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天有兩個「排便黃金時間」!消化科醫生:有助預防肛腸疾病

在馬桶上眉頭緊鎖、肚子脹卻無計可施、一天跑好幾次廁所……說起排便這件事, 不少人都有苦難言。

排便也有「黃金時間段」

人天生有兩個排便的「黃金時間」:

一個是早上起床的「起立反射」, 即早上一覺起來, 由躺變坐再到站, 腸道蠕動增多, 幫助大便排出。

另一個是飯後的「胃腸道反射」, 即進餐後食物刺激胃引起胃腸道反射, 繼而喚醒天然的排便反射, 也是排便的最佳時機之一。

根據臨床觀察, 多數中國人都習慣在清晨排便。 因為人在早上起床後會產生起立反射, 且早餐後胃結腸反射最強, 會刺激結腸蠕動,

形成排便反射。

這時如廁可排空整晚代謝產生的「廢料」, 有助預防肛腸疾病。

建議:起床後去衛生間待一會兒, 培養清晨如廁的習慣, 但這並不是強制要求。

腹瀉、便秘各有判斷標準

臨床上, 國人最常見的排便問題是腹瀉和便秘。

長期便秘會增加結直腸癌等疾病風險,

且用力排便時, 心血管疾病患者血壓升高, 易引起腦出血等意外。

持續腹瀉可能會導致電解質失衡、營養不良、貧血等。

怎樣才算便秘?

便秘算不上大病, 卻嚴重影響了生活品質。 有資料顯示, 中國慢性便秘患者占普通人群的3%~17.6%。 目前臨床上推薦使用「羅馬Ⅲ功能性便秘診斷」, 標準如下:

1.癥狀必須包括以下任意2項或更多。

a.至少25%的時間排便感到費力;

b.至少25%的時間排便為幹球狀便或硬便;

c.至少25%的時間排便有不盡感;

d.至少25%的時間排便有肛門直腸梗阻感或阻塞感;

e.至少25%的時間排便需要手法説明(如用手指幫助排便、盆底支持);

f.排便次數小於3次/周。

2.在不使用瀉藥時很少出現稀便。

3.沒有足夠的證據診斷腸易激綜合征。

癥狀出現至少6個月, 且近3個月癥狀符合以上診斷標準。

當然, 每個人的排便規律是不相同的, 有些人可能是4~5天才排便1次, 但是沒有糞便幹結、排出不暢等不適癥狀, 則不屬於便秘范疇。

如何判斷是否腹瀉?

腹瀉,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拉肚子, 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

糞質稀薄, 水分增加, 每日排便量超過200克, 或含未消化食物、膿血、黏液。 腹瀉分急性和慢性兩類。

急性腹瀉發病急劇, 病程在2~3周之內。 慢性腹瀉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復發性腹瀉。

便秘、腹瀉通常由以下原因引起:

飲食不當

飲食中膳食纖維或水分不足時, 人體內糞便移動速度會減慢, 水分會逐漸被身體其他部位吸收, 從而使糞便越來越小、移動越來越難, 引起便秘。

夏季喝冷飲、吹空調, 或進食了牛奶、雞蛋、辣椒等個人不耐受的食物, 可能導致胃腸功能紊亂, 引起腹脹、腹瀉。

久坐不動

不愛運動、久坐等「懶」習慣, 會使腸道蠕動越來越慢。

此外, 如果忍便不排, 糞便在腸道內停留太久, 被進一步吸收,

體積也會變小, 不足以刺激腸道產生便意。

久而久之, 直腸對糞便的壓力刺激也會逐漸不敏感, 加重便秘。

疾病影響

服用抗抑鬱藥、鈣劑、利尿劑等也會導致便秘;服用洋地黃類藥物, 或甲亢、腎功能不全等疾病患者易出現腹瀉癥狀。

如有這些情況, 患者要及時與醫生溝通,進行藥物或服藥時間的調整,減少胃腸道副作用。

亂吃瀉藥

部分便秘人群的誘因在於「亂吃瀉藥」,市面上的清腸產品眾多,但大多包含蘆薈、大黃等瀉劑成分,

長期服用會產生依賴性,導致結腸黑變病,減弱腸蠕動,進一步加重便秘。

如果慢性便秘患者需長期使用瀉藥,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細菌感染

大腸桿菌、沙門氏菌、輪狀病毒、諾瓦克病毒感染後都會出現腹瀉、大便次數增多,伴隨噁心、嘔吐、腹脹、腹痛等。

這種腹瀉往往輕重不一,大多可在1~2周內自行恢復,但少數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癥。

什麼樣的排便算健康?

每天排便1~2次比較理想,一般一天不超過3次都正常,但這不是衡量胃腸道健康的唯一指標。大便的性狀、顏色、氣味,以及人們的自身感受也很重要。

顏色:正常大便是棕色的,如果呈現黑、紅、白3種顏色,一定要警惕。

當腸道內出血量較少且速度慢時,血液在腸道內停留時間長,排出的大便多為黑色;如果出血量較多,血液在腸道內停留時間短,排出的糞便為紅色。

「白」即陶土色,可能是肝膽、胰腺疾病導致的膽道梗阻,引起膽汁分泌不暢,從而導致大便顏色變淺發白。

偶然出現大便顏色異常不必太擔心,可以回想近期是否有特殊情況,

比如進食了某些食物或藥物,如補血鐵劑、口服活性炭末、蔬菜攝入過多或接受抗生素治療,都可能導致大便顏色的變化。

性狀:條狀軟便不粘連。健康的大便多呈條狀軟便,在便池內不粘連,能浮在水面,水沖即淨。糊狀、沒有幹結成塊的大便也屬正常。

食物蛋白質高時,大便會偏硬,近似黏土;碳水化合物高時,大便則偏軟或成糊狀。

氣味:帶有微臭。由於細菌分解產生的糞臭素等,正常大便是微臭的,愛吃肉的人氣味會重一些,素食者味輕。

如果臭得難以忍受,可能有健康問題。刺鼻酸味、燒焦味都可能由消化不良引起;腥味,則可能意味著消化道出血。

排便感覺:5分鐘內排出,無殘留便意。能在1~2分鐘內自然、通暢地排出,整個時間不超過5分鐘,便後覺得輕鬆,沒有殘留便意,就是正常「暢便」。

想排便規律,就要從調整生活方式著手:

培養排便反射

希望排便時間更規律,可在每天清晨或某個固定時間如廁。即使當時沒有便意,身體也會逐漸配合,久而久之,到了固定時間就會自然產生便意。

不過,即使要培養排便反射,如廁時間也不宜太長,最好在5~10分鐘內,否則會增加痔瘡風險。

進行飲食調整

便秘人群每餐應多吃些粗糧、富含膳食纖維的蔬果,比如獼猴桃、火龍果等帶籽的食物,同時要保證足量飲水。

腹瀉患者應少吃或不吃生冷、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細嚼慢嚥;對某些食物不耐受的人群,儘量避免食用;急性腹瀉患者可以喝些淡鹽水,補充水分和無機鹽。

如果排便規律突然被打亂,也不必太過驚慌:

第一,可以想想自己近期的情緒、行為習慣是否發生了變化,比如出差、壓力大、食量減少等;

第二,檢查是否有便血情況,如有這種情況,最好去醫院進行1~2次大便常規+潛血檢查,排查器質性病變;

第三,長期便秘者突然排便通暢或長期腹瀉者突然便秘,應儘早去醫院就診,警惕癌癥風險。▲

患者要及時與醫生溝通,進行藥物或服藥時間的調整,減少胃腸道副作用。

亂吃瀉藥

部分便秘人群的誘因在於「亂吃瀉藥」,市面上的清腸產品眾多,但大多包含蘆薈、大黃等瀉劑成分,

長期服用會產生依賴性,導致結腸黑變病,減弱腸蠕動,進一步加重便秘。

如果慢性便秘患者需長期使用瀉藥,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細菌感染

大腸桿菌、沙門氏菌、輪狀病毒、諾瓦克病毒感染後都會出現腹瀉、大便次數增多,伴隨噁心、嘔吐、腹脹、腹痛等。

這種腹瀉往往輕重不一,大多可在1~2周內自行恢復,但少數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癥。

什麼樣的排便算健康?

每天排便1~2次比較理想,一般一天不超過3次都正常,但這不是衡量胃腸道健康的唯一指標。大便的性狀、顏色、氣味,以及人們的自身感受也很重要。

顏色:正常大便是棕色的,如果呈現黑、紅、白3種顏色,一定要警惕。

當腸道內出血量較少且速度慢時,血液在腸道內停留時間長,排出的大便多為黑色;如果出血量較多,血液在腸道內停留時間短,排出的糞便為紅色。

「白」即陶土色,可能是肝膽、胰腺疾病導致的膽道梗阻,引起膽汁分泌不暢,從而導致大便顏色變淺發白。

偶然出現大便顏色異常不必太擔心,可以回想近期是否有特殊情況,

比如進食了某些食物或藥物,如補血鐵劑、口服活性炭末、蔬菜攝入過多或接受抗生素治療,都可能導致大便顏色的變化。

性狀:條狀軟便不粘連。健康的大便多呈條狀軟便,在便池內不粘連,能浮在水面,水沖即淨。糊狀、沒有幹結成塊的大便也屬正常。

食物蛋白質高時,大便會偏硬,近似黏土;碳水化合物高時,大便則偏軟或成糊狀。

氣味:帶有微臭。由於細菌分解產生的糞臭素等,正常大便是微臭的,愛吃肉的人氣味會重一些,素食者味輕。

如果臭得難以忍受,可能有健康問題。刺鼻酸味、燒焦味都可能由消化不良引起;腥味,則可能意味著消化道出血。

排便感覺:5分鐘內排出,無殘留便意。能在1~2分鐘內自然、通暢地排出,整個時間不超過5分鐘,便後覺得輕鬆,沒有殘留便意,就是正常「暢便」。

想排便規律,就要從調整生活方式著手:

培養排便反射

希望排便時間更規律,可在每天清晨或某個固定時間如廁。即使當時沒有便意,身體也會逐漸配合,久而久之,到了固定時間就會自然產生便意。

不過,即使要培養排便反射,如廁時間也不宜太長,最好在5~10分鐘內,否則會增加痔瘡風險。

進行飲食調整

便秘人群每餐應多吃些粗糧、富含膳食纖維的蔬果,比如獼猴桃、火龍果等帶籽的食物,同時要保證足量飲水。

腹瀉患者應少吃或不吃生冷、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細嚼慢嚥;對某些食物不耐受的人群,儘量避免食用;急性腹瀉患者可以喝些淡鹽水,補充水分和無機鹽。

如果排便規律突然被打亂,也不必太過驚慌:

第一,可以想想自己近期的情緒、行為習慣是否發生了變化,比如出差、壓力大、食量減少等;

第二,檢查是否有便血情況,如有這種情況,最好去醫院進行1~2次大便常規+潛血檢查,排查器質性病變;

第三,長期便秘者突然排便通暢或長期腹瀉者突然便秘,應儘早去醫院就診,警惕癌癥風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