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低層次父母,才喜歡不停給孩子講道理,高層次父母,都懂得三個技巧

@華仔之旅 煮字療饑, 剖析情感, 與你一起獨立和改變。 今天, 小醬將為你提供有溫度、有深度的精彩內容, 期待能給你帶來快樂。

-------分割線-------

寶寶在街上要東西你不給買, 於是, 他為了讓你妥協, 當街撒潑打滾、躺地大哭, 你會怎麼做?

我想, 多數家長會採取以下三種方法應對:

1、講道理

這是多數家長的第一選擇, 現在大家都懂得尊重和耐心, 面對這種情況, 會和寶寶這樣說:這個玩具家裡已經有類似的了, 咱們在家說好只能買一樣玩具的, 小孩子不能見什麼要什麼, 更不能隨意躺地上, 你這樣做, 可不是個乖寶寶,

會被小朋友笑話...

結果, 孩子完全不買帳, 甚至還變本加厲了。

2、以暴制暴

如果家長是暴脾氣, 或者當講道理完全沒有用, 而圍觀的人越來越多, 耐心耗盡, 往往就會採取以暴制暴的強硬措施, 訓斥、威脅、打罵、扛走...

3、無聲冷處理

無視政策也很常見, 在距寶寶一步遠的地方,

既能保障安全, 又能表明態度。

無視路人詢問的目光、任寶寶在地上哭鬧打滾4個小時, 等孩子鬧夠了, 不打不罵直接領回家。

思想家盧梭曾說過: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這3種方式對孩子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然而, 這三種方法卻又是被家長運用最多的方法,

原因很簡單, 因為相比其他教育方法來說, 這是最簡單的。

尤其是講道理這一種, 如今幾乎成了教育孩子的金科玉律, 但你知道嗎?它的效果可能會很差。

低層次父母才喜歡不停給孩子講道理

父母本身都是偉大的, 但教育方式卻有高低之分。 養孩子小動物都會, 但教育孩子, 是一門藝術。

既然孩子打不好罵不好, 那麼就跟他講道理嘛, 這總沒錯了?

但你知道嗎?對很小的孩子來說, 他發脾氣的時候根本聽不進去大道理。 對大孩子來說, 如果父母一直揪著大道理反復講, 也會厭煩, 甚至逆反。

道理本身是好的, 但不停給孩子講道理, 就像唐僧念經, 唯囉嗦而已。 所謂物以稀為貴, 話說多了, 自然也就味同嚼蠟了。

孩子的教育與大禹治水同理, 堵不如疏。 世上沒有壞孩子, 只有沒被教育好的孩子。

如果我們告訴孩子太多「不要做、不要碰」, 而沒有告訴他「你可以做什麼、可以怎麼做」, 就會造成孩子遇到事情不會處理, 也就是「禁果效應」。

每個人被限制的程度都是有限的,

父母過多地講道理會讓孩子感到麻木, 這樣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還極可能會適得其反, 產生「超限效應」。

高層次的父母, 教育孩子時都懂得三個技巧:

1、適當得讓孩子承擔後果

有很多家長會覺得自己孩子不老實, 事實上是因為他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危險性。

例如,父母不允許孩子吃太多糖。家長的出發點是孩子吃了太多糖後對牙不好,因為家長都經歷過那個時期,所以他們知道。

可是孩子並沒有,對他來說,糖果只是一種甜食,有沒有害處,他又不知道,為什麼不給吃呢?

同樣,生活之中的很多事情都是因為孩子不知道後果,所以他們總是屢教不改。如果家長在保證孩子安全性的前提之下,讓孩子承擔一些後果,將來的教育就比較順暢了。

2、學會閉嘴

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家長最容易一直給孩子講大道理,可是此時孩子的心思並不在你聽了什麼,他只是想要達到自己的目的,你的嘮叨反而會讓孩子覺得很煩!

即便你是真的對孩子好,他接受到的也只是對你的話的一種「疲憊感」,根本不重視!左耳聽右耳出,這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閉嘴!

李玫瑾教授曾說過:在孩子的6歲之前,父母的嘮叨是「黃金」,但是當孩子到了12歲的時候,父母的嘮叨就變成了「垃圾」。

所以父母這時候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閉嘴:就靜靜的看著孩子鬧,即便孩子哭也不要管,讓他知道,不行的東西就是不行,撒潑耍賴是沒用的,規矩就是規矩,不能因為孩子耍賴就給他打破規矩的機會!

3、多與孩子進行戶外活動

沒錯,這也是教育的一大法則,都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是有道理的。

書本裡的知識是抽象的,能觸及的知識更神奇。小孩子對很多東西沒有確切的認知,即使讀很多本書給他,講很多大道理給他,也是懵懵懂懂。

多帶孩子外出,在自然中學會認識世界,在觸摸中將知識與事物建立關聯,他自然就瞭解為人處世的基本規則了。

這樣做可以讓孩子在頭腦中快速形成深刻記憶,對智力、動手能力、學習能力、觀察能力開發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作為家長的我們,其實也有許多不足之處,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不斷完善自己的過程。因此,與孩子相處不順時,調整一下教育方式,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分割線-------

如果你也喜歡小醬,請一定不要錯過小醬的粉專「華仔之旅」,期待你的關注~

例如,父母不允許孩子吃太多糖。家長的出發點是孩子吃了太多糖後對牙不好,因為家長都經歷過那個時期,所以他們知道。

可是孩子並沒有,對他來說,糖果只是一種甜食,有沒有害處,他又不知道,為什麼不給吃呢?

同樣,生活之中的很多事情都是因為孩子不知道後果,所以他們總是屢教不改。如果家長在保證孩子安全性的前提之下,讓孩子承擔一些後果,將來的教育就比較順暢了。

2、學會閉嘴

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家長最容易一直給孩子講大道理,可是此時孩子的心思並不在你聽了什麼,他只是想要達到自己的目的,你的嘮叨反而會讓孩子覺得很煩!

即便你是真的對孩子好,他接受到的也只是對你的話的一種「疲憊感」,根本不重視!左耳聽右耳出,這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閉嘴!

李玫瑾教授曾說過:在孩子的6歲之前,父母的嘮叨是「黃金」,但是當孩子到了12歲的時候,父母的嘮叨就變成了「垃圾」。

所以父母這時候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閉嘴:就靜靜的看著孩子鬧,即便孩子哭也不要管,讓他知道,不行的東西就是不行,撒潑耍賴是沒用的,規矩就是規矩,不能因為孩子耍賴就給他打破規矩的機會!

3、多與孩子進行戶外活動

沒錯,這也是教育的一大法則,都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是有道理的。

書本裡的知識是抽象的,能觸及的知識更神奇。小孩子對很多東西沒有確切的認知,即使讀很多本書給他,講很多大道理給他,也是懵懵懂懂。

多帶孩子外出,在自然中學會認識世界,在觸摸中將知識與事物建立關聯,他自然就瞭解為人處世的基本規則了。

這樣做可以讓孩子在頭腦中快速形成深刻記憶,對智力、動手能力、學習能力、觀察能力開發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作為家長的我們,其實也有許多不足之處,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不斷完善自己的過程。因此,與孩子相處不順時,調整一下教育方式,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分割線-------

如果你也喜歡小醬,請一定不要錯過小醬的粉專「華仔之旅」,期待你的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