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真正的孝子,都是「袖手旁觀」的人

中國的孝道文化, 數千年來根深蒂固於家庭之中, 「孝」更是用來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善良, 即所謂的「百善孝為先」。

而我們從小被教育要「孝」, 「父母養育之恩大於天, 要聽話, 要順從父母。 」

可就是這樣的孝順, 有時候輕而易舉地就毀掉了一個人, 或者一個家庭。

陳先生是家中的老大, 在他下面, 還有兩個弟弟。 而他的父母, 今年已經快70歲了, 身體硬朗健康, 可就是有缺點, 特別喜歡「挑刺」。

不管陳先生夫婦怎麼做, 他們都只會在雞蛋裡面挑骨頭, 不是說這裡不好, 就是說那裡不是, 反正就是看大兒子夫婦不順眼。

看不順眼就算了, 可這兩老人家偏偏住在陳先生家, 不論怎樣, 他們也不走。

有一天, 陳先生的妻子受不了了, 便直接和公公婆婆吵了起來。 而公公婆婆直接就跟另外兩個兒子打了電話, 說大兒子一家欺負他們。

那兩個兒子, 其實一天也沒照顧過父母。 但是,

現在他們卻跟父母站在同一條戰線上, 與照顧了父母六年時間的陳先生作對。

過了兩天后, 那兩個兒子都跑到大哥家來興師問罪了。 他們第一句話不是問候大哥, 而是質問:「我們讓父母在你們這裡居住, 為何你們要欺負父母呢?」

陳先生和媳婦感覺不好意思, 也就低下了頭。 但是, 他們六年來也就發過這一次火。

可在別人的眼中, 你前面九十九次做得很好, 可就是因為第一百次做得不好, 別人也都會否認你以往全部的功勞。

所以, 陳父陳母便到處跟別人說, 陳先生就是來討債的, 其他那兩個兒子才是大孝子。

對此, 陳先生很疑惑, 自己又沒有對不起父母, 為何父母會這般對待自己呢?

遠香近臭, 這是亙古不變的定律

在生活中, 有一個亙古不變的定律, 叫做「遠香近臭」。

就像是一個雞蛋, 你靠近來聞, 總感覺有點臭, 甚至還有點反胃。 可是, 如果你將這個雞蛋放在百米之外, 你會發現, 自己卻很想吃這個雞蛋。 這就是人心理的問題。

就拿陳先生夫婦來說, 他們很老實, 六年來也一直幹得很好。

但是, 他們的父母卻把他們的好當成是理所當然的了。 所以, 在習慣性的心理下, 他們就會感覺無所謂, 甚至到處挑刺。

而那兩個小兒子, 他們沒有照顧過父母, 父母也不知道他們能否照顧好自己。 所以, 這樣的不確定性, 就會讓他們產生與前者相反的心理期待。

不僅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就算是你和朋友之間, 也照樣會出現這個問題。

你和某個朋友相處得多了, 你自然就會放大這個人的缺點, 而看不到他的優點。 長此以往, 你就會慢慢地討厭他。

人就是這樣, 身在福中不知福, 終究容易被瑣事「一葉障目」, 看不清現實的真相。

孩子越孝順, 父母越厭惡

現在網上有一個觀點, 父母與孩子之間, 就該保持一碗雞湯的距離。

說得直白一點, 便是父母與孩子之間, 不能靠得太近, 也不能離得太遠。 因為太近了, 會滋生矛盾, 太遠了, 會疏遠親情。 只有不遠不近, 這兩者的關係才能越處越好。

為何上文的陳先生夫婦會被父母厭惡呢?很直接的原因, 就是因為他們凡事都自己去做, 沒有把一些責任讓給其他兩個弟弟去承擔。

如果三兄弟共同負責父母的養老,父母每隔一段時間就去不同的孩子家住幾天,相信整個家庭的關係都不會太差。

人,只有完全瞭解過大局之後,他才能作出明確的判斷。相反,陳父陳母只看到了大兒子的缺點,他們的判斷自然而然就是有偏向性的,是不公平的。

孩子,可以孝順,但卻不能愚孝。該承擔的責任,要好好地承擔。而那些不該承擔的責任,就得遠離。因為分外之事做得越多,越容易吃力不討好。

所以,從當下眾多的家庭矛盾中,我們能總結出一個觀點,那就是孩子越是孝順,陪伴父母的時間越長,父母越是不會珍惜你的付出,越會覺得你不孝順。

而你不管怎麼反駁,也都是有理說不清的。

真正的孝子,都是「袖手旁觀」的人

在父母眼中,其實真正的孝子,不是那些啥事都親力親為的孩子,而是那些「袖手旁觀」的人。

哪些人是「袖手旁觀」的人呢?就是陳先生他的兩個弟弟那一類的人。

他們這些人,也許沒照顧過父母,父母也不知道他們真實的態度是怎樣的。可是,正因為不知道,父母才對他們抱有希望。

而陳先生,父母已經看透他了,摸透他了。自然而然,不管陳先生怎麼做,他都不能激起父母的好奇心,以及讓父母改變對自己的態度。

慣性思維,習慣性的生活方式,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的。所以,陳先生想要改變這個現狀,不妨讓父母去其餘那兩個弟弟的家裡住一段時間。

人,只有經歷過了,才會懂得去對比。有道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一直讓父母在自己家住,而不讓其餘兩個兄弟去照顧,這就是一種自食苦果的行為。

為父母養老,這不是一個人的事兒,而是整個家所有成員的大事。作為大哥,肩負起相對應的責任就好,而不要過分多做,成為別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所以,父母眼中的孝子,都是那些懂得審時度勢,袖手旁觀的人。也許,你會覺得不能理解。但是,這卻是人的心理和環境所造成的現象,是生活的常態。

沒有把一些責任讓給其他兩個弟弟去承擔。

如果三兄弟共同負責父母的養老,父母每隔一段時間就去不同的孩子家住幾天,相信整個家庭的關係都不會太差。

人,只有完全瞭解過大局之後,他才能作出明確的判斷。相反,陳父陳母只看到了大兒子的缺點,他們的判斷自然而然就是有偏向性的,是不公平的。

孩子,可以孝順,但卻不能愚孝。該承擔的責任,要好好地承擔。而那些不該承擔的責任,就得遠離。因為分外之事做得越多,越容易吃力不討好。

所以,從當下眾多的家庭矛盾中,我們能總結出一個觀點,那就是孩子越是孝順,陪伴父母的時間越長,父母越是不會珍惜你的付出,越會覺得你不孝順。

而你不管怎麼反駁,也都是有理說不清的。

真正的孝子,都是「袖手旁觀」的人

在父母眼中,其實真正的孝子,不是那些啥事都親力親為的孩子,而是那些「袖手旁觀」的人。

哪些人是「袖手旁觀」的人呢?就是陳先生他的兩個弟弟那一類的人。

他們這些人,也許沒照顧過父母,父母也不知道他們真實的態度是怎樣的。可是,正因為不知道,父母才對他們抱有希望。

而陳先生,父母已經看透他了,摸透他了。自然而然,不管陳先生怎麼做,他都不能激起父母的好奇心,以及讓父母改變對自己的態度。

慣性思維,習慣性的生活方式,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的。所以,陳先生想要改變這個現狀,不妨讓父母去其餘那兩個弟弟的家裡住一段時間。

人,只有經歷過了,才會懂得去對比。有道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一直讓父母在自己家住,而不讓其餘兩個兄弟去照顧,這就是一種自食苦果的行為。

為父母養老,這不是一個人的事兒,而是整個家所有成員的大事。作為大哥,肩負起相對應的責任就好,而不要過分多做,成為別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所以,父母眼中的孝子,都是那些懂得審時度勢,袖手旁觀的人。也許,你會覺得不能理解。但是,這卻是人的心理和環境所造成的現象,是生活的常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