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靜音模式」一個人變強大的開始,往往在三個方面很「安靜」

某日晚飯過後, 與朋友一同散步, 走到了附近的一處寺廟, 便想著進去看看, 靜靜心。 準備離開之際, 看見一位得道高僧正坐在不遠處的石凳上與一位弟子說著什麼。

正好朋友心中有些煩悶, 想要請高僧為其指點一番, 便想著等高僧忙完, 前去詢問一二。 等了一會, 見高僧的弟子已聽完吩咐, 準備離開, 我們便走上前去。

我們上前雙手合十與高僧打招呼, 高僧見狀, 連忙起身還禮。 高僧邀我們坐下, 問我們是否有事。

朋友見高僧慈眉善目, 便把心中的疑惑全部倒出。 原來朋友手頭拮據, 而家中日常開銷極大,

讓他感到壓力倍增, 想著如何能讓自己變得強大, 不為生活發愁, 成為成功之人。

高僧說:「每一個人都想成功, 但是, 想要成為強者總會面臨很多的困難, 不同的人會表現出不同的反應。 細細觀察會發現, 一個人變強大的開始, 是從‘變安靜’開始的。 」

當一個人開始「安靜」了,

世間的各種煩擾都不會打擾到他,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不會去爭論是非、不會去與別人攀比, 自律才會自強。

高僧見我們眉頭緊皺, 一臉迷茫, 便點撥到:「一個人開始變強大, 往往這三個方面會變得很‘安靜’, 因為他在厚積薄發。 」

01忍辱不辯

高僧說:「第一個‘安靜’就是學會‘忍辱不辯’, 意思是就算一個人面臨著辱駡、侮辱、誤會時, 還能做到不去辯論, 不去爭吵, 能夠忍耐。 然而, 塵世間想要做到這點的人很少。 」

俗話說, 善者不辯, 辯者不善。 能夠善辯的人很多, 但並不一定都是強者, 想要成為強者就必須做到忍辱不辯。

正所謂:強者亦是翩翩君子。 真正的成功之人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受到侮辱時不去辯論, 所謂聖人之道, 為而不爭, 忍辱不辯, 就是一個人變強大的開始。

高僧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

有位禪師叫白隱, 在白隱禪師所住的寺廟旁, 有一對夫婦開了一家食品店, 家裡有一個漂亮的女兒, 無意間, 夫婦倆發現尚未出嫁的女兒竟然懷孕了, 她的父母震怒異常。

在父母的一再逼問下, 她終於吞吞吐吐地說出「白隱」兩字。 她的父母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隱理論, 但這位大師不置可否, 只若無其事地答道:「就是這樣嗎?」

孩子生下來後, 就被送給白隱, 此時, 他的名譽雖已掃地, 但他並不以為然, 只是非常細心地照顧孩子。

事隔一年後,

這位沒有結婚的母親, 終於不忍心再欺瞞下去。 她老老實實地向父母吐露:孩子的生父是住在同一幢樓裡的一位青年。

她的父母立即將她帶到白隱那裡, 向他道歉, 請他原諒, 並將孩子帶回。 白隱仍然是淡然如水, 他只是在交回孩子的時候, 輕聲說道:「就是這樣嗎?」

從高僧說的故事中可以明白, 即使是得道的禪師, 也會面臨許多的誤會、侮辱, 自己爭論的再多, 也不會有人相信自己的話, 有時候, 只會讓自己陷入更加困難的境地。

當面對各種誤會或侮辱時,我們對待它的態度顯得尤為重要,有時候,沉默反而是最好的解釋。

真正的強者,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就算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也能寵辱不驚,不會被別人左右。

相反,如果面臨侮辱,控制不了自己的反應情緒,說的再多也不能幫到自己,越解釋越錯誤。在成長的路上,吃不了虧、受不了侮辱,便很難成為一個真正的強者。

用沉默來應對忍辱,讓濁者自濁、清者自清,不好的言語最終會在事實面前不攻自破。

每一個人所處的環境都不一樣,經歷的事情也不一樣,但是,只要能夠做到「忍辱不辯」,便能在絕大多數的時候幫到自己,成功也指日可待。

02寡言不爭

高僧說:「第二個‘安靜’就是‘寡言不爭’,需要我們做到少說多做,少動嘴皮子,多幹實事,不要愛慕虛榮,做好自己的事情比什麼都重要。」

俗話說,君子欲訥于言而敏於行。話說的再動聽再漂亮都無濟於事,腳踏實地才是真正的王者。

高僧說起了自己拜師時的事:那時候,有一個師兄和他一起想做師父的徒兒,但是師父只收一名關門弟子。

於是,師父給了三天時間,考察他們兩個。師兄每天都去師父房間,給師父講自己如何優秀,但是高僧卻是每日整理房間,認真誦經。三天過後,師父選了高僧作為他的關門弟子。

從高僧的經歷中可以看出:沒有人喜歡只說不做的人,而那些寡言不爭的人才是所有人喜歡的物件,需要的人才。

與此相反,喜歡與他人爭辯卻不做實事的人,就算吹噓得再厲害、說的再漂亮,也不能成為真正的強者。

世界紛繁複雜,真真假假,有些人看著聰明,其實愚蠢至極;有些事看著是占盡便宜,其實是滿盤皆虧。

正如《老子》中寫道:「大真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到寡言不爭。這句話的意思是,真正正直的人表面看起來容易屈服,真正聰明的人表面看起來顯得笨拙,真正能言善辯的人表面看起來非常木訥。

這其實說明,真正有才華的人,不顯山不露水,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因此,如果自己要想成為最強的人,就要學會寡言不爭,明白腳踏實地幹實事才是真理。

03安於慎獨

高僧說:「第三個‘安靜’是‘安於慎獨’,換言之,一個人在無人監管之時,也需做到謹言慎行,自覺、自律,遵守各項行為準則。但這一點也是許多人無法做到的,這也是不能成功的重要表現之一。」

能夠做到慎獨的人,是極度自律的人,他有著強大的定力,不需要別人的監督,也不會被環境影響,再多的困難也不會被打倒,明白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在生活中,不免出現這些人,眾人面前,他們乖巧聽話,行得正坐得端,但是一旦沒有人監督了,便失去了自律的能力,各種壞毛病隨之出現,更沒辦法堅持做好一件事,管不住自己。

而強者在獨處時不被環境影響,堅持自己的內心,做到嚴格要求自己,有目標,有計劃。

懂得為自己所做的行為負責,規范自己的行為,就算沒有一個人在旁邊監督,也要能謹言慎行。

如果想要強大自己,要從「靜」開始,學會忍辱不辯、做到寡言不爭、安於慎獨,學會了安靜,便是學會了成長,這是一個人成為強者必須經歷的成長之路。

當面對各種誤會或侮辱時,我們對待它的態度顯得尤為重要,有時候,沉默反而是最好的解釋。

真正的強者,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就算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也能寵辱不驚,不會被別人左右。

相反,如果面臨侮辱,控制不了自己的反應情緒,說的再多也不能幫到自己,越解釋越錯誤。在成長的路上,吃不了虧、受不了侮辱,便很難成為一個真正的強者。

用沉默來應對忍辱,讓濁者自濁、清者自清,不好的言語最終會在事實面前不攻自破。

每一個人所處的環境都不一樣,經歷的事情也不一樣,但是,只要能夠做到「忍辱不辯」,便能在絕大多數的時候幫到自己,成功也指日可待。

02寡言不爭

高僧說:「第二個‘安靜’就是‘寡言不爭’,需要我們做到少說多做,少動嘴皮子,多幹實事,不要愛慕虛榮,做好自己的事情比什麼都重要。」

俗話說,君子欲訥于言而敏於行。話說的再動聽再漂亮都無濟於事,腳踏實地才是真正的王者。

高僧說起了自己拜師時的事:那時候,有一個師兄和他一起想做師父的徒兒,但是師父只收一名關門弟子。

於是,師父給了三天時間,考察他們兩個。師兄每天都去師父房間,給師父講自己如何優秀,但是高僧卻是每日整理房間,認真誦經。三天過後,師父選了高僧作為他的關門弟子。

從高僧的經歷中可以看出:沒有人喜歡只說不做的人,而那些寡言不爭的人才是所有人喜歡的物件,需要的人才。

與此相反,喜歡與他人爭辯卻不做實事的人,就算吹噓得再厲害、說的再漂亮,也不能成為真正的強者。

世界紛繁複雜,真真假假,有些人看著聰明,其實愚蠢至極;有些事看著是占盡便宜,其實是滿盤皆虧。

正如《老子》中寫道:「大真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到寡言不爭。這句話的意思是,真正正直的人表面看起來容易屈服,真正聰明的人表面看起來顯得笨拙,真正能言善辯的人表面看起來非常木訥。

這其實說明,真正有才華的人,不顯山不露水,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因此,如果自己要想成為最強的人,就要學會寡言不爭,明白腳踏實地幹實事才是真理。

03安於慎獨

高僧說:「第三個‘安靜’是‘安於慎獨’,換言之,一個人在無人監管之時,也需做到謹言慎行,自覺、自律,遵守各項行為準則。但這一點也是許多人無法做到的,這也是不能成功的重要表現之一。」

能夠做到慎獨的人,是極度自律的人,他有著強大的定力,不需要別人的監督,也不會被環境影響,再多的困難也不會被打倒,明白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在生活中,不免出現這些人,眾人面前,他們乖巧聽話,行得正坐得端,但是一旦沒有人監督了,便失去了自律的能力,各種壞毛病隨之出現,更沒辦法堅持做好一件事,管不住自己。

而強者在獨處時不被環境影響,堅持自己的內心,做到嚴格要求自己,有目標,有計劃。

懂得為自己所做的行為負責,規范自己的行為,就算沒有一個人在旁邊監督,也要能謹言慎行。

如果想要強大自己,要從「靜」開始,學會忍辱不辯、做到寡言不爭、安於慎獨,學會了安靜,便是學會了成長,這是一個人成為強者必須經歷的成長之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