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那些甩不掉的濕氣,都是你親口吃出來的!

濕氣是中醫致病邪氣中的一種, 也是最難纏的一種。 濕性粘滯, 為此常用「如油入面」來形容它對身體的侵襲, 意思是, 濕氣和身體裹挾在一起, 像油攪在面裡, 很難分離。

難纏的濕氣和生活方式

密切相關

通常, 濕重的人可表現為頭重如裹、周身沉困、四肢酸懶沉重、舌苔厚膩、大便不成形等等, 而我們一旦被濕氣所纏身就很難去除。

這除了濕氣本身的特點外,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飲食不節!從這個角度上來說, 身體裡甩不掉的濕氣是一口一口「吃出來」的。

這裡可能有人會問, 既然濕氣是「吃出來」的, 那什麼樣的食物會生濕呢?

容易生濕的食物可以簡單概括為「肥甘厚味」, 也就是油膩、甜膩、味道重的食物, 此外, 質地結實的食物, 如死面餅、元宵、粽子之類的食物也容易生濕。

看到這裡, 可能有人會說:「冤枉啊!我平時飲食很清淡, 也很少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 為什麼還有舌苔厚膩這種「濕重」表現呢?」

這種情況, 很有可能是你吃了過多的寒涼食物。 中醫說的「寒涼」, 一是指溫度, 比如冷飲、冰啤酒等;二是指性質, 比如中醫的去火藥、西醫的抗生素, 或是近期輸過液。

溫度上的「寒涼」, 在這裡就不做過多解釋了, 今天就來重點說一說性質上的「寒涼」。

中醫的濕氣是陰邪, 生濕之人就像一件濕衣服, 要想衣服變幹, 要麼日曬、要麼烘乾, 總之, 要有熱度才能把濕驅散。 中醫的去火藥、西醫的抗生素的性質寒涼, 過度使用會損耗陽氣, 使體質變得虛寒, 濕氣就更容易留存在體內。

至於輸液會生濕, 則是因為短時間、大量地輸進藥液會加重身體的運化負擔, 那些不能及時被運化的藥液停滯下來就成了「濕」。 這也是為什麼輸液的人的舌苔, 很少有非常乾淨的。 與此同時, 他們的胃口還會變差, 而這些都是濕氣傷脾的具體表現。

中醫健脾

防治生濕全兼顧

要想去除濕氣, 除了調整生活方式, 還要健脾。 通過健脾, 使脾氣儲備豐厚, 就算偶爾攝入超標, 或者不得不吃寒涼的藥物,

脾氣也能順利應對。

正是這個原因, 中醫用來祛濕的藥物, 幾乎都兼顧到了健脾, 比如以「香砂」二字開頭的一系列中成藥:香砂養胃丸、香砂平胃丸、香砂枳術丸、香砂六君子, 它們都是在健脾的基礎上, 針對不同的濕氣表現來對癥祛濕。

▲砂仁

其中, 香附、砂仁祛濕, 相當於治標;白術、茯苓、蒼術、白扁豆健脾, 相當於治本。 如此標本兼治, 濕氣就很容易祛除掉了。

那麼, 這種健脾祛濕藥, 吃多久才能停呢?

如果是偶爾飲食積滯導致的濕氣, 一般在消食之後, 濕氣就能被祛除掉。 但如果飲食長期肥甘厚味, 也不忌食寒涼的食物, 亦或是脾胃先天不足, 那麼吃健脾祛濕藥的時間就要長一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