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為什麼大人總是不相信孩子?教育孩子,不能把孩子推到對立的一邊

為什麼大人總是不相信孩子?

安徽省潛山市王河鎮, 13歲女生考滿分被質疑後溺亡, 讓人扼腕歎息。

對我們的父母和老師來說, 似乎最難的事情, 就是相信自己的孩子和學生。

01

很多人都說,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但是, 對於大多數需要每天起早貪黑的「打工人」來說, 想要按時按點地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 並不是容易的事情, 甚至, 是一種奢望。

那麼, 當父母沒有時間陪伴孩子, 老師沒有心情教導學生, 青春期孩子的心裡在想些什麼, 為什麼逃避、痛苦和叛逆, 你們知道嗎?

想要毀掉一個孩子,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不相信他, 不管何時何地, 不管他做對還是做錯, 都告訴他:你不懂事, 你在犯錯, 還在說謊!

對於父母來說, 孩子是自己的心頭肉。 每個家長, 都會不自覺地希望孩子能夠變成一個完美的人。 但是, 教育孩子的重心, 並不是讓孩子按照家長的設想和規劃去生活,

更不是無時無刻地監視、督促和逼迫孩子去讀書學習。

02

如果讓孩子生活在我們的眼皮底下, 父母事無巨細地管教孩子, 孩子會快樂嗎?

顯然不會!

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 在讀書、學習和工作的時候, 都喜歡安安靜靜地不受打擾, 更不喜歡事情還沒有做完,

自己的苦心和努力還沒有看到結果, 就被不相關、不瞭解和不認可自己的人評判和抱怨, 哪怕這個人, 是我們的父母。

這個道理如此清晰、明白和顯而易見, 即便是沒有文化、沒有閱歷和學歷的父母, 只要是真心對待自己的孩子, 誠心想著為孩子好、為孩子付出, 只要平心靜氣地轉念一想, 就能夠相通的道理, 為什麼放在百平米的家裡, 面對著眼前這個骨肉凝聚、朝夕相處卻又愛恨交加的孩子, 就糊塗、困惑和迷茫了呢?

03

教育孩子, 不能把孩子推到「對立」的另一邊。

尤其是青春期孩子。

他們的心智、思想和自我意識正在萌發和覺醒, 無時無刻都想表現出自己的想法和個性, 在學校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同, 在家裡希望得到父母和親人的理解、支持和認可。 可以說在青春期孩子的心裡, 最大的凝結就是內在和外在的衝突矛盾。

或許, 即便在2021年, 有許多父母, 依然對孩子的自我意識, 覺得無所謂。

一個自始至終, 從未被父母和家庭尊重、理解和支持的孩子, 他心裡所承受的痛苦,

無疑於你將他一出生就拋棄在空無一人的街道上。

04

在這個世界上, 哪怕是最可惡、冷漠和無情的父母, 在孩子剛出生, 蹣跚學步、咿呀學語和乖巧懂事的時刻, 都是想要盡自己和家庭最大的能力, 「為孩子好」, 給孩子買堆積如山的零食、玩具和漫畫, 讓孩子感受到幸福快樂的。

而這,也是為人父母,在這個悠長、枯燥而苦難的人生裡,對於生活最美好的嚮往。

可是為什麼,當孩子慢慢長大,進入幼稚園,就讀中小學,這些溫暖的期待和美好的意願,在「別人家孩子」光鮮亮麗的對比和反差之下,就變得蕩然無存了呢?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乖巧懂事,自己家的孩子只知道玩手機、打遊戲?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喜歡讀書、按時睡覺而且成績優異,自己家的孩子每天寫作業就像坐牢,任憑父母暴跳如雷、大吼大叫,兩三個小時甚至只能寫出幾個字?

05

成年人的崩潰,往往是從教育孩子開始的。

從某種程度來說,孩子就像是一杯水,看似柔弱、脆弱和不堪一擊。

可是,如果父母對孩子日復一日地逼迫、監視和打罵,無時無刻都讓孩子感受到痛苦和壓力,那麼孩子的確會承受和忍受下去,看似平安無事。

但是,從孩子的幼年、童年到少年階段,如果父母用自己漫不經心的態度,暴跳如雷的言行和打罵責罰的手段,在孩子的心裡種下一顆苦澀的種子,那麼極有可能,當這個孩子進入青春期,他會將年幼時受過的委屈、痛苦和憤怒,加上十倍返還給自己的父母。

幸福的人都是快樂的,不幸的人都有一個痛苦的童年。

真正想要「為孩子好」,願意騰挪出自己的時間、精力和精神去陪伴孩子的父母,應該尊重、理解和支持「自己家孩子」所處的立場和境況。

孩子會痛苦,或許是因為不管他如何努力和付出,父母都漠不關心,不願意說出哪怕一句理解、共情和認可的話。

06

青春期孩子的「病」,是父母和老師的不理解、不相信和不認可。

對這一點,有些父母會啞然失笑。

「這是我自己的孩子,我這個人能力有限,我們家也不是富貴家庭,我供他吃飯穿衣、讀書上學,就已經是我最大的能力了!」

「現在的孩子還不幸福嗎?有吃的有穿的,整天抱著手機玩遊戲,最起碼我還在家裡伺候著,總比那些在農村留守,父母長年累月都不在家的孩子強得多,幸福得多吧!」

「我每天起早貪黑地上班賺錢,每年花幾萬塊給孩子報補習班、興趣班和培訓班,回到家裡還要按時按點地給孩子做飯、陪孩子寫作業,每天把我氣得半死,難道我不辛苦嗎?」

大多數家庭都是如此,父母覺得自己不容易,孩子認為自己很委屈。

07

就這樣,父母和老師站在左邊,孩子站在右邊。成年人和孩子的世界,日益變得疏遠隔離,父母和老師不相信孩子,孩子也越來越害怕、畏懼和疏遠大人。

就如同安徽省潛山市王河鎮的13歲女生,如果她考得不好,父母和老師會覺得她不用功、不盡力,考到滿分,又會懷疑她作弊。

你讓孩子怎麼辦,她如何證明自己「只吃了一碗涼粉」?

性格軟弱的孩子或許選擇忍辱負重,而極個別性格剛烈的孩子,在被激動情緒衝昏頭腦的情況下,的確有可能會做出傻事。

發生這樣的事情,許多父母和老師難免會肆意指責孩子不堅強、沒心胸或是太偏激,可是,對於一個孩子來說,能夠證明自己存在、生活和價值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正是無辜、純潔和清白嗎?

如果連身邊最親近的父母和老師都不相信自己,還有誰?

08

避免悲劇和教育孩子,最理智和恰當的做法是:

孩子是脆弱和敏感的,在沒有確定無誤的真憑實據面前,我們都應該尊重、理解和相信孩子,即便是我們能夠確定和肯定孩子犯了錯,父母和老師,也應該以最大的胸懷、寬容和共情來引導和教導孩子。

教育孩子,不是把孩子當作只知道順從聽話的小狗小貓,也不是把孩子當作無關緊要的物品,更不是把孩子當作工廠流水線上的罐頭。

在家庭中,父母要做出表率,在學校裡,老師要客觀理性。

讓孩子感受到幸福快樂的。

而這,也是為人父母,在這個悠長、枯燥而苦難的人生裡,對於生活最美好的嚮往。

可是為什麼,當孩子慢慢長大,進入幼稚園,就讀中小學,這些溫暖的期待和美好的意願,在「別人家孩子」光鮮亮麗的對比和反差之下,就變得蕩然無存了呢?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乖巧懂事,自己家的孩子只知道玩手機、打遊戲?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喜歡讀書、按時睡覺而且成績優異,自己家的孩子每天寫作業就像坐牢,任憑父母暴跳如雷、大吼大叫,兩三個小時甚至只能寫出幾個字?

05

成年人的崩潰,往往是從教育孩子開始的。

從某種程度來說,孩子就像是一杯水,看似柔弱、脆弱和不堪一擊。

可是,如果父母對孩子日復一日地逼迫、監視和打罵,無時無刻都讓孩子感受到痛苦和壓力,那麼孩子的確會承受和忍受下去,看似平安無事。

但是,從孩子的幼年、童年到少年階段,如果父母用自己漫不經心的態度,暴跳如雷的言行和打罵責罰的手段,在孩子的心裡種下一顆苦澀的種子,那麼極有可能,當這個孩子進入青春期,他會將年幼時受過的委屈、痛苦和憤怒,加上十倍返還給自己的父母。

幸福的人都是快樂的,不幸的人都有一個痛苦的童年。

真正想要「為孩子好」,願意騰挪出自己的時間、精力和精神去陪伴孩子的父母,應該尊重、理解和支持「自己家孩子」所處的立場和境況。

孩子會痛苦,或許是因為不管他如何努力和付出,父母都漠不關心,不願意說出哪怕一句理解、共情和認可的話。

06

青春期孩子的「病」,是父母和老師的不理解、不相信和不認可。

對這一點,有些父母會啞然失笑。

「這是我自己的孩子,我這個人能力有限,我們家也不是富貴家庭,我供他吃飯穿衣、讀書上學,就已經是我最大的能力了!」

「現在的孩子還不幸福嗎?有吃的有穿的,整天抱著手機玩遊戲,最起碼我還在家裡伺候著,總比那些在農村留守,父母長年累月都不在家的孩子強得多,幸福得多吧!」

「我每天起早貪黑地上班賺錢,每年花幾萬塊給孩子報補習班、興趣班和培訓班,回到家裡還要按時按點地給孩子做飯、陪孩子寫作業,每天把我氣得半死,難道我不辛苦嗎?」

大多數家庭都是如此,父母覺得自己不容易,孩子認為自己很委屈。

07

就這樣,父母和老師站在左邊,孩子站在右邊。成年人和孩子的世界,日益變得疏遠隔離,父母和老師不相信孩子,孩子也越來越害怕、畏懼和疏遠大人。

就如同安徽省潛山市王河鎮的13歲女生,如果她考得不好,父母和老師會覺得她不用功、不盡力,考到滿分,又會懷疑她作弊。

你讓孩子怎麼辦,她如何證明自己「只吃了一碗涼粉」?

性格軟弱的孩子或許選擇忍辱負重,而極個別性格剛烈的孩子,在被激動情緒衝昏頭腦的情況下,的確有可能會做出傻事。

發生這樣的事情,許多父母和老師難免會肆意指責孩子不堅強、沒心胸或是太偏激,可是,對於一個孩子來說,能夠證明自己存在、生活和價值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正是無辜、純潔和清白嗎?

如果連身邊最親近的父母和老師都不相信自己,還有誰?

08

避免悲劇和教育孩子,最理智和恰當的做法是:

孩子是脆弱和敏感的,在沒有確定無誤的真憑實據面前,我們都應該尊重、理解和相信孩子,即便是我們能夠確定和肯定孩子犯了錯,父母和老師,也應該以最大的胸懷、寬容和共情來引導和教導孩子。

教育孩子,不是把孩子當作只知道順從聽話的小狗小貓,也不是把孩子當作無關緊要的物品,更不是把孩子當作工廠流水線上的罐頭。

在家庭中,父母要做出表率,在學校裡,老師要客觀理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