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恐龍家長」兩屁孩闖賣場亂摔玩具,母反嗆「大不了弄壞我買啊」下秒「完美現世報」全網笑爆:太治癒了

「你不是說,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嗎」(孩子不和媽媽剛認識的長輩打招呼)

「你不是說, 生了妹妹你也會像以前那樣愛我嗎」(兄妹倆爭搶東西, 幾乎都是哥哥挨批評)

「你不是說, 男子漢要勇敢果斷一些, 不要優柔寡斷嗎」(朋友受欺負, 男孩出頭, 衝動打了對方同學)

……

很多時候, 家長們會採用大人們的思維方式來教育孩子, 殊不知我們的「省事」、不經意間的敷衍、糊弄都會帶給孩子錯誤的行為示范, 從而增加孩子做出問題行為的可能性。

對於很多從事過服務業的人員而言, 總是會遇到調皮搗蛋的小孩, 但是失控的孩子並不恐怖,

真正可怕的是無法溝通的恐龍家長!

最近在「爆怨公社」上就有人分享, 一間設有玩具區的商家日前有組客人光顧, 是母親帶著2名小孩, 在逛街期間, 小孩不斷亂摔玩具, 店員好心上去提醒, 反而被媽媽狠瞪, 遭嗆「壞了我買」, 沒想到真的有玩具壞掉, 客氣請對方買下來的店員, 竟然還因此被客訴, 讓人感到十分無言。

根據ETTODAY報導, 這名店員在臉書社團「爆怨公社」中分享, 當時該名媽媽帶著2名小孩到玩具區選玩具, 較大的兒子就開始東翻西找, 找不到喜歡的就亂丟, 「小的有樣學樣, 也用丟的。 」他感到相當不妥, 因此出聲勸道, 「弟弟玩具不能用丟的, 不要那麼大力, 要輕輕找。 」

沒想到, 一旁的母親聽到這句話, 頓時火都起來了, 開始嗆店員「不翻怎麼找?你說阿」、「我在這, 壞了我買」等話語, 讓店員十分無言。

過了沒多久, 2名孩子把一包球弄破, 店員就站在一旁看著母親四處撿球, 等到撿完後, 該名母親還想當作沒事, 把東西放回去, 直接閃人, 他立刻上前提醒, 「這位麻馬這包球被弟弟弄破了,

不好意思請您結帳喔!」

▼孩子弄破一包玩具球, 母親還到處撿, 最後想裝做沒事。 (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stocksnap)

母親惡劣的行徑被發現, 便以「我還在看等等」的理由, 想要拖延時間。 這時店員則直接開了大招, 對母親說「好的, 我先幫您放櫃臺」, 讓該名母親想賴也賴不掉。

等到母親結完帳, 他還體諒帶小孩的辛苦, 幫忙把玩具送上車, 並微笑道別「謝謝您, 下次有空再來」, 沒想到竟然被該名母親客訴, 讓他十分傻眼, 「真是好心沒好報。 」

很多網友看完也都紛紛抨擊這位媽媽, 他們留言表示:「哥吉拉等級的家長」、「死小孩通常背後藏著死家長」、「奧客沒遇過壞人!小孩欠教, 大人欠修理」、「這種媽自己都欠人教了, 怎麼可能教得好小孩。 」

此外, 店員一招完美反擊, 也讓許多網友讚爆, 「處理的很好」、「店員EQ高, 給讚」、「這是真心的笑容, 弄人的笑容, 哈哈哈」、「因為你害她破費, 她當然要客訴你啦! 不過, 幹的好!讚。 」

我們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就要先成為什麼樣的人。

作為家長,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不是掌握多少教育理念,

而是用心;不是逼迫孩子養成各種習慣, 而是發揮自己的榜樣作用。

1.避免「不當行為示范」

生活中, 我們避免不了會有衝動行事的時刻。 但是, 我們的父母需要做到儘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做出這樣的事情。 如果孩子看到了你的衝動或者極端的行為得到了「勝利、回報」, 那麼他可能就會採取同樣或類似的行為(例, 以暴制暴)來解決遇到的問題。

有時候, 我們可能採取一些「捷徑」方法來處理某些事情(例, 家長由於孩子打擾自己某些重要的事情而採取命令、嚇唬的方法來制止孩子的吵鬧)。 但是, 孩子的情商發展水準有限, 他們有時候並不能理解你所謂的變通。 那麼孩子就很可能會習得家長的這個快速「解決」問題的方法來待人處事。

所以,家長們需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給予孩子良好的、積極的行為示范榜樣。

2.避免「雙重標準」

回想一下你家裡是否出現過這樣的場景——

自己玩遊戲,卻禁止孩子玩遊戲。

自己不鍛煉身體,卻告訴孩子一定要多運動。

自己闖黃燈、亂停車,卻告訴孩子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

……

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覺地重複著不良的行為習慣,卻正義凜然地告訴孩子一定要遵守良好的行為規范。在「利好」事物面前,孩子是特別傾向於追求公平的,家長都做不到的事情,卻讓孩子做,他們當然會產生反抗的思維。所以父母最好要言行合一,避免「雙標」。

3.避免「敷衍了事」

生活當中,家長們可能會經常碰到由於自身情緒、外在環境(工作、社交)等原因而對孩子的承諾食言。但是不少父母,特別是權威型的父母,他們可能沒有耐心和孩子解釋,隨意安排孩子該有的行程(例,「讓你媽陪你去吧,我這兒有事」、「下次再陪你去」,結果卻沒了下次……),甚至忘記向孩子道歉。

這樣可能會帶給孩子錯誤的行事思維:「原來我也可以不用守諾,原來我也可以不用道歉,原來……」所以,要想讓孩子誠實守信,敢於承擔,父母就要先做到言出必行,敢於承認錯誤。

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每個「問題孩子」背後,通常都會有一個「問題家庭」。

但是我們更希望,這面鏡子照出的是父母的優秀品質,而不是父母的「問題」。

當然,沒有父母是完美的,在給孩子做好榜樣之前,我們要首先做一個真誠的人,敢於面對自己的不完美,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歉意、想法和要求,真誠地接納我們當下的角色和責任。

只有先真誠地做自己,我們才能更好地去接納孩子的不完美,看見並接納孩子,真正給予孩子他所需要的説明,和孩子共同成長!

所以,家長們需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給予孩子良好的、積極的行為示范榜樣。

2.避免「雙重標準」

回想一下你家裡是否出現過這樣的場景——

自己玩遊戲,卻禁止孩子玩遊戲。

自己不鍛煉身體,卻告訴孩子一定要多運動。

自己闖黃燈、亂停車,卻告訴孩子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

……

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覺地重複著不良的行為習慣,卻正義凜然地告訴孩子一定要遵守良好的行為規范。在「利好」事物面前,孩子是特別傾向於追求公平的,家長都做不到的事情,卻讓孩子做,他們當然會產生反抗的思維。所以父母最好要言行合一,避免「雙標」。

3.避免「敷衍了事」

生活當中,家長們可能會經常碰到由於自身情緒、外在環境(工作、社交)等原因而對孩子的承諾食言。但是不少父母,特別是權威型的父母,他們可能沒有耐心和孩子解釋,隨意安排孩子該有的行程(例,「讓你媽陪你去吧,我這兒有事」、「下次再陪你去」,結果卻沒了下次……),甚至忘記向孩子道歉。

這樣可能會帶給孩子錯誤的行事思維:「原來我也可以不用守諾,原來我也可以不用道歉,原來……」所以,要想讓孩子誠實守信,敢於承擔,父母就要先做到言出必行,敢於承認錯誤。

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每個「問題孩子」背後,通常都會有一個「問題家庭」。

但是我們更希望,這面鏡子照出的是父母的優秀品質,而不是父母的「問題」。

當然,沒有父母是完美的,在給孩子做好榜樣之前,我們要首先做一個真誠的人,敢於面對自己的不完美,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歉意、想法和要求,真誠地接納我們當下的角色和責任。

只有先真誠地做自己,我們才能更好地去接納孩子的不完美,看見並接納孩子,真正給予孩子他所需要的説明,和孩子共同成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