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李光耀:新加坡做的最正確的事,就是打壓了房地產

同樣面積狹促的新加坡, 地理條件、資源稟賦與香港非常相似。

為什么新加坡成功, 香港卻失敗了?

這是因為, 發展實業, 既需要眼界, 更需要定力。

李光耀領導的人民行動黨在新加坡長期執政, 地位穩固, 經濟政策的長期實施因之得到保障。 李光耀不但是該黨黨魁, 也是新加坡的第一任總理。 繼任者均出自人民行動黨, 也繼承了前任的大政方針。 穩定與連續的政策, 讓實業立國的戰略得以實現。

同樣是土地局促, 同樣是房價高企, 但新加坡的居住條件要比香港好太多了。

不可否認, 房地產也是重要的經濟支柱。

但是, 新加坡是在不影響民生的基礎上發展房地產產業。

1964年, 新加坡政府宣布實施“居者有其屋”計劃。 如今超過80%的新加坡人居住在政府承建的公寓, 其余20%的居民則住在有地房產以及私人公寓。

(新加坡的政府修建住宅)

在打壓高房價上, 新加坡政府也不遺余力。

實施嚴格的“限售+限購”政策, 同時采用低房產稅率和高印花稅率的稅收調控組合, 抑制投資需求。

正因如此, 新加坡經濟才沒有像香港那樣, 被房地產綁架。

在2009年, 86歲的李光耀在接受《海峽時報》專訪時提起李嘉誠, 抨擊以他為代表的香港地產商:

他制造出什么行銷世界的產品了嗎?沒有!

一是新加坡的政壇強人, 一個是香港的商界巨子。 一個經濟發展在制造業的支撐下顯示出巨大的潛力, 一個發展去產業化卻為自己的發展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十年后的今天, 我們復盤這次交鋒, 欽佩新加坡打壓房地產、扶持實業的定力與決心。

什么是“新加坡住房模式”?它究竟有何特別之處?

1

什么是“新加坡住房模式”

所謂“新加坡住房模式”, 簡單來講, 就是鼓勵中等收入和低收入階層購買政府提供的公共住房, 少部分高收入人群通過市場方式來解決住房。

與其他發達國家以公共租賃或房租補貼相比, “新加坡住房模式”是一種截然不同的住房保障制度, 它源自新加坡的開國領袖李光耀“居者有其屋”的理念。

在李光耀看來, 只有當國民真正擁有國家的一部分時, 保衛家園和保衛國家的概念才能真正聯系起來。

為了建設、分配和管理政府提供的公共住房, 新加坡于1960年成立建屋發展局(Housing and Development Board, 簡稱建屋局、HDB)。 新加坡所有的公共住房均由建屋局負責規劃興建, 以優惠價格出售(少量租賃), 讓居民分期付款購買。 同時, 政府會給符合條件者提供各種購房津貼。

圖為新加坡著名的一處組屋 —— 達士嶺組屋 。

政府公共住房又稱“組屋”, 一經購買, 組屋的產權就屬于居民, 年限99年。 組屋的戶型以“四房式”“五房式”(相當于中國的“三居室”“四居室”, 室內使用面積在90到120平方米之間)為主, 占比約75%左右。

當然, 也有可供租賃的組屋(在其他國家被稱為“廉租房”), 只不過占比非常小, 僅為5%左右, 而且戶型多以“一房”和“二房式”為主。

經過50多年的發展, 目前, 新加坡全國的常住居民, 包括永久居民在內, 82%以上的家庭都住在這種被稱為“政府組屋”的公共住房中。 新加坡也被認為是世界上解決住房問題最好的國家之一。

2

為什么新加坡人更愿意住組屋?

毫無疑問,組屋最大的優勢在于價格相對優惠。

眾所周知,新加坡多年來穩居“全球房價最貴城市”排行榜前十行列,其商品房價格之貴,由此可見一斑。相比之下,組屋最大的特點是有政府津貼,房價相對商品房要廉價很多,只要收入穩定,并且購買與自己收入相當的戶型,購房不會成為負擔。

陽光照亮新加坡梧槽坊色彩鮮艷的組屋區。圖源:新華網

此外,組屋周邊配套齊全,生活便利。新加坡的中小學,社區醫院,診療所和商業及社會服務網點,基本都圍繞組屋的區域布點。新加坡300多個公園,大部分都在居民區內或者附近。工業園區附近一般也都有配套的居民住宅區域。

3

組屋制度為什么能成功?

組屋制度的成功,得益于新加坡對住房市場強有力的政策干預和規范引導。

第一,建屋發展局可強制征地。

新加坡組屋的建設用地一部分來自國家直接轉讓,另一部分從私人部門強制征收。在《土地征用法》的授權下,建屋發展局擁有強制征地權力,所以新加坡公共住房建設能以遠低于私人開發商購地價獲得土地,任何人不得隨意抬價,價格不受市場影響。而且,所有征地成本均由政府承擔,組屋一般都有99年地契。

組屋的建設和購買資金從哪里來?新加坡通過頒布《中央公積金法》建立起中央公積金制度,同時成立中央公積金局。每一個有工作的居民在繳納組屋首付之后,分期付款的資金就來自公積金賬戶。市民公積金繳費率是月薪的20%,單位繳納17%,月繳費的工資上限是6000新元。這為政府積累了大量住房建設資金,所以能在較短時間內解決居民的住房問題。

第二,避開中心,選取邊緣地帶。

新加坡人多地少,建屋發展局強調整體規劃,避開住房密集的中心城區。這樣做有利于居民疏散,而且拆遷量少、地價便宜。只有在市區人口減少到一定程度、新區住房充足的情況下,才會考慮進行集中的舊城改造。組屋區一般以高層住宅為主,大多數是十幾層的板式住宅,少數是20多層。

在規劃之初,考慮到要讓居民就近就業,組屋區內預留10%至20%的土地用于工業配套設施,主要是無污染的小規模勞動密集型工業,如制衣、紡織和電子配件制造廠。不論住在哪里,居民都不會感到生活不便。

這是新加坡女皇鎮一處組屋區。新華社發

第三,審查嚴格避免投機占有。

組屋制度是新加坡居民的一項福利政策,背后有一套嚴格的審查和分配制度,從而避免“尋租”和“搭便車”行為。

在新加坡,想要購買新組屋的申請人必須是年滿21歲的新加坡公民。申請人在本地或海外不得有其他房產,且在過去30個月內沒有處置過任何房產。此外,還要查看申請人的家庭構成狀況和收入上限。永久居民和擁有私房者只能購買二手組屋。

新購的組屋住滿5年后,可以在市場上出售或者轉租。不過,一個家庭只能擁有一套組屋,如果要再購買新房子,舊組屋必須退出來,防止有人投機占有。對于貸款,新加坡政府同樣制定了嚴格的要求,只有新加坡公民、低收入者和無額外物業者才可以取得貸款資格。

第四,組屋現行“先售后建”的預購制度減少組屋的空置率。申請人可以進行網上申請,然后抽簽。如果組屋預訂量達到70%以上,政府就通過招投標確定建筑承包商進行建設。組屋完工后,抽簽通過的市民就可以直接領取鑰匙入住了。

4

組屋政策同樣面臨挑戰

由于新加坡公共住房解決得好,公共住房為公共政策提供了很好的實施平臺,成為“一子下活全盤棋”的典范。因此,很多國家都在向新加坡取經,學習其公共住房建設的經驗。

但是,隨著時間推移,新加坡的公共住房也面臨一些挑戰。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有三點:

第一、 如何加快公共住房的建設速度和周期。近幾年來,新加坡的公共住房漲價很厲害。最根本的原因是供不應求。如何盡快增加供給是面臨政府最大的問題。

第二、 如何進一步建造更人性化、更加高效和更多的公共配套設施。尤其是公共交通。新加坡已經建成了很多條地鐵,但是仍難以滿足需求。而且有些站點轉換不同線路,需要上下乘梯并步行十多二十分鐘,人性化和效率均有待提高。

第三、 如何更好落實和利用好公共住房可以承載的社會責任。新加坡逐漸步入老齡社會,樂齡公寓、樂齡活動中心等的社會需求越來越旺。但是,有些居民對建設這種樂齡設施和住房出現“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一種排斥態度。因此,如何更好落實和利用好公共住房可以承載的社會責任,比如養老就是一個很重大的社會問題。

盡管有這些挑戰,不過和很多國家和大城市相比,總體來講,新加坡的公共住房建設還是非常成功的,可以學習借鑒的點很多。

2

為什么新加坡人更愿意住組屋?

毫無疑問,組屋最大的優勢在于價格相對優惠。

眾所周知,新加坡多年來穩居“全球房價最貴城市”排行榜前十行列,其商品房價格之貴,由此可見一斑。相比之下,組屋最大的特點是有政府津貼,房價相對商品房要廉價很多,只要收入穩定,并且購買與自己收入相當的戶型,購房不會成為負擔。

陽光照亮新加坡梧槽坊色彩鮮艷的組屋區。圖源:新華網

此外,組屋周邊配套齊全,生活便利。新加坡的中小學,社區醫院,診療所和商業及社會服務網點,基本都圍繞組屋的區域布點。新加坡300多個公園,大部分都在居民區內或者附近。工業園區附近一般也都有配套的居民住宅區域。

3

組屋制度為什么能成功?

組屋制度的成功,得益于新加坡對住房市場強有力的政策干預和規范引導。

第一,建屋發展局可強制征地。

新加坡組屋的建設用地一部分來自國家直接轉讓,另一部分從私人部門強制征收。在《土地征用法》的授權下,建屋發展局擁有強制征地權力,所以新加坡公共住房建設能以遠低于私人開發商購地價獲得土地,任何人不得隨意抬價,價格不受市場影響。而且,所有征地成本均由政府承擔,組屋一般都有99年地契。

組屋的建設和購買資金從哪里來?新加坡通過頒布《中央公積金法》建立起中央公積金制度,同時成立中央公積金局。每一個有工作的居民在繳納組屋首付之后,分期付款的資金就來自公積金賬戶。市民公積金繳費率是月薪的20%,單位繳納17%,月繳費的工資上限是6000新元。這為政府積累了大量住房建設資金,所以能在較短時間內解決居民的住房問題。

第二,避開中心,選取邊緣地帶。

新加坡人多地少,建屋發展局強調整體規劃,避開住房密集的中心城區。這樣做有利于居民疏散,而且拆遷量少、地價便宜。只有在市區人口減少到一定程度、新區住房充足的情況下,才會考慮進行集中的舊城改造。組屋區一般以高層住宅為主,大多數是十幾層的板式住宅,少數是20多層。

在規劃之初,考慮到要讓居民就近就業,組屋區內預留10%至20%的土地用于工業配套設施,主要是無污染的小規模勞動密集型工業,如制衣、紡織和電子配件制造廠。不論住在哪里,居民都不會感到生活不便。

這是新加坡女皇鎮一處組屋區。新華社發

第三,審查嚴格避免投機占有。

組屋制度是新加坡居民的一項福利政策,背后有一套嚴格的審查和分配制度,從而避免“尋租”和“搭便車”行為。

在新加坡,想要購買新組屋的申請人必須是年滿21歲的新加坡公民。申請人在本地或海外不得有其他房產,且在過去30個月內沒有處置過任何房產。此外,還要查看申請人的家庭構成狀況和收入上限。永久居民和擁有私房者只能購買二手組屋。

新購的組屋住滿5年后,可以在市場上出售或者轉租。不過,一個家庭只能擁有一套組屋,如果要再購買新房子,舊組屋必須退出來,防止有人投機占有。對于貸款,新加坡政府同樣制定了嚴格的要求,只有新加坡公民、低收入者和無額外物業者才可以取得貸款資格。

第四,組屋現行“先售后建”的預購制度減少組屋的空置率。申請人可以進行網上申請,然后抽簽。如果組屋預訂量達到70%以上,政府就通過招投標確定建筑承包商進行建設。組屋完工后,抽簽通過的市民就可以直接領取鑰匙入住了。

4

組屋政策同樣面臨挑戰

由于新加坡公共住房解決得好,公共住房為公共政策提供了很好的實施平臺,成為“一子下活全盤棋”的典范。因此,很多國家都在向新加坡取經,學習其公共住房建設的經驗。

但是,隨著時間推移,新加坡的公共住房也面臨一些挑戰。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有三點:

第一、 如何加快公共住房的建設速度和周期。近幾年來,新加坡的公共住房漲價很厲害。最根本的原因是供不應求。如何盡快增加供給是面臨政府最大的問題。

第二、 如何進一步建造更人性化、更加高效和更多的公共配套設施。尤其是公共交通。新加坡已經建成了很多條地鐵,但是仍難以滿足需求。而且有些站點轉換不同線路,需要上下乘梯并步行十多二十分鐘,人性化和效率均有待提高。

第三、 如何更好落實和利用好公共住房可以承載的社會責任。新加坡逐漸步入老齡社會,樂齡公寓、樂齡活動中心等的社會需求越來越旺。但是,有些居民對建設這種樂齡設施和住房出現“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一種排斥態度。因此,如何更好落實和利用好公共住房可以承載的社會責任,比如養老就是一個很重大的社會問題。

盡管有這些挑戰,不過和很多國家和大城市相比,總體來講,新加坡的公共住房建設還是非常成功的,可以學習借鑒的點很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