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長大後什麼都不願跟父母說?」2個原因值得反思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何, 重要的就是溝通交流, 特別是家長和孩子之間, 如果沒有良好的溝通, 那麼關係也不會很親密。

有些孩子與家長的關係非常好, 無論什麼事情都願意和家長分享, 而家長也會給出自己的見解和建議。

但有些孩子, 很少會和家長聊天, 即使是平常的交流都很少, 也不願意將自己的想法和家長說。

為什麼有些孩子隨著年齡越來越大, 就越不願意和家長溝通了?

01

你想說的, 不是孩子想聽的

在節目《超級育兒師》裡, 有這麼一個家庭, 父母對孩子百般上心, 常常主動交流, 可兒子鈺宸卻對他們愛答不理、很不耐煩。

本以為這是一個叛逆孩子不懂尊重父母的故事, 可看完節目才發現, 不是鈺宸不願交流, 而是父母的「交流」太讓人窒息——不是談學習, 就是拿他和妹妹比較。

比如午飯時間, 鈺宸剛走到餐桌前, 媽媽不是讓他先吃飯, 或是聊些輕鬆的話題。 而是拿出一張卷子, 問鈺宸第一題選哪個, 在鈺宸答對後, 又說還給他準備了一套數學試卷。

鈺宸越聽情緒越暴躁, 連說幾聲「好好好」後, 就不再理媽媽。

可沒過多久, 媽媽又開始聊鈺宸的考試成績, 這下鈺宸徹底沒了耐心, 直接回房間了。 而媽媽一臉失落, 始終沒意識到, 逼走孩子的正是她的那些「好言好語」。

我們對和孩子交流, 常常存在一個誤區:總把質問當聊天, 而且聊的內容很單一, 不是問學習就是問溫飽, 好像除了這兩樣, 孩子再沒其他需求了。

不僅如此, 當孩子對某些問題表現出不同意見時, 還會被我們指責, 並灌輸大道理。

李玫瑾教授說:很多父母跟孩子交流的過程中, 最大一個特點就是沒有選擇。

我們的交流, 常常是打著「為你好」的旗號, 再用「威逼利誘」的方式讓孩子認可。

成功了, 這就是一次愉快的交流, 證明孩子願意和我們溝通。 反之, 就是孩子難以溝通。

我們想說的, 只是我們在意的, 而不是孩子在意的。 所以孩子才會越來越排斥溝通。

02

孩子想說的,
不是你想聽的

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說:當語言傾向於忽視人的感受和需要, 以致彼此疏遠和傷害時, 這種溝通方式會讓人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

感受不到愛的交流, 無法走進心裡。

很多時候, 孩子的交流欲望, 正是被我們扼殺了。

「媽媽, 我覺得很難過。 」

「沒必要難過, 堅強點。 」

「媽媽, 我今天看了一本很有趣的小說。 」

「看小說會影響學習, 不許再看了。 」

「媽媽, 我同桌說她喜歡我們班長。 」

「這麼小就早戀, 不自愛, 你可不能這樣。 」

……

當我們這樣回應孩子時, 說錯了嗎?沒有。

但孩子以後卻不願再和我們交流了, 因為他們說什麼, 我們都在拒絕、否認, 甚至打斷, 只因我們覺得這些話題不值一提。

我們完全忽略了, 這些都是成長中很重要的東西, 孩子會因為這些事哭和笑, 一味的否認孩子的感受, 只會讓孩子離我們越來越遠。

在微博一個「生活的煩惱和媽媽說說越說越煩, 工作的事情和爸爸談談越談越崩」的話題下, 很多網友都在吐槽:跟父母太難溝通, 說什麼都成了自己的錯。

再回想起平時和女兒的交流, 很多時候我也犯了這樣的錯誤:對於自己不認同的觀點,總是打斷,甚至批評教育女兒。

因為很多時候,我們想聽的只是自己認可的事,而不是孩子內心真實的感受和想法。

長此以往,孩子會認為,和父母交流是沒用的。

本想說服孩子的心,最後卻縫上了孩子的嘴。

03家長如何與孩子進行正確溝通?

尊重孩子隱私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孩子也是如此,雖然很多事情在大人的眼裡並不算什麼,但對於孩子來說卻非常重要,作為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隱私,給他們一定的空間。

在一些事情上,家長不要一直追問,或者直接將問題說出來,要委婉的側面去提點孩子,在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情況下,説明孩子去更好的成長。

懂得換位思考

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總是會用命令的語氣去讓孩子做事情,根本不會考慮孩子的想法。

孩子與家長之間有幾十年的年齡差,很多事情上難免會有分歧,家長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不要一味的勉強他們去做不願意做的事情。只有雙方都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去考慮,事情才能更好的解決。

不要總潑冷水

孩子的年齡小思想單純,他們的快樂非常簡單,當家長與孩子分享自己的喜悅時,作為家長不要立即打斷,也不要給孩子潑冷水,這會讓他們的自尊心很受傷。

當孩子在與家長分享喜悅時,家長要認真聆聽,適當時與他們做出回應,和孩子互動。孩子表現的好時,家長也不要吝嗇誇獎,多表揚孩子,能夠讓孩子更自信。

學會聆聽孩子

作為家長,每天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因此在和孩子相處時會沒有耐心,當孩子說話的時候,家長也是愛理不理的態度,這是非常錯誤的行為。

家長要和多與孩子溝通交流,同時也要認真的傾聽和分析孩子說的話,這樣可以增進孩子與家長之間的關係,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可以得以提升。

Wendy媽有話說:

只有家長和孩子之間經常交流溝通,兩者之間的關係才會更親近,家長對孩子的意義非常重大,親密良好的關係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非常有利,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很多時候我也犯了這樣的錯誤:對於自己不認同的觀點,總是打斷,甚至批評教育女兒。

因為很多時候,我們想聽的只是自己認可的事,而不是孩子內心真實的感受和想法。

長此以往,孩子會認為,和父母交流是沒用的。

本想說服孩子的心,最後卻縫上了孩子的嘴。

03家長如何與孩子進行正確溝通?

尊重孩子隱私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孩子也是如此,雖然很多事情在大人的眼裡並不算什麼,但對於孩子來說卻非常重要,作為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隱私,給他們一定的空間。

在一些事情上,家長不要一直追問,或者直接將問題說出來,要委婉的側面去提點孩子,在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情況下,説明孩子去更好的成長。

懂得換位思考

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總是會用命令的語氣去讓孩子做事情,根本不會考慮孩子的想法。

孩子與家長之間有幾十年的年齡差,很多事情上難免會有分歧,家長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不要一味的勉強他們去做不願意做的事情。只有雙方都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去考慮,事情才能更好的解決。

不要總潑冷水

孩子的年齡小思想單純,他們的快樂非常簡單,當家長與孩子分享自己的喜悅時,作為家長不要立即打斷,也不要給孩子潑冷水,這會讓他們的自尊心很受傷。

當孩子在與家長分享喜悅時,家長要認真聆聽,適當時與他們做出回應,和孩子互動。孩子表現的好時,家長也不要吝嗇誇獎,多表揚孩子,能夠讓孩子更自信。

學會聆聽孩子

作為家長,每天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因此在和孩子相處時會沒有耐心,當孩子說話的時候,家長也是愛理不理的態度,這是非常錯誤的行為。

家長要和多與孩子溝通交流,同時也要認真的傾聽和分析孩子說的話,這樣可以增進孩子與家長之間的關係,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可以得以提升。

Wendy媽有話說:

只有家長和孩子之間經常交流溝通,兩者之間的關係才會更親近,家長對孩子的意義非常重大,親密良好的關係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非常有利,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