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睡覺時的3種狀況,是在告訴媽媽他可能生病了

孩子睡覺總有這些「不厚道」的小行為, 喜愛輾轉反側、蹬被子、易出汗、打呼嚕......許多媽媽以為這是正常現象, 並沒有最夠注重。

其實, 孩子的睡姿和一些小動作暗藏了他們身體的健康信號, 下面我們就隨優媽一起來看看, 孩子的睡姿裡邊終究藏著什麼樣的身體隱秘吧。

01寶寶睡覺時經常打呼嚕: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裡, 寶寶睡覺打呼嚕是睡覺香的表現。 其實這是一種很危險的信號, 因為兒童時期的打呼嚕被認為是睡眠障礙的一種, 媽媽們一定不要忽視。

輕微、均勻的打鼾是不用太過擔心的, 但是如果寶寶因為鼻腔、咽喉等部位異常,

氣流不通暢導致的打鼾, 家長就要小心了。 在調整寶寶睡姿, 改善睡眠環境的情況下, 寶寶依然打鼾, 且出現呼吸中斷就要及時到醫院排查原因。

02易出汗

孩子在睡眠中出汗是常見的, 不少家長有些擔心, 是缺鈣還是其他原因?其實晚上睡覺易出汗原因有生理性的,

也有病理性的。

生理性出汗

生理性出汗, 是指孩子發育良好, 身體健康, 無任何疾病, 只是在睡眠中出汗。 多見於頭和頸部, 常在入睡後半小時內發生, 1小時左右就不再出汗了。

這時候, 媽媽們要看看是不是自己的一些不科學的做法引起的。 媽媽們往往習慣於以自己的主觀感覺來決定孩子的最佳環境溫度, 喜歡給寶寶多蓋被, 捂得嚴嚴實實。

殊不知, 孩子和大人的身體機制是不同的。 孩子因為大腦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 又處於生長發育時期, 機體的代謝非常旺盛, 再加上過熱的刺激, 只有通過出汗, 以蒸發體內的熱量, 來調節正常的體溫。

病理性出汗

病理性出汗是在孩子安靜狀態下出現的,

如佝僂病的出汗, 表現為入睡後的前半夜, 頭部明顯出汗。

由於枕部受汗液刺激, 嬰兒經常在睡覺時搖頭與枕頭摩擦, 結果造成枕部頭髮稀疏、脫落, 形成典型的枕部環狀脫髮, 醫學上稱之為「枕禿」, 是嬰兒佝僂病的早期表現, 只要及時補充維生素D和鈣, 佝僂病就可以得到控制, 出汗也就會自止。

03

睡覺磨牙

「半夜給我家寶寶蓋被子, 小傢伙牙齒磨得咯咯響, 看樣子肚子裡蟲子多, 要吃點打蟲藥了!」

細心的媽媽發現, 寶寶晚上睡覺時常常磨牙, 咯咯響, 但是要注意, 不要盲目給寶寶打蟲或者補鈣。

有資料顯示, 大概5%~30% 的兒童患有磨牙癥, 其中學齡前兒童比較常見;一般情況, 磨牙會在6歲左右消失, 但也有部分6~13歲左右處於換牙期的兒童也會磨牙。

導致磨牙的原因比較多, 其中最常見的有:

◆ 腸道寄生蟲病。 常說「夜裡磨牙, 肚裡蟲爬」, 主要是蛔蟲和蟯蟲在作怪。 蛔蟲會掠奪營養, 分泌物質刺激腸管使蠕動加快等, 導致寶寶睡眠中神經系統依舊興奮, 引起磨牙;蟯蟲則會在寶寶睡著後爬到肛門口產卵, 引起瘙癢, 導致睡不安穩而磨牙。 如果發現寄生蟲要在醫生指導下驅蟲。

◆ 咬合不佳。 牙齒的咬合不佳, 比如牙頜畸形、缺牙、牙齒過度萌出、單側咀嚼等, 這些情況也都會出現磨牙現象。

◆ 精神不好。 壓力和焦慮都可能會誘發磨牙, 比如大人的過度責駡、換了老師、剛上幼稚園、去到陌生的環境、白天過度疲勞或興奮等等。

Wendy媽有話說:

總之, 因為小孩子還不會表達,

身體上很多感受不能完整的表達出來, 家長們在帶孩子的過程中, 一定要非常細心, 他們身體上出現的一丁點異常, 可能都在告訴爸爸媽媽, 他們生病了, 就比如以上這4個習慣, 家長們別大意, 越早發現早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