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兒女成家立業,6旬夫妻不安心養老,卻選擇重返深山老家再創業,第二年就收入60多萬

在很多人看來, 退休之後的日子是最好過的。 子女已經成家, 不用擔心他們, 也不用擔心工作, 好好地享受生活就可以。 每天睡到自然醒,

閒置時間和老姐妹去菜市場買點菜, 養花種草或者樂享兒孫繞膝之樂生活好不幸福。 但是現實生活中, 有很多老人為了幫孩子減輕壓力, 選擇繼續奮鬥。

在中條山下拍攝期間, 來到了一個偏遠的小村莊, 看到村子裡的居民都基本上都搬遷了,

只留下了閒置的房屋和廢棄的窯洞, 自然也就很少看見人們勞作的身影, 漫無目的地轉到一處山梁上拍攝的時候, 忽然聽見黃土溝壑間傳來雞鳴狗叫之聲, 仔細聽還有羊群的叫聲, 環顧四周發現對面的的黃土崖下裡竟然隱藏著一戶人家, 便決定繞道去看看是什麼人在這裡生活。

大山裡就是這樣, 站在溝對面看著不遠, 其實要想過去要繞行很遠的路, 沿著溝壕裡一條剛能通過一輛車的水泥路步行了半個小時, 我們找到了這戶人家, 沿途都是廢棄的窯洞, 在一處靠崖院下邊看到滿地的羊糞, 溝壕裡的一塊空地剛犁過, 十幾隻土雞在地裡悠閒覓食, 想必我們要找的就是這戶人家。

沿著一條土坡往上走, 就來到了這處黃土窯院, 這是一座晉南典型的靠崖院, 院子坐西向東而建, 南面放著一臺嶄新的大型拖拉機, 崖頭的棠梨花開得正歡, 從崖頭上垂下來, 給院子裡增加了幾分春色, 院子裡沒看到人, 倒是聽見不遠處狗叫聲和羊叫聲不絕於耳。

在羊圈門口我們看見了這位拿著鞭子的大哥, 我們的出現讓他感覺很突然, 大哥一臉驚訝地說, 你們從哪裡來的啊, 這麼偏僻的地方你們咋找上來的?得知我們跑了很遠的路過來, 大哥說跑這麼遠還沒吃飯吧?我得上山放羊了, 一會兒讓我媳婦給你們拾掇點飯吃些。 山裡沒啥好吃的, 但是填飽肚子沒問題。

大哥說這裡就是自己的老家,由於地處偏僻,耕種的都是坡上的旱地,以前都是靠天吃飯,前些年政府為了改善村民們的生活條件,在鄉鎮建起了安置房,村民們都搬遷到了鄉鎮居住,自己也是那時候搬出去的,如今兒女們都成了家,也在縣城有了自己的新家,這60歲的年齡很尷尬,出門打工沒人要,也不能坐在家裡等著養老吧,所以想著這裡撂荒的土地就和老婆一合計,回老家種地養羊重新創業。

這個村子裡以前也有十幾戶人家在這裡生活,搬出去以後只有一些老年人捨不得村子裡的土地還回來繼續耕種,年輕人大多選擇外出打工,所以很多土地都撂荒了,我三年前回來就把撂荒的土地都承包了下來,又買了幾十隻羊,年紀慢慢大了也幹不動了,去年又買了一臺大型拖拉機耕種效率高多了,也有更多的時間搞養殖。

羊圈裡又添新丁,大嫂在忙著給剛出生的小羊羔擦拭,大嫂說這幾天每天都有幾隻小羊羔出生。養羊是個辛苦活,這幾十張嘴,每天都要吃,去年攢的青貯飼料基本上已經吃完了,最近坡上的青草上來了,大羊每天都要趕出去放,只留下小羊羔在家裡餵養。

我們和大哥開玩笑說,你這歲數孩子們都成過家了,你倆不在家養老,還要搞創業,掙下的錢都給誰花,大嫂在遠處說說,兩個娃雖然現在都結婚了,但是在縣城買房買車都有點帳,孩子們過得也不富裕,在城裡生活挪挪動動都要花錢。她和老伴這個年紀在農村也算不上老年人,兩個人身體都還不錯,心想著趁著還能幹動在老家養羊種地多少還能賺點,總是能給他們分擔一點。

說起為啥選擇養羊,大哥說養羊的風險相比較其他家畜小點,山裡人以前都養過羊兩個人也有養羊經驗,再就是這幾年羊的行情好,自己種了幾十畝地也有優勢,小麥除了自己留一點自己吃都賣了,玉米賣上一部分其餘的都留著喂羊,秸稈做成飼料養羊的成本也小了不少。

說起去年的收入,大哥說去年養的羊市場行情好,買了七八十只羊,年底他和媳婦算了一下帳,連種地帶養羊去年收入了15萬左右(約合新臺幣65萬),不過這裡面還有前期買羊的成本在裡面,買拖拉機補貼後又花了好幾萬,算下來算是持平,不過咱可是落下了一臺拖拉機和這幾十隻羊,今年不計畫投資了,今年要好好幹一年,打個漂亮的翻身仗,掙下錢了也給孩子們拿點讓他們也寬鬆一點。

大哥說時間不早了,他要趕緊去放羊了,如今坡上草還沒長起來,羊群吃得跑著每天要跑很遠的路,去得晚了羊群吃不飽,再過幾天坡上草長起來放起來就輕鬆了。等到秋冬季秸稈下來了就不用再辛苦地去坡上放羊了。

看著這個大哥趕著羊群離去的背影,讓人心生敬佩,60歲的年紀不算老也不算年輕了,按農村的說法兒女都已經成過家,他們也算是完成自己的任務,也該找點輕鬆的事幹養老了,但是他們卻在60歲的時候重新返回曾經生活的大山裡,種幾十畝土地養幾十隻羊重新創業,從他們的話語裡能聽出,他們不想給孩子們增加負擔,心裡只想著給兒女們分擔一點,2個人常年在大山裡種莊稼養羊,個中的辛苦也許只有他們自己能體會到。

在這裡祝願他們夫妻倆在這大山裡靠山吃山發羊財,創業路上一切順利!

大哥說這裡就是自己的老家,由於地處偏僻,耕種的都是坡上的旱地,以前都是靠天吃飯,前些年政府為了改善村民們的生活條件,在鄉鎮建起了安置房,村民們都搬遷到了鄉鎮居住,自己也是那時候搬出去的,如今兒女們都成了家,也在縣城有了自己的新家,這60歲的年齡很尷尬,出門打工沒人要,也不能坐在家裡等著養老吧,所以想著這裡撂荒的土地就和老婆一合計,回老家種地養羊重新創業。

這個村子裡以前也有十幾戶人家在這裡生活,搬出去以後只有一些老年人捨不得村子裡的土地還回來繼續耕種,年輕人大多選擇外出打工,所以很多土地都撂荒了,我三年前回來就把撂荒的土地都承包了下來,又買了幾十隻羊,年紀慢慢大了也幹不動了,去年又買了一臺大型拖拉機耕種效率高多了,也有更多的時間搞養殖。

羊圈裡又添新丁,大嫂在忙著給剛出生的小羊羔擦拭,大嫂說這幾天每天都有幾隻小羊羔出生。養羊是個辛苦活,這幾十張嘴,每天都要吃,去年攢的青貯飼料基本上已經吃完了,最近坡上的青草上來了,大羊每天都要趕出去放,只留下小羊羔在家裡餵養。

我們和大哥開玩笑說,你這歲數孩子們都成過家了,你倆不在家養老,還要搞創業,掙下的錢都給誰花,大嫂在遠處說說,兩個娃雖然現在都結婚了,但是在縣城買房買車都有點帳,孩子們過得也不富裕,在城裡生活挪挪動動都要花錢。她和老伴這個年紀在農村也算不上老年人,兩個人身體都還不錯,心想著趁著還能幹動在老家養羊種地多少還能賺點,總是能給他們分擔一點。

說起為啥選擇養羊,大哥說養羊的風險相比較其他家畜小點,山裡人以前都養過羊兩個人也有養羊經驗,再就是這幾年羊的行情好,自己種了幾十畝地也有優勢,小麥除了自己留一點自己吃都賣了,玉米賣上一部分其餘的都留著喂羊,秸稈做成飼料養羊的成本也小了不少。

說起去年的收入,大哥說去年養的羊市場行情好,買了七八十只羊,年底他和媳婦算了一下帳,連種地帶養羊去年收入了15萬左右(約合新臺幣65萬),不過這裡面還有前期買羊的成本在裡面,買拖拉機補貼後又花了好幾萬,算下來算是持平,不過咱可是落下了一臺拖拉機和這幾十隻羊,今年不計畫投資了,今年要好好幹一年,打個漂亮的翻身仗,掙下錢了也給孩子們拿點讓他們也寬鬆一點。

大哥說時間不早了,他要趕緊去放羊了,如今坡上草還沒長起來,羊群吃得跑著每天要跑很遠的路,去得晚了羊群吃不飽,再過幾天坡上草長起來放起來就輕鬆了。等到秋冬季秸稈下來了就不用再辛苦地去坡上放羊了。

看著這個大哥趕著羊群離去的背影,讓人心生敬佩,60歲的年紀不算老也不算年輕了,按農村的說法兒女都已經成過家,他們也算是完成自己的任務,也該找點輕鬆的事幹養老了,但是他們卻在60歲的時候重新返回曾經生活的大山裡,種幾十畝土地養幾十隻羊重新創業,從他們的話語裡能聽出,他們不想給孩子們增加負擔,心裡只想著給兒女們分擔一點,2個人常年在大山裡種莊稼養羊,個中的辛苦也許只有他們自己能體會到。

在這裡祝願他們夫妻倆在這大山裡靠山吃山發羊財,創業路上一切順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