至包括征信在內的各種場景,都非常重要,甚至將會成為未來社會發展的基石。

IBM希望以自身的努力,消除區塊鏈的複雜性,使它更容易讓人使用和更加開放。與此同時,通過IBM對各種開源專案的貢獻,以及IBM Bluemix上的區塊鏈服務,開發者也能夠有機會開發應用,並進行安全性、可用性和性能等方面的測試。

一直以來,IBM就是這樣用智慧探索邊際,思無止境;用科技鋪就前路,讓輝煌不止於眼前;讓創造擲地有聲,以智慧加持萬物。

百年名企,砥礪前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