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風光不再,英國王室日薄西山:君主制是時候結束了

還有兩個月, 英國女王的王夫菲力浦親王就將滿百歲,

也許是懷著対自己百年誕辰的期待, 以及憧憬更多與女王相伴的歲月,

今年3月初, 菲力浦親王在99歲的高齡接受了心臟手術,

這次手術並沒有讓親王很快恢復健康, 一個月之後的4月9日清晨, 他在溫莎城堡女王身邊悄然離世, 令人唏噓。

作為英國王室的核心成員和重要支柱, 菲力浦親王的離世, 也許預示著一個變化的開始,

曾經擁有強大親情支撐的女王正迎來一個空前孤單的時刻,

她失去了同齡摯愛的支持, 一些孫輩後代也與之疏遠。

未來一代的繼承人能否像她一樣幸運, 讓皇室和君主制經受住21世紀的變遷, 繼續存在於英國的歷史當中?

回望菲力浦親王的百年生平, 我們可以看到歐洲一些王室飄零和隕落的軌跡, 也可以看到英國王室和君主制正在面臨的一些重大考驗。

1

在與英國王位女繼承人結婚之前菲力浦頂著希臘王子的頭銜,

但實際上, 他是一個漂泊無依的希臘王室沒落王子, 從童年到少年, 輾轉歐洲多個國家, 長期脫離生身父母的庇護 , 經歷的多是孤兒般的避難生活。

1921年6月10日, 菲力浦出生於希臘的科孚島, 父親是希臘和丹麥的安德魯王子, 作為當時希臘國王喬治一世的第7個孩子, 他和他的後代都不具備王位繼承人身份。

一戰前, 菲力浦的伯父繼承王位。

一次世界大戰中, 希臘王室因保持中立, 而一度被廢黜, 其父安德魯王子一家也被迫流亡國外,

幾年後才得以返回希臘。

1919--1922年希土戰爭爆發期間, 其父作為軍中統帥, 導致希臘在戰爭中失利,

1922年, 只有18個月大的菲力浦被迫隨父母和4個姐姐流亡海外。

從此他再也沒有在自己的祖籍國生活過, 童年和少年時期隨父母常駐巴黎, 只會講法語和德語, 而不會講希臘語。

菲力浦親王的父親 希臘和丹麥的安德魯王子畫像

1928年, 只有7歲的菲力浦到英國投奔外祖母家, 其舅舅蒙巴頓伯爵成為外甥的有利依靠,

少年時期他也曾在法國、德國上過學, 因為納粹興起, 他再次回到英國, 1939年18歲時加入英國海軍, 也是在這一年, 與未來的人生伴侶伊莉莎白首次相遇。

如果沒有遇到英國女王, 菲力浦不會擁有後來的一系列傳奇。 在與女王結婚之前, 他放棄希臘丹麥王子身份, 啟用自己的外祖母姓氏蒙巴頓, 加入英國國籍, 放棄原有的信仰, 改信英國國教, 他不僅找到自己的人生伴侶, 也找到自己的人生歸宿。

而英國王室也因為他的加入, 更加繁衍壯大。 很難想象, 沒有菲力浦親王的輔佐, 英國王室在經歷二戰前後的一系列王位更迭和權利變遷後, 會迎來如此之長的穩定時期, 到2022年, 英國女王在位將長達70年, 相比於歐洲其他國家, 英國的君主制因為這樣一段長久的婚姻和長壽的歲月, 而空前穩固。

女王夫婦婦唱夫隨,琴瑟相合,這樣的家庭關係並未被女王夫婦的後代完全複製。

英國女王的四個子女中,2個兒子一個女兒包括王室繼承人查理斯王子都有離婚經歷,

戴安娜王妃離婚前在王室家庭中遭遇的孤立和無助,以及離婚後殞命巴黎,成為英國王室在20世紀末經歷的最大危機。

而近十年,女王的二兒子安德魯王子面臨各種醜聞困擾,

這些王室醜聞影響普通人對於君主制的好感,人們無法想象,

沒有伊莉莎白二世的英國王室是否還會受到人們的擁護和歡迎。

供養王室也是英國納稅人的一大負擔。統計表明,2020年,英國納稅人為王室家庭提供的預算資金為6949萬英鎊,目前英國人口接近6700萬,這相當於為供養王室,每個英國人平均每年要貢獻一英鎊。

2

回顧英國的歷史,英國並非始終堅持君主制,17世紀中期,英國議會領袖克倫威爾在英國內戰中打敗保皇黨,廢除君主制,成立英格蘭共和國,自己擔任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聯邦護國公,在1649--1660至少十年的時間裡,英國經歷了一段沒有國王的時代,對共和制的嘗試比其他歐洲國家還早。如果克倫威爾不是早逝,英國的近代歷史也許會改寫。

20世紀以來,隨著英國工黨的成立,共和制主張得到一些工黨政治家的有力推動。

1923年的工黨年會曾提出兩項共和議案,其中之一要求,英國王室不再是英國憲政之必須,當然這樣的議案沒有被正式採納,當時的工黨領導人認為,雖然他本人贊成共和,但是廢除君主制時機還不成熟,不構成那一時期的主要矛盾。

1936年,愛德華八世因為執意迎娶美國人辛普森夫人而被罷黜時,當時的獨立工黨議員詹姆斯-馬克思頓曾經提議,在罷黜法案中增加共和修正案,建議英國在罷黜愛德華八世後,啟用共和制,當時一共有5名議員支持這項提案。雖然提案不可能獲得通過,但是在英國的議會政治史上,留下了共和制的議案記錄。

1991年工黨前內閣大臣湯尼-本在議會中提出《英國聯邦法案》,希望聯合王國成為一個民主安全同盟,通過選舉產生國家總統,他建議廢黜王室推出成文憲法以確立共和制。工黨後來的領導人傑瑞米-科爾賓也支持這項法案,這項法案在議會反復被提出直到2001年湯尼-本因選舉失利喪失議員席位。後來他把這段經歷寫進自己的著作《共同的呼聲:英國要有新憲法》

英國工黨內部不少政治家支持共和,其中包括工黨的創黨者凱爾-哈迪以及不同歷史時期的3任領導人,前工黨領導人傑瑞米-科爾賓是目前英國政壇上反對君主制支持共和的著名政治家。菲力浦親王去世後,他在個人推特帳號上向王室家庭表達慰問,他說,「過去一年中,如此多的家庭失去摯愛親人,這令人心碎。我向菲力浦親王的家人還有那些熱愛他的人表達慰問。」這一帖子表達的是人之常情,而並非対王室的頂禮膜拜。

歷任工黨政府從未把推動共和制當做公開的競選政策,但是黨內一直有人在推進這一主張。在工黨內部,還有一個專門的活動小組,名為「共和制工黨」。

在英國媒體中,衛報等左翼媒體也曾多次公開宣導共和制,要求舉行共和制公投,2019年6月,衛報發展文章列舉皇室如何壓制共和主張,文章指出:「英國王室就像是商業街上那些歷史悠久的品牌店一樣,一旦消費革命令他們遭遇到經營困境,產品不受歡迎,那些品牌經營者守舊又庸俗的話,消費者就會對他們得到的服務感到不滿意。」

英國民調機構YouGov每年也會就君主制話題進行多次民調,2020年底所做的調查中,明確反對君主制的有14%,沒有明確意見的有14%,支持威廉王子繼承王位的有40%,支持查理斯王子繼承王位的有32%。

3

在英國王室更新換代的過程裡,英國人關注下一代王室成員的表現,並以女王為標桿,而女王本身是不可複製的。

在英國之外,包括澳大利亞、加拿大等盟友國家,呼喚共和的呼聲也逐漸高漲。

還有一些國家,比如加勒比海島國巴貝多,去年就宣佈,將於今年11月獨立日到來之際徹底告別殖民歷史,不再承認英國女王為國家元首,宣佈成立共和國。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英國王室,它的財富、它的影響力,極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繼承殖民時代維多利亞女王的不光彩遺產而獲得的,英國人為之驕傲的與君主制相關的物質和精神遺產,對於更多曾經遭受英國殖民統治的人來說,帶來的大多是痛苦的回憶。

在英國的政治舞臺上,共和派眼下還極其微弱,但是在民間,在歷史深處,對於共和制的呼喚不絕於耳。

也許目前的一代人無法看到君主制的土崩瓦解,不過,歷史的神奇之處就是,它總是會突然發生,

就像英國突然脫歐一樣。

也許有一天,英國君主制的王冠,也會悄然脫落。

女王夫婦婦唱夫隨,琴瑟相合,這樣的家庭關係並未被女王夫婦的後代完全複製。

英國女王的四個子女中,2個兒子一個女兒包括王室繼承人查理斯王子都有離婚經歷,

戴安娜王妃離婚前在王室家庭中遭遇的孤立和無助,以及離婚後殞命巴黎,成為英國王室在20世紀末經歷的最大危機。

而近十年,女王的二兒子安德魯王子面臨各種醜聞困擾,

這些王室醜聞影響普通人對於君主制的好感,人們無法想象,

沒有伊莉莎白二世的英國王室是否還會受到人們的擁護和歡迎。

供養王室也是英國納稅人的一大負擔。統計表明,2020年,英國納稅人為王室家庭提供的預算資金為6949萬英鎊,目前英國人口接近6700萬,這相當於為供養王室,每個英國人平均每年要貢獻一英鎊。

2

回顧英國的歷史,英國並非始終堅持君主制,17世紀中期,英國議會領袖克倫威爾在英國內戰中打敗保皇黨,廢除君主制,成立英格蘭共和國,自己擔任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聯邦護國公,在1649--1660至少十年的時間裡,英國經歷了一段沒有國王的時代,對共和制的嘗試比其他歐洲國家還早。如果克倫威爾不是早逝,英國的近代歷史也許會改寫。

20世紀以來,隨著英國工黨的成立,共和制主張得到一些工黨政治家的有力推動。

1923年的工黨年會曾提出兩項共和議案,其中之一要求,英國王室不再是英國憲政之必須,當然這樣的議案沒有被正式採納,當時的工黨領導人認為,雖然他本人贊成共和,但是廢除君主制時機還不成熟,不構成那一時期的主要矛盾。

1936年,愛德華八世因為執意迎娶美國人辛普森夫人而被罷黜時,當時的獨立工黨議員詹姆斯-馬克思頓曾經提議,在罷黜法案中增加共和修正案,建議英國在罷黜愛德華八世後,啟用共和制,當時一共有5名議員支持這項提案。雖然提案不可能獲得通過,但是在英國的議會政治史上,留下了共和制的議案記錄。

1991年工黨前內閣大臣湯尼-本在議會中提出《英國聯邦法案》,希望聯合王國成為一個民主安全同盟,通過選舉產生國家總統,他建議廢黜王室推出成文憲法以確立共和制。工黨後來的領導人傑瑞米-科爾賓也支持這項法案,這項法案在議會反復被提出直到2001年湯尼-本因選舉失利喪失議員席位。後來他把這段經歷寫進自己的著作《共同的呼聲:英國要有新憲法》

英國工黨內部不少政治家支持共和,其中包括工黨的創黨者凱爾-哈迪以及不同歷史時期的3任領導人,前工黨領導人傑瑞米-科爾賓是目前英國政壇上反對君主制支持共和的著名政治家。菲力浦親王去世後,他在個人推特帳號上向王室家庭表達慰問,他說,「過去一年中,如此多的家庭失去摯愛親人,這令人心碎。我向菲力浦親王的家人還有那些熱愛他的人表達慰問。」這一帖子表達的是人之常情,而並非対王室的頂禮膜拜。

歷任工黨政府從未把推動共和制當做公開的競選政策,但是黨內一直有人在推進這一主張。在工黨內部,還有一個專門的活動小組,名為「共和制工黨」。

在英國媒體中,衛報等左翼媒體也曾多次公開宣導共和制,要求舉行共和制公投,2019年6月,衛報發展文章列舉皇室如何壓制共和主張,文章指出:「英國王室就像是商業街上那些歷史悠久的品牌店一樣,一旦消費革命令他們遭遇到經營困境,產品不受歡迎,那些品牌經營者守舊又庸俗的話,消費者就會對他們得到的服務感到不滿意。」

英國民調機構YouGov每年也會就君主制話題進行多次民調,2020年底所做的調查中,明確反對君主制的有14%,沒有明確意見的有14%,支持威廉王子繼承王位的有40%,支持查理斯王子繼承王位的有32%。

3

在英國王室更新換代的過程裡,英國人關注下一代王室成員的表現,並以女王為標桿,而女王本身是不可複製的。

在英國之外,包括澳大利亞、加拿大等盟友國家,呼喚共和的呼聲也逐漸高漲。

還有一些國家,比如加勒比海島國巴貝多,去年就宣佈,將於今年11月獨立日到來之際徹底告別殖民歷史,不再承認英國女王為國家元首,宣佈成立共和國。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英國王室,它的財富、它的影響力,極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繼承殖民時代維多利亞女王的不光彩遺產而獲得的,英國人為之驕傲的與君主制相關的物質和精神遺產,對於更多曾經遭受英國殖民統治的人來說,帶來的大多是痛苦的回憶。

在英國的政治舞臺上,共和派眼下還極其微弱,但是在民間,在歷史深處,對於共和制的呼喚不絕於耳。

也許目前的一代人無法看到君主制的土崩瓦解,不過,歷史的神奇之處就是,它總是會突然發生,

就像英國突然脫歐一樣。

也許有一天,英國君主制的王冠,也會悄然脫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