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教育»正文

30年性別拉鋸戰:他唯一的願望是作為“她”而死

視頻:《跨性別女性:手術告別男兒身 渴望普通人生活》。 來源/中國人的一天

撰文 / 朱玲玉(中國人的一天) 編輯 / 王怡波

手術醒來, 他, 成為了“她”。

30年的性別拉鋸戰, 終於告一段落。 陳思明戰勝了最強大的“敵人”——自己的身體, 但她異常平靜, 有一種新生的感覺, 像剛出生的嬰兒。

拉鋸戰的另一個強大對手, 是陳思明的母親。 經過4年“抗爭”, 老人敗下陣來, 無奈而疲憊, 選擇妥協。

2014年春節剛過, 她的兒子獨自飛往泰國, 躺上性別矯正手術臺。 兩針麻醉劑流進血管, 穿護士服的女人湊在他耳邊溫柔地說“Good night”, 這是這個世界留給這個男人的最後一幕。

等陳思明醒來, 人生裡可謂最重要的一場戰役, 已然結束。 她失去了下體和喉結, 她的母親則收穫了一個女兒。

現實的敵意

性別之戰的火苗, 二十多年前已在陳思明體內悄悄點燃。

性別觀念還處於懵懂無知中時, 他總覺得“我應該是個女孩”。 父親也一度把他打扮得像小女孩一樣拍照。 “思明, 看這裡喲”, 照片裡, 他穿著紅裙子和絲襪, 戴著假髮, 笑得粲然。

童言無忌, 他告訴在襪廠工作的父親, 自己想做一個女孩。 沒想到, 大人們把這當成了一個“笑話”, 口口相傳。

似是對輕慢的無聲抵抗, 這個四五歲小男孩的內心, 慢慢生出了自己對未來的期待, 其中包括父親帶回家的絲襪、媽媽的假髮和表姐的紅色連衣裙。

他試圖穿越封鎖線, 偷偷摸索屬於“女人”的隱秘世界, 但也遇到了第一個“敵人”。 家裡無人時, 他偷穿母親的睡裙, 突然聽到腳步聲, 迅速躲進被窩。 開門進來的姥爺想掀開被子, 他拼命揪住。 僵持到他快哭出來, 姥爺才放手。

他不敢確信姥爺有沒有看到他穿睡裙, 但一直害怕他告訴別人。 後來, 他長大成人, 姥爺患了老年癡呆症。 姥爺的葬禮上, 他沒有哭。

然而他也發現, “敵人”非但沒有因此消失, 反而更強大了。

小學四年級後, 陳思明開始探索自己的身體。 沒有性教育的任何鋪墊, 身體變成了他最大的敵人, 他甚至厭惡早上因尿意而引發的生理反應, 希望“醒來可以變成‘小公主’那樣”。

他對男洗手間產生恐懼, 每天從早上忍到下午放學,

導致腎臟功能不好。 即便躲著別人去洗手間, 也必須選最後一個位置。

行為怪異, 換來的是被同學孤立。 好奇心重的男同學會去洗手間“偷襲”他, 趁他睡覺時扒衣服, 他不得不一直勒緊腰上的褲繩, 洗澡時都能看見勒痕。

每次被欺負, 他哭鬧、喊叫、砸東西, 還會鑽到桌子和床底下, 甚至出現抽搐式的神經性反應。 一旦情緒受刺激, 他就會倒在地上, 全身痙攣, 手指扭曲。 老師同學都湊過來圍觀, “神經病”“雞爪風”等各種詞, 像一道燙在臉上的烙印。

自尊心受打擊後, 他感到了周圍世界深深的敵意。

他躲進樓道的雜物堆裡, 老師命令同學來尋。 他爬上房頂, 幾個同學步步緊逼。 忽然, 房頂裂了個洞, 陳思明在後退中掉了下去, 劃傷多處。

他感覺“跌落在命運深淵中”, 一度在心裡報復, “殺了他們”。

他的住校生活更像一場持久的戰鬥, 並以失敗告終。 他屢屢被校方要求轉學, 但幾經轉校, 幾乎每況愈下。

而性別之戰, 確實在他身上膠著過。

初中生陳思明曾暗戀班裡兩個女生, 總默默在不遠處癡癡望著。 但慢慢地, 他發現, 自己的性幻想物件變成了男人, 羡慕每一個馬尾甩到腰際的長髮女孩。 集體活動時, 他坐別人自行車後座, 起初分腿坐, 後來則習慣兩膝並著側坐。

隔壁班女生被化學物品毀過容, 相貌“可怕”到沒有朋友, 同學經常嘲笑。 但這個耷拉著頭的女孩形象, 在陳思明心目中是美好的, “至少她可以成為女性”。

無形的戰火甚至蔓延進了歷史。 他找出幼年時自己的裸照,

在煤氣灶上燒了, 還把父親拿回家的女性裸體寫真焚毀, “不知道是因為吃醋還是出於嫉妒或尷尬”, “反正都燒了就踏實了”。

與自己性別的戰爭也自然而然地侵入這代人所熟悉的網路中。 這個網游成癮的年輕人, 申請了女號, 言詞間習慣帶上嗲嗲的尾音和可愛的小符號賣萌, 並收集各種虛擬寵物, 想像自己是公主, 和小動物們一起走進夢幻森林。

他在網遊中總扮演女性角色, 經常與一個外地男孩相邀打怪升級, 關係日益曖昧, 萌發了一段青澀的網戀。 對方突然提出來北京見面, 陳思明措手不及, 感覺“天要塌了”, 刪掉QQ和遊戲關聯帳號, 也不解釋為什麼。

這一次的落荒而逃, 令他恍然醒悟, 如果沒有女孩的身體, 自己就沒有擁抱愛情的資格,無論如何也逃避不開現實。

不退反進

而現實,也隨時需要他去“戰鬥”。

讀大學,曾給了他一個間歇期。有一段時間,陳思明學著身邊的北京老炮兒,和男性搭著胳膊,用京腔和他們互相打岔逗趣,出入檯球廳、KTV,也在各種男性動漫形象中拼湊自己,但最後,他只能認輸。

大學畢業前一天,25歲的陳思明聽著同學討論工作去向和未來打算,卻只感到自己醜陋不堪。“我沒有生活的動力,不知道為什麼活著。”他想過自殺,提早結束這樣的人生,不想作為一個男人繼續活著和失敗,因為這樣“沒有未來”。

萬念俱灰中,他跑到了同學老四家,癱坐在床上。老四是陳思明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朋友,覺察到陳思明不對勁。詢問之下,陳思明才說出隱瞞二十多年的心事:“我的心裡是個女生。”

老四一下愣住,兩人陷入沉默和尷尬。過了好一會兒,老四才走過來,拔掉陳思明一根頭髮,“這樣的想法,就跟這根頭髮一樣,在你腦子裡拔掉就好了”。

“除非要拔掉我的腦袋。”陳思明堅決的回應頓時令老四不知所措。

他一直在哭,老四建議,“還是去對你母親出櫃吧”。

母親做完腰椎間盤突出手術,臥床休息已近一年。兒子出櫃令她十分驚訝,懷疑他是被騙子洗腦了,“一定要抓起來”。

這次毫無保留的出櫃,開啟了他和母親的“戰端”,也讓他很微妙地失去了“兄弟”老四。預感身邊的人又要一個個離開自己,陳思明開始抑鬱,唯一的願望是可以作為女人而死。

“只要你結婚,有一個孩子,就讓你去做手術。”母親做出有限的妥協,但陳思明不肯讓步,“不想害了另一個女人的一生”。

他開始嘗試往前走一步。會在夜班無人時去女洗手間方便,會在淘寶上購買女性用品,短裙、護膚品、內衣、絲襪等等,會穿女性內褲和低腰褲,並把男性內褲“打入冷宮”。

他往臉上抹BB霜,還網購粉色高跟鞋,穿上久違了二十多年的女裝出門。做夜班客服工作時,他會等所有人都離開後,從包裡拿出裙子欣喜地換上,等天亮換班時又換回男裝。

戰局似乎越來越朝著有利陳思明的方向發展,但母親並不願就此善罷甘休。

老人家懼怕周圍的眼光。她不允許思明拉開窗簾被人看見,不允許他和鄰居有任何接觸,出門必須遮臉快步。她抱怨他頭髮越來越長,要求他去理髮,他索性燙了一個大大的波浪卷,拿出工作後攢下的所有積蓄去做鐳射脫毛手術,並服用激素。

母親氣急敗壞,再也不讓他去姥姥家。她一再要求兒子搬走之後再服用激素藥物,以免周圍鄰居看出端倪,還抱怨兒子總跟她講實話,寧願兒子繼續騙她。

和平協議

不會騙老人的,還有激素。它抑制毛髮生長後,陳思明的皮膚變得更光滑細膩,胸部也開始發育。他在QQ群裡發自己的女裝照,企圖讓周圍人都逐漸適應他的轉變。有人勸阻他時,他強調“自己都不愛的人,怎麼愛世界?”

他感覺擺脫男裝的每一步,都是一場戰爭的里程碑。

老四邀請他參加聚會,特別叮囑,不要太女性,不許用不男不女的假聲唱歌,因為另一個“兄弟”帶女朋友來了。聚會完回到老四家,放鬆的那一刹那,思明又用假聲唱起歌來,老四氣壞了,說不想再見到他。

陳思明以為朋友不用在乎性別,但老四坦言,很難接受他的轉變,“之後誰也不欠誰的”。

緊接著,他又經歷一系列的戰敗。被公司裁員後,陳思明在簡歷上注明跨性別女性身份後,再沒收到過Offer,並且陷入失業的焦慮。

困境刺激陳思明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他報名參加電視節目,希望能以跨性別身份曝光獲得知名度,讓更多人真正認識跨性別,改變他的人生現狀。

但臨上臺前,工作人員以節目過不了審為由,勸阻他:“請不要在臺上表露自己的跨性別身份。”這個插曲導致他在臺上不知所措,語無倫次,被在座嘉賓紛紛滅燈,他被線民冠以“奇葩”稱號,罵聲不斷。

“為什麼你要做女人?女人很累,社會也都在歧視女人,男人有更好的發展前途。做女人有什麼好!”跟兒子耗到精疲力盡的母親,一直難以理解。

她帶著兒子去主治精神性疾病的北京安定醫院。醫生成了陳思明最大的外援,建議母親:“如果家裡有經濟能力,還是儘早做手術吧。否則,日後抑鬱起來更麻煩。”

母親依然不願就此接受敗局,嘴裡念叨:“應該把你關在這個醫院裡,這病就可以治了。”

陳思明的改裝,也引起周圍鄰居猜疑,他擔心母親處境。母親在萬般無奈中同意兒子搬出去住,還每月給無業的兒子1000元生活費。500元交房租,100塊購買激素,扣去水電煤氣費,只剩200塊伙食費。母親偶爾來送一些燒餅和炸醬麵,省下來的錢,他買了女裝。

到泰國後,陳思明屢屢被提醒手術的不可逆性:“如果你的內心有一絲猶豫,請放棄手術。”他反復確認自己是否無悔。答案是肯定的,“等這一刻等得太久了”。

手術兩個月後,30歲的陳思明再次告捷,終於以“跨性別女性”身份找到了工作。應邀參加大學同學婚禮時,見到老四等幾個要好的兄弟。他們驚訝於她脫胎換骨的改變,為她舉杯慶祝,“你比想像中好多了”。

她給自己取了一個新名字:“陳汐玥”,並更改了身份證信息。她詫異,時間都去哪兒了,此時自己已30歲,想要撒嬌,被呵護,渴望一段校園戀愛以及太多太多。“這一切是不是來得太遲?”她潸然落淚。她用了30年時間打贏的拉鋸戰,贏得的只是找到一個正常人的生活。

母親也知道,陳思明只有早點完成這個心願,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臨行前,她給了兒子7萬多元。

結束戰爭的母子也努力開始接納眼前的母女關係。“以前有一大堆希望,希望孩子結婚生子,事業有成,家庭美滿,一大堆的希望都落空了。那一大堆希望都建立在子女身上,可到頭來猛然大悟,我的希望去哪裡了?從此以後,得去找找自己的希望了。這一輩子啊,噯……” 母親沒有從女兒那裡得到答案,默默削了一個蘋果遞到她手裡。

2017年,陳汐玥應朋友之邀,本色出演女性先鋒話劇《陰道說》。舞臺上,聚光燈打在她一個人身上,周圍鴉雀無聲,她舞動著身體,對世界宣告:“我沒有陰道,但我是一個女人。我是一個女人,但我沒有陰道……”

而30年性別拉鋸戰結束3年多以後,世界終於與她簽下了一紙和平協議。最後的互動環節,觀眾在紙條上填寫對她的性別認同,大部分人寫下——“女”。

運營編輯 / 洪雨晗 校對 / 阿犁 運營統籌 / 迦沐梓

(歡迎關注穀雨實驗室微信號「ID:guyulab」,跟我們一起聊聊中國故事)

自己就沒有擁抱愛情的資格,無論如何也逃避不開現實。

不退反進

而現實,也隨時需要他去“戰鬥”。

讀大學,曾給了他一個間歇期。有一段時間,陳思明學著身邊的北京老炮兒,和男性搭著胳膊,用京腔和他們互相打岔逗趣,出入檯球廳、KTV,也在各種男性動漫形象中拼湊自己,但最後,他只能認輸。

大學畢業前一天,25歲的陳思明聽著同學討論工作去向和未來打算,卻只感到自己醜陋不堪。“我沒有生活的動力,不知道為什麼活著。”他想過自殺,提早結束這樣的人生,不想作為一個男人繼續活著和失敗,因為這樣“沒有未來”。

萬念俱灰中,他跑到了同學老四家,癱坐在床上。老四是陳思明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朋友,覺察到陳思明不對勁。詢問之下,陳思明才說出隱瞞二十多年的心事:“我的心裡是個女生。”

老四一下愣住,兩人陷入沉默和尷尬。過了好一會兒,老四才走過來,拔掉陳思明一根頭髮,“這樣的想法,就跟這根頭髮一樣,在你腦子裡拔掉就好了”。

“除非要拔掉我的腦袋。”陳思明堅決的回應頓時令老四不知所措。

他一直在哭,老四建議,“還是去對你母親出櫃吧”。

母親做完腰椎間盤突出手術,臥床休息已近一年。兒子出櫃令她十分驚訝,懷疑他是被騙子洗腦了,“一定要抓起來”。

這次毫無保留的出櫃,開啟了他和母親的“戰端”,也讓他很微妙地失去了“兄弟”老四。預感身邊的人又要一個個離開自己,陳思明開始抑鬱,唯一的願望是可以作為女人而死。

“只要你結婚,有一個孩子,就讓你去做手術。”母親做出有限的妥協,但陳思明不肯讓步,“不想害了另一個女人的一生”。

他開始嘗試往前走一步。會在夜班無人時去女洗手間方便,會在淘寶上購買女性用品,短裙、護膚品、內衣、絲襪等等,會穿女性內褲和低腰褲,並把男性內褲“打入冷宮”。

他往臉上抹BB霜,還網購粉色高跟鞋,穿上久違了二十多年的女裝出門。做夜班客服工作時,他會等所有人都離開後,從包裡拿出裙子欣喜地換上,等天亮換班時又換回男裝。

戰局似乎越來越朝著有利陳思明的方向發展,但母親並不願就此善罷甘休。

老人家懼怕周圍的眼光。她不允許思明拉開窗簾被人看見,不允許他和鄰居有任何接觸,出門必須遮臉快步。她抱怨他頭髮越來越長,要求他去理髮,他索性燙了一個大大的波浪卷,拿出工作後攢下的所有積蓄去做鐳射脫毛手術,並服用激素。

母親氣急敗壞,再也不讓他去姥姥家。她一再要求兒子搬走之後再服用激素藥物,以免周圍鄰居看出端倪,還抱怨兒子總跟她講實話,寧願兒子繼續騙她。

和平協議

不會騙老人的,還有激素。它抑制毛髮生長後,陳思明的皮膚變得更光滑細膩,胸部也開始發育。他在QQ群裡發自己的女裝照,企圖讓周圍人都逐漸適應他的轉變。有人勸阻他時,他強調“自己都不愛的人,怎麼愛世界?”

他感覺擺脫男裝的每一步,都是一場戰爭的里程碑。

老四邀請他參加聚會,特別叮囑,不要太女性,不許用不男不女的假聲唱歌,因為另一個“兄弟”帶女朋友來了。聚會完回到老四家,放鬆的那一刹那,思明又用假聲唱起歌來,老四氣壞了,說不想再見到他。

陳思明以為朋友不用在乎性別,但老四坦言,很難接受他的轉變,“之後誰也不欠誰的”。

緊接著,他又經歷一系列的戰敗。被公司裁員後,陳思明在簡歷上注明跨性別女性身份後,再沒收到過Offer,並且陷入失業的焦慮。

困境刺激陳思明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他報名參加電視節目,希望能以跨性別身份曝光獲得知名度,讓更多人真正認識跨性別,改變他的人生現狀。

但臨上臺前,工作人員以節目過不了審為由,勸阻他:“請不要在臺上表露自己的跨性別身份。”這個插曲導致他在臺上不知所措,語無倫次,被在座嘉賓紛紛滅燈,他被線民冠以“奇葩”稱號,罵聲不斷。

“為什麼你要做女人?女人很累,社會也都在歧視女人,男人有更好的發展前途。做女人有什麼好!”跟兒子耗到精疲力盡的母親,一直難以理解。

她帶著兒子去主治精神性疾病的北京安定醫院。醫生成了陳思明最大的外援,建議母親:“如果家裡有經濟能力,還是儘早做手術吧。否則,日後抑鬱起來更麻煩。”

母親依然不願就此接受敗局,嘴裡念叨:“應該把你關在這個醫院裡,這病就可以治了。”

陳思明的改裝,也引起周圍鄰居猜疑,他擔心母親處境。母親在萬般無奈中同意兒子搬出去住,還每月給無業的兒子1000元生活費。500元交房租,100塊購買激素,扣去水電煤氣費,只剩200塊伙食費。母親偶爾來送一些燒餅和炸醬麵,省下來的錢,他買了女裝。

到泰國後,陳思明屢屢被提醒手術的不可逆性:“如果你的內心有一絲猶豫,請放棄手術。”他反復確認自己是否無悔。答案是肯定的,“等這一刻等得太久了”。

手術兩個月後,30歲的陳思明再次告捷,終於以“跨性別女性”身份找到了工作。應邀參加大學同學婚禮時,見到老四等幾個要好的兄弟。他們驚訝於她脫胎換骨的改變,為她舉杯慶祝,“你比想像中好多了”。

她給自己取了一個新名字:“陳汐玥”,並更改了身份證信息。她詫異,時間都去哪兒了,此時自己已30歲,想要撒嬌,被呵護,渴望一段校園戀愛以及太多太多。“這一切是不是來得太遲?”她潸然落淚。她用了30年時間打贏的拉鋸戰,贏得的只是找到一個正常人的生活。

母親也知道,陳思明只有早點完成這個心願,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臨行前,她給了兒子7萬多元。

結束戰爭的母子也努力開始接納眼前的母女關係。“以前有一大堆希望,希望孩子結婚生子,事業有成,家庭美滿,一大堆的希望都落空了。那一大堆希望都建立在子女身上,可到頭來猛然大悟,我的希望去哪裡了?從此以後,得去找找自己的希望了。這一輩子啊,噯……” 母親沒有從女兒那裡得到答案,默默削了一個蘋果遞到她手裡。

2017年,陳汐玥應朋友之邀,本色出演女性先鋒話劇《陰道說》。舞臺上,聚光燈打在她一個人身上,周圍鴉雀無聲,她舞動著身體,對世界宣告:“我沒有陰道,但我是一個女人。我是一個女人,但我沒有陰道……”

而30年性別拉鋸戰結束3年多以後,世界終於與她簽下了一紙和平協議。最後的互動環節,觀眾在紙條上填寫對她的性別認同,大部分人寫下——“女”。

運營編輯 / 洪雨晗 校對 / 阿犁 運營統籌 / 迦沐梓

(歡迎關注穀雨實驗室微信號「ID:guyulab」,跟我們一起聊聊中國故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