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家長必讀)比「窮」更可怕的,是向孩子「哭窮」。你的一句話,可能改變孩子一生

世界上有三種東西掩藏不住:咳嗽、愛和貧窮……

有句話這樣說的:你的氣質, 來自走過的路和讀過的書。

過慣苦日子的人, 生活總會在他身上留下印記。

我們父輩, 從小過慣了苦日子, 自然而然養成著勤儉節約的習慣, 貧窮可以忍受, 但哭窮父母帶來的烙印在成年也無法抹滅。

「家裡很窮, 爸爸媽媽買不起。 」

「家裡連買菜的錢都沒有了。 」

「爸媽掙錢很辛苦, 不要亂花錢。 」

……

這個哭窮情景, 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 原本家庭並沒有揭不開鍋, 只是希望孩子能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希望孩子聽話懂事, 於是無意識跟孩子哭窮, 將經濟壓力壓在孩子身上。

「吃得苦中苦, 方為人上人」「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些話表面勵志, 其實只是毒雞湯!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終其一生都在修復自己的童年, 童年缺失什麼, 長大後就拼命尋找什麼。

電視劇《人民的名義》, 貪官趙德漢就是被窮養大,

這導致他成年後對金錢的渴望無限大, 不擇手段貪了兩個億, 卻一分錢不敢花。

聰明的父母, 從來不會跟孩子哭窮。

因為這就像灑了的牛奶, 哭也沒用一樣。 他們明白, 自己窮, 是自己需要努力改變的, 不要把孩子拉進來被窮吞噬。

很多父母會跟孩子哭窮訴苦,

希望孩子能夠變得節儉懂事, 能夠知道家裡的難處。

從小生活在「哭窮」環境中的孩子, 長大後或多或少內心缺乏安全感、自卑、怯懦。

也許他們哭的不是窮, 是窮的感受。

父母向孩子哭窮的時候, 通常眉眼低垂, 或語重心長, 或哀怨無奈, 或憂心忡忡, 或恨鐵不成鋼。

孩子感受到的是, 我不好、我沒有、我不配......這或許就是父母當年對生活, 對自己的感受。

從這個角度來說, 孩子內心是否富足, 與物質多少無關, 而與父母對待生活和自我的態度有關。

02

《為何貧困是一種疾病》裡說:如果孩子從小就是「窮人」, 那麼他一生都會是「窮人」。

因為貧窮不可怕, 可怕的是「心窮」。

就算家裡貧窮, 父母們也不應該經常對孩子哭窮。

有一段國外小男孩回懟同學的視訊上了熱搜。

有一句叫「家會傷人」, 真的如此。 很多父母將自己的人生和孩子綁在一起, 好像自己活著就是為了孩子。

這樣的孩子更苦。 一邊被父母的期待捧著, 一邊被父母的訴苦壓著。 常常聽到這樣的話:

「為了給你報這個培訓班,

我跟你爸爸已經基本掏空了錢包, 有幾個月沒有去逛街了, 你還不多考點分數回來, 那你對得起我們嗎?」

「我們家就靠你了, 你不努力。 我們這麼辛苦地活著也沒什麼意思。 」

「我就後悔生了你, 沒有生你我就不會過得這麼辛苦。 」

很多時候, 你以為你是說說而已, 但是在孩子敏感的心裡, 可能就種下了種子, 影響他一輩子。

跟孩子哭窮, 還是讓孩子自己去感受生活的不易, 完全是不一樣的。

前者可能讓孩子從根上自卑, 因為生養的父母如此, 自己的生活慘澹無光。 而自己去感受的, 往往會有那股子「沒有傘的孩子努力奔跑」的勁兒, 最後通過努力改變自己的人生。

要知道, 一味地對孩子哭窮, 真的就能喚起孩子對你付出金錢而感到更加珍惜, 更加努力嗎?很多時候,父母的哭窮只會讓孩子變得憂心忡忡,嚴重的時候還會讓孩子失去安全感,內心自卑而陰暗。

莎士比亞曾說:「貧窮卻感到滿足的人是富有的,而且是非常的富有。」

家庭經濟狀況不好並不影響孩子內心是否富足。好的家庭教育,父母們既不會對孩子哭窮也不會給孩子奢侈物質生活。

「身窮窮一代,心窮窮三代」,請停止對孩子哭窮吧!

更加努力嗎?很多時候,父母的哭窮只會讓孩子變得憂心忡忡,嚴重的時候還會讓孩子失去安全感,內心自卑而陰暗。

莎士比亞曾說:「貧窮卻感到滿足的人是富有的,而且是非常的富有。」

家庭經濟狀況不好並不影響孩子內心是否富足。好的家庭教育,父母們既不會對孩子哭窮也不會給孩子奢侈物質生活。

「身窮窮一代,心窮窮三代」,請停止對孩子哭窮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