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持續30年的氦聚變被按下終止鍵:6萬攝氏度高溫超出人類想像

天體現象出現變化一般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看出, 比如木星的大紅斑持續了300多年, 早在伽利略時代就已經出現。 如今大紅斑開始縮小, 只能容納2至3個地球, 在其鼎盛時期可容納下3至4個地球。

大紅斑是太陽系內比較有名、且存在變化的天體現象, 在太陽系之外, 要看到可變化的天象就需要有足夠強大的望遠鏡, 比如哈勃望遠鏡。 諸如超新星遺跡、行星狀星雲等都是理性的觀測對象, 在數十年、數百年的時間跨度下, 我們可以看到其出現較為明顯的變化。

圖片解讀:黃貂魚星雲(SAO 245567)在20年裡的變化, 可以清楚看出其週邊衝擊波、氣體流出現了消散

距離地球1.8萬光年的黃貂魚星雲近日成為了熱點, 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資料, 在1996年至2016年之間, 黃貂魚星雲(SAO 245567)在20年裡出現了亮度、形狀的巨大變化。

SAO 245567星雲在1971年至2002年之間出現過持續30年的氦聚變爆發,

亮度一度增加, 但是隨著氦聚變減弱, 亮度也開始降低, 此後迅速消失。 在氦聚變爆發期間, SAO 245567星雲的溫度從2.2萬攝氏度飆升到6萬攝氏度, 溫度增加是其變亮的最主要原因。 在氦聚變爆發結束之後, 黃貂魚星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散。

圖片解讀:黃貂魚星雲(SAO 245567)20年前的模樣

圖片解讀:黃貂魚星雲(SAO 245567)現在的模樣, 星雲的尺寸和跨度也明顯縮小, 亮度開始降低

從對比可以看出, 在20年內SAO 245567星雲邊緣的氣體衝擊波已經消失, 明亮的藍色氣體雲也消失了, 星雲的形狀和亮度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 藍色螢光標記的氣體是氫氣流,

從中心恒星向外噴射而出, 隨著恒星活動減弱, 向外噴射的氫氣流也明顯減少, 氣體殼層週邊的波浪狀邊緣也消失了, 星雲的尺寸和跨度也明顯縮小, 亮度開始降低。

圖片解讀:行星狀星雲, 是低質量恒星的生命末期所呈現出的狀態,

外形看上去像個巨大的行星而得名

SAO 245567星雲是行星狀星雲, 這是低質量恒星的生命末期所呈現出的狀態。 這意味著太陽在生命末期也會變成這幅模樣, 太陽系內的行星顯然也會遭遇到太陽釋放的強烈噴射流的干擾。

恒星在向外膨脹時會加熱周圍物質, 導致氣體和塵埃出現電離, 然後發出光芒。 SAO 245567星雲是已知的最年輕的行星狀星雲, 在過去數十年內大量噴射出氮氣、氫氣和氧氣, 在1996年至2016年之間, 氧氣噴射減弱, 亮度降低了近1000倍。

從現在開始, SAO 245567黃貂魚星雲正在進一步冷卻, 氣體濃度也開始下降。 根據美國宇航局的計算, 按照目前的減弱速度, 在20至30年內我們將看不到這個星雲。 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 其他均為假冒, 轉載均為非法。

轉載均為非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