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格子”裡的辣味道


街頭小巷子, 開個么店子。

一張方桌子, 中間挖洞子。

洞裡生爐子, 爐上擺鍋子。

鍋裡熬湯子, 食客動筷子。

或燙肉片子, 或燙菜葉子。

吃滿一肚子, 香你一輩子。

——《火鍋民謠》·郭沫若

能讓郭沫若賦詩, 這種火鍋不簡單, 在於它的辣, 在於它的香, 在於它的紅, 更在於它的情調, 它叫重慶火鍋。

重慶火鍋有著獨特的起源, “格子火鍋”的老稱呼就代表著它的文化淵源。 重慶二江相夾, 碼頭很多, 碼頭搬運工, 被戲稱 “棒老二”, 在躉船上, 岸邊上, 支一口鍋, 將辣椒, 花椒, 鹽巴, 牛油丟進鍋裡, 放入竹格子, 用豬、牛的下水為菜, 每人將自己帶來的菜品放入自已的格子中,

幾個人圍著鍋就可以吃飯了。 這種吃法在重慶又稱“打平夥”。

重慶火鍋的精髓在於湯汁, 傳統正宗的重慶老火鍋是純牛油的, 不加其他油。 動物油油質較重, 能夠很好的鎖住味道, 特別是火鍋中以肉食為主, 各種動物性食材能很好的融入牛油中並保存下來, 這也是為什麼重慶火鍋必須用老油的原因, 經過大量食物的燙煮, 食物中的鮮香都保留在牛油裡了。 所以, 重慶火鍋的香味更多的是來自於各種食材在老油裡的沉澱, 而不是單單盡憑花椒辣椒或者什麼香料。

吃重慶火鍋要根據不同的食材採用不同的方法。 一般來說, 質地嫩脆, 頃刻即熟的涮著吃, 如鴨腸、腰片、肝片、豌豆苗、菠菜等;而質地稍密一些,

頃刻不易熟的, 要多燙一會兒, 如毛肚、菌肝、牛肉片等;而如帶魚、肉丸、香菇等這些質地較緊密的, 必須多煮一會兒才能吃。

重慶火鍋比較麻辣, 喜麻辣者, 可從火鍋邊油處燙食, 反之則從中間沸騰處燙食。


正是因為諸多的講究

吃重慶火鍋也有了這樣的口訣

肉類先下湯味鮮, 海鮮蔬菜在中間,

帶血粉類易渾湯, 只好放在最後邊。

不宜一次多投放, 食物生熟難分辯,

保持中火小開狀, 隨燙隨食味更鮮。

水發薄片夾著涮, 大約十秒脆又鮮,

倘若久煮體縮小, 嚼不爛且味道棉。

熟食燙透即可食, 厚大生塊煮鬆軟,

腦花盛在漏勺煮, 以免攪得滿鍋翻。

白湯不辣味鮮美, 宜燙海鮮與蔬菜,

紅湯麻辣味鮮濃, 刺激過癮汗漣漣。

周邊提取味道重, 開處起鍋味稍淡,

祛風除濕防感冒, 親朋團聚闔家歡。

一張桌子、一個鍋子、幾個格子, 不相識的人也能圍坐在一起。 現在, 吃飯已經少了很多原始的訴求, 成為一種情感交流的方式, 圍坐在火鍋旁的更多是親朋好友, 沒有外人, 也就不再需要格子, 格子的功能也就是區分不同的口味、不同的菜品。 但是這種懷舊的味道, 正是中國飲食的精深之處, 鍋中有歷史, 吃中有情趣。

來源:原創·吉林新聞綜合廣播

編輯:郝大寶、月半馬堯

審核:懷楠

監製:王林、金可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