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心「肝」,不是注射乙肝疫苗就可以「萬事大吉」了

乙肝是我國最常見的傳染病之一, 很容易慢性化。 慢性乙肝之所以受到全社會的關注, 有三方面的原因。

慢性乙肝

一是病毒難於控制, 目前無法根治。

二是如果慢性乙肝得不到有效治療, 將有可能進展為肝硬化或肝癌。

三是治療時間長, 對患者造成一定的精神壓力和經濟負擔。

目前, 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疫苗接種後, 可刺激免疫系統產生保護性抗體, 乙肝病毒一旦出現, 抗體會立即將其清除, 從而達到預防乙肝感染的目的。

隨著公眾健康意識的增強, 人們對乙肝疫苗的接受程度也越來越高,

但是不是注射了乙肝疫苗就一定不會感染上乙肝呢?

答案是否定的。

必須注意的是, 注射疫苗後產生足夠濃度的抗體才會對肝臟產生很好的保護性。 所以注射了乙肝疫苗(三針後)一定要去化驗確定產生抗體,

如果沒有產生抗體或乙肝抗體的滴度沒有達到足夠的水準, 就需要再打乙肝疫苗加強針。 下面談談可能出現的幾個問題。

不是注射疫苗後所有的人都產生抗體

一般來說, 乙肝疫苗注射第一針後大概有30%左右的人產生抗體, 此時產生的抗體量很少, 維持時間也短。

第二針後有50%~70%的人產生抗體。 第三針後90%左右的人產生抗體。

對不產生抗體的人則加大注射劑量, 但仍然有5%~10%的人會出現無應答或弱應答, 無法抵禦乙肝病毒的侵襲。

調查顯示, 接種時年齡大、嗜酒、吸煙、父母親接種後無應答、肥胖等情況均為乙肝疫苗免疫無應答的危險因素。

中老年人生理機能減退, 機體免疫識別和應答能力降低, 是造成高齡者無應答的原因。

父母親接種後無應答,

其子女也存在無應答現象, 提示免疫應答的發生可能與遺傳有關係。 吸煙嗜酒會降低機體的體液和細胞免疫功能, 會導致免疫應答差。

因此在全程注射完該疫苗一個月後, 應及時檢測乙肝表面抗體。

血清中乙肝抗體滴度很重要

抗體濃度越高, 保護能力也就越強。 隨著時間的推移, 乙肝抗體滴度會慢慢降低, 當小於10mIU/ml時就應當加強接種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接種是預防乙肝的可靠方法, 但也不是絕對的和一勞永逸的。

接種後一定要檢驗接種效果和抗-HBs滴度, 並根據抗-HBs滴度情況適時複測, 當滴度小於保護值時, 要及時補種, 使體內經常保持有效的抗-HBs滴度,

這樣才能有效地預防乙肝病毒感染, 真正達到預防乙肝的目的。 很多人誤認為乙肝疫苗是終身免疫疫苗, 只要產生抗體就再也不會被感染乙肝病毒了, 但事實並非如此。

大量研究表明接種疫苗後三年, 保護率在80%以上。 就是說注射乙肝疫苗之後的3~5年, 乙肝抗體滴度會逐漸下降, 應及時檢查補打乙肝疫苗加強針。

對於滴度不太高或者滴度下降較快的人群建議每年到醫院檢查體內的乙肝抗體情況。 另外注射疫苗尚未產生抗體的時間段也是感染的高風險期。

感染病毒的量

有足夠濃度的抗體, 對於一般性的接觸可以完全避免感染。 但是如果大量的病毒進入體內那就無法保證安全, 比如輸血。

隨著醫學的進步,此現象已經得到有效地控制,但是難以杜絕。常見的高危人群還有器官移植者、血液透析者等。

乙肝病毒的變異

少數人接種乙肝疫苗後產生了高滴度的乙肝抗體,但仍患了乙肝,主要是因為乙肝病毒是一種高度變異的病毒,

它發生變異後,可變成新結構、新屬性的病毒變異體,原來體內的抗體對新的變異株沒有免疫力,就失去了防護作用。

所以說,注射乙肝疫苗產生抗體也不能完全杜絕乙肝的傳播,只能是最大限度的進行保護。

健康提示

完成乙肝疫苗注射後大家切不可掉以輕心,要在一個月後到醫院進行乙肝表面抗體滴度的檢查,對自身產生的抗體水準有清楚的瞭解。

定期對肝臟情況進行檢測,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是保護肝臟的最佳途徑。大家一定要小心「肝」喲。

比如輸血。

隨著醫學的進步,此現象已經得到有效地控制,但是難以杜絕。常見的高危人群還有器官移植者、血液透析者等。

乙肝病毒的變異

少數人接種乙肝疫苗後產生了高滴度的乙肝抗體,但仍患了乙肝,主要是因為乙肝病毒是一種高度變異的病毒,

它發生變異後,可變成新結構、新屬性的病毒變異體,原來體內的抗體對新的變異株沒有免疫力,就失去了防護作用。

所以說,注射乙肝疫苗產生抗體也不能完全杜絕乙肝的傳播,只能是最大限度的進行保護。

健康提示

完成乙肝疫苗注射後大家切不可掉以輕心,要在一個月後到醫院進行乙肝表面抗體滴度的檢查,對自身產生的抗體水準有清楚的瞭解。

定期對肝臟情況進行檢測,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是保護肝臟的最佳途徑。大家一定要小心「肝」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