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在咖啡館裡為人類賣命打工的動物,不止有貓和狗

現在在咖啡館內「打工」的生物物種, 已經越來越多。

柯爾鴨是鴨咖內的打工仔, 這是一種已經轉向觀賞和展覽用途的鴨子, 被國內稱為「寵物鴨」。 近幾年, 這種鴨子的人氣非常高, 許多人不惜遠途打卡, 只為擼一下鴨屁股:

同樣打出稀有旗號的經營主題還有刺蝟。

把刺蝟作為寵物來飼養的人並不多, 許多人其實沒有和這個小動物接觸的經驗, 於是, 去刺蝟咖啡館裡, 把一隻小刺蝟在手中團成一團, 成為許多人的追求:

在店內, 客人們打破遠距離地觀賞, 有權利將它帶到自己的餐桌上把玩:

除此之外, 還有各種鳥咖。 在這家店裡, 只要客人有錢, 就可以出高價指名自己看中的鳥來陪伴自己:

店內的每只鳥都有自己的名字, 根據品種, 指名費也不同:

這種經營方式聽上去, 似乎有一點點不對勁。

還有一家更為少見的魚咖開設在越南。

主人為了攬客, 把店內的魚缸全部拆除, 在地板上加了隔水板, 將整家店變成一個大池塘。 客人進店要脫鞋襪, 給腳部消毒, 然後只需要坐在桌椅上, 就可以和魚群零距離接觸:

貓頭鷹咖啡館也是近年來在日本流行的新寵, 貓頭鷹們當起了營業員:

每到和貓頭鷹互動的環節, 店內客人會步入它們的活動區,把貓頭鷹放在自己的手臂上,進行接觸、撫摸:

用城市中少見的動物當招牌的店家越來越多,泰國乾脆開了一家綜合動物咖啡館,客人只需要去一家咖啡屋,就可以和多種動物互動。

在店裡打工的,有被稱為「乾脆面」的浣熊:

也有生活在沙漠的耳廓狐:

還有可以滑行于林間的蜜袋鼯:

各種動物混合出鏡,在這家店內更是成為常態:

這個獵奇的趨勢愈演愈烈,現在還有了蜥蜴咖啡館:

蛇主題咖啡廳:

甚至在日本一家名為Animeal的咖啡廳裡,飼養有蝙蝠與客人互動:

這些獵奇主題不僅沒有嚇退消費者,還有許多人預約打卡,只為拍下這些平日難得一見的動物們。

然而,不同於已經習慣和人類相處的貓和狗,這些和人類少有互動的動物,加入到咖啡館打工行列後,日子到底過得怎麼樣?

在越南的那家魚咖裡,每天都上演著命案,許多魚死于客人腳下。

有的客人是無心之失,有的卻是刻意為之:用腳踹魚、追逐恫嚇。於是,有些打工魚早上和「同事」一起上班,卻再看不到明天的太陽。

每晚打烊,在一片水池中挑揀翻肚皮的死魚,成了工作人員閉店前的日常:

這件事被新聞曝光後,店主說:

發現有追逐魚群的顧客,我都會上前制止,遇到不聽勸阻的顧客,我們也會請他們離店,但是收效甚微。

後來,店主還是把魚放回了魚缸內才平息了這件事。

晝夜顛倒、上大夜班,則是動物咖啡館內夜行打工仔們的常態。

耳廓狐、貓頭鷹、刺蝟、蛇等等,它們都是夜行動物,白天休息,夜間攝食,每天的活動具有週期性。

咖啡館的營業時間均在白天,無論店家如何照顧它們的作息,仍舊需要這些夜行動物打破自己的生物鐘,在本該睡覺時間,清醒數小時用來打工營業。

比如大阪有家咖啡館,因為店內的貓與貓頭鷹的關係非常要好,所以還要專門開設攝影會,讓客人拍下它倆依偎的有愛畫面。

兩個小傢伙被抱到椅子上之前正在睡覺,再一睜眼,周圍已經人山人海:

應激反應,是這些獵奇的動物咖啡廳最為棘手的。

對很多新晉的打工仔來說,它們並不是早已習慣與人類共處的物種,甚至還有一些是野生動物,所以對它們來說,來自外界的刺激有很多:非同類生物共處、客人的喧嘩聲、難以適應的觸碰……在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刺激後,它們會產生一系列非特異性應答反應。

更糟糕的是,雖然也有部分看重動物感受的咖啡店,但只關注收入的經營者也不少。2018年,日本著名連鎖貓咖「Mocha」大規模爆發貓瘟疫,1個月內7只貓感染去世,老闆卻拒絕花錢為貓看病,稱「買新貓就好」。

事件被新聞曝光至今已經2年,店鋪還開著,推特上搜一下店名,還是一片片的網紅打卡推薦。

其實,動物咖啡館的建立初衷,並非是為動物帶去傷害。然而,這件事現在有點變了味道。「喜愛」與「保護」,這兩者之間,需要一份平衡。

店內客人會步入它們的活動區,把貓頭鷹放在自己的手臂上,進行接觸、撫摸:

用城市中少見的動物當招牌的店家越來越多,泰國乾脆開了一家綜合動物咖啡館,客人只需要去一家咖啡屋,就可以和多種動物互動。

在店裡打工的,有被稱為「乾脆面」的浣熊:

也有生活在沙漠的耳廓狐:

還有可以滑行于林間的蜜袋鼯:

各種動物混合出鏡,在這家店內更是成為常態:

這個獵奇的趨勢愈演愈烈,現在還有了蜥蜴咖啡館:

蛇主題咖啡廳:

甚至在日本一家名為Animeal的咖啡廳裡,飼養有蝙蝠與客人互動:

這些獵奇主題不僅沒有嚇退消費者,還有許多人預約打卡,只為拍下這些平日難得一見的動物們。

然而,不同於已經習慣和人類相處的貓和狗,這些和人類少有互動的動物,加入到咖啡館打工行列後,日子到底過得怎麼樣?

在越南的那家魚咖裡,每天都上演著命案,許多魚死于客人腳下。

有的客人是無心之失,有的卻是刻意為之:用腳踹魚、追逐恫嚇。於是,有些打工魚早上和「同事」一起上班,卻再看不到明天的太陽。

每晚打烊,在一片水池中挑揀翻肚皮的死魚,成了工作人員閉店前的日常:

這件事被新聞曝光後,店主說:

發現有追逐魚群的顧客,我都會上前制止,遇到不聽勸阻的顧客,我們也會請他們離店,但是收效甚微。

後來,店主還是把魚放回了魚缸內才平息了這件事。

晝夜顛倒、上大夜班,則是動物咖啡館內夜行打工仔們的常態。

耳廓狐、貓頭鷹、刺蝟、蛇等等,它們都是夜行動物,白天休息,夜間攝食,每天的活動具有週期性。

咖啡館的營業時間均在白天,無論店家如何照顧它們的作息,仍舊需要這些夜行動物打破自己的生物鐘,在本該睡覺時間,清醒數小時用來打工營業。

比如大阪有家咖啡館,因為店內的貓與貓頭鷹的關係非常要好,所以還要專門開設攝影會,讓客人拍下它倆依偎的有愛畫面。

兩個小傢伙被抱到椅子上之前正在睡覺,再一睜眼,周圍已經人山人海:

應激反應,是這些獵奇的動物咖啡廳最為棘手的。

對很多新晉的打工仔來說,它們並不是早已習慣與人類共處的物種,甚至還有一些是野生動物,所以對它們來說,來自外界的刺激有很多:非同類生物共處、客人的喧嘩聲、難以適應的觸碰……在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刺激後,它們會產生一系列非特異性應答反應。

更糟糕的是,雖然也有部分看重動物感受的咖啡店,但只關注收入的經營者也不少。2018年,日本著名連鎖貓咖「Mocha」大規模爆發貓瘟疫,1個月內7只貓感染去世,老闆卻拒絕花錢為貓看病,稱「買新貓就好」。

事件被新聞曝光至今已經2年,店鋪還開著,推特上搜一下店名,還是一片片的網紅打卡推薦。

其實,動物咖啡館的建立初衷,並非是為動物帶去傷害。然而,這件事現在有點變了味道。「喜愛」與「保護」,這兩者之間,需要一份平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