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沒有邊界的心軟,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對「3種人」太好,只會寒心一場,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人

心理學家霍曼斯曾經提出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本質上是一種社會交換, 即人希望自己再交往中得到的不少於付出的。 但有些人, 你對他太好, 他反而會疏遠你。

01 對貪得無厭的人, 你的善良要帶點鋒芒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講到一件自己親身經歷的事, 完美地演繹了什麼是「你的善良要有點鋒芒」。

莫言小時候家裡比較窮, 有一年過節, 家裡難得包了一頓餃子, 正當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準備吃餃子時, 正好有一個乞丐從家門口經過。

本來家裡就不富裕, 餃子也是每人一碗, 沒有多餘的。

所以莫言就給了乞丐一碗紅薯乾, 乞丐一看主人家吃的是餃子, 而自己是紅薯乾時, 立刻就生氣了。

「你們吃餃子, 為什麼不給我吃?太不公平了, 況且我還是一個可憐的老人!你們的心都是怎麼長的?」

聽著就讓人發抖!人們常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你看看, 是不是那麼回事!

你幫助了別人, 別人不但不知道感恩, 反而落了埋怨, 你說氣不氣人?

02 對不懂知恩圖報的人, 不能太好

在一個寒冷的冬天, 趕集完回家的農夫在路邊發現了一條蛇, 以為它凍僵了, 於是就把它放在懷裡。 蛇受到了驚嚇, 等到完全蘇醒了, 便本能地咬了農夫,

最後殺了農夫。

農夫臨死之前非常後悔地說:「我想要做善事, 卻由於見識淺薄而害了自己的性命, 因此遭到了這種報應啊。

農夫救了蛇, 卻被蛇毒死。 是農夫的錯嗎?我覺得是。 他救蛇時沒有根據實際情況就盲目的去救, 導致了失去生命的後果。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是這樣, 總是不分青紅皂白地就用自己所謂的善良去做傻事。 真心用在錯的人身上, 反倒會害了自己。

03 對不念舊情的人太好, 只會令其日漸麻木

貝勃定律是一個社會心理學效應, 說的是當人經歷強烈的刺激後, 再施予的刺激對Ta來說也就變得微不足道。

就心理感受來說, 第一次大刺激能沖淡第二次的小刺激。 比如, 原本一元錢的報紙變成了十元一份, 你定會感到無法接受;而原本10000元的電腦漲了100元, 你一定不會有什麼大的反應。

同理, 對你的好日漸麻木的人, 怎麼可能感覺的到你的真心, 在他心裡, 你的真心只會不斷地貶值。

電影《教父》中有段臺詞:「沒有邊界的心軟, 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毫無原則的仁慈,

只會讓對方為所欲為。 」

並不是所有的好心, 都能遇見好心;所有的好意, 都能得到是好意。 遇到一個不懂珍惜的人, 即使你付出全部, 也換不來他的半點感恩。

就如臺灣著名繪本作家幾米所說:「不要對一個人太好, 因為你終會發現, 這樣時間久了, 那個人是會習慣的, 然後把你做的一切看作是理所應當。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