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血糖升高導致的「早發白內障」,竟然這麼危險!

家住江西省九江市的吳先生今年50歲, 近來感覺看東西有些模糊, 自認為是上了年紀眼睛有些花了。

但一段時間後視力逐漸下降, 而且伴有眩光感, 不敢看太亮的東西。 去醫院檢查後才發現, 原來是患了白內障, 不僅如此, 檢查還發現吳先生患有2型糖尿病。

專家分析, 白內障之所以早發, 與持續升高的血糖脫不了關係。

白內障的種類很多

凡是能引起晶狀體代謝紊亂, 導致晶狀體蛋白質變性而發生混濁的原因, 都可導致白內障。

白內障可據此分為不同的種類, 比如先天性白內障, 多在出生前後即已存在。

老年性白內障最為常見, 又叫年齡相關性白內障, 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 主要與老年人代謝緩慢發生退行性病變有關。

此外還有外傷性白內障、放射性白內障、藥物及中毒性白內障等。 糖尿病是一種內分泌代謝障礙性疾病, 它可導致機體多器官綜合病變, 同樣會損傷眼睛。

持續升高的血糖會導致晶狀體內的糖代謝紊亂, 並誘發糖尿病性白內障, 而且這種白內障發生得比一般人早、進展快。

與普通白內障相比, 糖尿病性白內障除了視力下降之外, 更重要的是由於屈光間質混濁影響眼底的觀察, 可能導致對眼底病變的遺漏, 貽誤治療, 不少患者甚至因此失明。

糖尿病能做白內障手術嗎

不論是哪種類型的白內障, 手術都是最有效的治療手段。 因此, 有的患者擔心糖尿病因傷口難癒合, 所以不適合做白內障手術, 這是沒有必要的。

而且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 白內障手術更為緊迫。 因為單純由白內障造成的視力損害, 經過手術治療,

視力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而如果是由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造成的視力損害, 一旦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因此, 糖尿病患者及早手術, 有利於眼底病變的觀察和治療, 即便對於白內障不嚴重者, 也應該考慮及早進行手術治療。

術前的準備很重要

做過白內障手術的糖尿病患者,

都會知道術前準備很「麻煩」, 患者往往要往返醫院數次做各種檢查, 尤其是眼部檢查要比一般病人多。

即便如此, 患者也要積極配合醫生做好必要的檢查, 比如心、肝、腎、肺的功能檢查, 以及眼睛局部的檢查, 特別是術前的血糖要控制好,

盡可能在8毫摩爾/升以下, 否則術後傷口不容易癒合, 也容易導致眼球感染。

這就要求患者遵醫囑服藥, 堅持糖尿病飲食, 飲食定時、定量, 多吃蔬菜和豆製品, 生活起居規律, 注意體育鍛煉, 積極控制血糖。

另外, 術前應詳細查眼底, 威脅糖尿病患者視力的真正兇手, 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而不是白內障。

術前一定要瞭解視網膜有沒有病變, 病變到什麼程度了, 如果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需要鐳射治療,

應該在白內障手術前盡可能充分地完成鐳射視網膜光凝, 光凝不足的區域, 應在手術後切口癒合的情況下儘快補充。

對術前因白內障影響鐳射治療者, 應在術後儘快完成視網膜光凝。

術後的不適要慢慢適應

糖尿病患者手術後, 眼內炎癥反應比一般人重,持續時間長些,往往會出現一些不適癥狀,

比如眼睛流淚、發紅、有燒灼感,在光線強的地方不敢睜眼,眼睛乾澀有異物感等,這並不是手術出了問題,而是因為手術過程中刺激角膜所致。

因此,術後一定要遵醫囑用藥,切記不可自行減量或停藥,否則會導致術後反應加重,甚至引起視力下降。

經過一段時間恢復後,不適癥狀可逐漸消失,對於一些持續存在的不適如異物感等,需要慢慢適應。

術後要定期複查,特別是眼底的檢查,對於術前白內障重,眼底看不清的病人,要在術後1周內,詳查眼底,已經有視網膜出血、滲出的病人,

要儘快做眼底血管造影,一旦發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一定儘快鐳射治療。繼續控制和監測血糖,可降低術後發生感染的概率,促進切口癒合。

眼內炎癥反應比一般人重,持續時間長些,往往會出現一些不適癥狀,

比如眼睛流淚、發紅、有燒灼感,在光線強的地方不敢睜眼,眼睛乾澀有異物感等,這並不是手術出了問題,而是因為手術過程中刺激角膜所致。

因此,術後一定要遵醫囑用藥,切記不可自行減量或停藥,否則會導致術後反應加重,甚至引起視力下降。

經過一段時間恢復後,不適癥狀可逐漸消失,對於一些持續存在的不適如異物感等,需要慢慢適應。

術後要定期複查,特別是眼底的檢查,對於術前白內障重,眼底看不清的病人,要在術後1周內,詳查眼底,已經有視網膜出血、滲出的病人,

要儘快做眼底血管造影,一旦發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一定儘快鐳射治療。繼續控制和監測血糖,可降低術後發生感染的概率,促進切口癒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