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星巴克中國首被告,到底誰動了誰的乳酪?

最近可以說是一個“多事”的季節, 沒想到連中國的“咖啡圈”都這麼熱鬧。

前幾天, 網紅咖啡“瑞幸咖啡”召開媒體見面會, 發佈了一封公開信聲討星巴克, 直指其涉嫌違反《反壟斷法》第14條和第17條的有關規定, 擬向有關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並同時向國家反壟斷行政執法機構進行投訴。

對於該事件眾說紛紜, 有聲音認為, 這是瑞幸對星巴克“圍剿”的反擊, 純屬無奈之舉;但也有聲音認為, 這是一場瑞幸自導自演的碰瓷兒行銷鬧劇, 目的是為品牌造勢, 樹立起“星巴克勁敵”的形象。

對於起訴星巴克這事兒, 是真的碰瓷兒還是絕地反擊呢?

聲討星巴克

瑞幸咖啡在公開信中起訴星巴克兩宗罪。

一是星巴克與很多物業簽訂的合同中存在排他性條款。 即便物業有閒置鋪位, 也無法對外租賃, 排他物件既包括國內外大大小小的數十家咖啡連鎖品牌, 還包括咖啡占營業收入30%以上的店鋪, 甚至名稱與“咖啡”字樣相關的任何商家。

二是星巴克頻繁施壓要求供應商站隊。 瑞幸咖啡透露, 他們很多供應商與星巴克重合, 近期已有多家機器設備、包裝包材、食品原料的供應商回饋, 星巴克要求他們站隊並停止向瑞幸咖啡繼續供貨, 目前, 已接到部分合作夥伴將要停止供貨的通知。

在起訴星巴克的發佈會上, 瑞幸咖啡的創始人雖然沒有直接出面,

但透過起訴點, 可以窺探出瑞幸是有備而來, 因為直擊的點正是星巴克走到今天最為核心的優勢。

眾所周知, 星巴克自1999年進入中國, 在北京國貿開出第一家門店至今, 其最強勢的地方並非咖啡本身, 畢竟COSTA和漫咖啡的忠粉兒不在少數。 星巴克得以在全球立足正是憑藉商業地產和供應鏈兩方面。

而從瑞幸咖啡對於星巴克控訴的兩點中看, 正是恰恰劍指其最擅長的兩方面, 如此快准狠的方式, 不禁讓人懷疑瑞幸是否蓄謀已久。

畢竟, 瑞幸也並不如表現上看起來那麼無害。 此前, 瑞幸就曾想方設法得到星巴克的客戶也員工, 3倍薪水挖人搶星巴克的地盤。 發佈了“無限場景”品牌戰略, 直懟星巴克的“第三空間”。

星巴克的反擊

面對瑞幸咖啡來勢洶洶的挑戰, 作為全球連鎖老大的星巴克貌似並不想理會。

對於瑞幸咖啡公開信中所說星巴克給食品、包裝材料、機器設備等供應商發出通知的“二選一”事件, 星巴克則也淡定表示“無意參與炒作”。

其實, 關於這場戰爭在幾天前就露出眉目。

網上有消息流傳稱, 在瑞幸咖啡大舉從星巴克挖人, 甚至開出3倍工資, 導致星巴克人員大量流失後。 星巴克的全球高管就曾暗訪過瑞幸咖啡門店, 並佈置了反擊任務。

第一招是將與美團點評達成戰略合作, 推出外賣業務。 要知道, 瑞幸咖啡的外送服務商是順豐, 而星巴克選擇與美團簽約, 至於能否取得成功, 還要看其與美團外賣的默契和配合程度。

第二招就是瑞幸本次控訴的逼迫供應商“站隊”了。

這一次星巴克發起的“二選一”“送外賣”都是高招, 可謂直擊瑞幸咖啡的要害。 不過, 商人終究還是在商言商, 即使有這樣的策略也不為過。 不過對此, 星巴克暫時尚未回復。

其實, 對於瑞幸咖啡此舉, 不少業內人士都側重于其為了蹭熱點的目的。

因為反壟斷法第14條是價格壟斷, 跟其控訴的原因沒有關係;而17條是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但問題是需要首先得證明星巴克有市場支配地位, 不是50%咖啡市場份額就有市場支配地位;而對於“二選一”之類的獨家物業, 在商業角度上沒什麼毛病, 也不違法。

但無論如何, 這都意味著中國的咖啡市場的崛起, 不過對於消費者來說, 選擇咖啡店最重要的或許還是“便利性”與“口味”,

與其碰瓷提高知名度, 不如實打實地提高產品品質, 或許更能贏得好口碑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