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小夫妻放棄都市高薪工作,隱居深山建造簡陋環保屋,種菜、養雞、織衣、做飯,坦言:很幸福

「結廬在人境, 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 飛鳥相與還……」陶淵明在詩中所描繪的田園生活令無數人心馳神往。 攜手心愛的人遠離塵囂, 去一個與世無爭、自由自在、自給自足、空氣清新的地方生活, 對於絕大多人來說, 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對於另一些人來說, 鄉間美夢實現起來卻並不費力。

種菜、養雞、納鞋、制衣、做皂、發電、紡線織布……這種「你耕田來我織布, 我挑水來你澆田」的田園生活似乎離現代人越來越遠了, 然而, 這卻是小唐和妻子小振正在過的日子。 因為厭倦了大城市的生活, 所以選擇在深山中隱居。

圖為沿著嶗山李沙路向北行駛, 拐上一條村中小路, 就到了清涼澗, 再穿過一片農宅和一片櫻桃林, 就是小唐和小振的住處。

小唐和妻子都是年輕的80後藝術家。 圖為他們在嶗山上開闢了幾塊地, 租了一個小院兒, 還利用一間已經倒塌廢棄的石屋建起一間環保屋, 打造出自己的理想國。

圖為小唐和小振在自己的生活實驗室裡,

他們的日常工具大都在這裡製造。 穿衣吃飯、吃喝玩樂, 一切都是自給自足。

實驗室的所有材料都是沿著山路拉上去的。 恍惚間, 小唐和妻子已經在嶗山「隱居」了多年。 圖為小唐在用刀鐮火石引火。

而他的妻子負責生活用品的實驗開發, 做鞋、縫衣、做肥皂、熬糖、制鹽。 圖為小振用植物油做肥皂。

圖為小唐負責實驗室的設計和基礎建設,還要在自己的網站上分享成功的生活實驗,幫助更過嚮往田園生活的人少走彎路。

除了電,這裡與現代生活幾乎格格不入。然而即便是電,他們用的也是太陽能發電和自行車人力發電。圖為他們的自行車發電機。

一個小院兒和半山腰的一間實驗室,雖然簡陋,但是承載了夫妻倆「生態環保」的生活理念和田園夢想。

小唐17歲時從高中退學創業,一直在城市裡打拼,曾經從事廣告設計工作,收入不菲。妻子小振曾是一名證券分析師。

後來,他開始接觸環保事業,萌生了利用城市廢棄物來建造一座房子並在裡面生活的想法。

後來小唐計畫建造一個自給自足社區。在朋友的幫助下,他把地方選在嶗山上,然後在一處廢舊石頭房的基礎上,蓋起了現在的環保小屋。

對於蓋房需要的建築和化學材料知識,小唐都不懂,只能四處求教,逢人就問。最終,他從一個門外漢變成了房屋建築的小專家。圖為小唐等人拉建築材料上山。

夫妻倆決定在5年內出一本覆蓋建築、能源、農業和油、鹽、醬、醋、糖等日用品簡明製造工藝的技術讀本。圖為小振用玉米秸稈燒火熬糖。

夫妻倆所住的兩層房屋共80多平方米。一層由花崗巖壘成;二層是用蘆葦編成的葦箔圍成,葦箔外面刷滿了灰土。這麼巨大的工程都是小唐憑藉人力完成,絲毫沒借助機器的力量。圖為兩人在修理自己的房屋,雖然什麼事情都要親力親為,但是他們覺得很幸福。

圖為小唐負責實驗室的設計和基礎建設,還要在自己的網站上分享成功的生活實驗,幫助更過嚮往田園生活的人少走彎路。

除了電,這裡與現代生活幾乎格格不入。然而即便是電,他們用的也是太陽能發電和自行車人力發電。圖為他們的自行車發電機。

一個小院兒和半山腰的一間實驗室,雖然簡陋,但是承載了夫妻倆「生態環保」的生活理念和田園夢想。

小唐17歲時從高中退學創業,一直在城市裡打拼,曾經從事廣告設計工作,收入不菲。妻子小振曾是一名證券分析師。

後來,他開始接觸環保事業,萌生了利用城市廢棄物來建造一座房子並在裡面生活的想法。

後來小唐計畫建造一個自給自足社區。在朋友的幫助下,他把地方選在嶗山上,然後在一處廢舊石頭房的基礎上,蓋起了現在的環保小屋。

對於蓋房需要的建築和化學材料知識,小唐都不懂,只能四處求教,逢人就問。最終,他從一個門外漢變成了房屋建築的小專家。圖為小唐等人拉建築材料上山。

夫妻倆決定在5年內出一本覆蓋建築、能源、農業和油、鹽、醬、醋、糖等日用品簡明製造工藝的技術讀本。圖為小振用玉米秸稈燒火熬糖。

夫妻倆所住的兩層房屋共80多平方米。一層由花崗巖壘成;二層是用蘆葦編成的葦箔圍成,葦箔外面刷滿了灰土。這麼巨大的工程都是小唐憑藉人力完成,絲毫沒借助機器的力量。圖為兩人在修理自己的房屋,雖然什麼事情都要親力親為,但是他們覺得很幸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