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比物質更重要的,是心靈的養分:孩子最需要的5種心理營養,你家孩子缺哪一個?

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 不管是幼年時期, 還是稍微長大後的青春期, 都需要父母耐心的呵護和陪護。 不僅是對孩子衣食起居的照顧, 更重要的是對孩子心理上的陪伴。

前幾天接到一位元朋友的電話, 最近公司人手不足, 丈夫和自己都要加班工作, 實在沒有經歷照顧孩子, 可不可以把孩子送到外公外婆家, 忙完這段時間再接回來。

說實話, 一開始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朋友, 因為看得出來, 朋友內心並不想把孩子送到老人身邊, 不希望孩子這麼小就和自己分開, 這對孩子幼小的心靈多少是有影響的,

而另一方面, 她也很想抓住這次工作上的機會, 拼一下手上的這個項目, 多賺點錢, 為將來多積攢一點資本, 所以不管選擇哪一個, 都會有遺憾。

作為女性, 當然是支持朋友好好做項目, 抓住自己的職業黃金期, 實現自己的價值, 而作為媽媽, 肯定不希望她送走孩子, 孩子才11個月, 正是最需要父母的陪伴和照料的時期。

最後, 我給了她一點建議, 如果可以, 能不能讓老人過來, 白天幫忙照顧, 自己晚上回來還可以見到孩子, 不至於和孩子分離太久。

之所以這麼建議朋友, 是聽到一個做心理諮詢的師姐說過, 在她接待過的諮詢案例中, 很多有心理問題的來訪者都是在童年期有過被「拋棄」的經歷, 比如突然被送到一個陌生的地方,

或者跟著老人長大。

一個小生命呱呱墜地, 需要食物獲取生理營養, 學會翻身、爬走、跑跳等, 然後逐漸長大。

同樣的, 孩子的心理也需要一份營養, 只有獲取了足夠的心理營養, 孩子的心理成長才能自然地從一個階段過渡到另外一個階段。

如果他沒有得到心理營養的滿足, 那麼他這一生, 都會無意識地尋尋覓覓, 焦慮、不自信、沒有安全感, 直到他能夠尋滿那個缺失的心理營養為止。

心理學博士林文采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段提出了五大心理營養, 你都做到了嗎?

01.

無條件的接納(0—3個月)

從孩子出生後, 第一個需要的心理營養就是:無條件的接納。

剛剛出生的孩子非常脆弱, 他不能自己尋找食物, 他要等待爸爸媽媽喂他,

需要爸爸媽媽説明他、安慰他、照顧他。

其實小寶寶什麼都知道, 只是他不會說話, 有需要時只能用哭來表達。

在需求表達那麼不明確, 未來的一切也都那麼不確定的時候, 他最需要爸爸媽媽無條件的接納。

這就是這個階段的孩子渴求的、無條件的愛與接納。

02.

在你的生命中, 我最重要(0-3個月)

0~3個月的孩子還需要確定:「在你的生命中, 我最重要, 我是No.1。 」

即使你很忙, 即使你的身體不舒服,但如果你發現我餓了、生病了, 你都會馬上放下所有的一切,先來滿足我, 這樣, 我就會知道, 在你生命中, 我是最重要的。

對於媽媽而言, 做到這些並不難, 因為媽媽在生完孩子以後, 會分泌一種叫本體胺的物質, 促使媽媽心甘情願地為孩子提供一切。

生理上, 提供孚乚汁;心理上, 提供無條件的愛, 在媽媽的眼裡, 孩子一定是最完美的, 沒有任何事情比孩子更重要。

可是如果在寶寶0~3個月大的階段, 由於某種原因, 媽媽情緒發生變化, 身體沒有正常分泌本體胺, 那麼爸爸就要承擔起這個任務:看護孩子,

保護妻子。

如果這時, 父母經常吵架、打架, 兩個人的精力都消耗在爭吵裡, 沒辦法照顧孩子, 那麼孩子就會在成長過程中, 尋找另外一個人替代原本由父母扮演的「重要他人」的角色。

這個人由孩子自己挑選, 最初、最本能的選擇當然是爸爸媽媽, 如果爸爸媽媽不行, 他可能就會選擇祖父母、老師或其他長輩。

從這個人身上, 孩子希望得到無條件的接納, 希望成為這個人生命裡最重要的人。

如果孩子在小時候, 沒有找到這樣一個理想的「重要他人」, 那麼他一生中都會一直去尋覓, 直到找到為止。

上小學, 他會去找小學的老師, 上中學, 他會去找(男)女朋友, 會很早談戀愛。

他會非常希望彌補曾經沒有從父母那裡得到的「我最重要」的感覺, 希望有人能把自己看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如果找不到,他就會一直帶著這個期待長大,帶著這個期待結婚,等到結婚,他也會一天到晚詢問:「在你的生命中,我到底排第幾?」問了又問試了又試:「我是不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如果我很任性、很壞、很糟糕,你還會那樣愛我嗎?」

他會一直不斷地去尋找這個答案,從而導致他在人際交往中碰到很多問題,他不太能夠全力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因為他會遇到那麼多的困擾。

03.

安全感(4個月—3歲)

從4個月開始,孩子進入另外一個階段——想要分離,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孩子本來和媽媽連在一起,出生時經歷了生理上的分離,從4個月開始一直到3歲,是孩子要和媽媽或爸爸剪斷心理臍帶的過程,如果這個過程沒有做好,孩子永遠不知道如何獨立。

這個階段,孩子需要的心理營養是:安全感。

在安全感建立這件事情上,媽媽的作用大過爸爸,因為孩子分離的主要對象是媽媽,如果媽媽的狀態穩定,孩子會很自然地走過這個分離期,並獲得安全感。

那麼,媽媽怎樣的狀態,能給孩子提供最好的安全感呢?

首先,媽媽要情緒穩定。

常處於焦慮狀態的媽媽,很難心平氣和,她會擔心這個擔心那個,情緒容易失控,對孩子而言,最好的媽媽是願意學習,讓自己情緒穩定,跟隨孩子的成長而成長。

如果媽媽認為自己有情緒問題,一定要想辦法處理好自己的情緒,然後再面對孩子。

其次,注意夫妻之間的關係。

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東西,不是物質。

孩子那麼小,對物質沒有那麼大需求,父母親之間良好的關係,才是孩子最渴望也最能給他安全感的東西。

父母關係好,他自然很開心,因為父母是孩子全部的世界,如果父母經常吵架,相互指責,孩子就會很害怕,而他無法表達害怕時,就會用很多古怪的行為來呈現。

夫妻關係在孩子成長的頭幾年裡,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04.

肯定、讚美、認同(4—5歲)

當孩子進入4~5歲這個階段,有了「我」這個意識的時候,他非常需要的心理營養是:肯定、讚美、認同。

如果說在安全感的給予方面,媽媽比爸爸更重要,那麼在肯定和認同這個部分,爸爸的重要性要大過母親。

父親對孩子的肯定、認同、讚美,不管是對兒子還是女兒,它的份量都特別重。

如果父親願意認真地對孩子說:「孩子,我很喜歡你,我非常高興你是我的孩子」,這句話孩子會記得一生,並且開心一輩子。

孩子有自信,認為自己有價值,他就會有一個新的我,並且明白「我是誰」,然後有信心去面對他的人生,面對人生中的各種問題、難題。

05.

學習、認知、模范(6—7歲)

6~7歲的孩子,特別需要的心理營養是:學習、認知、模范。

這個時期,要有一個人能做孩子的模范。

這個模范可以幫助他解決這些問題:當碰到麻煩時,我怎麼辦?如果心情不好,怎麼辦?與別人的意見不同,我怎麼辦?

孩子需要學習如何管理他的情緒,如何處理他生活中的問題,而這份學習來源於一個模范。

對於孩子來說,他的第一個模范就是母親或者父親。

當生活中遇到一些具體問題時,爸爸媽媽用什麼態度來面對問題?用怎樣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將來這就是孩子走向社會後處理問題的示范和模版。

養育孩子不僅要為他們提供物質基礎,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陪伴和支持,給他足夠的心理養分,孩子才能像小樹苗一樣茁壯成長。

希望有人能把自己看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如果找不到,他就會一直帶著這個期待長大,帶著這個期待結婚,等到結婚,他也會一天到晚詢問:「在你的生命中,我到底排第幾?」問了又問試了又試:「我是不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如果我很任性、很壞、很糟糕,你還會那樣愛我嗎?」

他會一直不斷地去尋找這個答案,從而導致他在人際交往中碰到很多問題,他不太能夠全力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因為他會遇到那麼多的困擾。

03.

安全感(4個月—3歲)

從4個月開始,孩子進入另外一個階段——想要分離,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孩子本來和媽媽連在一起,出生時經歷了生理上的分離,從4個月開始一直到3歲,是孩子要和媽媽或爸爸剪斷心理臍帶的過程,如果這個過程沒有做好,孩子永遠不知道如何獨立。

這個階段,孩子需要的心理營養是:安全感。

在安全感建立這件事情上,媽媽的作用大過爸爸,因為孩子分離的主要對象是媽媽,如果媽媽的狀態穩定,孩子會很自然地走過這個分離期,並獲得安全感。

那麼,媽媽怎樣的狀態,能給孩子提供最好的安全感呢?

首先,媽媽要情緒穩定。

常處於焦慮狀態的媽媽,很難心平氣和,她會擔心這個擔心那個,情緒容易失控,對孩子而言,最好的媽媽是願意學習,讓自己情緒穩定,跟隨孩子的成長而成長。

如果媽媽認為自己有情緒問題,一定要想辦法處理好自己的情緒,然後再面對孩子。

其次,注意夫妻之間的關係。

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東西,不是物質。

孩子那麼小,對物質沒有那麼大需求,父母親之間良好的關係,才是孩子最渴望也最能給他安全感的東西。

父母關係好,他自然很開心,因為父母是孩子全部的世界,如果父母經常吵架,相互指責,孩子就會很害怕,而他無法表達害怕時,就會用很多古怪的行為來呈現。

夫妻關係在孩子成長的頭幾年裡,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04.

肯定、讚美、認同(4—5歲)

當孩子進入4~5歲這個階段,有了「我」這個意識的時候,他非常需要的心理營養是:肯定、讚美、認同。

如果說在安全感的給予方面,媽媽比爸爸更重要,那麼在肯定和認同這個部分,爸爸的重要性要大過母親。

父親對孩子的肯定、認同、讚美,不管是對兒子還是女兒,它的份量都特別重。

如果父親願意認真地對孩子說:「孩子,我很喜歡你,我非常高興你是我的孩子」,這句話孩子會記得一生,並且開心一輩子。

孩子有自信,認為自己有價值,他就會有一個新的我,並且明白「我是誰」,然後有信心去面對他的人生,面對人生中的各種問題、難題。

05.

學習、認知、模范(6—7歲)

6~7歲的孩子,特別需要的心理營養是:學習、認知、模范。

這個時期,要有一個人能做孩子的模范。

這個模范可以幫助他解決這些問題:當碰到麻煩時,我怎麼辦?如果心情不好,怎麼辦?與別人的意見不同,我怎麼辦?

孩子需要學習如何管理他的情緒,如何處理他生活中的問題,而這份學習來源於一個模范。

對於孩子來說,他的第一個模范就是母親或者父親。

當生活中遇到一些具體問題時,爸爸媽媽用什麼態度來面對問題?用怎樣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將來這就是孩子走向社會後處理問題的示范和模版。

養育孩子不僅要為他們提供物質基礎,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陪伴和支持,給他足夠的心理養分,孩子才能像小樹苗一樣茁壯成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